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鄧州時還是白雪皚皚,再迴來時已是芳草萋萋,官道上人來車往顯得很熱鬧,左側是層層起伏的原野,中間雜著塊塊青田,右側是一條潺潺的小溪,溪畔垂垂楊柳,與遠處影影綽綽的群山相映成趣。
鮑出的老娘看得津津有味,自從王莽篡權,赤眉綠林禍亂三輔,接著就是不停的西羌作亂,關中已經許久沒有看見過這樣繁榮安定的景象了。她一邊向鮑出誇耀著從祖輩傳下的文景之治時的情形,一邊又雙掌合什讚頌鄧州的德政,叫鮑出好好跟著秋明,不可再三心二意。
比鮑家老太太還要興奮的就是爾瑪依娜了,西北邊塞雖然也有農家耕戶,卻哪裏看見過這樣的千裏良田萬家炊煙,她手舞足蹈地對每件看到的新鮮事物都要問個究竟,而郭嘉始終不厭其煩地微笑著給她作答。漸漸地,爾瑪依娜不再大驚小怪,隻一臉幸福地把身子偎進郭嘉懷中,如同一頭溫順的小貓。
在微微掀開的車簾下,有兩雙眼睛正在賊忒兮兮地看著郭嘉他們兩個,秋明道:“他們兩個也算是好事多磨了,看今天這個樣子,誰想到僅僅一個月之前還是一個冷若冰霜一個尋死覓活的呢?”
張玉蘭道:“這也是人家的夙世姻緣,強求不來的。不過我們兩個這樣窺視他們,是不是有些於禮不合呢?”
秋明大言不慚地道:“你那才是窺視,我可是展示對下屬的關懷,是光明正大的探視。”
張玉蘭皺了皺鼻子道:“無恥之尤”,忽然感覺一隻怪手摟在自己腰上,急忙叫道:“登徒子,你做什麽?快把手拿開。”
秋明笑嘻嘻地俯下頭:“卿卿,我們都那樣過了,摸一下算什麽?來,親個嘴先。”
張玉蘭又氣又羞,使勁把他湊過來的大嘴推開。自從斜峪關前秋明舍命相救後,小道姑的一顆芳心早係緊在秋明身上,這次數月分別更是飽受相思之苦,所以重逢之後也能羞羞答答的讓秋明占些小便宜了,隻是不及於亂而已。可是,現在光天化日的,外麵又那麽多人,她怎麽也不肯露了形跡被人取笑的,爾瑪依娜是羌女可以不拘小節,她怎麽也要顧及一下張家的門風的。
正在混鬧著,張玉蘭突然啊的一聲停了下來,指著車外道:“他怎麽到了這裏?”
秋明順著她的手指往外看,隻見在離開鄧州的人群中,有一人身材高大形容古怪,顧盼之間神態甚豪,他的幾個從人也是一身的奇裝異服,一副生人勿近的樣子,附近的商旅都是遠遠地避開他們,簡直把他們當成了瘟疫源頭。
秋明奇道:“這些是什麽人?怎麽別人都這麽害怕?”
張玉蘭道:“如果我沒看錯的話,他們應該是巴郡的夷人,那個高個子就是七姓夷王樸胡。”秋明笑道:“七姓夷王?聽起來很高大上的樣子嘛,不會是來向我投誠的吧?”張玉蘭啐道:“你倒是想得美,他可是張修的部下。”
這句話一說出,兩個人都是沉默起來,過了一會,秋明才道:“他是來找你娘的?”
張玉蘭艱澀地點點頭:“張修在南陽花了好大的力氣工夫,肯定不會就這麽輕易放棄,肯定會要派人來脅迫我娘繼續給他做事的。”
秋明冷笑道:“我是知道你娘的手段的,若是真受了脅迫,能容他這麽大搖大擺地離開鄧州?看來我許久沒迴來,人心又開始不穩了嘛。”
越靠近鄧州城,從龍組發迴的情報也越來越多,自從皇甫嵩下獄,鄧州一下子冒出了許多傳言,縣尉崔傑更是多次在不同場合叫囂秋明靠山已倒,這個縣丞也是要做到頭了,很快大家就可以有冤報冤有仇報仇。
秋明在鄧州經營了快一年,幾乎把這個窮窩子變成了個淌著黃金和蜂蜜的神許之地,光是每月收取的秋字旗的通行費和鄧州集市的市場管理費就足夠讓人眼紅充血的了,更別說還有從各家豪族攥取的灰色利益,想想都叫人心旌搖動,不能自已。
這幾天來,幾乎所有人都在走關係找路子,務求謀得鄧州縣丞的這個位置,至於說秋明嘛,反正都已經是失勢倒台的人了,到時候稍微對他客氣一點,恭恭敬敬地把他送出鄧州,麵子上大家能夠過得去就行了。
秋明笑嘻嘻地看著龍組送上的紙條:“和縣令呢?他在做什麽?”
他麵前的龍組密探立刻迴道:“縣令和攀沒有什麽出格的舉動,還是和以前一樣留在宅中飲酒吟詩。”
秋明笑罵道:“這個老狐狸,倒是知道分寸的。”他又對這個密探道:“你是叫徐敖吧,我記得你以前是甲騎的一員。”
徐敖道:“是的,後來居孔見我已經成家,就把我調出甲騎跟著他做事,現在成立了龍組,又讓我負責牽頭組織。”
秋明拍了拍他的肩膀:“這次甲騎雖然折損了不少人手,可是縱橫西陲威震敵膽,為江山社稷立下了不少汗馬功勞。你迴去通知居孔,讓他做好準備,就說我要在鄧州城下公祭殉國的將士。”徐敖領命,立刻返迴城裏去了。
一夜之間,城裏的流言又增加了許多,其中被人傳得最多的自然是有人看到秋明已經迴到鄧州,卻把甲騎屯駐在城西朱連山下,隻不進城,卻不知是什麽緣故。城中大戶都已經是被秋明殺怕了的,連忙指使自家女眷去秋府找蔡文姬探聽口風,蔡文姬早已得了秋明口訊,隻溫言寬慰眾人,既不說明原因,也不作任何承諾。
崔傑雖然深恨秋明,可是他手上隻有十來個衙役,就連秋明留在城裏的一百護兵都搞不定,更別說那些武裝到牙齒的甲騎了。看見秋明如此不尋常的舉動,崔傑也是心裏發慌,連忙求見縣令,和攀卻是大門緊閉隻托病不出,完全不見任何外人。一時間鄧州城風聲鶴唳,一些別有用心的人開始惶惶不可終日了。(未完待續。)
鮑出的老娘看得津津有味,自從王莽篡權,赤眉綠林禍亂三輔,接著就是不停的西羌作亂,關中已經許久沒有看見過這樣繁榮安定的景象了。她一邊向鮑出誇耀著從祖輩傳下的文景之治時的情形,一邊又雙掌合什讚頌鄧州的德政,叫鮑出好好跟著秋明,不可再三心二意。
比鮑家老太太還要興奮的就是爾瑪依娜了,西北邊塞雖然也有農家耕戶,卻哪裏看見過這樣的千裏良田萬家炊煙,她手舞足蹈地對每件看到的新鮮事物都要問個究竟,而郭嘉始終不厭其煩地微笑著給她作答。漸漸地,爾瑪依娜不再大驚小怪,隻一臉幸福地把身子偎進郭嘉懷中,如同一頭溫順的小貓。
在微微掀開的車簾下,有兩雙眼睛正在賊忒兮兮地看著郭嘉他們兩個,秋明道:“他們兩個也算是好事多磨了,看今天這個樣子,誰想到僅僅一個月之前還是一個冷若冰霜一個尋死覓活的呢?”
張玉蘭道:“這也是人家的夙世姻緣,強求不來的。不過我們兩個這樣窺視他們,是不是有些於禮不合呢?”
秋明大言不慚地道:“你那才是窺視,我可是展示對下屬的關懷,是光明正大的探視。”
張玉蘭皺了皺鼻子道:“無恥之尤”,忽然感覺一隻怪手摟在自己腰上,急忙叫道:“登徒子,你做什麽?快把手拿開。”
秋明笑嘻嘻地俯下頭:“卿卿,我們都那樣過了,摸一下算什麽?來,親個嘴先。”
張玉蘭又氣又羞,使勁把他湊過來的大嘴推開。自從斜峪關前秋明舍命相救後,小道姑的一顆芳心早係緊在秋明身上,這次數月分別更是飽受相思之苦,所以重逢之後也能羞羞答答的讓秋明占些小便宜了,隻是不及於亂而已。可是,現在光天化日的,外麵又那麽多人,她怎麽也不肯露了形跡被人取笑的,爾瑪依娜是羌女可以不拘小節,她怎麽也要顧及一下張家的門風的。
正在混鬧著,張玉蘭突然啊的一聲停了下來,指著車外道:“他怎麽到了這裏?”
秋明順著她的手指往外看,隻見在離開鄧州的人群中,有一人身材高大形容古怪,顧盼之間神態甚豪,他的幾個從人也是一身的奇裝異服,一副生人勿近的樣子,附近的商旅都是遠遠地避開他們,簡直把他們當成了瘟疫源頭。
秋明奇道:“這些是什麽人?怎麽別人都這麽害怕?”
張玉蘭道:“如果我沒看錯的話,他們應該是巴郡的夷人,那個高個子就是七姓夷王樸胡。”秋明笑道:“七姓夷王?聽起來很高大上的樣子嘛,不會是來向我投誠的吧?”張玉蘭啐道:“你倒是想得美,他可是張修的部下。”
這句話一說出,兩個人都是沉默起來,過了一會,秋明才道:“他是來找你娘的?”
張玉蘭艱澀地點點頭:“張修在南陽花了好大的力氣工夫,肯定不會就這麽輕易放棄,肯定會要派人來脅迫我娘繼續給他做事的。”
秋明冷笑道:“我是知道你娘的手段的,若是真受了脅迫,能容他這麽大搖大擺地離開鄧州?看來我許久沒迴來,人心又開始不穩了嘛。”
越靠近鄧州城,從龍組發迴的情報也越來越多,自從皇甫嵩下獄,鄧州一下子冒出了許多傳言,縣尉崔傑更是多次在不同場合叫囂秋明靠山已倒,這個縣丞也是要做到頭了,很快大家就可以有冤報冤有仇報仇。
秋明在鄧州經營了快一年,幾乎把這個窮窩子變成了個淌著黃金和蜂蜜的神許之地,光是每月收取的秋字旗的通行費和鄧州集市的市場管理費就足夠讓人眼紅充血的了,更別說還有從各家豪族攥取的灰色利益,想想都叫人心旌搖動,不能自已。
這幾天來,幾乎所有人都在走關係找路子,務求謀得鄧州縣丞的這個位置,至於說秋明嘛,反正都已經是失勢倒台的人了,到時候稍微對他客氣一點,恭恭敬敬地把他送出鄧州,麵子上大家能夠過得去就行了。
秋明笑嘻嘻地看著龍組送上的紙條:“和縣令呢?他在做什麽?”
他麵前的龍組密探立刻迴道:“縣令和攀沒有什麽出格的舉動,還是和以前一樣留在宅中飲酒吟詩。”
秋明笑罵道:“這個老狐狸,倒是知道分寸的。”他又對這個密探道:“你是叫徐敖吧,我記得你以前是甲騎的一員。”
徐敖道:“是的,後來居孔見我已經成家,就把我調出甲騎跟著他做事,現在成立了龍組,又讓我負責牽頭組織。”
秋明拍了拍他的肩膀:“這次甲騎雖然折損了不少人手,可是縱橫西陲威震敵膽,為江山社稷立下了不少汗馬功勞。你迴去通知居孔,讓他做好準備,就說我要在鄧州城下公祭殉國的將士。”徐敖領命,立刻返迴城裏去了。
一夜之間,城裏的流言又增加了許多,其中被人傳得最多的自然是有人看到秋明已經迴到鄧州,卻把甲騎屯駐在城西朱連山下,隻不進城,卻不知是什麽緣故。城中大戶都已經是被秋明殺怕了的,連忙指使自家女眷去秋府找蔡文姬探聽口風,蔡文姬早已得了秋明口訊,隻溫言寬慰眾人,既不說明原因,也不作任何承諾。
崔傑雖然深恨秋明,可是他手上隻有十來個衙役,就連秋明留在城裏的一百護兵都搞不定,更別說那些武裝到牙齒的甲騎了。看見秋明如此不尋常的舉動,崔傑也是心裏發慌,連忙求見縣令,和攀卻是大門緊閉隻托病不出,完全不見任何外人。一時間鄧州城風聲鶴唳,一些別有用心的人開始惶惶不可終日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