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內閣眾成員迅速達成一致,然後由首輔周延儒擬定了新的條陳,讓曹化淳帶迴去請皇上批複。


    朱由檢的速度更快,現場批複,然後發迴內閣。


    見皇上如此雷厲風行,內閣不敢怠慢,急忙讓兵部備案,同時擬好各種手續,然後迅速發往山西巡撫衙門。


    這時,李景正緊鑼密鼓地準備如何跟流寇們周旋呢,完全不知道自己已經成了大明的明威將軍和絳州守備。


    ……


    翼城縣縣衙。


    李景一邊看地圖,一邊分析眼下的局勢。


    自曹文詔在太原大敗紫金梁王自用以後,王自用率領餘部在太原一帶遠遠兜了個圈子,然後掉頭南下攻占霍州。


    本來曹文詔是準備全力對付王自用的,不過在收到李景的信後,曹文詔思慮再三終於答應了李景的條件,轉向潞安府方向對付八大王和老迴迴等流寇去了。


    這樣一來,就讓王自用得到了喘息之機,在收攏潰兵的同時,又有幾部流寇也開始向王自用靠攏,王自用所部勢力大漲,總兵力達到十餘萬人。


    得知這一消息,李景心裏既興奮又有些忐忑。


    興奮的是王自用終於把分散在各地的數部流寇聚集在一起,這樣流寇就擁有了足夠打下解州的兵力,李景占據解州的把握就大了許多。


    忐忑的是,這麽流寇想要逼迫他們南下解州難度實在太大。


    打得狠了,怕他們作鳥獸散,打得輕了,他們恐怕不會動彈,這個尺度著實不好把握。


    好在陵川那邊的威脅終於解除了,前些日子晉東南方向的流寇有兩部越過潞安府進入澤州境內,高奇沒有辜負李景的期望,拒敵於陵川以外,在高平一帶布設三道防線,將兩部流寇打得丟盔棄甲,把流寇又趕迴了潞安府,讓陵川免遭流寇塗炭。


    這就避免了濟世軍兩麵作戰,那樣後勤補給的壓力實在太大。


    想想高迎祥還在陽城那邊鬧騰,李景命人給高奇送信,讓高奇分兵一部嚴密監視高迎祥,同時又命張楚帶領先鋒營一部加數百輔兵駐紮於翼城東部監視高迎祥的動向。李景剛得的幾個縣好容易才穩定下來,可不想在自己出兵的時候讓高迎祥鑽了空子。


    李景剛把命令傳達下去,親兵迴報袁先生和楊先生來了。


    聽說袁先生和楊先生來了,李景不由得愣了愣,他倆怎麽一起來了?


    親兵說的袁先生和楊先生就是袁可立和楊柳風。


    袁可立身體剛好利索,李景怕他累著,讓他在絳縣休養,而楊柳風現在主管絳縣和曲沃兩縣的政務,忙的足不沾地。


    李景知道能讓袁可立親來找他必然是大事,不然的話,隻需楊柳風一人來了即可。


    “快請袁先生和楊先生進來,虎頭,趕緊給你袁爺爺沏壺熱茶。”說完,李景疾步向屋外跑去。


    李景剛出門,便見兩名親兵扶著袁可立進了院子,李景急忙走上前扶住袁可立:“先生,這麽冷的天,您怎麽過來了?”


    “濟民,我和慎行發現一個人才,特意給你來給你引見的。”袁可立笑道。


    李景一怔,這才看到袁可立和楊柳風身後還有一人。


    “楊柳風拜見景帥!”見李景看過來,楊柳風揖了一禮然後轉過身,拉著身後那人對李景說道:“這位是方程,方無解。無解,還不見過大帥!”


    “方程見過大帥!”那人急忙揖禮說道。


    方程,還字無解,李景愣了一下,心裏暗暗想笑,這名字取得也太有水平了!


    擺了擺手,李景說道:“慎行,無解,無需多禮,這裏風大,咱們進屋再說。”


    楊柳風點點頭,與李景一人一邊扶著袁可立走進屋內。


    進屋後,李景扶著袁可立在暖床坐下,將火爐挪到袁可立的身邊,然後給袁可立倒了杯熱茶。


    袁可立接過茶杯笑了笑道:“濟民,我看你快跟小蝶差不多了。”


    李景笑道:“先生,學生給老師盡孝那是天經地義。”


    說完,李景又給楊柳風和方程也倒了杯茶,楊柳風和方程兩人連唿不敢。


    李景擺擺手笑道:“坐吧,慎行你這段時間勞累,我給你倒杯茶也是應該的。這位方先生不必客氣,我這人沒那麽多規矩。”


    “多謝大帥!”方程忙道。


    袁可立放下茶杯,指著方程對李景說道:“濟民,無解是個人才,你可得好好重用才是。”


    李景知道袁可立看人極準,而且輕易不會讚人,他說這個方程是個人才,那就絕不會錯。


    點了點頭,李景仔細地打量了一下方程。


    方程大概三十歲左右,長瓜臉,眼睛微微有點凹陷,看起來很憔悴的樣子。


    見方程衣著有些襤褸,李景皺了皺眉,轉頭看向楊柳風道:“慎行,怎麽沒給方先生換身衣服?這麽冷的天,穿這樣的衣服,凍壞了怎麽辦?虎頭,把我的大氅取來!”


    楊柳風苦笑一聲道:“無解想穿軍衣,我給他別的衣服他不穿。”


    李景一愣,他知道穿軍衣就是當兵,隻是李景現在所轄五縣不僅在招募士兵,更在招納有學識的人才,這個方程言談舉止一看就是讀書人出身,怎麽會想當兵?


    “無解想穿軍衣?怎麽迴事兒?”李景奇道。


    方程起身揖了一禮說道:“啟稟大帥,學生想棄筆從戎,消滅流寇。”


    見方程的表情有些悲憤,李景擺擺手示意方程坐下說話。


    方程又揖了一禮方才坐下,然後開始述說自己為何想要從軍。


    方程,字無解,陝西鞏昌府隴西縣人氏,萬曆三十二年生人,今年三十一歲。


    方程十六歲考中秀才,在當地被譽為神童,天啟四年,年僅二十三歲便考中舉人,在當地曾引起轟動,然而次年赴京會試未中,崇禎登基以後兩次會試均失敗。


    他在崇禎元年會試時結識宋應星,二人相談甚歡,方程受宋應星影響,開始接觸農工技藝,恰逢徐光啟起複,方程知徐光啟於西學,數學,農學,水利,天文,機械均為精通,遂拜徐光啟為老師,開始專研科學,期間還結識傳教士龍華敏,羅亞各等外國人。


    崇禎四年會試,方程再次落榜,便不欲再考,方程本欲留京跟徐光啟繼續學習,不料流寇攻占隴西,方程匆匆返迴老家,發現房屋盡毀,家人已不知所蹤,多方打聽之後,才知家人俱已死於流寇之手。


    方程家破人亡,悲憤莫名,立誌要消滅流寇。


    其時,陝西境內的流寇在官軍的圍剿下大部已被殲滅,殘部竄入山西境內,方程見陝西境內基本再無流寇,便經西安,潼關,一路跋山涉水來到山西,希望能加入曹文詔的部隊剿滅流寇。


    這時曹文詔所部剛好在太原大敗流寇王自用部,流寇開始往晉南方向逃竄,不久曹文詔轉戰於潞安府方向。


    方程日夜兼程北上,經過絳縣時,恰逢李景的濟世軍招募兵丁,方程一想,流寇馬上就要到平陽府了,不如就在這裏當兵跟流寇作戰,於是報名加入濟世軍。


    方程報名時,正好楊柳風在場,楊柳風見方程的言談舉止好像是個讀書人,便上前問了幾句,聽說方程有舉人的功名,又是徐光啟的學生,楊柳風急忙帶著方程去找袁可立。


    袁可立與徐光啟乃是至交好友,聽聞是老友的學生,便細細地詢問了一番。聽方程所述與徐光啟所學基本一致,袁可立大喜,當即帶著楊柳風和方程二人來見李景。


    聽完方程的經曆,李景輕輕歎了口氣,他知道為什麽袁可立會如此看重方程了,因為方程是徐光啟的學生。


    徐光啟在數學方麵的成就極高,在崇禎二年修改曆法時,徐光啟給崇禎上了道奏折詳細地論述過數學應用的廣泛性,同時提了十個方麵。


    第一是天文曆法。


    第二是水利工程。


    第三是音律。


    第四是兵器兵法和軍事工程。


    第五是會計理財。


    第六是各種建築工程。


    第七是機械製造。


    第八是輿地測量。


    第九是醫藥。


    第十是製造鍾漏等計時器。


    徐光啟曾建議開展這些方麵的分科研究,同時每個學科都設置相應的機構。


    當李景知道徐光啟曾有過這樣的提議時,隻能用震撼兩個字來形容。


    徐光啟建議設置的這些機構就是科學院。


    如果當時把科學院搞起來的話,那中國以後將會是什麽樣子?


    李景簡直都不敢想象了。


    可惜徐光啟設想的科學院雖然得到了崇禎的的同意,但是限於種種原因,最終隻是曇花一現。


    徐光啟還曾做過一件對中國近代科學或者說數學影響深遠的事情,那就是翻譯了《幾何原本》,並且於萬曆年間就刊印發行了,李景曾看過這本書。可惜的是由於某些原因,徐光啟隻翻譯了前六卷。另外,徐光啟還曾寫過一本農學方麵的著作,這就是《農政全書》,這本書此時雖未正式刊印發行,但已經有很多內容傳了出來。說實話,當得知科學院沒搞成的時候,李景曾經想過把徐光啟綁架到紅山嶺,可惜當時紅山嶺的實力還弱,就算把徐光啟綁架過來,也做不了什麽事情。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朝大丈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燕西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燕西風並收藏明朝大丈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