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理浮城和浮橋就花了大半夜的時間,秋明站在高高的船頭,望著火光衝天的長沙方向,臉上無悲無喜。郭嘉從船艙走上來道:“幾個俘虜都招供了,說前幾天有一些神秘人物加入了區星的陣營,幫他訓練士卒排兵布陣,還給他出了許多主意,比如這次浮城的點子就是他們想出來的。”
秋明笑道:“一聽到潮客的來曆,就知道他們是孫堅的人了,這次帶頭的人是誰?”
郭嘉道:“是一個叫做徐真的,據說非常厲害。”
秋明晃了晃腦袋,似乎沒聽過這號人物,看來也就是個路人甲了。不過想來也是,如今區星可是正兒八經的反賊,孫堅也不敢派出手下有名有號的大將出手幫他,若是被朝廷察知,他再怎麽長袖善舞隻怕也難以自圓其說吧。
郭嘉看見秋明還在看著遠處的火光,拍了拍船舷道:“不必擔心,蘇代也是個有本事的,又有曹寅、金旋之助,沒那麽容易丟城的。”
秋明道:“我倒不是擔心長沙,我隻是在想,孫堅既然這麽處心積慮地想得到長沙,一定不會隻派幾個手下來就得了,他本人多半也會來的,而且說不定已經來了,此刻正躲在哪個角落裏看著我們呢。”
典韋正好從後麵走過來,聽見秋明的話大怒道:“他敢躲在附近?我去找他出來。”
秋明哈哈大笑:“我隻是打個比方而已,而且孫堅身為兵家宗主,不可能以身涉險,不大可能藏身在這附近的。”典韋道:“我就奇怪了,象他這樣有身份有地位還做著大官的家夥,為什麽會和區星這樣的亂賊勾結?”
秋明道:“自古權位迷人眼,財帛動人心,就連陳勝那樣的家夥都能有鴻鵠之誌,別說孫堅了。不過他既然惹到我的頭上,我自然不能讓他如願以償。”典韋和郭嘉都是重重地點了點頭。
第二天一早,船隊繼續開拔,不到兩個時辰便已可看到長沙城的輪廓。隻見江心迴流激蕩,隱約可見一方小洲載沉載浮,秋明不由得大為納悶:“這麽一小塊灘塗就是後來的橘子洲?難道是我打開的方式不對?”
眼看龐大的船隊到來,區星的攻城部隊火速退往湘江西岸,廝殺整夜的蘇代這才鬆了口氣,吩咐大開水門,迎接秋明等人入城。
張武陳孫還是第一次進入長沙城,眼看這個水門恢弘廓度,似乎比之江夏也不遑多讓,問道:“這個門倒是有些名堂,有什麽講究嗎?”
蘇代曾與他們同船從烏林到巴陵,也算是熟識了,笑道:“此地名為潮宗門,為的是上下遊的船夫能在長沙有個落腳之地,所以門高欄高,多大的船隻都能容納得下。不過你們的船實在太多了,隻能靠在門外停泊,你們幾位且沿著棧橋下來吧。”
秋明跟著郭嘉下了船,發現這裏的地麵都是用長條的麻石鋪成,倒與城中其他地方不大一樣。他忽然想起一事,問道:“上次我走過了湘春門,這裏又是潮宗門,長沙城還有其他的城門嗎?”
蘇代道:“當然有,除了這兩個以外,還有小吳門、瀏陽門、黃道門和通泰門,怎麽?你想一個一個走走看嗎?”
秋明眼珠一轉,南華老仙說的九門,這裏就有六個了,再建三個應該也不是難事。他連忙找個理由把話岔開,不願讓蘇代看出他的臉色變化。
蘇代卻完全沒有把注意力放在秋明身上了,或者說,當他看見船隊中堆積如山的米麵時,他已經連自己姓甚名誰都統統忘記了。秋明離開的這些天,城中民眾見到他,問得最多的就是何時能有糧食,而且隨著時日推移,民眾的情緒越來越不穩定,幾乎已經到了爆發的邊緣。
蘇代每天求神拜佛,隻希望秋明能盡快帶著糧食歸來,所以當城裏流傳著巴陵遭襲,糧食盡被毀之一炬的消息時,蘇代大發雷霆,連砍了幾個趁機作亂的暴民。或者,當時在他的心裏麵,不知道是憤怒多一些還是恐懼多一些。
現在秋明終於迴來了,還帶迴來這麽多的糧食,長沙城裏隻要不是全民養豬,應該夠吃到秋天的了,蘇代心中的恐懼自然也就不翼而飛。他大聲向秋明和張武表達著感激之情,還準備飛馬迴去向張太守報告這個好消息。郭嘉卻一把拉住他,指著江對岸密密麻麻的小船和木筏道:“那些,是怎麽迴事?”
蘇代的臉色馬上紅成了醬爆豬肝一般,好不容易才吞吞吐吐地說出了原委。原來自從接到秋明的指示後,蘇代就在城南一帶的空地上集結人手造船作筏,誰知秋明遲遲不歸,他又不敢輕易叫停,漸漸地船筏越造越多,全部堆積起來。
本來蘇代還擔心船筏有失,在空地上安排了多重崗哨,自己也和楊齡一起輪流到船廠看守。不想前日城中暴民作亂,曹寅的武陵軍又是客軍,根本彈壓不住,他隻好抽調船廠的守軍進城維持局麵,卻被對岸的區星派人泅渡過來,把大小船閥掃蕩一空,帶不走的也全部一把火燒光。蘇代火冒三丈,楊齡更是氣得口吐鮮血,當場栽下馬來,到今天還在臥床休息呢。
區星得到這一批小船木筏後,連著兩三天組織人過江來強攻,而且一次比一次攻勢猛烈,蘇代雖然組織全城軍民上城牆防守,可是沒吃飽飯的民眾根本沒什麽抵抗的意願,手下的士兵又是數量不足,若不是城高牆厚,隻怕早就給區星攻下來好幾次了。
秋明氣憤不已,指著對岸罵了區星幾聲,又問道:“張太守呢?他不上城防守,安撫百姓麽?”
蘇代臉上再次現出尷尬之色:“張使君說他又想出一個奇妙的方子,要閉關數日,讓我們不要打擾他。”
秋明鼻子都快氣歪了,張機這家夥真是隻能去做個學者型書呆子,讓他從政完全就是害人害己了。好在這次變民之亂影響甚大,這個長沙太守的位置張機多半是坐不住了,還是早些去寫他的《傷寒雜病論》去吧。
秋明笑道:“一聽到潮客的來曆,就知道他們是孫堅的人了,這次帶頭的人是誰?”
郭嘉道:“是一個叫做徐真的,據說非常厲害。”
秋明晃了晃腦袋,似乎沒聽過這號人物,看來也就是個路人甲了。不過想來也是,如今區星可是正兒八經的反賊,孫堅也不敢派出手下有名有號的大將出手幫他,若是被朝廷察知,他再怎麽長袖善舞隻怕也難以自圓其說吧。
郭嘉看見秋明還在看著遠處的火光,拍了拍船舷道:“不必擔心,蘇代也是個有本事的,又有曹寅、金旋之助,沒那麽容易丟城的。”
秋明道:“我倒不是擔心長沙,我隻是在想,孫堅既然這麽處心積慮地想得到長沙,一定不會隻派幾個手下來就得了,他本人多半也會來的,而且說不定已經來了,此刻正躲在哪個角落裏看著我們呢。”
典韋正好從後麵走過來,聽見秋明的話大怒道:“他敢躲在附近?我去找他出來。”
秋明哈哈大笑:“我隻是打個比方而已,而且孫堅身為兵家宗主,不可能以身涉險,不大可能藏身在這附近的。”典韋道:“我就奇怪了,象他這樣有身份有地位還做著大官的家夥,為什麽會和區星這樣的亂賊勾結?”
秋明道:“自古權位迷人眼,財帛動人心,就連陳勝那樣的家夥都能有鴻鵠之誌,別說孫堅了。不過他既然惹到我的頭上,我自然不能讓他如願以償。”典韋和郭嘉都是重重地點了點頭。
第二天一早,船隊繼續開拔,不到兩個時辰便已可看到長沙城的輪廓。隻見江心迴流激蕩,隱約可見一方小洲載沉載浮,秋明不由得大為納悶:“這麽一小塊灘塗就是後來的橘子洲?難道是我打開的方式不對?”
眼看龐大的船隊到來,區星的攻城部隊火速退往湘江西岸,廝殺整夜的蘇代這才鬆了口氣,吩咐大開水門,迎接秋明等人入城。
張武陳孫還是第一次進入長沙城,眼看這個水門恢弘廓度,似乎比之江夏也不遑多讓,問道:“這個門倒是有些名堂,有什麽講究嗎?”
蘇代曾與他們同船從烏林到巴陵,也算是熟識了,笑道:“此地名為潮宗門,為的是上下遊的船夫能在長沙有個落腳之地,所以門高欄高,多大的船隻都能容納得下。不過你們的船實在太多了,隻能靠在門外停泊,你們幾位且沿著棧橋下來吧。”
秋明跟著郭嘉下了船,發現這裏的地麵都是用長條的麻石鋪成,倒與城中其他地方不大一樣。他忽然想起一事,問道:“上次我走過了湘春門,這裏又是潮宗門,長沙城還有其他的城門嗎?”
蘇代道:“當然有,除了這兩個以外,還有小吳門、瀏陽門、黃道門和通泰門,怎麽?你想一個一個走走看嗎?”
秋明眼珠一轉,南華老仙說的九門,這裏就有六個了,再建三個應該也不是難事。他連忙找個理由把話岔開,不願讓蘇代看出他的臉色變化。
蘇代卻完全沒有把注意力放在秋明身上了,或者說,當他看見船隊中堆積如山的米麵時,他已經連自己姓甚名誰都統統忘記了。秋明離開的這些天,城中民眾見到他,問得最多的就是何時能有糧食,而且隨著時日推移,民眾的情緒越來越不穩定,幾乎已經到了爆發的邊緣。
蘇代每天求神拜佛,隻希望秋明能盡快帶著糧食歸來,所以當城裏流傳著巴陵遭襲,糧食盡被毀之一炬的消息時,蘇代大發雷霆,連砍了幾個趁機作亂的暴民。或者,當時在他的心裏麵,不知道是憤怒多一些還是恐懼多一些。
現在秋明終於迴來了,還帶迴來這麽多的糧食,長沙城裏隻要不是全民養豬,應該夠吃到秋天的了,蘇代心中的恐懼自然也就不翼而飛。他大聲向秋明和張武表達著感激之情,還準備飛馬迴去向張太守報告這個好消息。郭嘉卻一把拉住他,指著江對岸密密麻麻的小船和木筏道:“那些,是怎麽迴事?”
蘇代的臉色馬上紅成了醬爆豬肝一般,好不容易才吞吞吐吐地說出了原委。原來自從接到秋明的指示後,蘇代就在城南一帶的空地上集結人手造船作筏,誰知秋明遲遲不歸,他又不敢輕易叫停,漸漸地船筏越造越多,全部堆積起來。
本來蘇代還擔心船筏有失,在空地上安排了多重崗哨,自己也和楊齡一起輪流到船廠看守。不想前日城中暴民作亂,曹寅的武陵軍又是客軍,根本彈壓不住,他隻好抽調船廠的守軍進城維持局麵,卻被對岸的區星派人泅渡過來,把大小船閥掃蕩一空,帶不走的也全部一把火燒光。蘇代火冒三丈,楊齡更是氣得口吐鮮血,當場栽下馬來,到今天還在臥床休息呢。
區星得到這一批小船木筏後,連著兩三天組織人過江來強攻,而且一次比一次攻勢猛烈,蘇代雖然組織全城軍民上城牆防守,可是沒吃飽飯的民眾根本沒什麽抵抗的意願,手下的士兵又是數量不足,若不是城高牆厚,隻怕早就給區星攻下來好幾次了。
秋明氣憤不已,指著對岸罵了區星幾聲,又問道:“張太守呢?他不上城防守,安撫百姓麽?”
蘇代臉上再次現出尷尬之色:“張使君說他又想出一個奇妙的方子,要閉關數日,讓我們不要打擾他。”
秋明鼻子都快氣歪了,張機這家夥真是隻能去做個學者型書呆子,讓他從政完全就是害人害己了。好在這次變民之亂影響甚大,這個長沙太守的位置張機多半是坐不住了,還是早些去寫他的《傷寒雜病論》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