第323章 再造乾坤
大明從挽救嫡長孫開始 作者:見月明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俗話說新官上任三把火,內閣的擴權,是朱標登基後的第一把火。
燒的可謂是相當熾熱。
不但把自己的口碑無限拔高,還極大的刺激了百官的積極性。
畢竟丞相之位對文武百官的吸引力,是無與倫比的。
雖然內閣不是丞相府,可在某種意義上具備丞相府的功能。
內閣學士不是丞相,卻在一定程度上,扮演著丞相的角色。
六部堂官不一定能在史書上留名,但當內閣學士不一樣。
即便入閣之後沒有做出任何成績,僅憑這個位置,就能在史書上留下一筆了。
僅此一點,就足夠讓無數人前赴後繼了。
自認為有資格一窺閣臣寶座的官吏,無不摩拳擦掌躍躍欲試。
從幕僚機構向國家的決策機關轉變,不是一道聖旨換幾個人就能完成的。
而是整個中樞的運作模式都要跟著調整。
即便有徐達和李善長來掌舵,依然不是那麽容易的事情。
不過也幸好有他們兩個在,威望足夠高,與各衙門進行對接的時候,沒有誰敢推諉阻攔。
新內閣正快速的進入狀態。
各部堂級衙門的人員也做出了微調。
比如,李善長入閣,吏部尚書的職務就自動卸任了。
吏部掌管官員任免升遷,盯著的人可是不少。
以前是儒家掌控,被李善長硬生生給奪走。
此時李善長入閣,他們就想要拿迴來。
然而朱標怎麽可能會給他們這個機會,任命了自己的親信擔任吏部尚書。
皇帝掌握吏部,天經地義的事情,對此儒家也隻能悻悻的接受。
邱廣安入閣,戶部尚書的位置空了出來。
朱標就任命一個叫裴有為的人暫代這一職務。
此人的升遷堪稱當世奇跡,幾個月前他還在地方任職。
邱廣安利用階梯收稅的契機掌控了戶部,因為缺人,就將他調到戶部任職。
沒多久就因工作突出,暫代戶部侍郎一職。
結果還沒等到他轉正,邱廣安先入閣了。
計官的底子還是薄,找不到足夠資曆的人當戶部尚書,就隻能再次提拔他。
不過連續提拔有違官場規矩,所以他的戶部尚書前麵帶著一個‘權’字。
就是暫代的意思。
能不能把權字去掉,就看他的能力了。
其他各衙門也進行了調整,這裏就不一一贅述。
事實上,朱標早就為完善內閣做準備了,比如半數內閣行走,早在數月前就已經確定。
此時不過是將他們轉正。
再加上徐達和李善長的輔佐,半個月後就已經可以正常處理公務。
這裏還發生了一件出乎所有人意料的小插曲。
陳景恪在朝廷的地位,大家都心知肚明。
當個內閣首輔太誇張了,但入閣是沒問題的。
就算年齡小不能入閣,給個內閣行走是板上釘釘的事情吧?
然而,朱標拿出的名單裏,卻沒有他的名字。
眾人都非常的驚訝。
徐達私下詢問陳景恪緣由。
陳景恪是這麽迴答他的:“我不入內閣,反而能更好的施展自己的能力。”
徐達沉默片刻,目光裏充滿了敬佩。
權力最容易改變一個人的心性,陳景恪卻始終保持清醒。
一直在降低自己的危險性,如此皇帝才不會去懷疑他。
沒權沒勢,對皇權沒有任何威脅,有什麽可懷疑的?
而且他也不是什麽都沒做,一直在加深和皇家的羈絆。
以此來影響皇帝的決策,實施變法計劃。
因為皇帝不會懷疑他有私心,反而更容易接受他的變法。
當然了,這麽做的前提,還是以前基礎打的好。
馬太後、朱標、朱雄英,三代人的救命恩人。
後來一直本本分分,就算是私心也是擺在明麵上,逐漸獲得了皇家的信任。
換個人過來,想模仿也模仿不來。
同樣的變法,他提出來,即便有些離譜,皇家也會認真考慮。
別人提出來,很可能直接小命就沒了。
這其中最大也是最重要的因素,就是長時間培養出來的信任。
而陳景恪所做的一切,都是在維護這種信任。
這比當什麽內閣大臣,更加有意義。
——
新內閣日漸完善,已經可以正常處理各種公務。
就在徐達和李善長兩人,以為自己可以隱身的時候,朱標拿出了大明版政府工作計劃。
看到那厚厚一摞子資料,兩人頭皮發麻。
他們怎麽不知道,朝廷有這麽多事情要做?
中樞的工作確實比較繁忙,可也沒這麽多吧?
地方衙門的工作就更少了,仔細說起來就兩件事情,安民和收稅。
至於什麽勸課農桑、興文教……這些都不是必須的。
隻要老百姓不造反,能按時把稅收上來,就是一名合格的官吏。
新皇到底是怎麽想的?從哪弄出這麽多活兒幹?
不,應該說陳景恪是怎麽想的……
懷著這樣的疑惑,兩人翻開了工作計劃。
越看就越是震驚。
原來還可以如此治理國家……
如果真能實現這上麵所寫,那大明將進入一個前所未有的盛世。
這就是你心中的世界嗎?
兩人看向陳景恪,同時想道。
朱標看他們震驚的樣子,猶如看到了當初的自己。
在沒有看到這份計劃之前,誰能想到國家還可以這樣建設?
“兩位,對這份計劃有何意見?”
李善長深吸口氣,說道:“歎為觀止……敢問這份計劃可是陳伴讀所作?”
朱標頷首道:“確實是在陳伴讀的建議下所作。”
李善長由衷的道:“陳伴讀真乃亙古第一經天緯地之才也,老夫自愧不如。”
陳景恪謙虛的道:“韓國公謬讚了,晚輩愧不敢當。”
徐達也說道:“若真能依計劃所行,大明將開創前所未有之盛世。”
朱標說道:“哦,魏國公以為此法可行?”
徐達遲疑了一下,說道:“以現今官吏的能力,恐怕無法執行如此複雜的計劃。”
讓那些一心隻讀聖賢書的官吏,去安民、收稅還行。
去發展地方經濟,那不是扯的嗎?
朱標自然也明白這個道理,嚴肅的道:
“我知道,這份計劃對大多數官吏來說,過於複雜了。”
“所以才需要內閣根據實際情況,製定可行的實施方案。”
“慢慢的刺激官吏主動學習,去適應這份計劃。”
“如果我們不去做,官吏永遠都不會進步。”
“我們從當下做起,或許會很難,但十年二十年後,世界就會變得大不一樣。”
換成一般人,大概率會被他說的熱血沸騰。
然而麵前這兩位哪個不是官場老狐狸,並不為所動。
李善長提出了另外一個問題:
“現有的官吏人手也不夠。”
一個縣正式的官員才四個,其他都是吏。
靠這四個人去負責這麽龐大的計劃,也忙不過來啊。
“若要執行這些計劃,就要增加職務……職務增多就會增加朝廷的財政負擔……”
朱標讚道:“韓國公目光如炬,現有的官員配置,確實不足以滿足新計劃的需求。”
“所以,完善衙門官吏配置,也是接下來需要做的事情。”
“官吏增多確實會加重朝廷的財政負擔,可一旦他們起到作用,就能為朝廷創造更多的價值。”
“可是……”徐達還想說什麽,卻被李善長給攔住了。
“陛下所言甚是,不能畏懼眼前的困難就躊躇不前,萬事都要試一試才知道行不行。”
徐達很是疑惑,你咋突然改口了?
不過現在不是追問的時候,就將疑問壓了下來,準備私下再問。
朱標笑道:“韓國公所言甚是,凡事總要試一試才行。”
“你是大明禮法製度的奠基人,在治國一道經驗豐富。”
“這份計劃如何實施,還需要你來拿主意啊。”
李善長拱手道:“臣定當竭盡全力,輔佐陛下完成計劃。”
朱標滿意的點點頭,又對邱廣安五人說道:
“五位卿家需多向兩位國公學習,盡快熟悉政務。”
正看著計劃書頭皮發麻的五人,連忙道:
“是,臣等定不會讓陛下失望。”
然後又朝李善長和徐達行禮道:“請兩位國公多多指點。”
事情就此定下。
接下來陳景恪等人出麵,詳細為七位閣臣講解計劃書。
一直到黃昏時分,眾人才疲憊的下差。
徐達等六人起身離開,留下一位閣臣值夜班。
七大閣臣不可能同時休息,不論任何時候,都要保證有一個人在內閣當值。
本來應該七個人輪值的,不過李善長和徐達身份特殊,就邱廣安五個人輪值了。
出了皇宮之後,徐達就拉著李善長走到無人處。
他可是別了一肚子話想問,這會兒終於找到機會。
“韓國公,你到底是怎麽想的?”
李善長故作糊塗的道:“什麽怎麽想的?”
徐達沒好氣的道:“咱們相識幾十年了,你別給我裝糊塗。”
“那計劃看似隻是一份工作計劃,實際上是對整個官僚係統的變革。”
“而且是不同於曆朝曆代的,前所未有的變革。”
“此等大事,你怎麽如此輕易就答應了?”
很簡單的道理,以現在的官僚配置和運作模式,根本就不可能落實那份計劃。
想實施那個計劃,就必須對現有的官僚係統進行變革,而且還沒有先例可借鑒。
這種大變革,必須經過無數推演才能小心翼翼的實施。
可是李善長竟然如此輕易的就答應了,這是完全不負責任的做法。
如果不是雙方了解很深,徐達都以為他產生什麽不好的心思了。
李善長終於不再賣關子,說道:
“因為這件事情背後的謀劃,比你想象的還要大。”
“就算我們不支持,陛下依然會去做。”
徐達驚訝的道:“還有更大的謀劃?伱怎麽知道的?”
你個叛徒,能比我知道的還多?
李善長鄭重的道:“陳伴讀要再造乾坤。”
徐達無法淡定了,啥情況?
論忠心,我忠貞不二,你是叛徒。
論私交,我和陳景恪關係莫逆,我女兒都是他徒弟。
咋你比我知道的還多?
不不不……搞錯了,重點是再造乾坤。
“你知道你在說什麽嗎?”
李善長完全理解他的感受,因為剛剛想通這一切的時候,他也同樣無比的震驚。
“陳伴讀準備圍繞大同世界重塑儒家思想……”
他將之前,陳景恪透露的大同世界思想講了一遍。
徐達忍不住說道:“這種完美的世界,怎麽可能存在。”
一個空洞的思想,是沒有生命力的。
這也是為何,儒家從來不重視大同思想的原因。
即便這個世界是他們自己構思出來的。
李善長說道:“最開始我和你一樣不以為然,儒家思想的優勢就在於其更加實用。”
“大同世界則不然,它不可能實現。”
“靠一個虛無的幻想,是無法支撐他重塑儒家思想的計劃的。”
“可是今天看了那一套計劃我才知道,他早就做好了萬全的準備。”
“雖然那套計劃看起來很難,但仔細想想,一旦成真天下會變成什麽樣子?”
徐達情不自禁的去幻想計劃裏的世界,物資充足,百姓富裕,人民安居樂業。
大明將進入一個前所未有的盛世,似乎大同世界也不是那麽遙不可及了。
這個念頭剛剛生出,他整個人都愣住了。
大同世界,變得可以企及了?
李善長見他想通了,就問道:
“現在你知道,為何我會同意了吧?”
徐達下意識的點點頭,然後追問道:
“你覺得……可能嗎?”
李善長歎了口氣,語氣忽然有些落寞的說道:
“不知道,因為已經超出我的理解範圍了。”
“但從今天這份計劃可以看出,他已經有了一整套的計劃。”
“這份計劃雖然很難,但確實具備一定的可行性。”
說到這裏,他忽然搖搖頭,改口說道:
“不需要全部實施,哪怕隻有一小部分能實施,都足以支撐他的大同世界思想了。”
“一旦完成思想重塑,剩下的計劃自會有人爭著搶著去實施。”
一個空洞的思想無法長存。
有實際道路支持的思想,會具備強大的生命力以及主動性。
所有的信徒,都會自發的沿著那條道路往前走。
所有阻攔在他們前方的東西,都會被無情碾壓。
想通了這一切,徐達深吸口氣,說道:
“再造乾坤,好一個再造乾坤啊。”
“我從來都不敢小看他,沒想到他的能為依然超出了我的想象。”
李善長深以為然的道:“都說我自視甚高,向來不服人,劉伯溫我都不放在眼裏。”
“唯獨陳伴讀,讓我心服口服。”
“不隻是能力,人品更是無可挑剔。”
“陛下數次稱讚他真君子也,老夫也以為,他真乃當世唯一的君子。”
尤其是陳景恪把法治思想無私的分享給他,讓他真正見識到了什麽叫做雅量。
兩個老頭吹捧了幾句,相互看了一眼,都從對方眼睛裏看到了一株火苗。
徐達率先說道:“如此宏大的計劃,能參與進來實在是我等的榮幸。”
“我必竭盡全力,為其保駕護航。”
李善長也說道:“於私,陳伴讀於我本就有恩。”
“於公,蒙陛下信任,能參與到這個計劃。”
“我還有什麽理由不盡心盡力的呢。”
本來他們兩個隻以為,皇帝需要借他們的威望,來快速穩定新內閣。
已經做好準備,過完年就請辭。
看到這份計劃,他們知道自己想錯了,皇帝是真的準備重用他們。
毫不謙虛的說,真要論治國能力,大明比他們強的屈指可數。
如果再算上個人威望,他倆已經是金字塔頂端的存在了。
而這份計劃,必須由經驗豐富又有威望的老臣來掌舵。
皇帝都不行。
別說朱標,朱元璋複辟都幹不了這個活兒。
不是他倆瞧不起朱元璋。
就老朱的地主思想,是幹不了這個活兒的。
嗯……陳景恪和朱雄英私下開的小玩笑,老朱是地主老財思想。
在核心圈子裏已經不是啥秘密了。
而且還不是別人傳出去的,是老朱自己和老弟兄喝酒,嘴不把風說出去的。
然後,得到了老弟兄們的一致認同。
你就是地主思想,太子太孫才是天子思想。
老朱非但沒生氣,反而非常得意。
咱的兒孫有出息啊。
總之,在這一刻,大明文武兩個領袖達成了一致意見。
一定要幫助新皇和陳景恪,完成那個計劃。
非但如此,還要好好培養另外五個閣臣和內閣行走們。
等將來自己兩個幹不動退休了,朝廷不至於無人可用。
(本章完)
燒的可謂是相當熾熱。
不但把自己的口碑無限拔高,還極大的刺激了百官的積極性。
畢竟丞相之位對文武百官的吸引力,是無與倫比的。
雖然內閣不是丞相府,可在某種意義上具備丞相府的功能。
內閣學士不是丞相,卻在一定程度上,扮演著丞相的角色。
六部堂官不一定能在史書上留名,但當內閣學士不一樣。
即便入閣之後沒有做出任何成績,僅憑這個位置,就能在史書上留下一筆了。
僅此一點,就足夠讓無數人前赴後繼了。
自認為有資格一窺閣臣寶座的官吏,無不摩拳擦掌躍躍欲試。
從幕僚機構向國家的決策機關轉變,不是一道聖旨換幾個人就能完成的。
而是整個中樞的運作模式都要跟著調整。
即便有徐達和李善長來掌舵,依然不是那麽容易的事情。
不過也幸好有他們兩個在,威望足夠高,與各衙門進行對接的時候,沒有誰敢推諉阻攔。
新內閣正快速的進入狀態。
各部堂級衙門的人員也做出了微調。
比如,李善長入閣,吏部尚書的職務就自動卸任了。
吏部掌管官員任免升遷,盯著的人可是不少。
以前是儒家掌控,被李善長硬生生給奪走。
此時李善長入閣,他們就想要拿迴來。
然而朱標怎麽可能會給他們這個機會,任命了自己的親信擔任吏部尚書。
皇帝掌握吏部,天經地義的事情,對此儒家也隻能悻悻的接受。
邱廣安入閣,戶部尚書的位置空了出來。
朱標就任命一個叫裴有為的人暫代這一職務。
此人的升遷堪稱當世奇跡,幾個月前他還在地方任職。
邱廣安利用階梯收稅的契機掌控了戶部,因為缺人,就將他調到戶部任職。
沒多久就因工作突出,暫代戶部侍郎一職。
結果還沒等到他轉正,邱廣安先入閣了。
計官的底子還是薄,找不到足夠資曆的人當戶部尚書,就隻能再次提拔他。
不過連續提拔有違官場規矩,所以他的戶部尚書前麵帶著一個‘權’字。
就是暫代的意思。
能不能把權字去掉,就看他的能力了。
其他各衙門也進行了調整,這裏就不一一贅述。
事實上,朱標早就為完善內閣做準備了,比如半數內閣行走,早在數月前就已經確定。
此時不過是將他們轉正。
再加上徐達和李善長的輔佐,半個月後就已經可以正常處理公務。
這裏還發生了一件出乎所有人意料的小插曲。
陳景恪在朝廷的地位,大家都心知肚明。
當個內閣首輔太誇張了,但入閣是沒問題的。
就算年齡小不能入閣,給個內閣行走是板上釘釘的事情吧?
然而,朱標拿出的名單裏,卻沒有他的名字。
眾人都非常的驚訝。
徐達私下詢問陳景恪緣由。
陳景恪是這麽迴答他的:“我不入內閣,反而能更好的施展自己的能力。”
徐達沉默片刻,目光裏充滿了敬佩。
權力最容易改變一個人的心性,陳景恪卻始終保持清醒。
一直在降低自己的危險性,如此皇帝才不會去懷疑他。
沒權沒勢,對皇權沒有任何威脅,有什麽可懷疑的?
而且他也不是什麽都沒做,一直在加深和皇家的羈絆。
以此來影響皇帝的決策,實施變法計劃。
因為皇帝不會懷疑他有私心,反而更容易接受他的變法。
當然了,這麽做的前提,還是以前基礎打的好。
馬太後、朱標、朱雄英,三代人的救命恩人。
後來一直本本分分,就算是私心也是擺在明麵上,逐漸獲得了皇家的信任。
換個人過來,想模仿也模仿不來。
同樣的變法,他提出來,即便有些離譜,皇家也會認真考慮。
別人提出來,很可能直接小命就沒了。
這其中最大也是最重要的因素,就是長時間培養出來的信任。
而陳景恪所做的一切,都是在維護這種信任。
這比當什麽內閣大臣,更加有意義。
——
新內閣日漸完善,已經可以正常處理各種公務。
就在徐達和李善長兩人,以為自己可以隱身的時候,朱標拿出了大明版政府工作計劃。
看到那厚厚一摞子資料,兩人頭皮發麻。
他們怎麽不知道,朝廷有這麽多事情要做?
中樞的工作確實比較繁忙,可也沒這麽多吧?
地方衙門的工作就更少了,仔細說起來就兩件事情,安民和收稅。
至於什麽勸課農桑、興文教……這些都不是必須的。
隻要老百姓不造反,能按時把稅收上來,就是一名合格的官吏。
新皇到底是怎麽想的?從哪弄出這麽多活兒幹?
不,應該說陳景恪是怎麽想的……
懷著這樣的疑惑,兩人翻開了工作計劃。
越看就越是震驚。
原來還可以如此治理國家……
如果真能實現這上麵所寫,那大明將進入一個前所未有的盛世。
這就是你心中的世界嗎?
兩人看向陳景恪,同時想道。
朱標看他們震驚的樣子,猶如看到了當初的自己。
在沒有看到這份計劃之前,誰能想到國家還可以這樣建設?
“兩位,對這份計劃有何意見?”
李善長深吸口氣,說道:“歎為觀止……敢問這份計劃可是陳伴讀所作?”
朱標頷首道:“確實是在陳伴讀的建議下所作。”
李善長由衷的道:“陳伴讀真乃亙古第一經天緯地之才也,老夫自愧不如。”
陳景恪謙虛的道:“韓國公謬讚了,晚輩愧不敢當。”
徐達也說道:“若真能依計劃所行,大明將開創前所未有之盛世。”
朱標說道:“哦,魏國公以為此法可行?”
徐達遲疑了一下,說道:“以現今官吏的能力,恐怕無法執行如此複雜的計劃。”
讓那些一心隻讀聖賢書的官吏,去安民、收稅還行。
去發展地方經濟,那不是扯的嗎?
朱標自然也明白這個道理,嚴肅的道:
“我知道,這份計劃對大多數官吏來說,過於複雜了。”
“所以才需要內閣根據實際情況,製定可行的實施方案。”
“慢慢的刺激官吏主動學習,去適應這份計劃。”
“如果我們不去做,官吏永遠都不會進步。”
“我們從當下做起,或許會很難,但十年二十年後,世界就會變得大不一樣。”
換成一般人,大概率會被他說的熱血沸騰。
然而麵前這兩位哪個不是官場老狐狸,並不為所動。
李善長提出了另外一個問題:
“現有的官吏人手也不夠。”
一個縣正式的官員才四個,其他都是吏。
靠這四個人去負責這麽龐大的計劃,也忙不過來啊。
“若要執行這些計劃,就要增加職務……職務增多就會增加朝廷的財政負擔……”
朱標讚道:“韓國公目光如炬,現有的官員配置,確實不足以滿足新計劃的需求。”
“所以,完善衙門官吏配置,也是接下來需要做的事情。”
“官吏增多確實會加重朝廷的財政負擔,可一旦他們起到作用,就能為朝廷創造更多的價值。”
“可是……”徐達還想說什麽,卻被李善長給攔住了。
“陛下所言甚是,不能畏懼眼前的困難就躊躇不前,萬事都要試一試才知道行不行。”
徐達很是疑惑,你咋突然改口了?
不過現在不是追問的時候,就將疑問壓了下來,準備私下再問。
朱標笑道:“韓國公所言甚是,凡事總要試一試才行。”
“你是大明禮法製度的奠基人,在治國一道經驗豐富。”
“這份計劃如何實施,還需要你來拿主意啊。”
李善長拱手道:“臣定當竭盡全力,輔佐陛下完成計劃。”
朱標滿意的點點頭,又對邱廣安五人說道:
“五位卿家需多向兩位國公學習,盡快熟悉政務。”
正看著計劃書頭皮發麻的五人,連忙道:
“是,臣等定不會讓陛下失望。”
然後又朝李善長和徐達行禮道:“請兩位國公多多指點。”
事情就此定下。
接下來陳景恪等人出麵,詳細為七位閣臣講解計劃書。
一直到黃昏時分,眾人才疲憊的下差。
徐達等六人起身離開,留下一位閣臣值夜班。
七大閣臣不可能同時休息,不論任何時候,都要保證有一個人在內閣當值。
本來應該七個人輪值的,不過李善長和徐達身份特殊,就邱廣安五個人輪值了。
出了皇宮之後,徐達就拉著李善長走到無人處。
他可是別了一肚子話想問,這會兒終於找到機會。
“韓國公,你到底是怎麽想的?”
李善長故作糊塗的道:“什麽怎麽想的?”
徐達沒好氣的道:“咱們相識幾十年了,你別給我裝糊塗。”
“那計劃看似隻是一份工作計劃,實際上是對整個官僚係統的變革。”
“而且是不同於曆朝曆代的,前所未有的變革。”
“此等大事,你怎麽如此輕易就答應了?”
很簡單的道理,以現在的官僚配置和運作模式,根本就不可能落實那份計劃。
想實施那個計劃,就必須對現有的官僚係統進行變革,而且還沒有先例可借鑒。
這種大變革,必須經過無數推演才能小心翼翼的實施。
可是李善長竟然如此輕易的就答應了,這是完全不負責任的做法。
如果不是雙方了解很深,徐達都以為他產生什麽不好的心思了。
李善長終於不再賣關子,說道:
“因為這件事情背後的謀劃,比你想象的還要大。”
“就算我們不支持,陛下依然會去做。”
徐達驚訝的道:“還有更大的謀劃?伱怎麽知道的?”
你個叛徒,能比我知道的還多?
李善長鄭重的道:“陳伴讀要再造乾坤。”
徐達無法淡定了,啥情況?
論忠心,我忠貞不二,你是叛徒。
論私交,我和陳景恪關係莫逆,我女兒都是他徒弟。
咋你比我知道的還多?
不不不……搞錯了,重點是再造乾坤。
“你知道你在說什麽嗎?”
李善長完全理解他的感受,因為剛剛想通這一切的時候,他也同樣無比的震驚。
“陳伴讀準備圍繞大同世界重塑儒家思想……”
他將之前,陳景恪透露的大同世界思想講了一遍。
徐達忍不住說道:“這種完美的世界,怎麽可能存在。”
一個空洞的思想,是沒有生命力的。
這也是為何,儒家從來不重視大同思想的原因。
即便這個世界是他們自己構思出來的。
李善長說道:“最開始我和你一樣不以為然,儒家思想的優勢就在於其更加實用。”
“大同世界則不然,它不可能實現。”
“靠一個虛無的幻想,是無法支撐他重塑儒家思想的計劃的。”
“可是今天看了那一套計劃我才知道,他早就做好了萬全的準備。”
“雖然那套計劃看起來很難,但仔細想想,一旦成真天下會變成什麽樣子?”
徐達情不自禁的去幻想計劃裏的世界,物資充足,百姓富裕,人民安居樂業。
大明將進入一個前所未有的盛世,似乎大同世界也不是那麽遙不可及了。
這個念頭剛剛生出,他整個人都愣住了。
大同世界,變得可以企及了?
李善長見他想通了,就問道:
“現在你知道,為何我會同意了吧?”
徐達下意識的點點頭,然後追問道:
“你覺得……可能嗎?”
李善長歎了口氣,語氣忽然有些落寞的說道:
“不知道,因為已經超出我的理解範圍了。”
“但從今天這份計劃可以看出,他已經有了一整套的計劃。”
“這份計劃雖然很難,但確實具備一定的可行性。”
說到這裏,他忽然搖搖頭,改口說道:
“不需要全部實施,哪怕隻有一小部分能實施,都足以支撐他的大同世界思想了。”
“一旦完成思想重塑,剩下的計劃自會有人爭著搶著去實施。”
一個空洞的思想無法長存。
有實際道路支持的思想,會具備強大的生命力以及主動性。
所有的信徒,都會自發的沿著那條道路往前走。
所有阻攔在他們前方的東西,都會被無情碾壓。
想通了這一切,徐達深吸口氣,說道:
“再造乾坤,好一個再造乾坤啊。”
“我從來都不敢小看他,沒想到他的能為依然超出了我的想象。”
李善長深以為然的道:“都說我自視甚高,向來不服人,劉伯溫我都不放在眼裏。”
“唯獨陳伴讀,讓我心服口服。”
“不隻是能力,人品更是無可挑剔。”
“陛下數次稱讚他真君子也,老夫也以為,他真乃當世唯一的君子。”
尤其是陳景恪把法治思想無私的分享給他,讓他真正見識到了什麽叫做雅量。
兩個老頭吹捧了幾句,相互看了一眼,都從對方眼睛裏看到了一株火苗。
徐達率先說道:“如此宏大的計劃,能參與進來實在是我等的榮幸。”
“我必竭盡全力,為其保駕護航。”
李善長也說道:“於私,陳伴讀於我本就有恩。”
“於公,蒙陛下信任,能參與到這個計劃。”
“我還有什麽理由不盡心盡力的呢。”
本來他們兩個隻以為,皇帝需要借他們的威望,來快速穩定新內閣。
已經做好準備,過完年就請辭。
看到這份計劃,他們知道自己想錯了,皇帝是真的準備重用他們。
毫不謙虛的說,真要論治國能力,大明比他們強的屈指可數。
如果再算上個人威望,他倆已經是金字塔頂端的存在了。
而這份計劃,必須由經驗豐富又有威望的老臣來掌舵。
皇帝都不行。
別說朱標,朱元璋複辟都幹不了這個活兒。
不是他倆瞧不起朱元璋。
就老朱的地主思想,是幹不了這個活兒的。
嗯……陳景恪和朱雄英私下開的小玩笑,老朱是地主老財思想。
在核心圈子裏已經不是啥秘密了。
而且還不是別人傳出去的,是老朱自己和老弟兄喝酒,嘴不把風說出去的。
然後,得到了老弟兄們的一致認同。
你就是地主思想,太子太孫才是天子思想。
老朱非但沒生氣,反而非常得意。
咱的兒孫有出息啊。
總之,在這一刻,大明文武兩個領袖達成了一致意見。
一定要幫助新皇和陳景恪,完成那個計劃。
非但如此,還要好好培養另外五個閣臣和內閣行走們。
等將來自己兩個幹不動退休了,朝廷不至於無人可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