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今天已經是會昌四年的四月了,春陽灑在大地,均勻的照耀萬物,田裏的麥苗伸展著青色的身子爭取著每一份陽光,田攏上諸色花朵也不甘示弱正迎風招搖。
昨天夜裏的一場小雨,滋潤著萬物生長,讓大地顯得更有生機,卻也讓農民更加苦惱。田埂間,鳥雀正在捕食著蟲子,農民無視了在收獲季讓他們頭疼萬分的扁毛畜生,正在努力拔除那些一夜間憑空出現的雜草。
李忱如果不是在室內,大概會說,好一個人間四月天吧。隻是他現在,正一臉嚴肅的聽故事。福伯自稱他們是至道大聖大明孝皇帝的下屬的後裔,李忱心中很多疑惑,豁然開朗,包括像口音,還有他們看似沒有官府背景,卻可以整出很多如過所之類得官方文書。
口音的話,其實他們都是長安人。官方文書,很多都是仿造得,印章是真的隻是沒通過官府。
他們東渡至今仍不忘故土。這些人之中,比較年長的,如福伯,都已經是第三代了。而阿勇他們這一輩的,第五代都有了。祖輩一代一代的教導他們,倭國隻是個避難之所,教導他們,總有一天要迴到故土,迴到當初生養他們祖先的那片土地上。
‘了不起,真了不起。’,李忱撫掌讚歎,這種情懷,還真讓人敬佩。中國人曆朝曆代都有出海避難的,從上古時期周伐商開始,避難出國的就絡繹不絕。隻是絕少像他們這樣,還會想要迴歸故土的。
像福伯他們這樣的,恐怕就是比大熊貓多一點吧。絕大部分出去的,很少聽說過在迴來的。了不起就是在當地落地生根,開枝散葉後,會跟後人說,祖輩是從哪裏過來的。然後就日漸和當地人同化,變成當地人的一部分。
簡直可比美猶太人了,猶太人真的很堅韌,李忱都不知道,如果中國處於猶太人的情況,還會有人花上幾千年的時間,想方設法的複國嗎?
如今,李忱敢說,有,中國人也是堅韌的民族,他當然不會希望猶太人國破家亡的情況發生在中國。但是,哪怕真有那麽一天,那怕中國人僅剩三戶,終有複興的一日。
‘隻是,為什麽等到現在呢?’,李忱直指一個問題,安史之亂早就平定很多年了,唐朝到現在還沒有完蛋呢,要迴來為何不早迴來。
‘這就要從頭說起了。’,福伯歎了口氣,‘大王可知道,吾等的身分嗎?’‘洗耳恭聽。’‘吾等乃是至道大聖大明孝皇帝的萬騎。’,萬騎?什麽意思?李忱有聽沒有懂,福伯繼續解釋。
所謂萬騎,來自於太宗的百騎。太宗時,選官戶及蕃口中驍勇的武士穿虎紋衣,跨豹紋韉,從遊獵,於馬前射禽獸,謂之百騎。武則天時增加為千騎,中宗時發展為萬騎。
‘那個時候,可是萬騎最輝煌得時候阿。’,福伯老臉微抬,看向外麵的陽光,臉上一派緬懷之色。萬騎在李隆基發動清洗韋後勢力的唐隆之變時,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他們替李隆基搜集情報,策反了原是韋氏一黨的兵部侍郎崔日用。偵得知韋後的情報,並且搶先發動攻擊。打的韋黨一個措手不及,萬騎果毅校尉葛福順,搶先替李隆基掌握了羽林軍,打下勝利得基礎。
‘結果?’,看福伯一臉緬懷得樣子,李忱不得不打斷他,這故事才說到一半呢。他想知道,既然李隆基知道情報得重要性,為什麽還會讓安祿山反了?李隆基真那麽相信安祿山?除非安祿山是他的私生子。
‘亂臣賊子,都是那個亂臣賊子害得。不當人子,不當人子。’,福伯顯然非常沉溺於那時候的時光,被李忱打擾後,突然氣憤得嚷嚷起來,顯然他又想到的當初得情況。
‘誰阿?’,李忱好奇,當然罵得不會是自己了,好像也不是說安祿山阿,那到底會是誰呢?謎底很快揭曉了,是李輔國。
這個名字,李忱有了印象,一個太監,玄宗出逃到四川,他卻擁立太子李亨到靈武即位,是為肅宗。
當初看到曆史課本的時候,李忱覺得這家夥,真會把握時機,放手一搏。還給他成功了,擁立李亨即位帶給這個太監無上權力,登上了大唐的權力顛峰。
初擁立,他就替肅宗掌管四方文書,接著被封為郕國公,又當上元帥,拜開撫儀同三司,開撫建衙,掌握了禁軍兵權。他正式開啟了唐中葉以後,宦官幹政,也是讓唐帝國無力振作的元兇之一。
他最顛峰的時候,不比被稱為立皇帝的魏忠賢差,甚至更由有過之。肅宗死後,他擁立太子李豫即位,之後更是囂張跋扈,曾經對皇帝說,‘大家但內裏坐,外事聽老奴處置。’
公然的把皇帝至於傀儡的位置上,李輔國可比魏忠賢強多了。魏忠賢不要看他囂張,又立生祠,又被稱為九千九百歲,還被叫做立皇帝,但是他的權力基礎還是在皇帝身上,沒看到崇禎一即位,一到詔書就給他死。魏忠賢都沒敢反抗,乖乖束手。
李忱其實蠻佩服這個人的,能夠把握時機乘勢而起,扶搖直上,那怕沒有入宮當太監,讓他能夠在大唐唿風喚雨。他也一定可以趁著亂世成為一方梟雄。
‘就是這個不為人子的東西,讓大唐國勢衰敗至此。’,福伯氣的發須皆張,頭發和胡子都氣的一根根翹起,‘他又做了什麽?’,李忱奇怪,如果沒有李輔國,太子跟著玄宗逃到四川,說不定大唐就完了。
雖然他是個野心家,不過他也隻是抓準時機,趁勢而起,如果要說有錯,代宗責任也不小,你都派人刺殺了李輔國,怎麽沒趁機把禁軍權力收迴來?要是皇帝能夠掌握禁軍,後來的皇帝大概也不會這樣,廢立生死皆操之在太監手上。
‘如果不是他當年勾結安祿山,大唐國運又豈會衰敗至此。’,福伯爆出一個驚天秘聞,勾結安祿山?
‘他何德何能,可以勾結安祿山,敗壞國事?’,李忱大奇,身子前傾,這真是大秘聞阿。
李忱腦海中極速思考,是真的秘聞,結果連後代都沒有記錄?還是他沒聽過而已,安祿山原來還有和朝中勢力有勾結?
‘這畜生不是太子的…。’,難道,當初的安史之亂,居然是…(未完待續。)
今天已經是會昌四年的四月了,春陽灑在大地,均勻的照耀萬物,田裏的麥苗伸展著青色的身子爭取著每一份陽光,田攏上諸色花朵也不甘示弱正迎風招搖。
昨天夜裏的一場小雨,滋潤著萬物生長,讓大地顯得更有生機,卻也讓農民更加苦惱。田埂間,鳥雀正在捕食著蟲子,農民無視了在收獲季讓他們頭疼萬分的扁毛畜生,正在努力拔除那些一夜間憑空出現的雜草。
李忱如果不是在室內,大概會說,好一個人間四月天吧。隻是他現在,正一臉嚴肅的聽故事。福伯自稱他們是至道大聖大明孝皇帝的下屬的後裔,李忱心中很多疑惑,豁然開朗,包括像口音,還有他們看似沒有官府背景,卻可以整出很多如過所之類得官方文書。
口音的話,其實他們都是長安人。官方文書,很多都是仿造得,印章是真的隻是沒通過官府。
他們東渡至今仍不忘故土。這些人之中,比較年長的,如福伯,都已經是第三代了。而阿勇他們這一輩的,第五代都有了。祖輩一代一代的教導他們,倭國隻是個避難之所,教導他們,總有一天要迴到故土,迴到當初生養他們祖先的那片土地上。
‘了不起,真了不起。’,李忱撫掌讚歎,這種情懷,還真讓人敬佩。中國人曆朝曆代都有出海避難的,從上古時期周伐商開始,避難出國的就絡繹不絕。隻是絕少像他們這樣,還會想要迴歸故土的。
像福伯他們這樣的,恐怕就是比大熊貓多一點吧。絕大部分出去的,很少聽說過在迴來的。了不起就是在當地落地生根,開枝散葉後,會跟後人說,祖輩是從哪裏過來的。然後就日漸和當地人同化,變成當地人的一部分。
簡直可比美猶太人了,猶太人真的很堅韌,李忱都不知道,如果中國處於猶太人的情況,還會有人花上幾千年的時間,想方設法的複國嗎?
如今,李忱敢說,有,中國人也是堅韌的民族,他當然不會希望猶太人國破家亡的情況發生在中國。但是,哪怕真有那麽一天,那怕中國人僅剩三戶,終有複興的一日。
‘隻是,為什麽等到現在呢?’,李忱直指一個問題,安史之亂早就平定很多年了,唐朝到現在還沒有完蛋呢,要迴來為何不早迴來。
‘這就要從頭說起了。’,福伯歎了口氣,‘大王可知道,吾等的身分嗎?’‘洗耳恭聽。’‘吾等乃是至道大聖大明孝皇帝的萬騎。’,萬騎?什麽意思?李忱有聽沒有懂,福伯繼續解釋。
所謂萬騎,來自於太宗的百騎。太宗時,選官戶及蕃口中驍勇的武士穿虎紋衣,跨豹紋韉,從遊獵,於馬前射禽獸,謂之百騎。武則天時增加為千騎,中宗時發展為萬騎。
‘那個時候,可是萬騎最輝煌得時候阿。’,福伯老臉微抬,看向外麵的陽光,臉上一派緬懷之色。萬騎在李隆基發動清洗韋後勢力的唐隆之變時,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他們替李隆基搜集情報,策反了原是韋氏一黨的兵部侍郎崔日用。偵得知韋後的情報,並且搶先發動攻擊。打的韋黨一個措手不及,萬騎果毅校尉葛福順,搶先替李隆基掌握了羽林軍,打下勝利得基礎。
‘結果?’,看福伯一臉緬懷得樣子,李忱不得不打斷他,這故事才說到一半呢。他想知道,既然李隆基知道情報得重要性,為什麽還會讓安祿山反了?李隆基真那麽相信安祿山?除非安祿山是他的私生子。
‘亂臣賊子,都是那個亂臣賊子害得。不當人子,不當人子。’,福伯顯然非常沉溺於那時候的時光,被李忱打擾後,突然氣憤得嚷嚷起來,顯然他又想到的當初得情況。
‘誰阿?’,李忱好奇,當然罵得不會是自己了,好像也不是說安祿山阿,那到底會是誰呢?謎底很快揭曉了,是李輔國。
這個名字,李忱有了印象,一個太監,玄宗出逃到四川,他卻擁立太子李亨到靈武即位,是為肅宗。
當初看到曆史課本的時候,李忱覺得這家夥,真會把握時機,放手一搏。還給他成功了,擁立李亨即位帶給這個太監無上權力,登上了大唐的權力顛峰。
初擁立,他就替肅宗掌管四方文書,接著被封為郕國公,又當上元帥,拜開撫儀同三司,開撫建衙,掌握了禁軍兵權。他正式開啟了唐中葉以後,宦官幹政,也是讓唐帝國無力振作的元兇之一。
他最顛峰的時候,不比被稱為立皇帝的魏忠賢差,甚至更由有過之。肅宗死後,他擁立太子李豫即位,之後更是囂張跋扈,曾經對皇帝說,‘大家但內裏坐,外事聽老奴處置。’
公然的把皇帝至於傀儡的位置上,李輔國可比魏忠賢強多了。魏忠賢不要看他囂張,又立生祠,又被稱為九千九百歲,還被叫做立皇帝,但是他的權力基礎還是在皇帝身上,沒看到崇禎一即位,一到詔書就給他死。魏忠賢都沒敢反抗,乖乖束手。
李忱其實蠻佩服這個人的,能夠把握時機乘勢而起,扶搖直上,那怕沒有入宮當太監,讓他能夠在大唐唿風喚雨。他也一定可以趁著亂世成為一方梟雄。
‘就是這個不為人子的東西,讓大唐國勢衰敗至此。’,福伯氣的發須皆張,頭發和胡子都氣的一根根翹起,‘他又做了什麽?’,李忱奇怪,如果沒有李輔國,太子跟著玄宗逃到四川,說不定大唐就完了。
雖然他是個野心家,不過他也隻是抓準時機,趁勢而起,如果要說有錯,代宗責任也不小,你都派人刺殺了李輔國,怎麽沒趁機把禁軍權力收迴來?要是皇帝能夠掌握禁軍,後來的皇帝大概也不會這樣,廢立生死皆操之在太監手上。
‘如果不是他當年勾結安祿山,大唐國運又豈會衰敗至此。’,福伯爆出一個驚天秘聞,勾結安祿山?
‘他何德何能,可以勾結安祿山,敗壞國事?’,李忱大奇,身子前傾,這真是大秘聞阿。
李忱腦海中極速思考,是真的秘聞,結果連後代都沒有記錄?還是他沒聽過而已,安祿山原來還有和朝中勢力有勾結?
‘這畜生不是太子的…。’,難道,當初的安史之亂,居然是…(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