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對於渤海駐軍,李忱是模仿當年美軍,也是當年大唐遺風。大唐有督護府,都督府,都會有駐軍,維持大唐統治。其實這也是中國傳統,哪怕到了後代,也都會這樣。
不過,向來駐軍都是大唐或是中國自己負擔軍費,所以軍費負擔都挺重的。當朝廷財政收入困難,往往這些軍費都會首先被裁掉。像明代,邊牆之外,設有好幾個衛所,鞏固明朝邊疆安全。
可是,後來都被廢除了。因為朝廷財政逐漸困難,駐守這些地方,花費很高。幹脆都徹了。
結果呢?撤除得後果,就是這些地方被人占據,使得明朝邊疆處處烽火,軍費開支反而更嚴重。
李忱的意思就是,讓一些附近小國,負擔軍費,大唐保護他們,你們負擔軍費,這樣大唐開支可以減輕不少。這不是李忱獨創,他不知道美軍駐紮當地,會不會要當地官府負擔部份軍費,反正他是這樣作了。
這不是他獨創,也不是後世經驗,一千多年前就有人這樣做了,就是西元前四七七年的雅典人。當年為了防禦波斯人,當年希臘諸多城邦,上繳了不低軍費,作為抵禦波斯人的開支。可是,當波斯人敗退後,這些小城邦不願意再繳納高額軍費了。
於是,雅典人把軍隊開到那些想要退出防禦聯盟得城市,用武力逼迫他們重返聯盟,重新繳納軍費。這些軍費,被雅典人拿來建了雅典娜神廟,開盛大的慶典。
李忱不過是學習雅典人,讓那些小邦國,負擔大唐軍費,不服氣?你有可能威脅世界和平,沒有像老美,錯了,沒有像大唐老大哥這樣,致力於環境得穩定,人類得安全,所以要討伐你。
沒錢?沒關係,你把國家開放,讓大唐商人來幫你作建設,總會有一些產品可以賣吧,還有就是你可以裁軍,把軍隊都裁了,大唐會保護你們的安全,這樣就有軍費了。
渤海就是一個試驗,目前效果還不錯,漠北在大唐挑唆下,亂成一團。許多部族混戰。
契丹衰落後,室韋、靺鞨、山奚,還有很多小部落,比方說苟延殘喘得迴鶻,開始互相攻伐,互相兼並。大唐不斷販賣武器,堅固得鎧甲,鋒利得武器,都大量出售,換來了大量的奴隸和各種家畜。
奴隸先經過篩選,能被大唐改造得,有改造城忠誠堅定得大唐戰士,為捍衛世界和平,為大唐江山百年穩固的好青年,被編入了軍隊裏麵。等他們退役,會有田地等著他們,甚至當個地方官也不無可能,隻要你漢語學得好,漢人風俗和被李忱改造過得儒家思想學得好,就有可能。
其他得,那些頑劣,或者沒有教化可能得,都被投入到礦山裏麵。大唐如今需求礦產越來越多,這些身強力壯得奴隸,隻要使用大唐先進得管理技術,成本很是低廉。
不過呢,李忱另外成立一隻奴隸軍,這隻軍隊是實驗性質。成員都是由奴隸組成,有點像天方人,馬木留克那樣得軍隊。這隻奴隸軍,他們會承擔最危險得任務,可以減少大唐軍人得死傷。
把這些奴隸軍當作炮灰,死了不用撫恤,平常也不用負擔薪水,武器裝備什麽,可以給他們裝備那些外貿型得鎧甲和武器。然後一邊使勁用,一邊進行思想改造。
假如沒死在戰場上,就可以分塊田地給他們,或者安排工作,並且給他們享受大唐戶籍。也算照顧他們了。打仗,沒有不死人的,哪怕美軍這樣,高科技,對上後世天方那些什麽軍隊,都是碾壓,可是也是死傷慘重,人家不怕犧牲,跟你耗。
李忱弄出這麽一隻軍隊,未來可以減少大唐在戰爭中,軍隊的死傷。隻要能撐到最後,付出那麽多將來想反唐也不容易了。像法國人得外籍傭兵團,不管你做過什麽,隻要加入,通過嚴苛訓練,退役以後就可以擁有法國國籍。
李忱想減少大唐軍費開支,降低大唐軍人死傷,這是一方麵。另一方麵給那些歸化的異族機會,有付出,就有迴報,這樣一來他們還比較穩定。
提高軍人待遇,然後告訴這些奴隸和異族,隻要替大唐效命,就有一個脫離奴籍,並且成為大唐人的機會。雖然很危險,不過你們本來就不是唐人,除此之外就沒別條路了。
一開始給他們畫張大餅,未來真的給他們大餅。隻有拚死的到,才會珍惜這個機會。
不過,李忱不敢組建太多。他還在考慮該不該這麽做。要是控製不好,讓這沒炸彈在大唐境內炸開,恐怕對大唐損傷會很嚴重。此外,這些異族得心態,也不知道他把握得對不對。
畢竟曆史上太多這樣得例子,羅馬人使用異族當衛隊,結果皇帝被插標賣首。阿拉伯人,使用馬木留克,最後這隻奴隸軍也反了,成立了馬木留克王朝。
李忱不知道,當年天方人是怎麽搞的那隻軍隊造反。他隻能摸索著做。之前他嚐試著把異族引入大唐軍隊,和大唐混編。如今則是成立一隻純異族軍隊,用這個方式改造。
成功得話,可以慢慢同化那些異民族。這些人,當成功退伍,可以把家人一起接來大唐。用這個來讓那些異族,人口慢慢減少。最終被大唐同化,融入整個漢民族之中。
而正當他意淫著大唐未來,壞消息傳來。這件事情,鬧得還不小。長安三大報,和各地一些小報,都上了頭條。竟然有豪族敢於刺殺朝廷命官,這可是大事。
其實說到暗殺,大唐可是發生不少了,畢竟有前科在嘛。先是太宗皇帝殺兄弑弟,然後就是他的幾個兒子效仿,向老爸致敬,都想造反。
老子殺兄殺弟,兒子反老子,接著就母親殺兒子,兒子反母親,妻子殺丈夫,女兒殺老爸,疆臣清君側,宦官殺皇帝,然後是藩帥刺殺宰相。大唐真是,能殺的都在殺了。
一家子互殺,殺完了,換疆臣反皇帝,刺殺宰相。宦官殺主人,現在輪到地方豪族刺殺地方官?
李忱很生氣,這是搞什麽,大家以後還能不能一起愉快得玩了,這樣殺過來殺過去,殺到後來,事情是不是又要重演,看是他兒子反他,或是他搶先下手?真是夠了。
不過,當招集宰相議事得時候,李忱至少表麵很平靜,看不出喜怒。讓很多宰相心下忐忑,皇帝這些年來,養氣功夫越來越好了。
這不是形容詞,而是一個動詞。李忱提倡道教,自己為了養生,跟著幾個老道學養生功。強身健體,一方麵是修養心性。佛教也學,傳說中達摩老祖得易筋經,他也學了。
也沒什麽神秘,說穿了就是瑜伽功,天竺得瑜伽被達摩帶到中國,練這種功夫,對養身、習武有有很大幫助。筋骨活動開了,練武也比較不會受傷,還可以調養一些暗傷。沒有什麽傳說中,學了以後會武功大進之類的說法。
至於改善身體資質,隻能說,瑜伽練得精深,身體筋骨比較好活動,大概就是指這個,所以算是少林寺得不傳之秘。不是為了跟道教競爭,那些比丘,還不願意拿出來。
李忱學,也讓一些上了年紀得官員跟著學,才會有這種養氣功夫得說法,真的是在養氣。
‘說說吧,這其中是個什麽章程。’,翰林學士把一些報告傳遞給宰相,內容其實和報紙上寫得差不多。
‘應當派出重臣嚴加查辦,大唐這吏治,實在該好好整頓了。’,首先說話的是禦史中丞周墀,這是他的本職工作,當仁不讓得發表意見。有人帶頭,其他宰相也說話了,都是同樣意見,重懲,好好整治一番。
唱反調得?沒有。看到這份報告,所有人都確定了一件事情,皇帝這迴要動真格得。
不是這份報告內容怵目驚心,而世這份報告內容,和報紙上說得差不多。看報紙上說得,基本上就不用看報告了,甚至,因為是官方報告,精彩度還不如報紙,報紙因為要麵對的是一般群眾,自然比官方報告好看些。
事情經過是這樣,地方豪族趙家,因為負責農事得薑判官,屢次為了護田,與他發生衝突。
這種事情大唐很多地方都出現了。因為紡織廠的厚利,讓很多地方豪族,為了搶占水源充沛處,屢屢與勸農判官發生衝突。蒸汽機雖然出現了,不過產量還不太夠。
與瓦特那年代不同。紐康門蒸汽機,大概就賣出幾十台,瓦特蒸汽機,大概數百台。都是用在礦坑抽水,和紡織廠。應用範圍沒那麽大。李忱弄出來得,用途可比他們大多了,像是蒸氣火車頭,已經緊鑼密鼓得籌備,很難讓人,想要就買得到。
並且,蒸汽機很貴,還不如利用水力,水是免費得,即便水流不夠強勁,甚至還可以用水泥。
用水泥把河道變窄,水泥溝渠可是號稱可以用上百年。用水泥把河道變窄,水流就強勁了。即便花費也不少,至少不用等蒸汽機。雖然李忱三令五申,禁止這種行為,可是這些豪族屢教不改。哪怕勸農判官,屢此與他們抗爭,都沒用。
為了蓋一個紡織廠,他們花樣百出。有的仗著人多蠻幹,把勸農判官架開,就開始填土,或者半夜偷偷摸摸得去填土,等白天木已成舟。養一塊田很難,毀田很容易,人家都把田給毀了,你在抵抗都沒用。
這塊田廢了,你不讓人家蓋紡織廠,這戶佃農就要喝西北風了,最後,隻能無奈接受。甚至,很多佃農,為了貪圖東家許下進紡織廠工做機會,和高額月俸,還幫著東主把地填了。
對於這樣的情況,李忱短時間內也沒辦法,雖然再他看來,這些都是暫時得,等蒸汽機普及,自然人們會改用蒸汽機。不過,他還是讓都水監研擬,一個管製全國山川河流得辦法,不能任由百姓占用河川和湖泊地。
後世什麽圍湖造田,讓很多湖泊麵積大幅度縮小,以至於失去調節水量功能。讓好好一條河川,災患頻繁。
那個運動可不是首創,現在唐代就已經出現這樣的跡象了。有些地方是把沼澤地改造成耕地,有的地方就是直接圍湖造田,有的就是把河岸填塞,就開墾起來。
這些都是要不得的,這些都要看情況。沼澤地改成可耕地,看似沼澤地無用,其實可以作為漲水後,暫時漫溢的地方。這樣堤防比較有保障。台灣,曾經一段時間內,各縣市都發生水患。
沒有到堤防潰提,百姓被衝走得那般嚴重。就是大淹水,很多地方水淹數尺高。
主要原因就是暫時性得豪大雨,年雨量不變,但是降雨太過集中,導致以前設計得排水係統,來不及排水,造成淹水。
解決辦法就是,設計了很多親水公園。不要看平常是一個漂亮得,花木扶疏,風景怡人得休閑之處。一旦發生大雨,這裏會變成水鄉澤國,讓來不及排泄出去的水,暫時囤積在這裏。這方法有效,各縣市改用此法後,很多年都沒有聽過什麽大雨造成積水得現象。
李忱當然不能讓這種事情在唐代重演。要是發生在唐代,可絕不是水淹及膝,家具泡水那麽簡單,絕對會很嚴重。
其他什麽圍湖造田,縮小河道,向河川爭地,不用解釋大家也清楚。李忱更不能讓這種事情發生。
這些事情不是不能做,是必須要有一個整體性得評估,不能由著百姓亂來,這樣要是不管,依李忱的經驗,他知道未來還會更嚴重。這種與水爭地得情況,曆朝曆代都無法禁絕。
李忱正要下敕,修訂一個河川管理條例,在大唐各河川設立都水監下屬機構,管理河川,就發生了這樣惡性重大的事情,地方豪族,完全不把朝廷放在眼裏,居然敢對朝廷命官動手,簡直不可原諒。
對於渤海駐軍,李忱是模仿當年美軍,也是當年大唐遺風。大唐有督護府,都督府,都會有駐軍,維持大唐統治。其實這也是中國傳統,哪怕到了後代,也都會這樣。
不過,向來駐軍都是大唐或是中國自己負擔軍費,所以軍費負擔都挺重的。當朝廷財政收入困難,往往這些軍費都會首先被裁掉。像明代,邊牆之外,設有好幾個衛所,鞏固明朝邊疆安全。
可是,後來都被廢除了。因為朝廷財政逐漸困難,駐守這些地方,花費很高。幹脆都徹了。
結果呢?撤除得後果,就是這些地方被人占據,使得明朝邊疆處處烽火,軍費開支反而更嚴重。
李忱的意思就是,讓一些附近小國,負擔軍費,大唐保護他們,你們負擔軍費,這樣大唐開支可以減輕不少。這不是李忱獨創,他不知道美軍駐紮當地,會不會要當地官府負擔部份軍費,反正他是這樣作了。
這不是他獨創,也不是後世經驗,一千多年前就有人這樣做了,就是西元前四七七年的雅典人。當年為了防禦波斯人,當年希臘諸多城邦,上繳了不低軍費,作為抵禦波斯人的開支。可是,當波斯人敗退後,這些小城邦不願意再繳納高額軍費了。
於是,雅典人把軍隊開到那些想要退出防禦聯盟得城市,用武力逼迫他們重返聯盟,重新繳納軍費。這些軍費,被雅典人拿來建了雅典娜神廟,開盛大的慶典。
李忱不過是學習雅典人,讓那些小邦國,負擔大唐軍費,不服氣?你有可能威脅世界和平,沒有像老美,錯了,沒有像大唐老大哥這樣,致力於環境得穩定,人類得安全,所以要討伐你。
沒錢?沒關係,你把國家開放,讓大唐商人來幫你作建設,總會有一些產品可以賣吧,還有就是你可以裁軍,把軍隊都裁了,大唐會保護你們的安全,這樣就有軍費了。
渤海就是一個試驗,目前效果還不錯,漠北在大唐挑唆下,亂成一團。許多部族混戰。
契丹衰落後,室韋、靺鞨、山奚,還有很多小部落,比方說苟延殘喘得迴鶻,開始互相攻伐,互相兼並。大唐不斷販賣武器,堅固得鎧甲,鋒利得武器,都大量出售,換來了大量的奴隸和各種家畜。
奴隸先經過篩選,能被大唐改造得,有改造城忠誠堅定得大唐戰士,為捍衛世界和平,為大唐江山百年穩固的好青年,被編入了軍隊裏麵。等他們退役,會有田地等著他們,甚至當個地方官也不無可能,隻要你漢語學得好,漢人風俗和被李忱改造過得儒家思想學得好,就有可能。
其他得,那些頑劣,或者沒有教化可能得,都被投入到礦山裏麵。大唐如今需求礦產越來越多,這些身強力壯得奴隸,隻要使用大唐先進得管理技術,成本很是低廉。
不過呢,李忱另外成立一隻奴隸軍,這隻軍隊是實驗性質。成員都是由奴隸組成,有點像天方人,馬木留克那樣得軍隊。這隻奴隸軍,他們會承擔最危險得任務,可以減少大唐軍人得死傷。
把這些奴隸軍當作炮灰,死了不用撫恤,平常也不用負擔薪水,武器裝備什麽,可以給他們裝備那些外貿型得鎧甲和武器。然後一邊使勁用,一邊進行思想改造。
假如沒死在戰場上,就可以分塊田地給他們,或者安排工作,並且給他們享受大唐戶籍。也算照顧他們了。打仗,沒有不死人的,哪怕美軍這樣,高科技,對上後世天方那些什麽軍隊,都是碾壓,可是也是死傷慘重,人家不怕犧牲,跟你耗。
李忱弄出這麽一隻軍隊,未來可以減少大唐在戰爭中,軍隊的死傷。隻要能撐到最後,付出那麽多將來想反唐也不容易了。像法國人得外籍傭兵團,不管你做過什麽,隻要加入,通過嚴苛訓練,退役以後就可以擁有法國國籍。
李忱想減少大唐軍費開支,降低大唐軍人死傷,這是一方麵。另一方麵給那些歸化的異族機會,有付出,就有迴報,這樣一來他們還比較穩定。
提高軍人待遇,然後告訴這些奴隸和異族,隻要替大唐效命,就有一個脫離奴籍,並且成為大唐人的機會。雖然很危險,不過你們本來就不是唐人,除此之外就沒別條路了。
一開始給他們畫張大餅,未來真的給他們大餅。隻有拚死的到,才會珍惜這個機會。
不過,李忱不敢組建太多。他還在考慮該不該這麽做。要是控製不好,讓這沒炸彈在大唐境內炸開,恐怕對大唐損傷會很嚴重。此外,這些異族得心態,也不知道他把握得對不對。
畢竟曆史上太多這樣得例子,羅馬人使用異族當衛隊,結果皇帝被插標賣首。阿拉伯人,使用馬木留克,最後這隻奴隸軍也反了,成立了馬木留克王朝。
李忱不知道,當年天方人是怎麽搞的那隻軍隊造反。他隻能摸索著做。之前他嚐試著把異族引入大唐軍隊,和大唐混編。如今則是成立一隻純異族軍隊,用這個方式改造。
成功得話,可以慢慢同化那些異民族。這些人,當成功退伍,可以把家人一起接來大唐。用這個來讓那些異族,人口慢慢減少。最終被大唐同化,融入整個漢民族之中。
而正當他意淫著大唐未來,壞消息傳來。這件事情,鬧得還不小。長安三大報,和各地一些小報,都上了頭條。竟然有豪族敢於刺殺朝廷命官,這可是大事。
其實說到暗殺,大唐可是發生不少了,畢竟有前科在嘛。先是太宗皇帝殺兄弑弟,然後就是他的幾個兒子效仿,向老爸致敬,都想造反。
老子殺兄殺弟,兒子反老子,接著就母親殺兒子,兒子反母親,妻子殺丈夫,女兒殺老爸,疆臣清君側,宦官殺皇帝,然後是藩帥刺殺宰相。大唐真是,能殺的都在殺了。
一家子互殺,殺完了,換疆臣反皇帝,刺殺宰相。宦官殺主人,現在輪到地方豪族刺殺地方官?
李忱很生氣,這是搞什麽,大家以後還能不能一起愉快得玩了,這樣殺過來殺過去,殺到後來,事情是不是又要重演,看是他兒子反他,或是他搶先下手?真是夠了。
不過,當招集宰相議事得時候,李忱至少表麵很平靜,看不出喜怒。讓很多宰相心下忐忑,皇帝這些年來,養氣功夫越來越好了。
這不是形容詞,而是一個動詞。李忱提倡道教,自己為了養生,跟著幾個老道學養生功。強身健體,一方麵是修養心性。佛教也學,傳說中達摩老祖得易筋經,他也學了。
也沒什麽神秘,說穿了就是瑜伽功,天竺得瑜伽被達摩帶到中國,練這種功夫,對養身、習武有有很大幫助。筋骨活動開了,練武也比較不會受傷,還可以調養一些暗傷。沒有什麽傳說中,學了以後會武功大進之類的說法。
至於改善身體資質,隻能說,瑜伽練得精深,身體筋骨比較好活動,大概就是指這個,所以算是少林寺得不傳之秘。不是為了跟道教競爭,那些比丘,還不願意拿出來。
李忱學,也讓一些上了年紀得官員跟著學,才會有這種養氣功夫得說法,真的是在養氣。
‘說說吧,這其中是個什麽章程。’,翰林學士把一些報告傳遞給宰相,內容其實和報紙上寫得差不多。
‘應當派出重臣嚴加查辦,大唐這吏治,實在該好好整頓了。’,首先說話的是禦史中丞周墀,這是他的本職工作,當仁不讓得發表意見。有人帶頭,其他宰相也說話了,都是同樣意見,重懲,好好整治一番。
唱反調得?沒有。看到這份報告,所有人都確定了一件事情,皇帝這迴要動真格得。
不是這份報告內容怵目驚心,而世這份報告內容,和報紙上說得差不多。看報紙上說得,基本上就不用看報告了,甚至,因為是官方報告,精彩度還不如報紙,報紙因為要麵對的是一般群眾,自然比官方報告好看些。
事情經過是這樣,地方豪族趙家,因為負責農事得薑判官,屢次為了護田,與他發生衝突。
這種事情大唐很多地方都出現了。因為紡織廠的厚利,讓很多地方豪族,為了搶占水源充沛處,屢屢與勸農判官發生衝突。蒸汽機雖然出現了,不過產量還不太夠。
與瓦特那年代不同。紐康門蒸汽機,大概就賣出幾十台,瓦特蒸汽機,大概數百台。都是用在礦坑抽水,和紡織廠。應用範圍沒那麽大。李忱弄出來得,用途可比他們大多了,像是蒸氣火車頭,已經緊鑼密鼓得籌備,很難讓人,想要就買得到。
並且,蒸汽機很貴,還不如利用水力,水是免費得,即便水流不夠強勁,甚至還可以用水泥。
用水泥把河道變窄,水泥溝渠可是號稱可以用上百年。用水泥把河道變窄,水流就強勁了。即便花費也不少,至少不用等蒸汽機。雖然李忱三令五申,禁止這種行為,可是這些豪族屢教不改。哪怕勸農判官,屢此與他們抗爭,都沒用。
為了蓋一個紡織廠,他們花樣百出。有的仗著人多蠻幹,把勸農判官架開,就開始填土,或者半夜偷偷摸摸得去填土,等白天木已成舟。養一塊田很難,毀田很容易,人家都把田給毀了,你在抵抗都沒用。
這塊田廢了,你不讓人家蓋紡織廠,這戶佃農就要喝西北風了,最後,隻能無奈接受。甚至,很多佃農,為了貪圖東家許下進紡織廠工做機會,和高額月俸,還幫著東主把地填了。
對於這樣的情況,李忱短時間內也沒辦法,雖然再他看來,這些都是暫時得,等蒸汽機普及,自然人們會改用蒸汽機。不過,他還是讓都水監研擬,一個管製全國山川河流得辦法,不能任由百姓占用河川和湖泊地。
後世什麽圍湖造田,讓很多湖泊麵積大幅度縮小,以至於失去調節水量功能。讓好好一條河川,災患頻繁。
那個運動可不是首創,現在唐代就已經出現這樣的跡象了。有些地方是把沼澤地改造成耕地,有的地方就是直接圍湖造田,有的就是把河岸填塞,就開墾起來。
這些都是要不得的,這些都要看情況。沼澤地改成可耕地,看似沼澤地無用,其實可以作為漲水後,暫時漫溢的地方。這樣堤防比較有保障。台灣,曾經一段時間內,各縣市都發生水患。
沒有到堤防潰提,百姓被衝走得那般嚴重。就是大淹水,很多地方水淹數尺高。
主要原因就是暫時性得豪大雨,年雨量不變,但是降雨太過集中,導致以前設計得排水係統,來不及排水,造成淹水。
解決辦法就是,設計了很多親水公園。不要看平常是一個漂亮得,花木扶疏,風景怡人得休閑之處。一旦發生大雨,這裏會變成水鄉澤國,讓來不及排泄出去的水,暫時囤積在這裏。這方法有效,各縣市改用此法後,很多年都沒有聽過什麽大雨造成積水得現象。
李忱當然不能讓這種事情在唐代重演。要是發生在唐代,可絕不是水淹及膝,家具泡水那麽簡單,絕對會很嚴重。
其他什麽圍湖造田,縮小河道,向河川爭地,不用解釋大家也清楚。李忱更不能讓這種事情發生。
這些事情不是不能做,是必須要有一個整體性得評估,不能由著百姓亂來,這樣要是不管,依李忱的經驗,他知道未來還會更嚴重。這種與水爭地得情況,曆朝曆代都無法禁絕。
李忱正要下敕,修訂一個河川管理條例,在大唐各河川設立都水監下屬機構,管理河川,就發生了這樣惡性重大的事情,地方豪族,完全不把朝廷放在眼裏,居然敢對朝廷命官動手,簡直不可原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