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夏文明自數千年前從大河上遊發跡,現在的涼州的一些郡縣,就是文明的源頭,比如隴西、漢陽,比如北地。隨著文明的發展,諸夏民族的足跡,沿著大河一路東進,南北擴展,才有如今地大物博的神洲。


    諸夏民族一代代以降,秦漢之時關中是產糧重地。但隨著時間流逝,對關中的過度開發,使得關中逐漸貧瘠,糧食產出從關中轉移到關東,也就是冀州、兗州和豫州。


    這裏,是中原。


    東郡應該算是中原的中間位置了。


    在黃巾之前,這裏是人口大郡。大河孕育滋養,隻一個東郡,就有二十多萬戶,比南陽這個人口最多的郡也不差多少。但隨著黃巾蜂起,中原是重災區,亂兵挾裹,烽火連年,使得這裏的人口密度迅速下降。等到現在,也就是諸侯討伐董卓的時候,東郡的人口隻有巔峰時期的三分之一,最多八九萬戶。


    曹孟德有一首詩:關東有義士,興兵討群兇;初期會盟津,乃心在鹹陽...鎧甲生蟣虱,萬姓以死亡;白骨露於野,千裏無雞鳴;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


    漢末的烽火,還沒有達到最巔峰,但曹孟德在未來創作的這首詩中的可怖場景,已隱約呈現在人眼前。


    三輛馬車在黃土路上嘎吱嘎吱著,大旱影響著整個中原地區,東郡也未能幸免。生命力極度頑強的野草,也蔫嗒嗒的沒了力氣,大地上一片荒蕪,裂痕密布。隱約一些白骨,在烈日之下,閃爍著刺目的光。


    “強漢強漢,國恆以弱滅,獨漢以強亡。都埋葬在這幹裂荒蕪的大地之下了...”


    漢的強大,後世的王朝幾乎難以比擬。就算是三國時期,漢人人口大減,曹孟德隻據三成天下,也能以一己之力把北方蠻夷壓製的服服帖帖。而後世的曆代王朝,崩潰分裂之後,那些諸侯往往對北方蠻夷稱臣,以獲得饞喘,甚至不惜引蠻兵南下。什麽兒皇帝,什麽狗屁,比比皆是。


    唯獨漢朝,就算崩潰,也威名震徹寰宇。


    然而,大概也正是這種硬骨頭,才導致了日後的悲劇。


    反正你不服我,我不服你,打生打死,打的漢人都要滅絕了,於是五胡亂華了。


    打了一百多年,於是累了。司馬家做了縮頭烏龜,再也沒有能力光複強漢盛世,躲在東南苟延饞喘,留下一個罵名。


    趙昱扶著車沿,看著眼前這荒涼淒厲,心中浮想聯翩。


    後世一部三國演義,把曹孟德醜化成了一個賊子。然而誰又知道曹孟德所處險惡?


    他獨據北方,看似勢大,但誰想過北方匈奴、鮮卑、烏丸等等蠻族對他的威脅?說劉備有南蠻威脅,孫權有山越威脅,但無論南蠻還是山越,可能比的上匈奴鮮卑?!


    實際上,趙昱甚至猜測,在赤壁之後,曹孟德沒有繼續發起大規模的南下戰爭,正是考慮到北方蠻族的威脅。他必定有重兵鎮壓北方,但不能抽調。


    濮陽在望。


    “老典,到哪兒了?”


    趙昱心緒不太爽利,懶散問道。


    “已進了濮陽地界。”典韋迴答道:“前麵會路過一段大河,東家要去看看麽?”


    趙昱一聽,來了精神:“要看。”


    馬車停在大河畔,趙昱爬上河坡,一眼望去,是波光粼粼。


    黃河到了後世,已是一條懸河。也就是河床的海拔高於兩岸的陸地。因為曆年上遊衝刷下來的泥沙累積,造成了這樣的惡果。因此一旦發大水,黃河下遊必定一片澤國。


    不過現在這個年代,要好得多。


    至少黃河的河床,還沒有高出兩岸地麵。


    然而渾濁的河水,仍然預示著這一切的不可逆。


    漢家對關中的過度開發,也是造成黃河渾濁的重要原因之一。


    實際上,這跟後世新時代,以汙染環境換取經濟發展如出一轍。是沒辦法的事。


    大漢鼎盛時期六千萬人,在這樣生產力低下的年代,隻能通過這樣的手段,才能養活這麽多人。


    趙昱蹲在河邊,捧起一捧淡黃的水,望著河麵若有所思。


    他突然對站在身旁的典韋道:“老典啊,你說我要是能把這黃河變得清澈,杜絕水患,好不好?”


    典韋蹬目如銅鈴:“東家,俺知道您有些奇怪的本事,可這,不太可能吧?”


    “我就問你好不好。”


    “好,當然好!肯定好!”典韋斬釘截鐵:“東家你要是能把黃河變好,沿河兩岸的百姓,定要把你當神仙一樣供起來!”


    趙昱點了點頭,站起來:“走吧,去濮陽。”


    治理黃河的考量,並不是趙昱一時興起。他扶持曹孟德,但不會撈起袖子光著膀子幫曹孟德殺來殺去,他認為那很跌份。堂堂一個修士,又不是殺人機器。


    反倒是如農作物培育、鋼鐵鍛造,甚至水車、玻璃、肥皂這些產物,對他現在的吸引力更大。


    從方方麵麵去改造曆史,而不隻換湯不換藥。這是趙昱希望自己能夠完成的。


    從每一個角落去改變,去扭轉,才能讓時空產生根本性的動蕩,從而達到自己的目的。而不隻是讓曹孟德建立一個王朝就萬事大吉。這隻是皮表的功夫。


    而治理改造黃河,也在趙昱的計劃當中。


    如果成功了,對時空造成的影響,絕不比改朝換代來的小。甚至影響更大。


    何況改造黃河,也在扶持曹孟德的計劃當中。也是一部分。黃河南岸是曹孟德的起家之地,是根基。關乎著曹孟德的大業。如果能完成對黃河的改造,配合在混沌珠小世界培育的改良作物,這片地區必定成為天下糧倉,能源源不斷的支撐曹孟德南征北戰。


    不過要改造黃河,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就算在兩千年後的現代世界,生產力異常發達,也無法從根本上去改變黃河。


    要完成這個目標,趙昱必須要動用仙家手段。


    而且現在也不是時候。就算動用仙家手段,也不是一時半會,而且還需要一定的人力物力資源的支持。在曹孟德於東郡站穩腳跟之前,這個計劃,還不會實施。


    天黑之前,趙昱一行三輛馬車,終於到了濮陽。


    房子是現成的,是之前陳宮來濮陽的時候的落腳之處,現在歸趙昱。


    不過明麵上,是趙昱出錢買來的。


    “低調,知道嗎?”


    王婆帶著兩個丫鬟收拾院子的時候,趙昱跟典韋說道:“在孟德沒有入主濮陽之前,一定要低調。不過也不能什麽都不做。”


    典韋懵懵懂懂的。


    趙昱扶額道:“這迴過來帶了多少錢?”


    “呃,哦,三十萬錢。”典韋反應過來:“‘買下’這個院子,花了一萬五千錢,還有二十...二十...”


    “二十八萬五。”趙昱抿著嘴看著典韋:“從明天起,你要跟我學數術,半個月學不出來,我讓你看好。”


    “啊?”典韋一張粗獷的臉頓時拉下來,如喪考妣。


    趙昱冷哼一聲:“就沒見過你這麽沒用的家仆。”


    典韋悶頭不語。


    “行了,你現在馬上立刻,去人市給我找個會做生意的管家來,找不到就別迴來。”


    典韋噔噔僜一溜小跑出去了。


    趙昱吐出口氣,一屁股坐下來:“那啥,小春,給我拿把蒲扇來。”


    天氣的確很熱,但跟趙昱無關。他現在這個境界,早已寒暑不侵。但要裝裝樣子嘛。大熱天的,不拿把蒲扇不像樣。


    兩個丫鬟,一個叫小春,圓臉的。一個叫小秋,瓜子臉。都才十五六歲的嬌俏模樣。


    “來了來了。”


    大唿小叫的,小春抓著蒲扇跑過來,小臉上紅撲撲的。


    趙昱道:“讓王婆別忙了,先做晚飯。沒收拾好的明天再說。”


    “嗯呢。”


    小春一溜煙走了。


    趙昱沒架子,家裏很和諧。


    至少兩個丫鬟不怕他,偶爾還笑嘻嘻的開玩笑。


    趙昱是不在意的。這樣的丫頭片子,放在兩千年後,還在上初中呢。


    等到王婆做好晚飯,典韋這廝踩著飯點迴來了。


    吃貨有吃貨的感應,典韋從來沒有錯過一頓。


    “東家。”典韋撓著腦門,一邊悄悄望屋裏看,一邊道:“俺找了三個,您看哪個要的?”


    趙昱四仰八叉模樣,手裏拿著蒲扇,打量著跟典韋迴來的三人。


    都是衣衫襤褸模樣,但氣質中,與普通百姓還是有些區別的。


    “都說說,你們以前是幹什麽的?”


    每逢亂世,人命如草芥。活不下去的人,要麽從軍,要麽造反,要麽就把自己賣了。人市,就是賣人的地方。叫做插標賣首,就是脖子上插一根稻草,表示要把自己賣了。


    是人誰想賣了自己呢?但沒辦法,活不下去呀。


    這三人連忙爭先恐後,爆豆子一樣把自己身世來曆說了一遍。


    人市是求不應供,說實話現在這年頭,能給一口飯吃,就有的是人賣命。所以人市生意並不好。隨便有流民,吼一聲,願意無償賣身的比比皆是。


    所以說,能遇到一個買家,不容易。


    這三人都知道,都希望能被趙昱買下。


    三人都是三四十歲的模樣,都有家庭。正是因為有家庭,才不得不賣身。不然養不起妻子兒女。


    他們都是濮陽本地人,而且還都是做小買賣的。但小買賣經不起風浪,容易崩。一旦崩了,就什麽都沒了。


    橋瑁本來不是多好的官,之前討伐董卓,需要征兵,而征兵需要錢糧,於是濮陽城裏的人就遭殃了。那些大家族有勢力的,橋瑁不好惹,於是如眼前這三人一樣的小民,就成剝削的最佳對象。


    所以他們破產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主宰漫威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度方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度方並收藏主宰漫威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