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朱標在朝堂宣布大分封計劃的時候,群臣出乎意料的平靜。


    沒有驚訝,沒有討論,也沒有反對聲,似乎大家早就知道了這一切。


    朱標高高在上,大家看不清他的臉色。


    隻能隱約看到,麵色非常的平靜,似乎也早就料到了這一切一般。


    陳景恪心下了然,事情到了這一步,其實已經相當於是明牌了。


    隻要不傻都知道了事情的來龍去脈。


    太上皇以大分封換取了勳貴集團對變革的支持。


    之前的種種疑惑全都有了答案。


    勳貴集團不是愚忠,也不是大公無私,而是有更大的利益在前麵等著他們。


    去年報紙上引導輿論的那幾篇文章,很明顯是為大分封造勢。


    如果是以前,群臣肯定會反對。


    這麽大的事情,太上皇怎麽能自己就決定了呢?


    況且,分封異性諸侯都是多少年前的事情了,大明怎麽能開曆史的倒車?


    但經曆了那麽多事情,尤其是不久前才剛剛發生的勳貴大清洗,讓群臣開始冷靜思考這個問題。


    當然,他們不冷靜也不行。


    太上皇承諾,當今皇上提前那麽久開始做鋪墊,無不說明大分封勢在必行。


    太上皇的性格大家都懂,和他唱反調沒有任何意義。


    與其反對,還不如思考一下怎麽補救。


    仔細想想,或許大分封還真不失為一個好辦法。


    對大明本土來說,解決了勳貴集團的隱患。


    對外來說,諸侯王能起到‘尊王攘夷’的作用。


    還能更加有效的教化蠻夷,最終實現大華夏理想。


    多的不說,大分封製度隻要能讓大明國祚,延續四百年就足夠了。


    至於什麽萬世不滅的王朝……


    嘴上說說就行了,你還真信呢?


    能延續四百年,就已經非常不容易了。


    以後……相信後人的智慧吧。


    更何況,幾百年後四周全都是華夏一份子,肉就是爛也是爛在鍋裏,不會便宜了外人。


    如此,群臣完成了自我說服。


    當朱標宣布大分封計劃,他們非常平靜的接受了。


    但這並不意味著他們無條件接受,接著就有人站出來提出了幾條限值。


    “為大明計,要確定哪些土地可以分,哪些土地不能分。”


    “且必須將此規定寫入大明律和《皇明祖訓》。”


    此條建議正中朱標下懷,他當即就讓人拿出一幅神州(亞洲)地圖。


    現場和群臣商議,哪裏需要被列為不封之地。


    最終確定,北到北海,西到伊麗水(伊犁河穀),西南以高原為界,南方以中南半島為界。


    朱崖島、澎湖列島、淡馬錫等等,也同樣是不封之地。


    東邊的邊界線沒這麽劃分,實在是沒幾個適合生存的大型島嶼,默認這一整片地域為不封之地。


    東北方向,以鴨綠江為界限,半島屬於朝鮮王國。


    其餘島嶼包括耽羅島(濟州島)、對馬島等等,全都直屬於朝廷所有。


    至於朝鮮王國的同化計劃,目前條件並不成熟,還需要慢慢執行。


    隻能說,等以後看情況再說吧。


    至於更遠的苦葉島、蝦夷島等,將來會分封給諸侯王。


    這個所謂不封之地,其實隻是大致的輪廓,並沒有如前世那般,精細到一厘一毫。


    而且這個邊界線,是數年前陳景恪就畫好的,現在隻是借著朱標的嘴說出來。


    說實話,對於這個地盤,老朱和朱標都覺得有點大了。


    別的不說,北海那種苦寒之地,想要實現統治實在太難,還不如分封出去。


    包括西域、高原,這種貧瘠之地有啥用?


    分封出去幹幹淨淨。


    陳景恪用兩個理由說服了他們:


    “其一戰略價值,高原是西南門戶,又是神州最大的水源地……”


    “當年大唐何等強盛,唯獨在吐蕃麵前吃了癟,就是因為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


    “西域是扼守西方的通道,是大明的路上咽喉。”


    “大明作為天朝上國,豈有將咽喉置於人手的道理?”


    “事關國家安危,縱使親王亦不可信任。”


    本來他以為,老朱聽到這話會很生氣,哪知道並沒有。


    老朱非常支持這個決定。


    “打鐵還需自身硬,豈能將命脈交給別人,這些地方必須朝廷直接掌控。”


    “但你為何如此執著於北海?”


    陳景恪頓了一下,說道:“為了水,北海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寶庫。”


    “未來有一天,我們的生產力發展到一定程度,或許就能修建一條從北海到中原的運河。”


    “以北海之水,緩解北方的旱情。”


    這……


    聽到這個計劃,老朱和朱標下意識的看了一眼地圖。


    北海到中原的運河?你鬧呢?


    陳景恪知道,目前來看這個計劃確實天方夜譚。


    就如南水北調一樣,古代誰會相信能完成這樣宏偉的工程?


    總不能說我是穿越者吧。


    實在想不到更合適的理由,他索性就耍起了無賴:


    “這是我對未來的期許。”


    “將來我們的生產力達到了,子孫想要修建一條運河,發現北海被分封出去了。”


    “他們肯定會很無奈。”


    “我不想被子孫指著脊梁骨罵。”


    見他都如此說了,老朱和朱標也就沒在說什麽。


    不封就不封吧。


    反正北海那地兒的環境太過惡劣,也確實不適合建立封國。


    直接掌握在朝廷手裏,也不算什麽大問題。


    大不了就當成羈縻地。


    我沒有辦法實現有效統治,別人也別想占。


    誰占了我就打誰。


    把敵人打跑了我再撤走。


    還能起到練兵的效果,想必軍方會很喜歡這個局麵。


    想到這裏,老朱心中一動,說道:


    “著呀,北海必須要留著。”


    朱標有些摸不著頭腦,問道:“您想到什麽了?”


    老朱說道:“你想啊,未來周邊全都是藩屬國,大明的軍隊不就沒事兒幹了?”


    “國無外敵者,國恆亡。”


    “一支軍隊長時間不打仗,就會變成花架子。”


    “況且軍功爵製,不打仗哪來的軍功?將士們也不會答應。”


    “必須要留出一個方向,給軍隊練手。”


    “北海就不錯,苦寒之地不適合建立封國。”


    “大明可以在那裏建立一座軍鎮,將各軍輪流抽調過去駐守。”


    朱標也高興的道:“好主意,經常活躍在那裏的羅刹人,實力也不算強,最適合用來磨練軍隊。”


    陳景恪不禁眼前一亮,老朱果然不愧是老朱啊。


    玩敵養寇的把戲,運用的如此嫻熟。


    “可以在北海建立一座軍事重鎮,圍繞軍鎮進行發展。”


    “等時機成熟,就劃分郡縣派遣流官進行治理。”


    於是事情就此定下,北海這個苦寒之地也成了不封之地。


    群臣並不知道這一點,他們對這個不封之地的範圍,既滿意又有些頭疼。


    滿意的地方在於,如此分封確實將‘尊王攘夷’屬性發揮到極致。


    藩屬國縱使發展起來,也很難對大明本土造成直接威脅。


    頭疼的地方在於,不封之地的範圍太大了。


    他們和老朱、朱標有著相似的想法。


    伊麗水留下還情有可原,畢竟是通往西域的咽喉,可高原和北海有啥用?


    不過朱標也有借口來敷衍他們:


    “高原是吐蕃藩司之地,朝廷怎能隨意分封?”


    “至於北海,苦寒之地將誰封過去都無異於流放,大明豈能苛待有功之臣?”


    這個理由還是比較有說服力的。


    高原上的藩司好不容易才臣服,不能因為分封將人家給逼反了。


    隻要他們老老實實的,就當他們不存在吧。


    至於北海……算了,蘇武牧羊的故事大家都聽過無數遍。


    將心比心,誰也不想去那地兒。


    這兩個地方解決,剩下的就不是問題了。


    群臣集體通過了這項決議。


    之後朱元璋親自出麵,將不封之地寫在了皇明祖訓裏。


    刑部也將這幅地圖,寫在了大明律裏麵。


    除了不封之地,群臣還提出了另外一個條件。


    藩屬國的世子,必須來大明接受教導。


    這也正合朱標的意,於是順水推舟,讓藩屬國世子在大明進學。


    諸侯王的子嗣,未在大明學習過的,不得繼承國主之位。


    至於學習什麽,教材其實也是早就準備好的。


    除此之外,還有什麽根本法、貨幣等等,也一並在朝堂上提出。


    群臣見皇帝準備的如此充分,就更加明白,這是早有預謀。


    這反而讓他們放下心來。


    而且朱標拿出來的許多政策,都超出了他們的想象。


    按照這種規矩來建立藩屬體係,對大明來說還真是一件好事。


    具體如何分封,朝會上並沒有討論。


    磨刀不誤砍柴工,先把大方針確定,再把規章製度完善。


    之後再進行分封也不遲。


    不過朱標也明確表示了,第一步就是在南洋分封。


    五個親王國,五個侯國,十個伯國。


    至於具體名額都有誰,等後續通知。


    退朝之後,大分封之事迅速傳遍天下。


    朝野對此自然是議論紛紛,但得益於之前的宣傳,反對的人並不多。


    大家對勳貴也是充滿了羨慕。


    這可是實打實的諸侯王啊。


    能夠建立宗廟,光宗耀祖莫過於此。


    剛剛經曆過大清洗,驚魂未定的勳貴集團,聽到這個消息後懸著的心都放迴了肚子。


    大家都明白,大分封意味著清洗的結束,活下來的人都安全了。


    但這次的教訓卻足夠刻骨銘心。


    剩下的勳貴都變得低調本分起來,在禮部和吏部的書院建成後,紛紛將自家子弟送進去學習。


    很多輪休的,自己也主動要求進去學習。


    對此老朱非常的滿意,人呐,就得時不時敲打一下。


    對於廣大將士們來說,大分封的消息無疑就是一記興奮劑。


    還是最高劑量的那種。


    一個個眼珠子都紅了,看誰都像敵人。


    因為內部重新穩定下來,朱標下令各軍迴到自己的防區。


    其實這條命令主要是下給朱棡和朱棣的。


    兩人剛剛帶兵迴到防區,就被部下集體找上門。


    “兄弟們的大刀已經饑渴饑渴難耐了,打一仗吧。”


    朱棣二話不說,率十萬大軍向狼居胥山殺去。


    早就被打殘了的北元也速迭兒,連夜率領餘部逃竄,連沿途襲擾都不敢。


    要知道,沒有了後勤的拖累,朱棣就幹四件事,吃飯、睡覺、修碉堡、打北元。


    這些年北元實在是被打怕了。


    這次,他在狼居胥山洗劫了一番,又仿照霍去病進行祭天,之後施施然的班師迴去了。


    另一邊朱棡考慮的就比較多了。


    按照計劃,最遲明年年初他就要出兵收複西域。


    在此之前,必須要解決河西走廊的安全問題。


    對河西威脅最大的,無疑就是斡亦剌(瓦剌)。


    斡亦剌很狡猾,自從北元潰敗,他們表現的就很恭順。


    尤其是前年,朱棡派人和他們進行了一次‘友好交流’。


    結果就是斡亦剌變得更加謙卑了。


    這些年大明的主要精力,都放在了北元上,也沒有怎麽理會他們。


    這就給了斡亦剌成長的空間和時間。


    尤其是大量北元人為了躲避戰亂,逃到斡亦剌尋求庇護。


    此消彼長之下,他們的實力增長非常迅速。


    人口和鐵騎,就是一個勢力的膽量。


    朱棡很清楚,強大起來的斡亦剌,內心裏對大明並不是很恭順。


    當然,他們也沒膽量與大明為敵。


    他們更希望和大明平等相處,表麵上我承認你是宗主國,然後大家互不幹涉。


    朱棡可不是那種無腦之人,他很清楚曆史上草原部族是如何壯大,如何威脅中原王朝的。


    弱小時候臣服,躲的遠遠的休養生息。


    然後抓住機會一躍成為草原霸主,緊接著就南下劫掠。


    在他看來,目前草原上最符合這個標準的勢力,就是斡亦剌。


    既然你有威脅,那就不能留。


    不論是為了河西走廊的安全,還是為了未來大明的安全,都必須要將斡亦剌打殘乃至消滅。


    所以,部下的將士們因為大分封戰意高昂,他也順水推舟宣布對斡亦剌開戰。


    作為塞王,他是要有權力先斬後奏的。


    之後大軍兵分三路,向著斡亦剌部殺去。


    ——


    這個世界是多線發展的,大明這邊紛紛擾擾,外麵也一樣不消停。


    比如燕王府如期對次大陸發起了戰爭。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從挽救嫡長孫開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見月明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見月明並收藏大明從挽救嫡長孫開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