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千字大章)


    青州境內,有座書院,名為觀山書院。


    書院不大,在傲土神洲境內算不上聞名,甚至在青州境內知曉的人也不算多。書院立於青州境內一座名為應鳳山的不大的山頭之上,距離海邊不過數十裏路程,除了周遭的村子百姓以及漁夫們,也就隻有一些江湖遊俠能夠知曉此地了。


    書院不大,卻也有些年頭了,就連很多臨近的村民都記不得這座書院是何時建造而成,隻是知曉這座書院的書生大都和善,對於村子裏的百姓家的孩子求學一事也都是來者不拒。至於學費,書院方麵也都沒有刻意的要求,很多時候隻需一些簡單的糧食蔬菜,便足以交夠一年的學費了。


    如此一來,這座書院雖然寒酸,卻也造福一方,讓周遭村落的孩子們大都會讀書識字,前些年還有人考取了不小的功名,一時間引來不少人的道賀,也讓這座書院更加深入人心了。


    時值盛夏,周遭的村落也都進入到了一年之中最忙的時節,種地的農戶都在忙著農田裏的事情,而出海打漁的漁船也都整日勞作,繁忙充實。


    一名身穿青衫的老書生,出現在了海邊的一座村落之中,步履緩慢,一路走走停停,偶爾駐足張望大海之上,也都是喃喃自語,不知道在說些什麽。


    書生年紀看起來不算小了,可是身子骨卻似乎很是硬朗,走路雖然緩慢,卻總給人一種穩重端莊的姿態。


    老書生進入村落之中,在村子口的鐵匠鋪子裏討要了一口涼水喝下,便幹脆坐在鐵匠鋪門口的大樹之下乘涼。村子本就不大,而這間鐵匠鋪也是村子裏唯一的一間鋪子,平日裏都是打製一些個農具而已,並不算出彩。


    經營鐵匠鋪子的是個皮膚黝黑的中年漢子,大抵是覺得這個討水喝的老書生有些可憐,便放下了手中的活,從後院拿了些簡單的吃食,然後走到了鋪子門口的大樹下,將吃食遞給了老人。


    坐在大樹下的老人見此一幕,不由得笑了笑,道了聲謝之後便接過了吃食。


    中年鐵匠也不急著離開,隻是幹脆坐在了老人的身邊,笑道:“老先生,可是觀山書院的教書先生?”


    那坐在大樹下神態慈祥的老人搖了搖頭,笑道:“自然不是,隻不過是一路遊曆,途經此地而已。”


    鐵匠愣了下,似乎是覺得新奇,便好奇道:“老先生獨自遊曆?也沒個弟子書童陪伴嗎?聽說如今外邊很多地方都不安穩啊。”


    那青衫老人笑著搖頭道:“不妨事的,老夫獨來獨往慣了,有個弟子在身邊反而覺得別扭,再說了,一把年紀了,估計也沒什麽賊人會打我老頭的主意。”


    聽聞此話,那中年漢子似乎也能夠理解,便笑著點頭,道:“這麽說來,也是這個道理,不過老先生獨自出門在外,還是多一些心眼的好啊。”


    老人哈哈一笑,點頭致謝,隨即好奇道:“聽聞這位小哥的說話,約莫是個讀書人,怎麽就在這裏打起了鐵呢?”


    鐵匠漢子哈哈一笑,急忙擺手道:“算不得什麽讀書人,隻是年幼的時候在那觀山書院讀過幾年書,祖上一直都是在村子裏打鐵的,也沒啥念想出去闖蕩,在這裏安安穩穩的也不是什麽壞事。”


    老人愣了一下,便更加好奇了,問道:“這一路上經過的幾個村子,都聽說過這座觀山書院,這究竟是個什麽地方?”


    鐵匠漢子笑道:“觀山書院啊,就是那讀書的地方啊。方圓幾十裏的村子,很多人家的孩子都在觀山書院上讀過些書,隻要是願意讀書,書院都是樂意接收的,而且都不怎麽收錢。老先生若是有興趣的話,可以去瞧瞧,那裏的教書先生都很好啊。”


    老人眯了眯眼睛,笑著點頭。


    似乎是提及這座書院,讓這個鐵匠漢子來了興致,便幹脆一屁股坐在了一邊,笑眯眯道:“老先生有所不知,這座書院前些年可是出了一位舉人,這可是十裏八鄉頭一遭的,可把附近的人高興壞了。最近幾年,家家戶戶都吧孩子送到上山去讀書,那座書院裏頭的教書先生,學問也都是很大。我家那個不成器的孩子,如今就在書院裏頭讀書,不過離得有點遠,就幹脆住在了書院裏頭,十天半個月才迴來一次,每次迴來都會給我念上一段書,我雖然讀過幾年書,可是如今算起來都沒我家那孩子學問大了,哈哈,我這個當爹的,是打心眼裏高興。”


    看著那壯漢神采奕奕的模樣,老書生也咧嘴笑了起來,問道:“這是打算讓你家孩子日後也去考取功名?”


    鐵匠漢子急忙擺手,道:“這個就不強求了,我這個人就一大老粗,沒啥大學問大道理,可也知道,兒孫自有兒孫福,至於是不是要考取功名,這個就等他長大了之後自己決定好了。當然了,送他去讀書,隻是覺得讀書識字,能夠多明白一些個為人處世的道理,能夠好好做人就夠了。”


    “老先生,你說是不是這個理?”


    老書生笑著點頭,道:“是這麽個道理!”


    聽聞此話,那鐵匠漢子更加開心了,又給那老書生拿了些吃食,讓老人路上吃。老書生也不拒絕,隻是道謝之後便都收了下來。


    閑聊了個把時辰,老書生便起身告辭,說要去觀山書院看看。那鐵匠漢子原本想要挽留,不過覺得老書生既然要去觀山書院,約莫著晚上也能到,便給老人指了路,隨後送老人離開。


    等到老人離開之後,那鐵匠漢子才繼續迴到鋪子裏打鐵,隻不過打著打著鐵,卻猛地想起來,這老書生既然要去書院,為何不一起去,順帶能看看自家崽子,一舉兩得。隻不過隨後,鐵匠便自顧自的笑了起來,如今去不去都無所謂了,自家崽子在那邊,似乎挺開心的,這個就夠了。


    隻不過,幾日過後,鐵匠漢子的寶貝兒子從書院之中興致衝衝返迴,向鐵匠漢子炫耀起來,說書院裏前幾日來了一位儒道宗師,可是頂天大的人物,給他們講學了,還說日後的觀山書院勢必會成為聞名天下的書院之一,如此鐵匠漢子才猛然想起來了那個在自己鋪子門口討水喝的老人,心中猜測,難不成就是這位老人?詳細詢問那儒道宗師的摸樣之後,鐵匠漢子才一臉震驚,原來那位看起來神態祥和的老人,當真是所謂的儒道宗師?


    ——


    離開了鐵匠鋪子的老書生,便按著那鐵匠指引的方向,一路向著那應鳳山而去。


    老書生走走停停,一路上也曾和遇到的路人攀談,終於在臨近傍晚時分抵達到了應鳳山上,也終於見到了那座在方圓幾十裏地都聞名遐邇的觀山書院。


    應鳳山本就不算大,而這座佇立於山腰之處的書院,自然也大不到哪裏去,遠遠望去,不過數十間書堂,還有三四座不算高的樓閣,大抵是藏書閣一類的地方,至於其他地方,便是如同那山下村落一般的普通房屋,有些已經看起來有些年頭了,看起來略顯破敗。


    書院並無大門,隻是立著一座牌匾,寫有‘觀山書院’四個大字。


    老書生便這麽緩步走在那略顯破敗的土路之上,一邊前行,一邊打量著這座書院的四周,原本平靜的神色之中,卻多了一抹笑意。


    因為臨近傍晚,所以很多孩童已經讀完書,吃過飯便開始四處玩耍起來,四周便都是孩童們奔跑玩鬧的身影,還傳來一陣陣歡快的嬉笑聲,宛若清脆的風鈴。


    這個身穿青衫的老人,出現在了這座書院之中,自然引起了一些人的注意。很快,便有一位同樣身穿青衫的年輕人快步出現,走到了老人身邊,隻不過這個年輕人雖然相貌不俗,可是穿著打扮卻略顯寒酸,那一襲青衫已經洗過太多遍,有些泛白。


    饒是如此,這名年輕人在看到緩步而來的老人之後,仍舊是不卑不亢,甚至嘴角掛著笑意,輕輕行禮道:“在下觀山書院講學李秀,不知這位先生何事到訪?”


    那老書生同樣作揖行禮,笑道:“老夫姓徐,隻是遊走江湖而已,聽聞附近有做觀山書院,故而前來拜訪。”


    聽聞此話,那自稱是李秀的年輕書生愣了一下,隨即笑道:“徐先生來者是客,隻是書院有些寒酸,還望先生不要嫌棄。”


    那自稱姓徐的老人笑著點頭,看了一眼四周,道:“是夠寒酸的。”


    此話一出,那年輕的書生臉色微微一變,卻並未有惱怒的神情,隻是笑了笑,便轉身為這位老人帶路,一邊緩緩道:“不知徐先生從何而來,去往何處?”


    那老書生跟著李秀前行,一邊笑道:“從南邊而來,至於去哪裏,還沒想好。”


    大抵是覺得這位老人不願意透露身份,那年輕的書生也就不再追問,便帶著老人走向了書院之中,繞過了那略顯老舊卻打掃的幹淨的書堂,最後停在了一座還算整潔的院落門口,笑道:“山上已經很多年都沒有客人造訪了,徐先生就勉強將就一下,稍後在下會讓人給先生做一些飯菜送過來。”


    那老人停下腳步,轉頭看著那年輕人,皺眉問道:“在下一個來路不明的老人,你們難道不追問?”


    那李秀愣了一下,隨即釋然一笑,道:“書院之中也沒有什麽值錢的物件,讀書的孩子們也都是附近村子裏的孩子,沒什麽銀錢,自然也就不會有人惦記著。能夠有人到書院之中看看,不管是誰,總歸是客人,書院自然歡迎。”


    老人眯起眼睛,撇嘴道:“那若是老夫在這裏待上些許時間呢?”


    李秀笑著答道:“自然無妨。”


    聽聞此話,那老人不知為何破天荒的有了些怒意,轉身指了指四周的宅院以及那老舊的書堂,道:“便是這種地方,也配教書?能教出來什麽人?”


    李秀收斂神色,平靜答道:“讀書人讀書,隻要有書,在哪裏都無妨。況且,讀書未必真的隻是謀求何事,讀書便隻是讀書而已。”


    此番迴答,竟是那先前老人遇到的那鐵匠鋪子的漢子一模一樣。


    老人卻仍舊咄咄逼人,問道:“教書育人,講求心性,如此大門大開,不問出身不問來曆,若遇歹人,豈不是有助紂為虐的嫌疑?”


    兩人說話的聲音都不算小,尤其是那自稱姓徐的老人,更是一副大嗓門,四周本來在嬉戲打鬧的孩童們紛紛湊到了不遠處,小心翼翼的看著這一幕,而書院之中,也有兩三名中年書生走來,停在了一側,略顯錯愕的看著這一幕。


    顯然,眾人不明白,這個老人為什麽一到山上就有了吵架的姿態。


    卻見那年紀不大的李秀,依舊是神色鎮定,平靜的敲了敲一側略顯破敗的房門,平靜道:“書院確有做的不對的地方,例如未能提供好的環境和書堂,隻是這些年,書院也沒有什麽太多的銀錢,孩子們讀書也都是交一些糧食菜果充當學費了。在書院之中教書的人不過寥寥幾人,也沒什麽銀錢,即便是有些銀錢也都用來買書了,我這身衣服還是前兩年去海珠城的時候,一位好朋友送的,一穿便是兩年,都不敢用力搓洗,生怕洗壞了還要花費銀錢去買。”


    “隻不過,老先生所說的心性一事,書院卻從未考量過,以後也不會,歹人也好,善人也罷,隻要願意讀書,書院的先生們都會傾力相授。至於日後離開了書院去做什麽事情,書院無法管教,也不去管教。”


    “畢竟,這裏是書院,僅僅是讀書的地方啊,讀書就好了。”


    說到這裏,年紀不大的李秀似乎有些哀傷,輕輕伸手摸著一側的門框,有些失神。


    畢竟這座書院已經寒酸了不少年,願意留在書院之中的先生,不過寥寥四五人,大都寒酸之極。如今中原各地,哪裏的書院會有如此慘淡的光景?哪怕是一些村子的鄉野私塾,也都是由富豪鄉紳募集而成,談不上奢華,卻絕對不會如此寒酸。


    站在不遠處的孩童們都有些不解,似乎不明白這兩人的對話究竟在爭執什麽。而臨近的幾名教書先生,卻不由得有些神傷黯然。若是書院有錢,恐怕就不是如今的光景了,可是書院若是硬要問孩童們收錢,卻也違背了書院建立的初衷。


    因為這座書院,自打建立以來,便隻是想讓更多的人讀書識字,僅此而已。


    站在對麵的那個到訪年邁老人,此刻卻沒有再追問下去,隻是站在原地沉默了片刻,隨即咧嘴一笑。


    下一刻,這名老人便再度抱拳作揖,長長躬身。


    見此一幕,原本陷入哀傷之中的幾名書院先生,包括那為引路的年輕書生李秀,都是一臉的錯愕震驚,大抵是不明白為何這個先前還咄咄逼人的老人,怎麽突然會如此作態。


    卻見那躬身的老人,起身之後,嘴角的笑意更濃,沉聲道:“在下徐匡,來自於雲天書院,此番遊曆江湖,便是想看看這座天下,是否當真有讀書人能夠立足之地。”


    隨即,老人指了指腳下,沉聲道:“這裏,便是一處!”


    此話一出,所有人都一臉震驚,尤其是那年紀不大的李秀,更是滿臉的駭然神色,不可思議的看著那自稱為徐匡的老人,神色激動起來。


    卻見那徐匡笑眯眯的轉身,看向了四周的書堂宅院,緩緩道:“讀書之人,讀書就夠了啊。”


    “這裏,才真的是一處讀書之地。”


    下一刻,老人抬頭看向天空,雙手拱手握於胸前,平靜道:“儒道氣運,可落此地!”


    轟!


    天空之中莫名響起了一聲炸雷。


    緊接著,原本平靜的山頭山頭之上,出現了一陣柔和的清風,籠罩彌漫。


    有儒道浩然之氣,席卷山頭。


    卻見那徐匡依舊滿是笑意,轉頭看向了身後那滿是震驚不解的幾人,笑道:“接下來百年,觀山書院便是能夠和雲天書院並肩而立的儒道書院,隻是希望諸位,能夠堅持本性,讓讀書人,僅僅是讀書就好了。”


    那幾名書院的教書先生還是一臉茫然,可是那年紀最輕的李秀,卻猛然躬身,哽咽道:“謝過徐先生。”


    徐匡哈哈一笑,走到了那李秀的麵前,將李秀扶了起來,笑道:“李秀,我知道你。當初春生途經海珠城的時候,便見過你,後來對你也是讚不絕口,看來我那位學生並未看錯人。隻是不曾想,老夫竟然在這裏遇到你了。”


    這名被喚作李秀的年輕人,便是當初蘇春生從寒天劍塚南下之際,在海珠城遇到張胖子之時見過的書生,隻不過那個時候,這個年輕人還是跟著胖子當做跟班。而後來,蘇春生繼續南下,李秀便下定決心教書,隻身前往此處。


    而附近相鄰都曾口口相傳,說數年前這座書院之中有個年輕人人,考取了功名,讓人興奮開心,卻不知道那位考取了功名的年輕人,並未就此遠去,而是迴到了這座書院,便是如今在這座書院之中教書的李秀。


    看著李秀激動的神色,以及周遭茫然的教書先生,那位徐匡隻是笑意更濃,這些日子來積攢的憤懣不滿,都在這一刻煙消雲散。


    徐匡曾南下,見過了那位自己曾經引以為傲的先生趙文正,問過了一個問題之後卻並未迴到雲天書院,而是隻身北上,走過了山河大川,經過了村落鄉野,也曾在繁華的城池之中逗留。每到一處,徐匡便會前往各地書院,看到的卻都是富家子弟的朗朗書聲追求名利,看到的是寒門學子被拒之門外。


    一路北上,終於看到了這座書院,雖然寒酸破敗,雖然名聲無幾,可卻仍舊讓徐匡忍不住欣喜。


    讀書人,便僅僅是讀書而已。


    這句話,徐匡在路上聽到了那鐵匠鋪的漢子如此說,聽到了書院之中的教書人如此說。所以,徐匡便將那從欽天閣散落而下的一道儒道氣運,引到此地。因為在徐匡眼中,這世間沒有比這裏更適合讀書的地方了。


    接下來幾日,徐匡便落腳此地,為那些稚嫩的孩童們講學,和那些教書先生們一起為孩子們做飯,樂在其中。


    幾日後,徐匡便告辭離去,繼續北上,說要繼續看看這座江湖。


    書院之中自然也沒有挽留,隻是將徐匡恭送離開。而那李秀,也是知曉徐匡真正身份的人,卻也自始至終沒有苛求過什麽,甚至將徐匡先前說過的豪言壯語都沒有在意,隻是當做了隨口一說而已。


    原本以為,事情便就此為止了。


    隻不過,讓書院沒想到的是,就在徐匡離開不久,這座書院一下子便變得熱鬧起來。


    陸陸續續有一些在江湖之上聲名顯著的儒道大師出現在了書院之中,心甘情願的開始在書院之中擔任講學,而且還有一些江湖俠客甚至是劍修途經此地,大都會不動聲色的落下一些珍貴書本,甚至是罕見的古籍,讓原本過慣了寒酸日子的書院中人都大為震驚,好在書院依舊是書院,卻並未影響到孩子們的讀書。


    接下來數年裏,這座書院之中不斷有人加入,也有了一些盈餘的收成,書院也開始不斷的擴建。即便是西南那邊發生了驚世駭俗的大戰,整個中原都人心惶惶,可是書院依舊教書讀書,安靜無比,無人打擾


    百年之後,那原本其貌不揚的書生李秀,早已經變成了一位暮色蒼蒼的老人,每日仍舊在書院之中講學,可是卻已經成了傲土神洲百年裏繼徐匡之後的第二位儒道聖人!而這座書院,和那南邊的雲天書院,成為了江湖之上,人人皆知的江湖書院。


    江湖有俠客,亦有讀書人。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絕門劍宗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桃小毛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桃小毛並收藏絕門劍宗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