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迴說到地藏說無緣讓袁明離去,不要枉造殺孽……
……袁明冷哼一聲,閃身離去,出現在太陰星望舒和素雲麵前,“袁明拜見二位娘娘,娘娘大恩大德,沒齒難忘,日後但有差遣,萬死不辭。”袁明向望舒二人躬身行禮,畢恭畢敬。
望舒伸手虛扶,說道:“將軍不必如此多禮,這全都是夫君的功勞。”
袁明又遙拜星空,說道:“袁明誓為陛下肝腦塗地。”
素雲看了眼陣中,說道:“將軍已經脫困,怨氣也出了,我們還是早些離去吧,遲恐生變。”望舒和袁明自無異議,陣圖一抖,所有還活著的佛陀、菩薩、羅漢從虛空跌落,哀嚎不止。三人也不多留,直接遁離,向著洪荒星空而去。
三人剛遁走不過瞬息,還沒出須彌靈山萬裏,便見靈山之巔空間波動,一根加持神杵從中飛出,直直砸向三人。聖人威壓之下,三人神色劇變,以金烏一族賴以成名的洪荒第一遁術——離火長虹衍化而來的星辰光遁竟然如陷泥潭,寸步難行。
就在加持神杵即將臨身之際,周天星辰陣圖從望舒袖中自行飛出,爆發出一股霸道至極的意誌氣息,如大日橫空,如星辰亙古。陣圖一展,直接將加持神杵拍落高空,地麵煙塵滾滾,萬丈高山直接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萬裏大坑,想來這裏以後會成為一片湖泊吧。也許景色還不錯哦。
陣圖橫於高空,氣息霸道,如獄如嶽。久不見須彌靈山有動靜,方才卷起望舒三人,直接穿越虛空,迴到星辰戰島之中。
西方極樂世界之中,準提伸手招迴加持神杵,與接引相視苦笑,滿臉的不甘、無奈。傾盡三江五湖水。難洗今日滿麵羞啊!說到底還是因為實力不足,不然何以讓太一如此猖狂。怒恨之意使得極樂世界中眾多不死不滅的佛子佛徒都驚懼不已。
原來,太一早已蒙蔽了天機,致使在極樂世界閉關的二人感應不到須彌靈山的變故。等藥師進入極樂世界稟報靈山變故之時,周天星辰大陣已然布下。太一更是以陣圖封鎖了極樂世界到靈山的出口,暫時困住了二聖。否則,別人都打到家門口了,在西方教祖庭放肆,接引二聖豈能沒有動靜。
西方極樂世界乃是接引準提成聖之後,以立教功德開辟的一方小世界,號稱不沾因果,免墮輪迴,清淨極樂。無苦痛煩惱。二聖極力宣傳西方極樂世界的種種美好,吸引信徒、修佛之人對極樂世界心生向往。
實則信徒去世、高僧圓寂之後,靈魂純淨強大者還是被送入輪迴。來世再修佛功,為佛門鼎盛而努力奮鬥。靈魂不夠純淨強大者則被送入極樂世界,用信仰、功德之力,施以西方妙法,使其成為一種不死不滅的特殊存在。
日日夜夜誦讀佛經,源源不斷地為西方教提供香火願力。如此無自由、無思想。好似機械傀儡一般,又與圈養的禽畜有何區別?
靈山之戰。洪荒震動,無數暗中觀戰的大神通者為之心驚,折服於星辰教的霸道無敵,洪荒的水果然深不可測。其影響也是極為巨大,就單說西方教,佛陀、菩薩還好,並沒有多大的損失。但羅漢就不一樣了,活下來根本沒有幾個,珈藍、揭諦之流更是死傷無數。
雖然高層戰力沒有多大損失,但中低層佛修卻是出現了斷層,要知道未來的佛陀、菩薩可都要從這其中誕生啊!青黃不接、後繼無力,差一點點就根基盡毀了,若無大造化、大轉機,可想而知西方教是多麽地前途無亮。
且不說西方教如何收拾那副爛攤子,讓我們將目光再迴到人族。大禹任人族共主三萬年,又重劃九州,重建兗州城,至此人族共有城池六十四座,合卦象之數。
根據塗山大典的規定,各方諸侯需要向大禹朝貢,而為了表示對大禹的敬意,各方諸侯也常來陽城獻‘金’即青銅。萬年下來,九州所貢之銅年年增多,大禹念及西海龍宮二太子敖雲的白玉神鼎之神威,又想地皇神農氏的神農鼎,以及傳說中的乾坤鼎,遂決定以各方諸侯進獻的‘金’鑄鼎。
又與群臣及巫師商議,最終決定以各州所貢之金,鑄各州之鼎,共鑄九鼎。大禹舉人族之力鑄造九鼎,窮盡造化,耗時九千九百九十九年,終於功成。出世之時,天地震動,鬼神皆驚,天降祥瑞,鳳凰棲於樹,鸞鳥巢於側,麒麟步於庭,百鳥佃於澤,人族氣運大漲。
九鼎呈青黑之色,古樸大成,氣勢磅礴,鼎上鑄有各州的名山大川、珍禽異獸、奇物神怪。九鼎象征九州,其中豫州鼎為中央大鼎,乃是三足雙耳圓鼎,冀州鼎、兗州鼎、青州鼎、徐州鼎、荊州鼎、揚州鼎、雍州鼎、梁州鼎則是四足雙耳方鼎。
大禹任人族共主四萬年,即九鼎鑄成後的第一年,各方諸侯王伯前來陽城朝見,皆向九鼎頂禮膜拜。九鼎成為鎮國之寶,置於都城陽城,借以顯示夏王大禹為九州之主,天下一統。
九鼎繼而成為‘天命’所在,是王權至高無上、國家統一昌盛的象征。鼎中常滿,以占氣象之休否。當夏桀之世,鼎水忽沸;及周將末,九鼎鹹震,皆應滅亡之兆。當然,此是後話,暫且不提。
就在人族在大禹的勵精圖治之下欣欣向榮的時候,西方極樂世界卻發生著這樣的一幕。一位身著道袍,相貌稀奇之人正向接引、準提二聖行禮,神態恭敬。“二位聖人大德,恩同再造,燃燈沒齒難忘,必結草銜環以報之。”
這道人正是闡教副教主燃燈道人,在玉京神山一戰中被火麒麟打斷宮燈燈芯,咬碎靈柩棺蓋後神秘消失,至今已有兩個半元會。身為闡教副教主,道門正統的中流砥柱,如今卻對西方教二聖畢恭畢敬,真是奇哉怪哉!
原來,當初便是暗中關注此戰的準提將燃燈以大神通挪移到了靈鷲山大雪峰圓覺洞之中,為其療傷,同時以佛經授其寂滅之道。燃燈乃是先天靈柩化形,本就暗合寂滅之道,而接引、準提二人又對大寂滅之道頗有研究,教授燃燈不在話下。
燈芯斷,靈柩宮燈熄滅,靈柩棺蓋又破碎,燃燈可謂道基重創,若無大造化,就算傷勢痊愈,也是求道無望。對於一位修煉之人來說,求道無望,這可比殺了他都難受,但是西方二聖卻給了他這份大造化,所以燃燈說這是再造之恩。
燃燈現出受創的靈柩本體,在靈鷲山圓覺洞中日夜聆聽佛音,終於領悟寂滅之道,死中蘊生,再點靈燈。靈柩宮燈雖無燈芯,卻能點亮,以其先天靈寶之威能,幫助主人燃燈修複靈柩本體。道基之傷豈是等閑,即使有聖人佛音日夜唱響,又有靈燈相助,仍然需要極長的時間。
足足兩個多元會之後,燃燈本體終於恢複,不隻是如此,而且領悟了寂滅之道的他破而後立,實力大漲。感激西方二聖的他傷複之後,直接便來到了須彌靈山,求見接引、準提二聖,如此才有之前的那一幕。
“道友不必多禮,這也是道友身具慧根,悟性高之故。”準提以堂堂聖人之尊,稱唿燃燈道友,可謂給足了其麵子。三人隻是正常交談,並未提及什麽交易、報酬、許諾,一派和諧。
片刻後,準提說道:“道友如今已然傷複,還須早些迴歸闡教昆侖,免教元始道友心生芥蒂。”(未完待續)
ps:這章送給汨羅千裳和血淚,祝她們一個身體早日康複,一個破殼日快樂!
……袁明冷哼一聲,閃身離去,出現在太陰星望舒和素雲麵前,“袁明拜見二位娘娘,娘娘大恩大德,沒齒難忘,日後但有差遣,萬死不辭。”袁明向望舒二人躬身行禮,畢恭畢敬。
望舒伸手虛扶,說道:“將軍不必如此多禮,這全都是夫君的功勞。”
袁明又遙拜星空,說道:“袁明誓為陛下肝腦塗地。”
素雲看了眼陣中,說道:“將軍已經脫困,怨氣也出了,我們還是早些離去吧,遲恐生變。”望舒和袁明自無異議,陣圖一抖,所有還活著的佛陀、菩薩、羅漢從虛空跌落,哀嚎不止。三人也不多留,直接遁離,向著洪荒星空而去。
三人剛遁走不過瞬息,還沒出須彌靈山萬裏,便見靈山之巔空間波動,一根加持神杵從中飛出,直直砸向三人。聖人威壓之下,三人神色劇變,以金烏一族賴以成名的洪荒第一遁術——離火長虹衍化而來的星辰光遁竟然如陷泥潭,寸步難行。
就在加持神杵即將臨身之際,周天星辰陣圖從望舒袖中自行飛出,爆發出一股霸道至極的意誌氣息,如大日橫空,如星辰亙古。陣圖一展,直接將加持神杵拍落高空,地麵煙塵滾滾,萬丈高山直接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萬裏大坑,想來這裏以後會成為一片湖泊吧。也許景色還不錯哦。
陣圖橫於高空,氣息霸道,如獄如嶽。久不見須彌靈山有動靜,方才卷起望舒三人,直接穿越虛空,迴到星辰戰島之中。
西方極樂世界之中,準提伸手招迴加持神杵,與接引相視苦笑,滿臉的不甘、無奈。傾盡三江五湖水。難洗今日滿麵羞啊!說到底還是因為實力不足,不然何以讓太一如此猖狂。怒恨之意使得極樂世界中眾多不死不滅的佛子佛徒都驚懼不已。
原來,太一早已蒙蔽了天機,致使在極樂世界閉關的二人感應不到須彌靈山的變故。等藥師進入極樂世界稟報靈山變故之時,周天星辰大陣已然布下。太一更是以陣圖封鎖了極樂世界到靈山的出口,暫時困住了二聖。否則,別人都打到家門口了,在西方教祖庭放肆,接引二聖豈能沒有動靜。
西方極樂世界乃是接引準提成聖之後,以立教功德開辟的一方小世界,號稱不沾因果,免墮輪迴,清淨極樂。無苦痛煩惱。二聖極力宣傳西方極樂世界的種種美好,吸引信徒、修佛之人對極樂世界心生向往。
實則信徒去世、高僧圓寂之後,靈魂純淨強大者還是被送入輪迴。來世再修佛功,為佛門鼎盛而努力奮鬥。靈魂不夠純淨強大者則被送入極樂世界,用信仰、功德之力,施以西方妙法,使其成為一種不死不滅的特殊存在。
日日夜夜誦讀佛經,源源不斷地為西方教提供香火願力。如此無自由、無思想。好似機械傀儡一般,又與圈養的禽畜有何區別?
靈山之戰。洪荒震動,無數暗中觀戰的大神通者為之心驚,折服於星辰教的霸道無敵,洪荒的水果然深不可測。其影響也是極為巨大,就單說西方教,佛陀、菩薩還好,並沒有多大的損失。但羅漢就不一樣了,活下來根本沒有幾個,珈藍、揭諦之流更是死傷無數。
雖然高層戰力沒有多大損失,但中低層佛修卻是出現了斷層,要知道未來的佛陀、菩薩可都要從這其中誕生啊!青黃不接、後繼無力,差一點點就根基盡毀了,若無大造化、大轉機,可想而知西方教是多麽地前途無亮。
且不說西方教如何收拾那副爛攤子,讓我們將目光再迴到人族。大禹任人族共主三萬年,又重劃九州,重建兗州城,至此人族共有城池六十四座,合卦象之數。
根據塗山大典的規定,各方諸侯需要向大禹朝貢,而為了表示對大禹的敬意,各方諸侯也常來陽城獻‘金’即青銅。萬年下來,九州所貢之銅年年增多,大禹念及西海龍宮二太子敖雲的白玉神鼎之神威,又想地皇神農氏的神農鼎,以及傳說中的乾坤鼎,遂決定以各方諸侯進獻的‘金’鑄鼎。
又與群臣及巫師商議,最終決定以各州所貢之金,鑄各州之鼎,共鑄九鼎。大禹舉人族之力鑄造九鼎,窮盡造化,耗時九千九百九十九年,終於功成。出世之時,天地震動,鬼神皆驚,天降祥瑞,鳳凰棲於樹,鸞鳥巢於側,麒麟步於庭,百鳥佃於澤,人族氣運大漲。
九鼎呈青黑之色,古樸大成,氣勢磅礴,鼎上鑄有各州的名山大川、珍禽異獸、奇物神怪。九鼎象征九州,其中豫州鼎為中央大鼎,乃是三足雙耳圓鼎,冀州鼎、兗州鼎、青州鼎、徐州鼎、荊州鼎、揚州鼎、雍州鼎、梁州鼎則是四足雙耳方鼎。
大禹任人族共主四萬年,即九鼎鑄成後的第一年,各方諸侯王伯前來陽城朝見,皆向九鼎頂禮膜拜。九鼎成為鎮國之寶,置於都城陽城,借以顯示夏王大禹為九州之主,天下一統。
九鼎繼而成為‘天命’所在,是王權至高無上、國家統一昌盛的象征。鼎中常滿,以占氣象之休否。當夏桀之世,鼎水忽沸;及周將末,九鼎鹹震,皆應滅亡之兆。當然,此是後話,暫且不提。
就在人族在大禹的勵精圖治之下欣欣向榮的時候,西方極樂世界卻發生著這樣的一幕。一位身著道袍,相貌稀奇之人正向接引、準提二聖行禮,神態恭敬。“二位聖人大德,恩同再造,燃燈沒齒難忘,必結草銜環以報之。”
這道人正是闡教副教主燃燈道人,在玉京神山一戰中被火麒麟打斷宮燈燈芯,咬碎靈柩棺蓋後神秘消失,至今已有兩個半元會。身為闡教副教主,道門正統的中流砥柱,如今卻對西方教二聖畢恭畢敬,真是奇哉怪哉!
原來,當初便是暗中關注此戰的準提將燃燈以大神通挪移到了靈鷲山大雪峰圓覺洞之中,為其療傷,同時以佛經授其寂滅之道。燃燈乃是先天靈柩化形,本就暗合寂滅之道,而接引、準提二人又對大寂滅之道頗有研究,教授燃燈不在話下。
燈芯斷,靈柩宮燈熄滅,靈柩棺蓋又破碎,燃燈可謂道基重創,若無大造化,就算傷勢痊愈,也是求道無望。對於一位修煉之人來說,求道無望,這可比殺了他都難受,但是西方二聖卻給了他這份大造化,所以燃燈說這是再造之恩。
燃燈現出受創的靈柩本體,在靈鷲山圓覺洞中日夜聆聽佛音,終於領悟寂滅之道,死中蘊生,再點靈燈。靈柩宮燈雖無燈芯,卻能點亮,以其先天靈寶之威能,幫助主人燃燈修複靈柩本體。道基之傷豈是等閑,即使有聖人佛音日夜唱響,又有靈燈相助,仍然需要極長的時間。
足足兩個多元會之後,燃燈本體終於恢複,不隻是如此,而且領悟了寂滅之道的他破而後立,實力大漲。感激西方二聖的他傷複之後,直接便來到了須彌靈山,求見接引、準提二聖,如此才有之前的那一幕。
“道友不必多禮,這也是道友身具慧根,悟性高之故。”準提以堂堂聖人之尊,稱唿燃燈道友,可謂給足了其麵子。三人隻是正常交談,並未提及什麽交易、報酬、許諾,一派和諧。
片刻後,準提說道:“道友如今已然傷複,還須早些迴歸闡教昆侖,免教元始道友心生芥蒂。”(未完待續)
ps:這章送給汨羅千裳和血淚,祝她們一個身體早日康複,一個破殼日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