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海拔高,空氣稀薄,再加上冰雪表麵對太陽輻射的反射等,使得南極大陸成為世界上最為寒冷的地區,其平均氣溫比北極要低20c。南極大陸的年平均氣溫為-25c。南極沿海地區的年平均溫度為零下17至零下20c左右;而內陸地區的年平均溫度則為零下40至零下50c;東南極高原地區最為寒冷,年平均氣溫低達-53c。地球上觀測到的最低氣溫為攝氏-93.2c,這是2010年8月美國記錄到的,在這樣的低溫下,普通的鋼鐵會變得像玻璃一般脆;如果把一杯水潑向空中,落下來的竟然是一片冰晶。南極的寒冷首先是與它所處的高緯度地理位置有關,由於高緯度地理位置,導致了在一年中漫長的極夜期間沒有太陽光。同時,與太陽光線入射角有關,緯度越高,陽光的入射角越小,單位麵積所吸收的太陽熱能越少。南極位於地球上緯度最高的地區,太陽的入射角最小,陽光隻能斜射到地表,而斜射的陽光熱量又最低。再者,南極大陸地表95%被白色的冰雪覆蓋,冰雪對日照的反射率為80%~84%,隻剩下不足20%到達地麵,而這可憐的一點點熱量又大部分被反射迴太空。南極的高海拔和相對稀薄的空氣又使得熱量不容易保存,所以南極異常寒冷。


    南極不僅是世界最冷的地方,也是世界上風力最大的地區。那裏平均每年8級以上的大風有300天,年平均風速19.4米/秒。1972年澳大利亞莫森站觀測到的最大風速為82米/秒。法國迪爾維爾站曾觀測到風速達100米/秒的颶風,這相當於12級台風的3倍,是迄今世界上記錄到的最大風速。南極風暴之所以這樣強大,原因在於南極大陸雪麵溫度低。附近的空氣迅速被冷卻收縮而變重,密度增大。而覆蓋南極大陸的冰蓋就像一塊中部厚、四周薄的“鐵餅”,形成一個中心高與沿海地區之間的陡坡地形。變重了的冷空氣從內陸高處沿斜麵急劇下滑。到了沿海地帶,因地勢驟然下降。使冷氣流下滑的速度加大,於是形成了強勁的、速度極快的下降風。南極沒有四季之分,僅有暖、寒季的區別。暖季11月至3月;寒季4月至10月。暖季時,沿岸地帶平均溫度很少超過0c,內陸地區平均溫度為-35~-20c;寒季時,沿岸地帶為-28~-5c,內陸地區為-70~-40c。1983年7月,俄羅斯東方站測得-89.2c的全球最低溫。據估計。在東南極洲上可能存在更低的溫度。


    其目的主要在於奪取南極大陸豐富的資源--尤其是能源。各國政府耗資巨大地支持南極探險和考察,其重要目的之一就在於躋身南極,為未來著眼。


    科學考察基地,這些眾多的考察站,根據其功能大體可分為:常年科學考察站、夏季科學考察站、無人自動觀測站三類。其中,常年科學考察站有50多個,中國的南極長城站和中山站是常年科學考察站;夏季科學考察站在南極洲大約有100多個,經常使用的有70-80個左右,中國昆侖站為夏季科學考察站。


    世界上共有28個國家在南極建立了53個科學考察站,從各國南極科學考察站的分布來看。大多數國家的南極站都建在南極大陸沿岸和海島的夏季露岩區。隻有美國、俄羅斯(前蘇聯)、日本、法國、意大利、德國以及中國在南極內陸冰原上建立了常年科學考察站。其中,美國建在南極點的阿蒙森一斯科特站、前蘇聯的東方站最為著名。2009年1月27日,農曆大年初二。中國在南極內陸“冰蓋之巔”成功建立了第三個南極科學考察站——昆侖站,這標誌著中國已成功躋身國際極地考察的“第一方陣”,成為繼美、俄、日、法、意、德之後,在南極內陸建站的第7個國家。巍然矗立在海拔4093米南極“冰蓋之巔”的中國昆侖站,是目前南極所有科學考察站中海拔最高的一個。


    由於中國南極長城站、中山站都在南極大陸邊緣地區,25年來,中國南極考察也大都在這些區域展開。內陸昆侖站的建成,將實現中國南極考察從南極大陸邊緣地區向南極大陸腹地的曆史性跨越。


    為了在南極內陸建站,從1996年至2008年。中國南極考察工作者鍥而不舍地進行了6次南極內陸考察。2005年1月18日,中國第21次南極考察冰蓋隊在人類曆史上首次成功到達了南極內陸冰蓋的最高點——冰穹a地區。為中國在南極內陸建站奠定了堅實的基礎;2008年1月12日,中國第24次南極考察冰蓋隊再次成功登頂。為內陸站建設開展選址工作。


    據悉,昆侖站建成後,中國將有計劃、有步驟地對南極內陸地區開展科學考察。其中包括開展冰川深冰芯科學鑽探計劃、冰下山脈鑽探、天文和地磁觀測、衛星遙感數據接收、人體醫學研究和醫療保障等諸多內容。


    位於東南極中心的a被命名為地球上的“不可接近之極”,也是南極冰蓋尚未開展科學探測的製高點。東南極冰蓋以doeb—domea—domef為分冰嶺,其中domea是這一分冰嶺的最高點,占據最重要的位置。科學家介紹,與國外已開展工作的dome共投入有那我f等地點相比a地區直接接受來自地球平流層大氣的沉積,這裏的冰蓋是原始堆積形成的,儲存著全球的氣候和大氣環境信息a地區也是南極冷源的中心區,可望獲得地球表麵的最低溫度,是地球氣候環境動力係統中的最重要驅動源,是現代地球氣候環境動力學本底觀測的最理想區域,在這裏能夠觀測到在地球其他地區無法觀測到的代表全球特征的氣候環境變化信息與特殊的自然現象,這種特殊性是地球其他任何地區和其他任何科學觀測點所不具備的。因此a作為南極冰蓋冰芯鑽探僅存的最後一個理想地點和世界上雪冰現代氣候環境觀測、大氣與氣象觀測等獨一無二的“科學觀測站”,在科學上的意義是地球上其他任何科學觀測站所無法代替的。(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九龍神珠之宇宙顛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微微鬱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微微鬱並收藏九龍神珠之宇宙顛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