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先生所言,吾不敢苟同。”


    就在方孝孺誌得意滿的時候,忽然聽到一個稚嫩的聲音響起。


    轉頭看去,赫然發現說話的是一七八歲的少年。


    少年神情很緊張,卻勇敢的看著他。


    周圍讀書人也都詫異不已,什麽情況?這誰家孩子,怎麽沒有一點教養?


    當然,也有看笑話的。


    至於是看方孝孺的笑話,還是朱雄英的,就不好說了。


    唯有陳景恪,用鼓勵的眼神看著他。


    但心裏也很好奇,他會怎麽駁斥方孝孺。


    方孝孺很快反應過來,並沒有訓斥朱雄英,而是拱手道:


    “不知這位小郎君有何高見?”


    朱雄英深吸口氣穩住心神,說道:“敢問方先生,孔夫子為何會被世人稱之為夫子、先師。”


    方孝孺不明白他為什麽會問這個問題,但還是迴道:


    “因為孔夫子率先開私學向天下人傳授學問,且有教無類……”


    “世人無不感念其恩德,故以夫子先師稱之。”


    朱雄英馬上說道:“也就是說,在孔夫子之前是沒有私學的,學問為貴族掌控……”


    “此亦為周禮,難道我們大明要禁絕天下人讀書,隻允許權貴掌握學問。”


    方孝孺張嘴想要反駁,然而朱雄英根本就不給他機會,接著說道:


    “所謂刑不上大夫,禮不下庶人……庶人是沒有資格學習文字,享受音樂的……”


    “不讀書不學習,古之庶人如何明智如何懂禮?”


    “這豈不是與先生方才所言,古強於今相悖嗎?”


    “嗡。”此言一出,酒樓內陷入了一片嘈雜,眾多讀書人都議論紛紛。


    這個角度確實很新穎,之前他們從未想過。


    至此再也沒有人敢輕視這個小童。


    陳景恪也驚喜不已,朱雄英說的這些,都是之前他講過的,隻是他講的很零碎。


    朱雄英竟然能將這些信息串聯在一起,用來駁斥方孝孺,實在是厲害。


    朱雄英也漸漸適應了這種環境,完全拋去了緊張。


    見方孝孺想出言反駁,就揮手阻止,誠懇的道:


    “先生學問勝我百倍,若公平辯論,我非先生對手。”


    “我也並非是想與先生辯論,隻是想表達自己的一點不同見解。”


    “希望先生能讓我說完,可好。”


    方孝孺嘴巴張了張,哪有這樣辯論的?


    可他的操守,使他無法將一個八歲孩子視為對手,隻能頷首道:


    “好,我亦想聽一聽不同見解,小郎君盡管講來。”


    朱雄英拱拱手表示感謝,心中對他的觀感好轉了幾分。


    陳景恪也歎道,方孝孺確實是一位君子。


    “先生可知夏商周所轄土地幾何?”


    方孝孺答道:“禹定九州,三代之土是為九州之地也。”


    朱雄英搖搖頭:“何來九州之地?夏商且不去說,單說周代。”


    “西周之時朔方、大同等地為犬戎、鬼方所有,漢武帝時方才從匈奴手中奪得。”


    “今山西以西之地,為西戎所有,秦朝數代君主耗百年之力,方才在秦穆公時期奪得。”


    “四川乃蜀國之地,亦為秦時所得。”


    “今北平等地,當時為孤竹等蠻夷所有,後經燕國曆代君主征伐,方為大周國土。”


    “今濟南府、青州府等大片土地,當時為萊夷所有。”


    “齊國曆經數十代人,方才將其剿滅,將其土納入大周。”


    “當時淮水以南盡皆為蠻夷之地,應天府在當時還是淮夷之土。”


    “列國落魄貴族南下,經數十代人教化方才建立了楚國……”


    “故,夏商周何來九州之地?”


    “禹定九州,然這九州之地大多掌握在蠻夷之手,夏商周不過隻占據了一隅之地而已。”


    方孝孺啞口無言,了解過三代史的他知道,這些都是事實。


    但同時,他也為朱雄英的見識感到驚訝。


    這麽冷僻的知識都知道,這少年不簡單啊。


    酒樓內其他讀書人,比他還要震驚。


    他們還是第一次知道這方麵信息,且還是從一個八歲小孩之口。


    也不怪他們孤陋寡聞,古代書籍很珍貴,且科舉又不考史書。


    大多數人接觸的基本都是四書五經,對於曆史的了解,也僅限於一些比較知名的君主和曆史事件。


    朱雄英說的這些,完全超出了他們的知識範圍。


    陳景恪算是最淡定的,因為這些都是他給朱雄英講的。


    目的自然是通過曆史事實告訴他,華夏能擁有這麽大的領土,那都是靠先輩辛苦打下來的。


    以此激發他開疆拓土的雄心。


    隻是沒想到,他竟然將這些信息用在了這裏。


    見眾人都被鎮住,朱雄英心下也不無得意,頓了一下繼續說道:


    “所以,三代之時國土不過當今二三省之地,民不過數百萬。”


    “此與老子所言之小國寡民無異也。”


    “從南到北不過三五日路程,君主之令朝發夕至……朝廷治國如臂使指,自然天下大治。”


    “當今大明坐擁十三省之地,生民六千餘萬,從南到北騎馬也要數十日時間。”


    “朝廷的政令需要數月時間,才能傳遍全國每一寸土地。”


    “今時與往日,相差甚巨矣,如何能用同法治理?”


    “先輩於黑暗中探索,觀察古今之差異,尋找更適合今時之法,方才有今日之華夏。”


    “若先賢皆墨守成規尊古不變,豈有今日之天朝上國?”


    “吾隻聞變法圖強,未聞有複周禮而強盛之國矣,先生以為然否?”


    方孝孺默然不語。


    朱雄英越說越興奮:“先賢披荊斬棘,篳路藍縷,為我華夏探索前路。”


    “我輩豈能忘記先賢開拓之精神,放棄先輩之成果?”


    “若先賢泉下有知,恐難以安眠矣。”


    “我輩繼承先輩之精神敢為天下先,讓華夏走的更遠更加輝煌。”


    酒樓裏的人再次騷動起來,這話大逆不道啊。


    如果是平時,他們肯定會狠狠批判。


    可是,和方孝孺的恢複周禮比起來,他們更願意接受朱雄英的觀點。


    畢竟他們都是既得利益者。


    恢複周禮,直接損害了他們的利益。


    朱雄英深吸口氣,道:“最後我送給先生一句話。”


    “與時俱進,開拓創新。”


    接著不等方孝孺說話,他又拱手道:


    “謝先生聽我妄言……我還有事先走一步,咱們有緣再見。”


    說完拔腿就走出酒樓。


    這小子繃不住了。


    陳景恪心下暗笑,也跟著起身離開。


    隻留下鴉雀無聲的眾人。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從挽救嫡長孫開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見月明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見月明並收藏大明從挽救嫡長孫開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