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山勢雄奇,天下名山大川之中,這遼東醫巫閭山還排不上號。要說地理位置,也算不得重要。人文景觀、曆史遺跡,更是一文不名。唯有這山間景致,還算得上秀美,尤其夏秋季節,清爽宜人。


    此山西麓,有一峰,名叫青雲峰。名字大約來曆於山上一座小道觀,這道觀,便叫作青雲觀。


    為何觀名在峰名之前?


    蓋因十餘年前,這峰還是無名。自從一位道人在這峰上立下青雲觀,於是便被逃難至山野的人稱之為青雲峰了。


    自萬曆年間建奴崛起至今,這遼東,對漢人而言,便如同那人間地獄。


    不知多少兒郎血染大地,不知城池村莊被血洗一空。


    由是僥幸逃過一劫的,要麽南遷,入關去了。可聽說關內日子也不好過,天災綿綿,流賊遍地,燒殺搶掠,也是水深火熱。


    要麽就做了順民,留發不留頭,留頭不留發,拋卻了漢家衣冠,做了建奴的包衣奴才。


    而兩樣都不選的,隻有一個去處,山旮旯裏。


    於是這醫巫閭山中,零零碎碎,就有一些逃難的百姓組建起來的村子。可謂之難民。


    青雲峰下,就有這樣一個村子。


    就好比陶淵明的桃花源記裏說的。可畢竟沒有那般閑適,沒有阡陌交通,也沒有雞犬相聞。雖說靠山吃山,卻也過的拮據。加上與外界斷絕聯係,譬如醫藥之類,是沒有的。一旦有人生病,便隻能硬捱。


    此間瑣碎,暫且不提。


    青雲峰上,青雲觀裏,早前隻有一個道士。自稱青雲道人。自十年前,青雲道人往山外走了一遭,迴來的時候,就多了一個小孩。


    聽說是在山外行走的時候,在錦州附近遇到建奴屠村,好不容易從屍體堆裏搶迴來的。


    這孩子姓趙,單名一個煜字。


    當時青雲道人把這孩子救迴來的時候,這孩子就有九歲了,懂事,他知道自己叫什麽,也知道自己的父母老小,被建奴所殺。


    父母之仇不共戴天,對一個孩子來說,這實在太沉重了。這種壓抑,使得這孩子,性格變得非常沉默。


    沉默中,有一股戾氣。


    青雲道人把這孩子帶迴青雲觀後,不希望這孩子被恨意蒙蔽心靈,就收他做了個道童,每日裏念念道經,以道家淡然衝和之氣與山間清靈之氣,來洗刷怨氣,消磨仇恨。


    十年以降,九歲的孩童,已經長大。


    青雲道人,也是白發蒼蒼。


    時光流水,不外如是。


    這一天早上,大略已近巳時,朝陽的光才越過醫巫閭山照射到西麓來。青雲道人做了早課,又做好早飯,這才出來。


    青雲觀在青雲峰的半山腰上,觀門前,就是一片絕壁。側裏才有一條隱藏在密林中的小道直通山下。


    觀門前,絕壁上,有一片大略一分麵積的平地。一個身材頎長,卻並不顯瘦弱的身影,正站在絕壁邊緣打拳。


    這便是趙昱了。


    趙昱身材很高大,用古時的話來說,身長八尺。但一眼看去,並不十分雄壯,顯得頎長而勻稱。


    他身上穿著一件洗的發白,還打了好些補丁的破舊短褂,這是用青雲道人的舊道袍改的。


    赤著的胳膊,顯露出結實的肌肉。一拳一腳之間,肌肉墳起,看起來就如同鋼鐵一樣堅韌!


    拳風過處,劈啪作響,便是隔著三五丈的距離,立在門邊的青雲道人,也能感受到那股子撲麵而來的勁風。


    老道士就這樣依在門邊,一邊拈著稀稀拉拉的胡須,一邊笑眯眯的看著趙昱練拳。


    趙昱手中的這套拳法,便是老道士所傳。乃是道家秘傳的一門功夫,內煉一口氣,外練筋骨皮,是內外合一的上乘法門。


    讓老道士都感到驚歎的是,這門拳腳功夫趙昱隻用了十年,便已經練到了三層巔峰圓滿,進無可進的地步!


    要知道,老道士秘傳這門功夫,前四十年,在氣血還未衰敗之前,也隻練到第二層而已。即便這樣,這天底下,放對能戰敗老道士的,也已經少之又少,怕是一個巴掌也數的過來。


    而今,奇跡就在眼前。


    一個被建奴殺害了父母親人的孩子,隻用了十年,就把這門功夫修煉到了近乎前無古人的境界!


    青雲道人早已被震驚的麻木了,司空見慣了。


    他知道,這孩子心中有一股氣,一股戾氣,支撐、督促著他。報仇,這種執念,促使他把這門功夫當成了唯一的一根稻草,緊緊地抓住不放。


    有時候青雲道人心中會生出一些後悔來。


    他不知道,傳授趙昱這門功夫,到底是對,還是錯。本就天生神力,體質奇特的孩子,加上這門練到巔峰的功夫,整個一人形怪獸。


    若是作惡,怕是這天底下,沒有人能擋得住他!


    以他心中這一股戾氣,由不得青雲道人不心生憂慮。


    可又憐惜他這一身特異的體質,又不願自己這門秘傳的功夫失傳。找到一個如此上佳,乃至於前所未見的資質的傳人,說實話,又是一種幸運。


    “隻希望這孩子報了父母之仇,能散去心中那股戾氣...”


    青雲道人如是想。


    趙昱早就知道自家師父在旁邊。以他如今將師父傳授的冰肌玉骨功修煉到最高境界,感官之敏銳,不要說三五丈距離,便是十三五丈的距離,也能明察秋毫。


    十年來,冰肌玉骨功已經深入骨髓。從師父傳授這門功夫開始,每天早晚,總是要練的。已經成了一種銘刻在骨子裏的習慣。


    至少一遍拳腳要打完,才會停下。


    中途是絕對不會停的。


    這也是青雲老道不曾打斷趙昱行拳練功的原因。


    大略一刻之後,這一遍拳腳總算走完,趙昱收功靜立,雙掌合於腹下三寸,胸腹鼓起,飽含一口氣,良久才徐徐吐出,化作一道凝而不散的白氣,與空氣摩擦,發出嗤的一聲。


    吐氣成劍!


    這等功夫,雖隻是尋常練拳之時的一個小小的體現,可即便這樣,天底下也難尋幾個相提並論的了。


    青雲道人有這樣的功夫,可一口氣吐出來,絕對比不上趙昱這樣綿長。


    這一口氣,吐了一盞茶的功夫,才算完。


    趙昱微眯著的眼睛睜開來,射出一縷精光,隨即收攝氣息,一身兇猛無比的氣勢,這才消散一空,變作一個尋常的青年。


    “師父。”


    青雲道人嗬嗬的笑:“完了?吃飯了。”


    說著話,轉身就進了道觀。


    趙昱連忙跟上。


    青雲道人雖是道士,可飲食並不禁葷腥。也不知道是那一派的傳承。反正趙昱是從來沒從師父口中聽到過隻言片語。


    隻道是一個遊方的道士,覺得累了,於是在這青雲峰立下了道觀,打算就這樣度過餘生。


    青雲道人有一身功夫,這山間野地裏,那飛禽走獸就是上佳的食材。要不然趙昱這十年練功,沒有這些肉食支撐,怕是早早就把自己給練壞了。即便體質特殊,沒有飲食補足,也要成一身癆病。


    桌上一個大陶罐,罐口子都有一尺半直徑。其中燉了一大罐子的肉。也沒有什麽佐料,就隻要鹽,再加上一些山間采來的藥材、野菜,和著就能下肚。


    師徒兩個都是練功夫的人,都是大肚漢。便是老道士,如今都七老八十了,一頓也能吃下五六斤熟肉。


    更不要說趙昱這樣的小青年了。


    人說半大孩子吃窮老子。趙昱的肚量,可比半大孩子強多了!


    也虧得這山裏麵,飛禽走獸生的繁榮。虧得這醫巫閭山就這麽兩個強人。要是十個八個,十年下來,怕是要把這一座山都吃窮。


    罐子裏的肉,是馬鹿肉。是趙昱昨天在山裏奔走了幾十裏,才打迴來的一頭獵物。自趙昱功夫有成之後,這打獵的事,青雲道人就從沒管過。


    從趙昱十二歲開始,老道士就隻管采藥了。


    原本也是想把一身醫術也傳給趙昱,可趙昱心裏那一股氣,都用在了練功上,哪裏有心思靜下心來學醫術?


    隻得暫且按捺。


    師徒兩人,就在那桌前坐了下來。老道士坐上位,趙昱坐下麵,相對而坐。


    就各自拿了筷子,大快朵頤。


    眼看著巴掌大一塊塊的鹿肉,眨眼間就消失在趙昱的口中。那一口牙齒,就譬如粉碎機,輕輕一磨,就把肉食攪的粉碎,喉頭一動就吞了下去。


    好大一罐子肉,怕不有二三十斤,不到半柱香的時間,全都被師徒兩人填了肚子。


    連帶底下的藥材、野菜,最後半罐子湯水,也全都倒進了腹中。


    一老一小,都忝著肚子,鼓起來像個孕婦似的。


    卻也不以為意。


    趙昱先就把桌上狼藉收拾洗刷一番,強大的消化能力,就已經把肚子消減下去了。便就直奔正殿,青雲道人這時候正在殿中打坐。


    趙昱就拿了自己的蒲團,在師父跟前坐下。


    青雲道人睜開眼睛:“想說啥?”


    趙昱撓了撓腦門:“師父,我想下山。”


    青雲道人微微一怔,直直看著趙昱良久,道:“早知有這麽一天呐。自從我把你從屍體堆裏刨出來,我就知道了。”


    老道士長長的歎了口氣:“你一身功夫,天下之大,也是去得。可你那仇家,畢竟不是尋常。為師當時去的晚了,也不知道具體是誰行的兇...”


    趙昱眼中放出一道厲色,抿了抿嘴:“師父,我記得是誰。”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主宰漫威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度方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度方並收藏主宰漫威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