郗羽和程茵分別被帶到兩個小會議室之後,辦公室的刑警們從對名人的好奇狀態恢複過來,各位刑警的八卦欲望被滿足,愉快地各抒己見,有人認為“程茵不如電視上好看”,然後就被人以“她現在是素顏”反駁,也有人認為“程茵臉很小”,還有人的關注重點在郗羽身上,認為“美女的朋友還是美女”“沒想到女博士也有美女”,眾人爭論不休時,治安分隊的徐雲江在刑偵隊副隊長王文海的帶領下走進了刑偵隊的辦公室。
“隊裏很熱鬧啊!”
徐雲江第一時間就注意到辦公室內不同尋常的熱烈氣氛,刑偵隊是個壓力很大的地方,警察們絕大多數時間都在處理惡性犯罪,如此齊心八卦某件事的情景出現的很少。
“來了個大名人,大家心情有點激動可以理解的。”王文海笑言。
徐雲江理解的哈哈一笑。開雲區公安分局的刑警隊和治安隊都在一棟樓裏,大家樓上樓下,抬頭不見低頭見,還常常一起配合行動,關係很熟,更別說徐雲江曾經也是刑偵隊的一份子,上上下下人頭更熟了,也知道大夥其實也是普通人,八卦之心人皆有之。
“王隊,到底發生什麽事情了?”
徐雲江做了近十年的刑偵工作,深知刑偵工作的流程——刑警的辦案過程需要保密,哪怕是對其他部門的同事也需要保密。王文海會邀請自己來參與某個案件,說明他需要自己的幫助。
“徐隊,事情是這樣的。昨天晚上,派出所的民警接到了一個報案電話。報案人是南都二中的一位老師,姓李,”王文海介紹整個案件的前後經過,“報案人有一個在上中學的女兒,語文成績不太好,於是就請自己的同事,一位叫周宏傑的語文老師在暑假給自己的女兒補習一下語文。”
徐雲江咀嚼著“南都二中”四個字,臉色漸漸凝重起來。他已經有了不妙的預感——在他多年警察生涯中,這樣的預感出現過若幹次,每次出現,就意味著要發生大案。
“兩人約定補課時間是昨天下午三點到五點半。下午兩點五十的時候,報案人李老師帶著孩子下樓敲周老師的門——附帶說一句,老師們都住在南都二中的教工宿舍,兩位老師是樓上樓下的關係。報案人敲了很長時間的門,周老師都沒有開門,打電話也沒人接。報案人有些奇怪,他對自己的同事很了解,知道同事是個信守承諾的人,很擔心他出了什麽意外。何況他的這位同事是個單身男人,一個人住,如果真的出現什麽緊急情況連個幫忙的人都
沒有。於是,他打了110,請派出所聯係一位開鎖的師傅去開鎖。下午五點時,民警帶著開鎖的師傅開門進屋。這一進去就發現出了事——這位周老師躺在臥室的床上,已經去世了。”
王文海把徐雲江帶到某位刑警的辦公桌前,遞給他一個文件夾。
“這是現場照片。”
作為一個老刑警,徐雲江當然有豐富的“閱讀現場照片”的經驗。不論經曆多少次,觀看死亡現場照片都會讓人心情抑鬱,照片裏那個穿著睡衣蜷縮在床上的男人和他印象中那個溫文爾雅的老師相去甚遠——徐雲江深唿吸一口氣,別開視線,問:“看上去,應該是中毒?”
“對。法醫給了初步結果,是毒鼠強。”
“毒鼠強?”徐雲江把文件夾放在桌上,“哪來的?這些年我們多次組織過對毒鼠強的清理整頓工作,這種毒藥應該已經在市麵上絕跡了。”
毒鼠強是國家早已禁止生產和使用的化學物質,但這東西合成工藝簡單,成本低利潤高,一直以來屢禁不止,各種毒鼠強中毒事件時有發生。本世紀初的時候,每年有至少三萬人中毒鼠強。因為毒鼠強的危害性太大,國家組織過若幹次專項活動,清查製造毒鼠強的企業,最近一次是三年前。
“還不知道。我們在他家搜了一遍,但幾乎沒有收獲。”
徐雲江疑惑:“一點都沒發現,包裝袋?藥渣?杯子?碗?”
“技術處還在對他家裏的東西化驗,不是很樂觀。要知道他家裏極其整潔,茶幾可以照出人影,沙發上連個褶子都沒有,垃圾袋空空如也……這麽說吧,我老婆已經算是很愛幹淨的那種,他家比我家還要幹淨十倍以上。”王文海摸索著下巴,下了結論,“死者有著相當程度的潔癖,毫無疑問。”
兩人正聊著毒藥來源,一名警察打斷他們的談話,遞過來一張技術處的化驗通知。化驗單顯示,洗碗槽的下水道入口處發現了微量毒鼠強。
“看來,毒鼠強是被衝進了下水道。”
消滅毒鼠強這樣的毒藥是治安隊的工作,徐雲江馬上表態:“我這邊馬上安排人在市麵上徹查一下,看看能不能找到毒鼠強的來源。”
王文海不太樂觀:“根據我們的經驗,最近幾年查到的毒鼠強中毒案件,無一例外都是用存貨。”
的確,毒鼠強的毒性極大,穩定性極強,粉末狀的毒鼠強放上十幾年,殺人效率依然卓越。如果某人把毒藥在家裏存
十幾年,那就完全不可能查到來源了。徐雲江說:“不論如何,查一下沒壞處。”
“這是應該的。”
因為政策原因,每次有人毒鼠強中毒,警察就必須將這些毒鼠強的來曆調查得清清楚楚,這是固定流程了。
徐雲江的問題當然很多,他又問:“周老師的死亡時間是?”
“應該是前天晚上23點到24點之間,因為屋子裏開著空調,對死亡時間的估計有點大,但誤差不會大於一個小時。”
“你們對這起案件的判斷是?投毒?還是服毒?”
王文海從徐雲江手裏拿過文件夾放到一邊:“徐隊,對死亡案件的調查我們一開始都當做他殺來處理……根據現有證據,我們認為自殺的可能性很大。”
“為什麽這麽說?”
“主要有三個原因,”王文海遞過一張打印好的a4紙,“第一個原因,遺言。這是我們在他電腦裏找到的文檔,寫於他去世前一兩個小時,這文檔明顯帶有遺言的性質。”
遺言當然是至關重要的決定性證據,作為一名出色的語文老師,周宏傑的文學水平很不錯,這封“遺言”展示了他卓越的語文控製能力。
——漢字的造字是神奇的。疚,病部,下麵一個代表時間的“久”字,意味著長久的病態。而內疚,意思是內心長久的病態。用這個字來描述我此刻的狀態是很合適的。十四年前,因為我的一己之私,導致我的學生潘越墜樓而死。理性告訴我,我沒有做錯,可感性告訴我,我身負一條人命,十四年來,我的內疚感一日重過一日,以至於我夜不能寐寢食難安。我的良心每時每刻都正在審判我,我想這就是我應該得到的懲罰。
“潘越”兩個字深深刺痛了徐雲江的神經,最近這段時間,這個名字在他生活中出現的次數確實太多了。
“徐隊,查到這封遺言後,我們去檔案室調查了潘越墜樓一案的案卷,發現你曾經參與調查這起案子,而且最近你和你隊裏的黎宇飛都借閱了這期舊案的卷宗,”王文海笑著說,“所以我就把你請來了。”
“是的,我前幾天重新迴顧這起舊案,”徐雲江不意外,他也猜到自己被請來的原因了,“先不談這個,你們認為周宏傑自殺的第二個原因呢?”
“第二個原因是,我們還發現死者患有長期的抑鬱症。”王文海出示了一張照片,“我們在死者的櫥櫃裏發現他治療抑鬱症的藥,分別是馬普替林和氟伏沙
明,還發現了病曆本。根據病曆本得知他有十年以上的抑鬱症病史,中間幾年曾經有所好轉,最近兩個星期,他又在重新服藥。我已經安排了警察去找他的心理醫生問話了。”
抑鬱症患者證據倒是無比強力。自殺行為是抑鬱症常見及最嚴重的並發症,據統計,自殺者裏抑鬱症患者占到了百分之四十。
“第三個原因呢?”徐雲江問。
“現場的一切細節都說明,他沒有求救行為。”
毒鼠強不是傳說中那種見血封喉的毒物,從中毒發作到意識不清有個過程,這個過程和中毒量成反比。
“根據法醫的檢驗結果,他攝入毒鼠強的劑量較高,但中毒發作到意識不清有幾分鍾時間——打個電話是沒問題的,他的手機就放在臥室的床頭櫃上,拿起來打個電話不難。”
“應該還有其他發現吧?”徐雲江繼續問。
從昨天下午警方發現案情到現在過了十幾個小時,依照“命案必破”的要求,刑警們應該已經把周宏傑查了個底朝天了。
“調查過程中我們發現,死者基本沒有朋友,日常生活固定、沉悶、單調,總是在該做什麽時候做什麽事。但死亡的幾天前,他的生活忽然起了波瀾,他和幾個人有接觸。比如,在去世的兩天前晚上,他和一位據稱是哈佛大學的教授見了麵;去世當天,他和兩名年輕女人見過麵,並且邀請她們去了自己家。”
“是程茵、郗羽和李澤文?”
“對,就是這三人。徐隊,這也是我請你過來的另一個原因。我們在調查這三人時發現,三天前你在分局大廳和這位教授、還有郗羽見過麵——題外話,你們在大廳裏太顯眼了,不少人注意到你們,後來你又跟隊裏的小張打聽過程茵的事。我猜測你之前就潘越的案件和他倆交流過,掌握了一些我們還不知道的情況。”
徐雲江露出一個了然的笑。所謂的“顯眼”一定是指李澤文和郗羽這兩人,這兩人的外表確實出色,讓人過目難忘。即便如此,他也要稱讚刑偵隊的同事,工作作風如此紮實,觀察日常細節的水平出眾。
“我的確掌握一些情況,”徐雲江解釋,“你們看了案卷,應該已經知道,郗羽是潘越墜樓案的相關人。不過你們未必知道,她還是我隊裏黎宇飛的小姨子。這起高墜死亡案已經結案十幾年,我本來就忘得差不多了。可幾天前,黎宇飛跟我說,郗羽和她的一位教授想見我一麵,這兩人正在用自己的手段重查潘越墜樓這起
舊案,那位李教授認為,潘越墜樓自殺……”
隨著徐雲江的敘述,王文海眉心的皺紋越來越多——實際上他還不到四十歲,能露出這樣的表情已經是很少見。
中學政治課告訴我們,事物之間是有著普遍聯係的。作為一名刑警,王文海對這句話的感受很深。世界上複雜的案件沒有那麽多,除了極少數不可控的意外事故,每一起有預謀的事故(包括自殺和謀殺)都有著深刻的原因。可現在他麵對的這起案件似乎有點過於深刻,居然可能和十幾年前的高墜死亡案產生關係。
“這位李教授憑什麽這麽說?”和絕大多數人專業人士一樣,王文海也下意識懷疑外行人,“他一句話就否定你們十幾年前的調查結果,而你相信他的話?”
徐雲江對此很坦誠:“起初,我和你觀點一致,認為他是外行人;見麵之後,我發現自己低估了對方。”
“真的?”王文海懷疑的反問。
“在我看來,他是一個很有說服力的人,”徐雲江表情複雜看著手中的a4紙,“至少從周宏傑的這封‘遺言’看,潘越很可能確實不是自殺,他的推測有道理。很可能,周宏傑的死和李澤文、郗羽重新調查潘越墜樓真相有關。”
王文海沉思了一會,試圖理清這相隔十四年的兩期命案之間的關係。
徐雲江把a4紙放下,道出自己的想法:“我想,也許是李澤文的手裏可能已經掌握了強有力的線索,周宏傑被逼到絕境,所以服毒自殺。”
“強有力的線索?這可是冷案,十四年前,證據恐怕不好找吧?”
“這位李教授的舅舅可是陶景森,他掌握了一套專業調查方法,就算他馬上改行當刑警也毫無問題。”徐雲江說。
“陶景森……這名字……”王文海的腦子打了個轉,目光落到最近辦公桌上的書架上,他頗感震撼地伸手指了指書架,“寫《刑事偵查學》的那位陶局長?部裏的刑事偵查局的局長?”
“就是這位。”
“真的假的?”
“真的。我已經證實了。”
或許是因為陶景森的名字太給力,王文海不再懷疑,他一秒鍾改正態度:“看來我們必須要聯係上他了。一小時前我們給他打過電話——但沒有打通。”
“我昨天還給他打了個電話,我試試看。”
於是徐雲江拿出手機撥通了給李澤文的電話。電話僅僅響了兩聲後
李澤文的聲音就清晰地出現了。
“你好,徐隊。”李澤文說。
徐雲江道:“李教授,我們這邊出現了一樁新案子,可能需要你幫助調查……”
“我知道,”李澤文的聲音非常平穩,“徐隊,我五分鍾內就將到達開雲區公安分局,麻煩你幫我辦理訪客手續。”
“好,沒問題。”
徐雲江和李澤文溝通時是開著免提的,手機掛斷後,他對著王文海露出一個意味深長的笑容:“你看,他什麽都知道。”
“即將到達開雲區公安分局”,這說明他早就出發前往公安分局——如此有目的的行為,李澤文早就知道出了事。
“隊裏很熱鬧啊!”
徐雲江第一時間就注意到辦公室內不同尋常的熱烈氣氛,刑偵隊是個壓力很大的地方,警察們絕大多數時間都在處理惡性犯罪,如此齊心八卦某件事的情景出現的很少。
“來了個大名人,大家心情有點激動可以理解的。”王文海笑言。
徐雲江理解的哈哈一笑。開雲區公安分局的刑警隊和治安隊都在一棟樓裏,大家樓上樓下,抬頭不見低頭見,還常常一起配合行動,關係很熟,更別說徐雲江曾經也是刑偵隊的一份子,上上下下人頭更熟了,也知道大夥其實也是普通人,八卦之心人皆有之。
“王隊,到底發生什麽事情了?”
徐雲江做了近十年的刑偵工作,深知刑偵工作的流程——刑警的辦案過程需要保密,哪怕是對其他部門的同事也需要保密。王文海會邀請自己來參與某個案件,說明他需要自己的幫助。
“徐隊,事情是這樣的。昨天晚上,派出所的民警接到了一個報案電話。報案人是南都二中的一位老師,姓李,”王文海介紹整個案件的前後經過,“報案人有一個在上中學的女兒,語文成績不太好,於是就請自己的同事,一位叫周宏傑的語文老師在暑假給自己的女兒補習一下語文。”
徐雲江咀嚼著“南都二中”四個字,臉色漸漸凝重起來。他已經有了不妙的預感——在他多年警察生涯中,這樣的預感出現過若幹次,每次出現,就意味著要發生大案。
“兩人約定補課時間是昨天下午三點到五點半。下午兩點五十的時候,報案人李老師帶著孩子下樓敲周老師的門——附帶說一句,老師們都住在南都二中的教工宿舍,兩位老師是樓上樓下的關係。報案人敲了很長時間的門,周老師都沒有開門,打電話也沒人接。報案人有些奇怪,他對自己的同事很了解,知道同事是個信守承諾的人,很擔心他出了什麽意外。何況他的這位同事是個單身男人,一個人住,如果真的出現什麽緊急情況連個幫忙的人都
沒有。於是,他打了110,請派出所聯係一位開鎖的師傅去開鎖。下午五點時,民警帶著開鎖的師傅開門進屋。這一進去就發現出了事——這位周老師躺在臥室的床上,已經去世了。”
王文海把徐雲江帶到某位刑警的辦公桌前,遞給他一個文件夾。
“這是現場照片。”
作為一個老刑警,徐雲江當然有豐富的“閱讀現場照片”的經驗。不論經曆多少次,觀看死亡現場照片都會讓人心情抑鬱,照片裏那個穿著睡衣蜷縮在床上的男人和他印象中那個溫文爾雅的老師相去甚遠——徐雲江深唿吸一口氣,別開視線,問:“看上去,應該是中毒?”
“對。法醫給了初步結果,是毒鼠強。”
“毒鼠強?”徐雲江把文件夾放在桌上,“哪來的?這些年我們多次組織過對毒鼠強的清理整頓工作,這種毒藥應該已經在市麵上絕跡了。”
毒鼠強是國家早已禁止生產和使用的化學物質,但這東西合成工藝簡單,成本低利潤高,一直以來屢禁不止,各種毒鼠強中毒事件時有發生。本世紀初的時候,每年有至少三萬人中毒鼠強。因為毒鼠強的危害性太大,國家組織過若幹次專項活動,清查製造毒鼠強的企業,最近一次是三年前。
“還不知道。我們在他家搜了一遍,但幾乎沒有收獲。”
徐雲江疑惑:“一點都沒發現,包裝袋?藥渣?杯子?碗?”
“技術處還在對他家裏的東西化驗,不是很樂觀。要知道他家裏極其整潔,茶幾可以照出人影,沙發上連個褶子都沒有,垃圾袋空空如也……這麽說吧,我老婆已經算是很愛幹淨的那種,他家比我家還要幹淨十倍以上。”王文海摸索著下巴,下了結論,“死者有著相當程度的潔癖,毫無疑問。”
兩人正聊著毒藥來源,一名警察打斷他們的談話,遞過來一張技術處的化驗通知。化驗單顯示,洗碗槽的下水道入口處發現了微量毒鼠強。
“看來,毒鼠強是被衝進了下水道。”
消滅毒鼠強這樣的毒藥是治安隊的工作,徐雲江馬上表態:“我這邊馬上安排人在市麵上徹查一下,看看能不能找到毒鼠強的來源。”
王文海不太樂觀:“根據我們的經驗,最近幾年查到的毒鼠強中毒案件,無一例外都是用存貨。”
的確,毒鼠強的毒性極大,穩定性極強,粉末狀的毒鼠強放上十幾年,殺人效率依然卓越。如果某人把毒藥在家裏存
十幾年,那就完全不可能查到來源了。徐雲江說:“不論如何,查一下沒壞處。”
“這是應該的。”
因為政策原因,每次有人毒鼠強中毒,警察就必須將這些毒鼠強的來曆調查得清清楚楚,這是固定流程了。
徐雲江的問題當然很多,他又問:“周老師的死亡時間是?”
“應該是前天晚上23點到24點之間,因為屋子裏開著空調,對死亡時間的估計有點大,但誤差不會大於一個小時。”
“你們對這起案件的判斷是?投毒?還是服毒?”
王文海從徐雲江手裏拿過文件夾放到一邊:“徐隊,對死亡案件的調查我們一開始都當做他殺來處理……根據現有證據,我們認為自殺的可能性很大。”
“為什麽這麽說?”
“主要有三個原因,”王文海遞過一張打印好的a4紙,“第一個原因,遺言。這是我們在他電腦裏找到的文檔,寫於他去世前一兩個小時,這文檔明顯帶有遺言的性質。”
遺言當然是至關重要的決定性證據,作為一名出色的語文老師,周宏傑的文學水平很不錯,這封“遺言”展示了他卓越的語文控製能力。
——漢字的造字是神奇的。疚,病部,下麵一個代表時間的“久”字,意味著長久的病態。而內疚,意思是內心長久的病態。用這個字來描述我此刻的狀態是很合適的。十四年前,因為我的一己之私,導致我的學生潘越墜樓而死。理性告訴我,我沒有做錯,可感性告訴我,我身負一條人命,十四年來,我的內疚感一日重過一日,以至於我夜不能寐寢食難安。我的良心每時每刻都正在審判我,我想這就是我應該得到的懲罰。
“潘越”兩個字深深刺痛了徐雲江的神經,最近這段時間,這個名字在他生活中出現的次數確實太多了。
“徐隊,查到這封遺言後,我們去檔案室調查了潘越墜樓一案的案卷,發現你曾經參與調查這起案子,而且最近你和你隊裏的黎宇飛都借閱了這期舊案的卷宗,”王文海笑著說,“所以我就把你請來了。”
“是的,我前幾天重新迴顧這起舊案,”徐雲江不意外,他也猜到自己被請來的原因了,“先不談這個,你們認為周宏傑自殺的第二個原因呢?”
“第二個原因是,我們還發現死者患有長期的抑鬱症。”王文海出示了一張照片,“我們在死者的櫥櫃裏發現他治療抑鬱症的藥,分別是馬普替林和氟伏沙
明,還發現了病曆本。根據病曆本得知他有十年以上的抑鬱症病史,中間幾年曾經有所好轉,最近兩個星期,他又在重新服藥。我已經安排了警察去找他的心理醫生問話了。”
抑鬱症患者證據倒是無比強力。自殺行為是抑鬱症常見及最嚴重的並發症,據統計,自殺者裏抑鬱症患者占到了百分之四十。
“第三個原因呢?”徐雲江問。
“現場的一切細節都說明,他沒有求救行為。”
毒鼠強不是傳說中那種見血封喉的毒物,從中毒發作到意識不清有個過程,這個過程和中毒量成反比。
“根據法醫的檢驗結果,他攝入毒鼠強的劑量較高,但中毒發作到意識不清有幾分鍾時間——打個電話是沒問題的,他的手機就放在臥室的床頭櫃上,拿起來打個電話不難。”
“應該還有其他發現吧?”徐雲江繼續問。
從昨天下午警方發現案情到現在過了十幾個小時,依照“命案必破”的要求,刑警們應該已經把周宏傑查了個底朝天了。
“調查過程中我們發現,死者基本沒有朋友,日常生活固定、沉悶、單調,總是在該做什麽時候做什麽事。但死亡的幾天前,他的生活忽然起了波瀾,他和幾個人有接觸。比如,在去世的兩天前晚上,他和一位據稱是哈佛大學的教授見了麵;去世當天,他和兩名年輕女人見過麵,並且邀請她們去了自己家。”
“是程茵、郗羽和李澤文?”
“對,就是這三人。徐隊,這也是我請你過來的另一個原因。我們在調查這三人時發現,三天前你在分局大廳和這位教授、還有郗羽見過麵——題外話,你們在大廳裏太顯眼了,不少人注意到你們,後來你又跟隊裏的小張打聽過程茵的事。我猜測你之前就潘越的案件和他倆交流過,掌握了一些我們還不知道的情況。”
徐雲江露出一個了然的笑。所謂的“顯眼”一定是指李澤文和郗羽這兩人,這兩人的外表確實出色,讓人過目難忘。即便如此,他也要稱讚刑偵隊的同事,工作作風如此紮實,觀察日常細節的水平出眾。
“我的確掌握一些情況,”徐雲江解釋,“你們看了案卷,應該已經知道,郗羽是潘越墜樓案的相關人。不過你們未必知道,她還是我隊裏黎宇飛的小姨子。這起高墜死亡案已經結案十幾年,我本來就忘得差不多了。可幾天前,黎宇飛跟我說,郗羽和她的一位教授想見我一麵,這兩人正在用自己的手段重查潘越墜樓這起
舊案,那位李教授認為,潘越墜樓自殺……”
隨著徐雲江的敘述,王文海眉心的皺紋越來越多——實際上他還不到四十歲,能露出這樣的表情已經是很少見。
中學政治課告訴我們,事物之間是有著普遍聯係的。作為一名刑警,王文海對這句話的感受很深。世界上複雜的案件沒有那麽多,除了極少數不可控的意外事故,每一起有預謀的事故(包括自殺和謀殺)都有著深刻的原因。可現在他麵對的這起案件似乎有點過於深刻,居然可能和十幾年前的高墜死亡案產生關係。
“這位李教授憑什麽這麽說?”和絕大多數人專業人士一樣,王文海也下意識懷疑外行人,“他一句話就否定你們十幾年前的調查結果,而你相信他的話?”
徐雲江對此很坦誠:“起初,我和你觀點一致,認為他是外行人;見麵之後,我發現自己低估了對方。”
“真的?”王文海懷疑的反問。
“在我看來,他是一個很有說服力的人,”徐雲江表情複雜看著手中的a4紙,“至少從周宏傑的這封‘遺言’看,潘越很可能確實不是自殺,他的推測有道理。很可能,周宏傑的死和李澤文、郗羽重新調查潘越墜樓真相有關。”
王文海沉思了一會,試圖理清這相隔十四年的兩期命案之間的關係。
徐雲江把a4紙放下,道出自己的想法:“我想,也許是李澤文的手裏可能已經掌握了強有力的線索,周宏傑被逼到絕境,所以服毒自殺。”
“強有力的線索?這可是冷案,十四年前,證據恐怕不好找吧?”
“這位李教授的舅舅可是陶景森,他掌握了一套專業調查方法,就算他馬上改行當刑警也毫無問題。”徐雲江說。
“陶景森……這名字……”王文海的腦子打了個轉,目光落到最近辦公桌上的書架上,他頗感震撼地伸手指了指書架,“寫《刑事偵查學》的那位陶局長?部裏的刑事偵查局的局長?”
“就是這位。”
“真的假的?”
“真的。我已經證實了。”
或許是因為陶景森的名字太給力,王文海不再懷疑,他一秒鍾改正態度:“看來我們必須要聯係上他了。一小時前我們給他打過電話——但沒有打通。”
“我昨天還給他打了個電話,我試試看。”
於是徐雲江拿出手機撥通了給李澤文的電話。電話僅僅響了兩聲後
李澤文的聲音就清晰地出現了。
“你好,徐隊。”李澤文說。
徐雲江道:“李教授,我們這邊出現了一樁新案子,可能需要你幫助調查……”
“我知道,”李澤文的聲音非常平穩,“徐隊,我五分鍾內就將到達開雲區公安分局,麻煩你幫我辦理訪客手續。”
“好,沒問題。”
徐雲江和李澤文溝通時是開著免提的,手機掛斷後,他對著王文海露出一個意味深長的笑容:“你看,他什麽都知道。”
“即將到達開雲區公安分局”,這說明他早就出發前往公安分局——如此有目的的行為,李澤文早就知道出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