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10
宣王抵達大理寺時, 已是黃昏時分,宮裏各處都掌了燈。
此案牽扯到宣王的一位側妃, 他來旁聽合情合理, 盧太公命人搬了一把椅子。
宣王就坐在盧太公左下首,坐好了,他掃眼離得最近的徐尚書、魯氏夫妻, 然後看向低著頭跪在那裏的“徐氏”。身為嫌犯, 待遇能有多好,她就跪在冰冷堅.硬的石磚之上, 這裏沒有炭火, 她隻穿了一件在屋裏穿的夾襖, 撐在地麵的一雙手凍得發白。
宣王就想到了她偷偷跑去正院邀寵的那個晚上。
他把她的腳捂在懷裏, 如此疼愛, 對皇帝老子恐怕都孝順不到這個份上, 她倒好,半句真話都不與他說。
活該!
宣王移開視線,待他看清楚趙宴平身邊的柳氏、沈櫻, 什麽都不用再問, 她就是趙香雲。
一個丟了十九年的民間女子, 怎麽會落到魯氏手裏?
為何會與家人失散, 被魯氏帶走假扮徐家女之前, 她又在哪裏?
宣王不知道自己為何要去想這些,可他控製不住, 他把這女人放在手心裏疼了九年, 她已經成了他身上的一塊兒肉, 他做不到一刀切得幹幹淨淨。
所有人都到齊了,盧太公坐迴原位, 再次審問香雲:“既然你已承認不是徐婉怡,那你究竟是誰?祖籍何處?”
香雲很冷,王爺沒來之前冷,王爺來了,她更冷了。
別人不問她,她腦海裏全是兩個孩子,人家問了,香雲才本能地思索,迴答。
她是誰啊,她是趙香雲啊。
可她犯了欺君之罪,她不能連累哥哥。
到最後做個鬼,她也隻能做個無名無姓無人記得的鬼。
身體與心裏的冷,化做流不完的淚,香雲額頭貼著地磚,哽咽道:“民女幼時與家人失散,早已忘了家在哪裏。自從民女被荊嬤嬤送去尼姑庵,尼姑庵的庵主日夜折磨我,逼我忘了本名完全把自己當徐婉怡看,民女漸漸就把曾經的事都忘了。”
盧太公尚未說話,宣王冷笑一聲,質問道:“日夜折磨?什麽樣的折磨能讓你忘了本名?”
這慌撒得也太假,她明明記得,早擔心過會掉腦袋!
曾經的枕邊人,香雲當然聽出了宣王的聲音,那聲冷笑讓她渾身發抖,說不出話了。
宣王看不見她的臉,猜她在編造借口,馬上問跪在後麵的尼姑:“你是尼姑庵的證人?你來說。”
人在大理寺,靜文師太不敢隱瞞,先強調一切都是庵主所為與她無關,再將那些往事一件件地說了出來:“她說,調.教小姑娘不能用鞭子棍子,會留下疤痕,用針最合適,多疼都不會落疤……”
隨著靜文師太的敘述,香雲仿佛又迴到了尼姑庵,她伏在地上,漸漸泣不成聲,哭著哭著想起孩子,香雲抬起頭,淚眼模糊地望著宣王的方向:“王爺,民女真的不是故意要騙您,民女什麽都忘了,民女也不怕死,隻是放不下煉哥兒、熾哥兒,您,您別遷怒他們……”
難道那些溫柔都是假的嗎,就因為她身份變了,他就一點都不疼她了?
香雲不求活命,隻求他善待兩個孩子。
她哭成了淚人,宣王看到的卻是尼姑庵裏的她,小小的一個女娃娃,被那老尼按著紮針,躲沒處躲,哭沒人護,今天熬過去了,明天又要接著熬,一日一日,熬了五六年,連睡覺都不踏實,連醉酒了也要挨紮!
他寧可氣傷自己也舍不得動一根手指頭的女人,竟然被一個尼姑庵的老尼沒日沒夜地折磨!
額頭手背早已青筋暴起,宣王陰鷙地盯著靜文師太:“你都進京了,庵主怎麽沒來親自揭發?”
庵主在哪?他要親手將她碎.屍萬段!
靜文師太被他殺人般的眼神嚇到了,可她也不知道庵主在哪,早被身份不明的人帶走了。
宣王閉上了眼睛。
最先看到沈櫻的是永平侯府的人,謝郢沒見過王府裏的香雲,永平侯夫人、謝皇後在宮裏見過,懷王一黨都能找到靜文師太,那庵主肯定被謝皇後的人提前帶走了,藏在哪個地方等著將來對付香雲,對付他的寵妃。
接下來便是香雲與家人的認親了,宣王閉著眼睛,也能從三個女人的哭聲裏分辨出她的聲音。
幸好趙宴平還算聰明,知道將香雲犯下的欺君之罪推到魯氏逼迫的頭上,請盧太公主持公道。
“王爺意下如何?”
宣王冷聲道:“大人秉公判決便可,不必顧慮本王。”
說完,宣王大步離去。
他先去見了父皇,求父皇輕罰趙氏。
得了父皇的應許,宣王去見謝皇後了。
謝皇後在用晚膳,得知他來,還吩咐宮女再去準備一副碗筷。
宣王沒胃口,他過來也不是用膳來的,將大理寺斷案的情況告訴了謝皇後。
謝皇後歎息道:“趙氏也是命苦的,被人逼迫犯下欺君之罪,看在她替你生了兩個兒子的份上,我會去皇上麵前替她求求情,留她一命。”
宣王麵無表情道:“不勞母後,兒臣已經求過父皇了,兒臣來見母後,是希望母後替兒臣找一個人。”
謝皇後疑惑道:“你要找誰?”
宣王看著她道:“尼姑庵的庵主定慈,她殘害趙氏,兒臣不殺她難以泄憤。兒臣會派人去尋她,隻是兒臣這邊人手有限,懇請母後也派些人手幫忙,無論生死,隻要母後能幫兒臣找到定慈,兒臣感激不盡。”
謝皇後皺起眉頭,遲疑道:“那禦史要告徐尚書都沒找到定慈,我……”
宣王一言不發,隻沉沉地與她對視。
謝皇後便無奈似的道:“算了,既然你堅持,我就派人替你找找。”
宣王拱手:“多謝母後,兒臣告退。”
謝皇後看著他的背影,臉色沉了下來。
她真的沒料到,懷王、惠妃那邊竟然也發現了沈櫻與趙氏的相似之處,並查到了徐州府的尼姑庵,現在事情鬧開了,以宣王的才智,猜到定慈師太在她手裏再正常不過,謝皇後隻是沒想到,宣王竟然願意為了一個趙氏,來她麵前挑開這層紗。
宣王都來跟她要人了,她給了,還能撈個“感激不盡”,她不給,宣王拿她沒辦法,卻可以對付侄女。
.
香雲與母親柳氏、哥哥趙宴平、妹妹沈櫻在牢房裏過了一夜。
哥哥安慰她,說她的罪不至於砍頭,讓她不用太害怕。
香雲笑著點頭,其實心裏還是怕,比之前更怕,之前隻是舍不得兩個孩子,現在還要加上三個親人。如果真的能活下來,哪怕再也見不到兩個孩子,她能打聽到他們的消息,還有家人陪伴,後半生也知足了。
第二天天亮了,香雲才發現母親拉著她的手睡了一夜。
光線昏暗,香雲看到了母親眼角的皺紋,她也是當娘的人了,便知道這些年她過得苦,母親找不到她,心裏肯定也苦,還有哥哥……
香雲扭頭,看向牢房的另一側。
趙宴平早醒了,一直看著妹妹這邊,發現妹妹看過來,他笑了笑。
香雲也笑了笑。
其實還是挺陌生的,記憶中的哥哥模模糊糊是個男孩子,眼前的哥哥都快三十歲了,長得高大威嚴,可一樣的骨血拉近了兩人之間的距離,他長得再冷,香雲看著都親切。
一家四口吃過早飯不久,盧太公親自帶著人來宣旨了,魯氏一黨全部處死,徐尚書罷官三代子孫不可為官,香雲剝奪側妃稱號,仍為宣王妾室,她的懲罰都這麽輕,趙宴平、柳氏、沈櫻三人更是一點罪名都沒有,即刻釋放。
看著盧太公笑眯眯的臉,香雲突然有種做夢般的不真實。
她不但活了下來,還可以繼續留在王府,繼續陪伴兩個孩子?
盧太公笑著提醒她道:“據說,王爺去皇上麵前求情了。”
再可憐也是欺君之罪,如果不是宣王求情,皇上未必會輕饒一個小女人。
王爺嗎?
想到她離開王府前王爺說的那些冷言冷語,連麵都不肯見她,最後卻是他給了她生的機會,香雲眼睛一酸,靠到母親肩膀哭了起來。她騙了王爺那麽久,王爺還庇護著她,這樣的好,她何德何能?
柳氏挺欣慰的,雖然女兒在尼姑庵的時候吃盡了苦頭,但看王爺這些做派,王爺是真的疼女兒。
因為知道宣王會善待女兒,當一家人走出大理寺,發現宣王府已經派丫鬟小太監來接女兒了,柳氏不舍歸不舍,卻也放心地與女兒道了別。
香雲再度落淚,一顆心就像分成了兩半,一半想迴王府與孩子們團圓,一半仍想留在母親身邊,做母親的孩子。
.
宣王府,蕭煉、蕭熾兄弟倆得了父王的準許,都早早地跑到王府門前等待母親了。
馬車還沒停香雲就聽到了小兒子的喊娘聲,她終於忘了規矩,探出窗戶往外看。
“娘!”蕭熾哭著朝馬車跑來,眼淚一串一串地往下掉。
香雲捂著嘴,旁邊玉蘭不停地幫她擦眼淚,眼睛也是紅紅的。
宣王還在宮裏,香雲一手牽著蕭煉,一手抱著蕭熾,娘仨哭哭啼啼又歡歡喜喜地迴了攬雲堂。
“娘還會走嗎,我不要娘走!”蕭熾抱著娘親的脖子,一刻都不想鬆手。
香雲努力笑出來:“不走了不走了,娘哪都不去。”
蕭熾還在嗚嗚哭,八歲的蕭煉懂事了,隻心疼地看著母親。
香雲也看不夠自己的孩子,直到突然打了兩個噴嚏,她才擔心自己著涼了,忙叫孩子們坐遠點。
可誰家孩子會嫌棄母親,兄弟倆都不肯挪開。
這個白日,除了香雲沐浴更衣的時候,兄弟倆就一直守在她身邊。
天色漸漸變暗,宣王終於迴府了。
宣王抵達大理寺時, 已是黃昏時分,宮裏各處都掌了燈。
此案牽扯到宣王的一位側妃, 他來旁聽合情合理, 盧太公命人搬了一把椅子。
宣王就坐在盧太公左下首,坐好了,他掃眼離得最近的徐尚書、魯氏夫妻, 然後看向低著頭跪在那裏的“徐氏”。身為嫌犯, 待遇能有多好,她就跪在冰冷堅.硬的石磚之上, 這裏沒有炭火, 她隻穿了一件在屋裏穿的夾襖, 撐在地麵的一雙手凍得發白。
宣王就想到了她偷偷跑去正院邀寵的那個晚上。
他把她的腳捂在懷裏, 如此疼愛, 對皇帝老子恐怕都孝順不到這個份上, 她倒好,半句真話都不與他說。
活該!
宣王移開視線,待他看清楚趙宴平身邊的柳氏、沈櫻, 什麽都不用再問, 她就是趙香雲。
一個丟了十九年的民間女子, 怎麽會落到魯氏手裏?
為何會與家人失散, 被魯氏帶走假扮徐家女之前, 她又在哪裏?
宣王不知道自己為何要去想這些,可他控製不住, 他把這女人放在手心裏疼了九年, 她已經成了他身上的一塊兒肉, 他做不到一刀切得幹幹淨淨。
所有人都到齊了,盧太公坐迴原位, 再次審問香雲:“既然你已承認不是徐婉怡,那你究竟是誰?祖籍何處?”
香雲很冷,王爺沒來之前冷,王爺來了,她更冷了。
別人不問她,她腦海裏全是兩個孩子,人家問了,香雲才本能地思索,迴答。
她是誰啊,她是趙香雲啊。
可她犯了欺君之罪,她不能連累哥哥。
到最後做個鬼,她也隻能做個無名無姓無人記得的鬼。
身體與心裏的冷,化做流不完的淚,香雲額頭貼著地磚,哽咽道:“民女幼時與家人失散,早已忘了家在哪裏。自從民女被荊嬤嬤送去尼姑庵,尼姑庵的庵主日夜折磨我,逼我忘了本名完全把自己當徐婉怡看,民女漸漸就把曾經的事都忘了。”
盧太公尚未說話,宣王冷笑一聲,質問道:“日夜折磨?什麽樣的折磨能讓你忘了本名?”
這慌撒得也太假,她明明記得,早擔心過會掉腦袋!
曾經的枕邊人,香雲當然聽出了宣王的聲音,那聲冷笑讓她渾身發抖,說不出話了。
宣王看不見她的臉,猜她在編造借口,馬上問跪在後麵的尼姑:“你是尼姑庵的證人?你來說。”
人在大理寺,靜文師太不敢隱瞞,先強調一切都是庵主所為與她無關,再將那些往事一件件地說了出來:“她說,調.教小姑娘不能用鞭子棍子,會留下疤痕,用針最合適,多疼都不會落疤……”
隨著靜文師太的敘述,香雲仿佛又迴到了尼姑庵,她伏在地上,漸漸泣不成聲,哭著哭著想起孩子,香雲抬起頭,淚眼模糊地望著宣王的方向:“王爺,民女真的不是故意要騙您,民女什麽都忘了,民女也不怕死,隻是放不下煉哥兒、熾哥兒,您,您別遷怒他們……”
難道那些溫柔都是假的嗎,就因為她身份變了,他就一點都不疼她了?
香雲不求活命,隻求他善待兩個孩子。
她哭成了淚人,宣王看到的卻是尼姑庵裏的她,小小的一個女娃娃,被那老尼按著紮針,躲沒處躲,哭沒人護,今天熬過去了,明天又要接著熬,一日一日,熬了五六年,連睡覺都不踏實,連醉酒了也要挨紮!
他寧可氣傷自己也舍不得動一根手指頭的女人,竟然被一個尼姑庵的老尼沒日沒夜地折磨!
額頭手背早已青筋暴起,宣王陰鷙地盯著靜文師太:“你都進京了,庵主怎麽沒來親自揭發?”
庵主在哪?他要親手將她碎.屍萬段!
靜文師太被他殺人般的眼神嚇到了,可她也不知道庵主在哪,早被身份不明的人帶走了。
宣王閉上了眼睛。
最先看到沈櫻的是永平侯府的人,謝郢沒見過王府裏的香雲,永平侯夫人、謝皇後在宮裏見過,懷王一黨都能找到靜文師太,那庵主肯定被謝皇後的人提前帶走了,藏在哪個地方等著將來對付香雲,對付他的寵妃。
接下來便是香雲與家人的認親了,宣王閉著眼睛,也能從三個女人的哭聲裏分辨出她的聲音。
幸好趙宴平還算聰明,知道將香雲犯下的欺君之罪推到魯氏逼迫的頭上,請盧太公主持公道。
“王爺意下如何?”
宣王冷聲道:“大人秉公判決便可,不必顧慮本王。”
說完,宣王大步離去。
他先去見了父皇,求父皇輕罰趙氏。
得了父皇的應許,宣王去見謝皇後了。
謝皇後在用晚膳,得知他來,還吩咐宮女再去準備一副碗筷。
宣王沒胃口,他過來也不是用膳來的,將大理寺斷案的情況告訴了謝皇後。
謝皇後歎息道:“趙氏也是命苦的,被人逼迫犯下欺君之罪,看在她替你生了兩個兒子的份上,我會去皇上麵前替她求求情,留她一命。”
宣王麵無表情道:“不勞母後,兒臣已經求過父皇了,兒臣來見母後,是希望母後替兒臣找一個人。”
謝皇後疑惑道:“你要找誰?”
宣王看著她道:“尼姑庵的庵主定慈,她殘害趙氏,兒臣不殺她難以泄憤。兒臣會派人去尋她,隻是兒臣這邊人手有限,懇請母後也派些人手幫忙,無論生死,隻要母後能幫兒臣找到定慈,兒臣感激不盡。”
謝皇後皺起眉頭,遲疑道:“那禦史要告徐尚書都沒找到定慈,我……”
宣王一言不發,隻沉沉地與她對視。
謝皇後便無奈似的道:“算了,既然你堅持,我就派人替你找找。”
宣王拱手:“多謝母後,兒臣告退。”
謝皇後看著他的背影,臉色沉了下來。
她真的沒料到,懷王、惠妃那邊竟然也發現了沈櫻與趙氏的相似之處,並查到了徐州府的尼姑庵,現在事情鬧開了,以宣王的才智,猜到定慈師太在她手裏再正常不過,謝皇後隻是沒想到,宣王竟然願意為了一個趙氏,來她麵前挑開這層紗。
宣王都來跟她要人了,她給了,還能撈個“感激不盡”,她不給,宣王拿她沒辦法,卻可以對付侄女。
.
香雲與母親柳氏、哥哥趙宴平、妹妹沈櫻在牢房裏過了一夜。
哥哥安慰她,說她的罪不至於砍頭,讓她不用太害怕。
香雲笑著點頭,其實心裏還是怕,比之前更怕,之前隻是舍不得兩個孩子,現在還要加上三個親人。如果真的能活下來,哪怕再也見不到兩個孩子,她能打聽到他們的消息,還有家人陪伴,後半生也知足了。
第二天天亮了,香雲才發現母親拉著她的手睡了一夜。
光線昏暗,香雲看到了母親眼角的皺紋,她也是當娘的人了,便知道這些年她過得苦,母親找不到她,心裏肯定也苦,還有哥哥……
香雲扭頭,看向牢房的另一側。
趙宴平早醒了,一直看著妹妹這邊,發現妹妹看過來,他笑了笑。
香雲也笑了笑。
其實還是挺陌生的,記憶中的哥哥模模糊糊是個男孩子,眼前的哥哥都快三十歲了,長得高大威嚴,可一樣的骨血拉近了兩人之間的距離,他長得再冷,香雲看著都親切。
一家四口吃過早飯不久,盧太公親自帶著人來宣旨了,魯氏一黨全部處死,徐尚書罷官三代子孫不可為官,香雲剝奪側妃稱號,仍為宣王妾室,她的懲罰都這麽輕,趙宴平、柳氏、沈櫻三人更是一點罪名都沒有,即刻釋放。
看著盧太公笑眯眯的臉,香雲突然有種做夢般的不真實。
她不但活了下來,還可以繼續留在王府,繼續陪伴兩個孩子?
盧太公笑著提醒她道:“據說,王爺去皇上麵前求情了。”
再可憐也是欺君之罪,如果不是宣王求情,皇上未必會輕饒一個小女人。
王爺嗎?
想到她離開王府前王爺說的那些冷言冷語,連麵都不肯見她,最後卻是他給了她生的機會,香雲眼睛一酸,靠到母親肩膀哭了起來。她騙了王爺那麽久,王爺還庇護著她,這樣的好,她何德何能?
柳氏挺欣慰的,雖然女兒在尼姑庵的時候吃盡了苦頭,但看王爺這些做派,王爺是真的疼女兒。
因為知道宣王會善待女兒,當一家人走出大理寺,發現宣王府已經派丫鬟小太監來接女兒了,柳氏不舍歸不舍,卻也放心地與女兒道了別。
香雲再度落淚,一顆心就像分成了兩半,一半想迴王府與孩子們團圓,一半仍想留在母親身邊,做母親的孩子。
.
宣王府,蕭煉、蕭熾兄弟倆得了父王的準許,都早早地跑到王府門前等待母親了。
馬車還沒停香雲就聽到了小兒子的喊娘聲,她終於忘了規矩,探出窗戶往外看。
“娘!”蕭熾哭著朝馬車跑來,眼淚一串一串地往下掉。
香雲捂著嘴,旁邊玉蘭不停地幫她擦眼淚,眼睛也是紅紅的。
宣王還在宮裏,香雲一手牽著蕭煉,一手抱著蕭熾,娘仨哭哭啼啼又歡歡喜喜地迴了攬雲堂。
“娘還會走嗎,我不要娘走!”蕭熾抱著娘親的脖子,一刻都不想鬆手。
香雲努力笑出來:“不走了不走了,娘哪都不去。”
蕭熾還在嗚嗚哭,八歲的蕭煉懂事了,隻心疼地看著母親。
香雲也看不夠自己的孩子,直到突然打了兩個噴嚏,她才擔心自己著涼了,忙叫孩子們坐遠點。
可誰家孩子會嫌棄母親,兄弟倆都不肯挪開。
這個白日,除了香雲沐浴更衣的時候,兄弟倆就一直守在她身邊。
天色漸漸變暗,宣王終於迴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