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大中二年,三月,今天天氣微涼,天上有雲遮蔽,是一個作工的好日子,在離長安百裏的地方,一群人正辛苦的做著工,他們正在修路。
首先是像一般得修路那樣,把路鏟平。高低不平的地方,把哪些車轍,給弄平了。為了避免不平,他們還有一種特殊的裝備。
這是一個鐵製的巨大的圓柱體,可以滾動。有一跟鐵杆連著,人在前方推著杆子,就可以帶動球體。這是壓路用的,巨大的體積和沉重得重量,可以保證所過之處,光滑平整。
這個道具,不單是為了修這條路特地作得,當初體育場整地時,就有用這個。不然賽馬的地方不平整,可是會害馬跌斷腿得。所以,有了這麽一個平整得工具。先把土路用水潑濕,弄得泥濘不堪,然後滾輪滾過去,就可以保證路麵平整。
接著,平整過得路麵,就有人用水泥製成得石板,鋪上去。因為水泥需要幾天自然蔭幹,不能讓表麵溫度太高,不然水泥會裂得。所以這些水泥板,都是現場附近製造成形,用席子遮住,定時潑水,保證水泥板得均勻,三天後才運到現場鋪設。
如果直接鋪在地上,不是不可以,不過那樣就變成整條路都要用席子遮住,太麻煩了。
我說,這路有必要修道那麽寬嗎?,施工到一半,一群工人停下來休息,找了地方遮蔭,一邊開始聊天,依我看有個一半就差不多了。說話的人比劃道。
而且這路也怪,為什麽救一半的地方要鋪水泥板,剩下一半整平就好。完全就是瞎遮騰。
沒人愛,那麽能耐你別在這修路阿,怎麽不見你去工部,當個員外郎也好。就是阿,何必辛苦跟我們在這修路。,兩個人諷刺剛剛說話的人。
我是仁愛得仁愛,不跟你們這些沒見識得家夥說話。,梅仁愛梗著脖子說道,當年我爺娘死的早,不然我早就考個進士,如今我當工部員外郎,不會讓他們這麽浪費。
見他還嘴硬,陶侃他那人還想說什麽,有人出來調解了,好了,好了,那些大官想什麽,我們怎麽能猜到,誰知道是不是有他用,我們作我們的事情就好了。
還有,宣布件事情。,那人調解完,繼續說道。而聽到他這麽說,所有人都從原本懶散得休息狀態,端坐起來,聽這人說話
因為我們進度超過預期,後方水泥板來不及趕製,所以下午可以放半天假。耶,好阿放假了,可以放假了。我要去踢球,幾天沒踢了。,話音剛落,就想起一陣歡唿,多得了半天假,所有人都想好好玩玩。
別高興的太早了。因為我們人數多,所以進度提前,部份百姓會被調到後方去製作水泥板,負責管理的人,也要跟著去。,這有什麽,少了些人,工作量也還比之前輕鬆,沒關係的。
然後,下午也不是光給你們玩了,吃完午飯,每個人去給我洗澡,下午要檢查內務。,話音剛落,哀鴻一片,聽到要檢查內務,所有人都慘叫出來。
我寧可不放這假了,根本是為了檢查內務才放假得吧。,這是所有人得心聲。
這是一隻工程隊,可以叫他們廂兵。這些人都是叛軍,當初有份圍攻綾綺殿得士兵。
他們投降以後,既不能殺了,也不好都放了,首先讓他門充當勞力,修複綾綺殿。綾綺殿修完,他們也累積了大量水泥施工經驗。李忱幹脆把他們全部劃成了宋代那種廂兵,負責工程建設。
他已經明令,廢止了徭役,不論是地方或朝廷,都不能再無償征用百姓。可是工程還是有人要做得,李忱幹脆讓他們來修路了。不過,這其中混入了不少百姓。
一部分百姓是被工錢吸引,每人每月一貫。這工錢算比較多得。而且不用離家太遠,雖然與慣例,應該要給米不符,不過朝廷給的新錢,目前很受歡迎,所以不少人來。
唐代雇人薪資,至少朝廷雇人薪資,有紀錄,歲九百六十錢,還有米七斛兩鬥。不過,這是帶有徭役性質,一月一替得薪資。現在廢除了徭役,隻能照故人去比較偏遠的地方,去發放。歲一千兩百六十錢,但是有米十四石四鬥。而又因為都發給錢得緣故,所以每人月給一貫。
本來呢,是這樣的。不過,最近有了些變化。因為李忱提出得以工代賑,部份因為災荒逃難得百姓,被加入了這隻隊伍裏麵。
工部很歡迎,因為這樣支出就少了一半。通常災民加上,每個人每月隻給八十錢。差太多了?不,也不是工部虐待這些災民。不過既然是以工代賑。剩餘得部份就是給與糧食。
朝廷雖然現在盡量收錢幣,可是實際上實物稅還是不少。如果全部用災民,錢幣加上糧食,大概一月給八百五十文。看似隻是少了一點,還很麻煩,要運糧食過去。
可是,修路嘛,運點糧食還不簡單,你連糧食都運不過去,這路修了也沒什麽意義。況且,雇用百姓,錢全部要工部出。用災民,一部分可以用上原本預計越來賑災的糧食,帳麵上的開銷更少了一些。
所以了,工部很高興的把百姓,換成災民。而李忱知道以後,還稱讚了工部一番,不過他還提出了一些改進辦法,或者說折騰辦法。
因為本來施工的就是就是一隻軍隊,李忱讓工部,把災民編入,以戶為單位。然後實施軍事化管製。
聽起來好像很誇張,一隻災民隊伍,要軍事化管製。其實沒那麽複雜。主要就是會有嚴格得紀律約束。比方說,內務條例。
也不是說非要作到軍隊那種程度。比方說台灣軍教電影裏麵可以看到的,折個被子,都要折成豆腐塊。白色得棉被,要疊得整整齊齊。一邊我們折被子,四腳都是塌得。軍中就要求,連菱角都要弄出來,這樣才整齊美觀。
軍隊,集合又很趕。早上吹起床號,馬上要起床,然後刷牙洗臉隻有幾分鍾。如果在家裏,也許不難完成。但是在軍隊,你起床要疊被子,還要跟人家搶洗手台位置,最後還要著裝,這就麻煩了。
所以了,很多人幹脆被子也不蓋。就把它小心得挪到一邊。起床就不用費心整理,擺好就可以了。
李忱當然沒有這樣要求,而是要求幹淨,內務檢查,檢查每個人是否幹淨,帳篷裏麵是否淩亂、肮髒,諸如此類的要求。這隻是一個方麵,所謂軍事化管理,就是嚴格而已,還會有處罰。
如果隻是普通工程隊,當然沒這必要,沒必要這麽嚴格。可是李忱,對這隻隊伍,有很深得期許。
眾所周知,宋朝經常把災民編成廂軍,然後讓他們從事一些工程建設。平常用不上的時候,就半死不活的吊著。
李忱也是這麽打算。把災民都編成廂軍。不過他不會像宋朝那樣,浪費。光顧著把災民編成廂軍了,卻沒想過如何解散。
其實宋朝的想法挺不錯的,把災民編成廂軍,不讓他們變成流寇,半死不活的養著。人隻有有個希望,通常不會造反。
李忱也是這麽打算。不過宋朝光顧著養人,卻沒想到如何解散他們。就這麽一直吊著。最後成為財政得承重負擔。李忱不會犯下這樣的錯誤。
會讓廂軍有嚴格得衛生條例,內務條例隻是其一。還有平常得生活,比方說絕不能喝生水,排泄物要項軍隊那樣,挖坑掩埋了。這些,都是李忱為了廂軍得將來作準備的。
他知道,目前大唐,不要說對外擴張了。基本上,現在很多地方都沒有完全開發出來。主要是南方。南方現在很多後世得膏腴之地,現在都還是一片蠻荒。比方說湘、徽,這些地方,都還有帶開發。
這些地方得開發,都要等到宋朝以後了。或者說,至少要等到五代十國,又一次的百姓南遷,才會逐步開發。完全開發,要等到南宋時期。
李忱打得主義就是,現在北方,人口稠密得地區,發生災荒,就把人編成廂軍,往南遷。先修路,邊修路邊遷移。路修到哪,百姓就差不多遷移到哪。首先供他們吃喝,把一各地區大概整理完畢,就當場把他們就地編戶。
這樣,既解決災民問題,不讓他們流離失所,又達到開發新地區得目的,一舉數得。李忱給自己點個讚。所以了,那個小兵說得也沒錯,他們覺得麻煩的東西,背後考慮真的很多。
所謂不在其位,不謀其政。不是告訴大家別多管閑事,或是胡亂插手別人的事,而是很多時候,坐上那個位置,才能了解到很多下位者,想像不到,看不到的事情。
這麽說,我大唐連一個勸農得機構都沒有?,當這些小兵辛苦修路,為憑空多得得半天假高興時,百裏外的長安,大明宮,李忱正在…嗯?頭暈?未完待續。
大中二年,三月,今天天氣微涼,天上有雲遮蔽,是一個作工的好日子,在離長安百裏的地方,一群人正辛苦的做著工,他們正在修路。
首先是像一般得修路那樣,把路鏟平。高低不平的地方,把哪些車轍,給弄平了。為了避免不平,他們還有一種特殊的裝備。
這是一個鐵製的巨大的圓柱體,可以滾動。有一跟鐵杆連著,人在前方推著杆子,就可以帶動球體。這是壓路用的,巨大的體積和沉重得重量,可以保證所過之處,光滑平整。
這個道具,不單是為了修這條路特地作得,當初體育場整地時,就有用這個。不然賽馬的地方不平整,可是會害馬跌斷腿得。所以,有了這麽一個平整得工具。先把土路用水潑濕,弄得泥濘不堪,然後滾輪滾過去,就可以保證路麵平整。
接著,平整過得路麵,就有人用水泥製成得石板,鋪上去。因為水泥需要幾天自然蔭幹,不能讓表麵溫度太高,不然水泥會裂得。所以這些水泥板,都是現場附近製造成形,用席子遮住,定時潑水,保證水泥板得均勻,三天後才運到現場鋪設。
如果直接鋪在地上,不是不可以,不過那樣就變成整條路都要用席子遮住,太麻煩了。
我說,這路有必要修道那麽寬嗎?,施工到一半,一群工人停下來休息,找了地方遮蔭,一邊開始聊天,依我看有個一半就差不多了。說話的人比劃道。
而且這路也怪,為什麽救一半的地方要鋪水泥板,剩下一半整平就好。完全就是瞎遮騰。
沒人愛,那麽能耐你別在這修路阿,怎麽不見你去工部,當個員外郎也好。就是阿,何必辛苦跟我們在這修路。,兩個人諷刺剛剛說話的人。
我是仁愛得仁愛,不跟你們這些沒見識得家夥說話。,梅仁愛梗著脖子說道,當年我爺娘死的早,不然我早就考個進士,如今我當工部員外郎,不會讓他們這麽浪費。
見他還嘴硬,陶侃他那人還想說什麽,有人出來調解了,好了,好了,那些大官想什麽,我們怎麽能猜到,誰知道是不是有他用,我們作我們的事情就好了。
還有,宣布件事情。,那人調解完,繼續說道。而聽到他這麽說,所有人都從原本懶散得休息狀態,端坐起來,聽這人說話
因為我們進度超過預期,後方水泥板來不及趕製,所以下午可以放半天假。耶,好阿放假了,可以放假了。我要去踢球,幾天沒踢了。,話音剛落,就想起一陣歡唿,多得了半天假,所有人都想好好玩玩。
別高興的太早了。因為我們人數多,所以進度提前,部份百姓會被調到後方去製作水泥板,負責管理的人,也要跟著去。,這有什麽,少了些人,工作量也還比之前輕鬆,沒關係的。
然後,下午也不是光給你們玩了,吃完午飯,每個人去給我洗澡,下午要檢查內務。,話音剛落,哀鴻一片,聽到要檢查內務,所有人都慘叫出來。
我寧可不放這假了,根本是為了檢查內務才放假得吧。,這是所有人得心聲。
這是一隻工程隊,可以叫他們廂兵。這些人都是叛軍,當初有份圍攻綾綺殿得士兵。
他們投降以後,既不能殺了,也不好都放了,首先讓他門充當勞力,修複綾綺殿。綾綺殿修完,他們也累積了大量水泥施工經驗。李忱幹脆把他們全部劃成了宋代那種廂兵,負責工程建設。
他已經明令,廢止了徭役,不論是地方或朝廷,都不能再無償征用百姓。可是工程還是有人要做得,李忱幹脆讓他們來修路了。不過,這其中混入了不少百姓。
一部分百姓是被工錢吸引,每人每月一貫。這工錢算比較多得。而且不用離家太遠,雖然與慣例,應該要給米不符,不過朝廷給的新錢,目前很受歡迎,所以不少人來。
唐代雇人薪資,至少朝廷雇人薪資,有紀錄,歲九百六十錢,還有米七斛兩鬥。不過,這是帶有徭役性質,一月一替得薪資。現在廢除了徭役,隻能照故人去比較偏遠的地方,去發放。歲一千兩百六十錢,但是有米十四石四鬥。而又因為都發給錢得緣故,所以每人月給一貫。
本來呢,是這樣的。不過,最近有了些變化。因為李忱提出得以工代賑,部份因為災荒逃難得百姓,被加入了這隻隊伍裏麵。
工部很歡迎,因為這樣支出就少了一半。通常災民加上,每個人每月隻給八十錢。差太多了?不,也不是工部虐待這些災民。不過既然是以工代賑。剩餘得部份就是給與糧食。
朝廷雖然現在盡量收錢幣,可是實際上實物稅還是不少。如果全部用災民,錢幣加上糧食,大概一月給八百五十文。看似隻是少了一點,還很麻煩,要運糧食過去。
可是,修路嘛,運點糧食還不簡單,你連糧食都運不過去,這路修了也沒什麽意義。況且,雇用百姓,錢全部要工部出。用災民,一部分可以用上原本預計越來賑災的糧食,帳麵上的開銷更少了一些。
所以了,工部很高興的把百姓,換成災民。而李忱知道以後,還稱讚了工部一番,不過他還提出了一些改進辦法,或者說折騰辦法。
因為本來施工的就是就是一隻軍隊,李忱讓工部,把災民編入,以戶為單位。然後實施軍事化管製。
聽起來好像很誇張,一隻災民隊伍,要軍事化管製。其實沒那麽複雜。主要就是會有嚴格得紀律約束。比方說,內務條例。
也不是說非要作到軍隊那種程度。比方說台灣軍教電影裏麵可以看到的,折個被子,都要折成豆腐塊。白色得棉被,要疊得整整齊齊。一邊我們折被子,四腳都是塌得。軍中就要求,連菱角都要弄出來,這樣才整齊美觀。
軍隊,集合又很趕。早上吹起床號,馬上要起床,然後刷牙洗臉隻有幾分鍾。如果在家裏,也許不難完成。但是在軍隊,你起床要疊被子,還要跟人家搶洗手台位置,最後還要著裝,這就麻煩了。
所以了,很多人幹脆被子也不蓋。就把它小心得挪到一邊。起床就不用費心整理,擺好就可以了。
李忱當然沒有這樣要求,而是要求幹淨,內務檢查,檢查每個人是否幹淨,帳篷裏麵是否淩亂、肮髒,諸如此類的要求。這隻是一個方麵,所謂軍事化管理,就是嚴格而已,還會有處罰。
如果隻是普通工程隊,當然沒這必要,沒必要這麽嚴格。可是李忱,對這隻隊伍,有很深得期許。
眾所周知,宋朝經常把災民編成廂軍,然後讓他們從事一些工程建設。平常用不上的時候,就半死不活的吊著。
李忱也是這麽打算。把災民都編成廂軍。不過他不會像宋朝那樣,浪費。光顧著把災民編成廂軍了,卻沒想過如何解散。
其實宋朝的想法挺不錯的,把災民編成廂軍,不讓他們變成流寇,半死不活的養著。人隻有有個希望,通常不會造反。
李忱也是這麽打算。不過宋朝光顧著養人,卻沒想到如何解散他們。就這麽一直吊著。最後成為財政得承重負擔。李忱不會犯下這樣的錯誤。
會讓廂軍有嚴格得衛生條例,內務條例隻是其一。還有平常得生活,比方說絕不能喝生水,排泄物要項軍隊那樣,挖坑掩埋了。這些,都是李忱為了廂軍得將來作準備的。
他知道,目前大唐,不要說對外擴張了。基本上,現在很多地方都沒有完全開發出來。主要是南方。南方現在很多後世得膏腴之地,現在都還是一片蠻荒。比方說湘、徽,這些地方,都還有帶開發。
這些地方得開發,都要等到宋朝以後了。或者說,至少要等到五代十國,又一次的百姓南遷,才會逐步開發。完全開發,要等到南宋時期。
李忱打得主義就是,現在北方,人口稠密得地區,發生災荒,就把人編成廂軍,往南遷。先修路,邊修路邊遷移。路修到哪,百姓就差不多遷移到哪。首先供他們吃喝,把一各地區大概整理完畢,就當場把他們就地編戶。
這樣,既解決災民問題,不讓他們流離失所,又達到開發新地區得目的,一舉數得。李忱給自己點個讚。所以了,那個小兵說得也沒錯,他們覺得麻煩的東西,背後考慮真的很多。
所謂不在其位,不謀其政。不是告訴大家別多管閑事,或是胡亂插手別人的事,而是很多時候,坐上那個位置,才能了解到很多下位者,想像不到,看不到的事情。
這麽說,我大唐連一個勸農得機構都沒有?,當這些小兵辛苦修路,為憑空多得得半天假高興時,百裏外的長安,大明宮,李忱正在…嗯?頭暈?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