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壽崇走後,李景的臉色突然陰沉下來。


    很顯然,黃得功突然開始對士兵加強訓練並大量囤積彈藥必定是準備醞釀不軌之舉。而黃得功敢這麽幹,離不了朱由檢的唆使。


    可是僅憑黃得功一人敢造反麽?黃得功隻要不傻,就絕不會認為憑他那點部隊就能夠扶保朱由檢重掌權力,那麽朱由檢必定還聯絡了別的將領。


    而根據朱由檢去年到地方巡視的路線來看,安徽,湖北,湖南的鎮守將軍很可能已經倒向了朱由檢。如果這三省的部隊都倒向朱由檢,朱由檢未必沒有勝算。


    首先李景的嫡係部隊都在北方,南方孫猛的部隊遠征呂宋,隻剩下陳大虎和劉二愣兩支地方駐軍,而且劉二愣的部隊離得較遠,要是這三省的部隊同時向江浙發起攻擊,單靠陳大虎一人很難抵擋這三支部隊的進攻,如果被朱由檢占據了南京,憑朱由檢的皇帝名號,必定一唿百應。


    雖然這些年李景在民間的聲望越來越高,但是跟朱由檢相比還遠遠不及,畢竟老朱家的子孫當了這麽多年的皇帝,在大明老百姓的心中更認可他這個皇帝,這不是李景施了幾年仁政就能比的。


    何況李景推行的政策對老百姓來說是仁政,對那些貴族士紳還有讀書人來說根本就不是什麽仁政,非但不是仁政,反而是剝奪了他們的利益。一旦朱由檢占據南京,並且在軍事方麵暫時處於有利形勢,這些人必定聞風景從。


    如果朱由檢得到這些人的支持,那麽在財力方麵必將勝過李景,而且李景在安徽建了一座軍工廠,朱由檢的部隊可以得到武器補給,那麽在軍事方麵,李景也未必就能處於絕對上風,因為洪承疇和盧象升未必會支持他,如果這兩人倒向朱由檢,那李景在軍力方麵就跟朱由檢處於均勢。


    當然,朱由檢現在人在北京,這些人暫時還不會輕舉妄動,另外,這些部隊的訓練水平還不行,也不敢貿然起事。要是讓他們訓練兩年,武器彈藥囤積夠了,朱由檢便會再次以到地方巡視的借口離開京城,那時才是起事之時。


    不過,就像李景了解朱由檢一樣,朱由檢對李景同樣非常了解。


    李景心思縝密,憑一些蛛絲馬跡就能判斷出一個人要幹什麽,這個布局要準備好幾年,朱由檢就這麽有把握能瞞得住李景?


    朱由檢為人堅忍,為了鏟除魏忠賢隱忍了一年,為了對付李景,朱由檢多隱忍幾年完全沒有問題。不過這次不僅是政治上的較量,還有軍事上的較量。


    朱由檢的政治手腕絕對不輸於李景,可是軍事上朱由檢卻遠遠不是李景的對手。朱由檢之所以被李景奪權,歸根結底就是他軍事上不是李景的對手。


    也就是說,在軍事上朱由檢隻能依靠黃得功等人,可朱由檢敢把寶壓在黃得功等人的身上麽?一旦黃得功等人輸了,那朱由檢可就陷入萬劫不複之境。以朱由檢多疑的性格,他不可能完全相信黃得功等人,那麽朱由檢必定會給自己留一條後路。


    李景將自己處於朱由檢的位置考慮,很快判斷出朱由檢沒有直接對黃得功等人做出承諾,隻是在談話時,隱晦地表達了一下他的意思,黃得功等人明白最好,不明白朱由檢就繼續隱忍,這樣就算黃得功等人事機敗露,朱由檢也完全可以推得一幹二淨。


    得出這個結論,李景心裏不由盤算起來。


    找借口把朱由檢拿下當然是一勞永逸,但是這對李景推行政令,中興大明卻極為不利。為國家考慮,這絕不是一個好辦法。


    而且李景多次說不會篡位,更說過絕不做曹操,現在要是把朱由檢廢掉,李景可就自食其言了。要知道東漢時期,漢獻帝聯絡人要推翻曹操,把柄都被曹操拿到了,曹操也沒把漢獻帝怎麽樣,甚至曹操的兒子曹丕也隻是逼著漢獻帝禪讓,最終還讓漢獻帝壽終正寢。


    李景總不能連曹丕都比不上吧?


    最好的辦法還是像曹操那樣,將漢獻帝的羽翼全部剪除,讓漢獻帝絕了最後的念想,乖乖做一個傀儡。


    隻是朱由檢聯絡的羽翼不是文官,而是武將,要拿下這些手握重兵的武將,卻不是那麽容易的事情。


    黃得功等人雖然利欲熏心卻絕不是傻子,見李景要拿下他們,這些人豈能不知道自己會是什麽下場?他們怎肯束手就擒?必然起兵造反。


    所以,為了避免這些人狗急跳牆,一定要想個萬全之策才行。當然,也得做好最壞的打算。


    想到最壞的打算,李景心中猛地一震,自己這次來睢州赴祭,可沒帶多少護駕的部隊,黃得功可是久經戰陣的將領,他要想扶保朱由檢重新掌權,這樣的時機他決不會錯過,自己可別讓他來個擒賊先擒王。


    想明此節,李景急忙讓小九將李定國喚來。


    少頃,李定國匆匆而來。


    不待李定國行禮,李景便即沉聲說道:“你這次來睢州帶了多少部下?”


    “三百。”李定國道。


    李景點點頭,李定國現在是北軍副都督,出行隻帶三百扈從部隊已經屬於輕裝簡行了。


    “你馬上把這些部隊派出去,往湖北和安徽這兩省的方向進行打探,看有沒有部隊正往河南方向開進,要快!”李景沉聲道。


    “爹發生了什麽事情?”李定國聞言驚道。


    李景擺擺手:“你先別問那麽多,先照我的吩咐去做。”


    “是!”李定國忙道。


    待李定國出去,李景接著對小九道:“你馬上派人,以最快的速度趕到紅山嶺,把鎮守紅山嶺老寨的五百士兵給我調過來。”


    “是!”小九應道。


    過了一會兒,李定國和小九傳令迴來,見李景神情凝重,李定國問道:“爹,到底出了什麽事情。”


    李景搖搖頭:“現在還不敢斷定,等你的人打探完消息以後再說。”


    “爹,您讓孩兒打探安徽和湖北方向的軍隊,莫不是這兩處的軍隊要對您不利麽?”李定國沉聲問道。


    輕輕拍了拍李定國的肩頭:“我兒思慮越來越縝密了,不過現在我還不敢肯定這兩處兵馬要對我不利,隻有先打探一下。”


    “父帥,不管消息準不準確,您不能留在這裏。”李定國忽道。


    “無妨,隻要你的部隊速度夠快,咱們有時間進行應對。”李景笑道。


    李定國連連搖頭:“君子不立危牆之下,何況您是一國之宰輔?孩兒建議父帥馬上到開封去,開封牆高城堅,便是有什麽變故,父帥亦可有騰挪的餘地。”


    李景笑了笑:“你不看看現在是什麽時辰,這個時候我如果匆匆而去,要是消息切實,那我便是臨陣脫逃,我怎能做這樣的事情?”


    “可是您的安危……”李定國急道。


    李景擺手止住李定國的話:“我已經讓人把紅山嶺的駐軍調了過來,三日之內,想來應該趕到,有這五百老兵,加上你的三百騎兵,還有我的衛隊,就有一千餘人,一千人怎麽也能抵擋一陣子吧?”


    “可是安徽和湖北兩省駐軍有三萬多人,咱們隻有一千人,如何抵擋得住三萬大軍?”李定國急道。


    李景笑了笑:“他們要是想偷襲便不會全軍出動,隻會出動少量部隊,頂多兩千來人,不然的話便掩不住行蹤,所以你不必擔心。”


    “父帥,千萬不可托大啊!”李定國急道。


    “我不是托大,我是不想給大家造成恐慌,定國,你要明白,越是危急的時候,越要沉住氣,這樣別人才會信服於你。”李景笑道。


    “這個道理孩兒明白,可是咱們現在畢竟隻有不足千人,就算他們隻來三千人,從兵力上咱們也是出於下風,大家使用的武器都一樣,這裏又無險可守,到時如何抵擋?”李定國急道。


    李景聞言瞪了李定國一眼:“你這些年打了這麽多仗,就學了這點本事?誰說兵少就一定要防守的?你那三百騎兵是用來防守的麽?


    騎兵從來都是用來進攻的,要是用於防守,那騎兵就喪失了機動性這個最大的優勢。但是我們兵少,那如何進攻便是門學問,強攻肯定是不行的,你的騎兵就算再能打,但是人家幾個拚你一個,也把你給拚光了。


    所以,咱們必須發揮騎兵機動的優勢,不停地騷擾敵軍,令其不敢輕舉妄動,或者是遲滯敵軍的進攻速度,你隻要能拖上三天,紅山嶺的增援部隊就會趕來,同時,我還可以從別處調兵。莫忘了,山西還有你石頭哥的兩萬大軍呢?你石頭哥要是得知我被敵圍困,你信不信,他三天之內就能帶領部隊趕來?”


    “這個孩兒相信,要是換了孩兒,不用兩天就到了。”李定國道。


    李景聞言斥道:“你的部隊是騎兵,而且是一人三騎,你石頭哥的部隊上哪弄你這麽多軍馬,這也能比麽?”


    李定國忙道:“孩兒不敢跟石頭哥比。”


    李景哼了一聲:“你們這些兄弟當中,我最器重的就是你,對你也最偏心,小小年紀就提了北軍副都督,你可莫要仗著地位比哥哥高,就對哥哥不敬。”


    “是!孩兒不敢!”李定國忙道。


    李景擺擺手:“好了,迴去休息去。”“這個時候孩兒怎麽休息得了?”李定國急道。“你不休息好,要是敵軍來了,你如何帶領士兵跟敵人周旋?”李景斥道。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朝大丈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燕西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燕西風並收藏明朝大丈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