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中國人,不能再落後下去。’。


    談定了船長,他會幫忙募集船員。當然,李忱還要過目一下。然後李忱就離開了船場,也沒有去明州,,直接就打到迴揚州。


    不是說要接老蘇的班嗎?為何要這麽麻煩?萬一對方不肯怎麽辦?萬一老蘇早就有接班人,或者說哪個老朋友要接手他的事業,那豈不是沒戲?所以李忱打算,如果蘇萊曼有這個打算的話,他就接手他的航路和那群員工。


    如果蘇萊曼已經跟人家談定,或是已經有人要接手,那就趁現在的交情,自己雇人,到時候跟他跑一趟。就算到時候能接手,了不起就是多條船而已。


    快要夏天,太陽照在人身上已經有點熱了,隻是李忱沒什麽感覺,一路上,李忱都還在想中、西式船帆的事情。李忱很迫切的希望,他的航海能帶來些改變,讓中國人重視航海技術,海洋,是財富,在千年以後更是災難的來源。


    我們不是無法避免,我們曾經有過輝煌的成果,在目前來說,這是獨步世界的。為什麽,為什麽就這樣放棄了。


    為什麽,為什麽沒有進步,甚至在人家長足進步的時候,我們還倒退了?中國人地大物博,不假外求?


    不要說那些所有明代以前穿越客夢寐以求的土豆。就說香料好了,中國就沒有香料。這些東西的原產地都在南洋,然後東邊的島國,有大量的白銀、黃金,等著我們去發掘。


    在16、17世紀,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單靠東亞的三角貿易,就可以賺去大把利潤。香料運到中國,比運到歐洲近多了,香料在中國也很值錢的。從中國換來瓷器、絲綢和茶葉,又可以運迴歐洲大賺一筆。甚至不要跑遠,運到日本,在從日本運白銀到中國,就能大賺一筆。


    突然間,李忱手一緊,然後差點翻下馬來,因為他手一緊,把韁繩也收緊了,馬驚的人立而起,差點把李忱給掀下馬。眾護衛大驚,紛紛靠了過來,以為李忱怎麽了。


    ‘無事,無事,某突然想起一些事情。’,李忱穩定了驚馬,便又安慰護衛,繼續前行,隻是李忱嘴角的笑,怎麽也消不下去。


    對阿,日本,我怎麽忘了日本呢。李忱差點狂笑出來。中原往返日本的利潤是很大的,不要看地方近,利潤也是不小。


    可是現在唐代,跑日本,也就是跑倭國的恐怕還沒多少。何解?李忱是想到,中原貨物在日本很暢銷,不管是瓷器、絲綢,日本都沒那能力生產,也沒心思去研究。所以直到清末,日本一直是中原貨物的傾銷地。


    隻是,在唐代,似乎還沒被開發出來。不是日本現在日本不喜歡瓷器和絲綢,也不是大唐無法生產,而是日本人買不起。


    也不能說完全買不起,倭國遣唐使迴去都會夾帶一些貨物,都很暢銷。問題是,倭國沒什麽出產,能在大唐換錢的。所以日本航線都沒什麽人跑。隻有倭國人自己弄一點來。


    那什麽時候,倭國貿易才入了中國商人的法眼呢?好像是在宋朝。那個時候宋日交流頻繁,甚至還有倭國女子來大宋借種。證明那個時候倭國貿易才興盛起來。


    憑什麽興盛?李忱記得很清楚,宋朝時候,因為火藥的使用,要從倭國進口硫磺,除了硫磺,還有銅礦、木材,有來有往,才造成宋日貿易密切。


    至於現在嘛,往返日本的貿易一定不多。因為現在要往倭國,還是件很難得事情。日本有幾次的遣唐使,都因為遭遇海難無法成行。


    連大和尚鑒真想去日本傳法,都去不了。鑒真為了東渡,總共六次才成功。雖然這其中有幾次沒出海成,可是還是有幾次出海了,卻遭遇海上事故,去不成。所以,現在日本貿易李忱幾乎肯定,還是一片處女地,等的他去開發。


    李忱感覺,暖和的陽光好像都滲入他的身體裏麵了,李忱感覺到一陣由肺腑發出的愉悅。


    中日貿易,他要定了,他甚至想的更遠,日本的幾大金山、銀山,他記得好像開發的都很晚,什麽佐渡的金山,石見的銀山,他不肯定何時被發現,唯一肯定的是,絕對不是在唐代。如果他能…


    如果他能掌握在手裏,那中國能不能提早進入金銀本位時代?中國好像直到了明中葉,才逐漸走入了銀本位時代。


    李忱緩下了馬速,讓一行人都緩了下來,他開始思考中國人何時開始使用銀兩。不光是明代,好像在宋朝,就因為銀的大量流入,開始能當交易單位。民間還是使用銅錢,但是大額交易,開始使用銀錠。


    甚至出現了銀票,讓人可以從錢莊兌換銀兩。澶淵之盟,也規定了宋朝要用銀兩進貢。在此之前,中國不是沒有產銀礦,隻是產量不足夠當做貨幣。


    沒聽說宋朝有發現什麽巨大銀礦,那麽能有這麽多銀,大概是從日本進口的。側麵佐證了,唐日貿易目前的不發達。因為他記得澶淵之盟,是宋朝立國不算太久的事情。


    而那個時候可以訂定每年十萬兩銀,大部分又從倭國進口。可見得宋日貿易興盛。可是唐代,他至少目前很少聽到倭國盛產銀的事情。也就是說,中日貿易,大概是在五代到宋初之間開是興盛起來。


    雖然有點武斷,可是李忱肯定自己推測的**不離十。他要加緊了,**不離十,萬一偏差一點,說不定唐末就開始了,他現在離唐末還有多久?不肯定。也就是說他現在必須加緊了。


    ‘等迴去就先讓人打探一下。’‘什麽?東家要打探什麽事情。’,李忱自言自語,一旁的王天,以為李忱跟他說話,急忙問道。


    ‘沒什麽,我們快走吧。’,發覺自己馬速緩了下來,李忱加緊催韁。‘還好是騎馬呢’,他重生前,騎車有時會走神,也因此出過一點意外。好在現在是騎馬,不比騎機車,機車隻要催油門,它就跑,不管前麵有什麽。


    馬兒好歹是生物,懂得趨吉避兇,不能走它不會硬闖,除非你遮住它的眼。甚至,老馬還會識途呢。


    結果李忱理清思路,下定決心要開展唐日貿易後,又開始走神了。(未完待續。)m。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再啟人生之再造盛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墨香絃音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墨香絃音並收藏再啟人生之再造盛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