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裏就是潘越媽媽所在的精神衛生中心嗎……”
郗羽看著眼前的青田精神衛生中心,一時間有些怔怔。這家精神病院位於南都市城郊,是三甲醫院,也是本省範圍內規模很大服務不錯收費較高的精神康複院,占地麵積十餘畝,背靠一個小丘陵,醫院裏綠化相當不錯,旁邊還有一個養著錦鯉的池塘。根據醫院官網上的資料顯示,醫院現有醫生數百人,護理人員不低於六七百人,能有效地對病人運動和藥物療法和心理醫療對病人進行治療。
醫院結構複雜,但大致分為幾處病區,有封閉式,半封閉式,還有開放式。貝曉英目前住在開放式的康複區,李澤文和郗羽此行,就是為了前來拜訪貝曉英。
按照李澤文的專業意見,刑偵調查就是由無數的legwork組成的。李澤文時間有限,不可能在南都待太長時間,這就對兩人的日程安排提出了要求,具體到實施過程,那就要求他們在幾天時間內拜訪完警方案卷裏提到的所有人。
“隻要有可能,每一個當事人都應該見一見。”李澤文說,“實實在在的和某人打過交道後,才能做出更準確的判斷。”
所以,他們來到了精神衛生中心拜訪潘越的母親程茵。這一次登門拜訪隻有她和李澤文兩人前來醫院,周翼則被李澤文安排去處理一些具體的行政事務。
郗羽拎著一帶剛剛買來的水果,跟在李澤文身邊,沿著綠化帶朝住院部走去,腦子裏想起了蔣園拿來的那份關於潘越家庭的調查資料。
那份資料主要是幾分官方文件——法庭案卷,民政局文書,外加一些基本的背景資料組成,因此顯得十分詳盡。
潘越的母親貝曉英,醫學院畢業,曾經當過醫生,後來辭職在家裏當家庭主婦。她是家庭裏的二女兒,家世背景相當可觀,她的父母,也就是潘越的外公曾在本省建設廳任職,有那麽一段時間頗有實權,不過現在已經去世;貝曉英二十七歲時嫁給了潘越的父親潘昱民,潘昱民是建築師,結婚時還名聲不顯,婚後在老婆娘家人的支持下,事業一帆風順,在潘越去世之前,他已經當了本省建築設計研究院一院的總工程師。
這本來應該是一個幸福的家庭,但潘越的早逝給了這個家庭沉重的打擊。
老話說真是說的一點都沒錯,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難臨頭各自飛——事實也正是如此,一個家庭在發生了重大變故的時候,比如財務危機,子女事故,在這種情況下,夫妻兩人通常所做的一切隻
有一件事,那就是責怪對方。
更何況是中年喪子這樣的慘劇?
在潘越去世後,夫妻二人分居。潘越的母親沒能從喪子的陰影走出來,她身心受到極大摧殘,精神徹底崩潰。於是兩個月後的某一天,潘越的母親懷揣著一把水果刀去了丈夫的住處,捅了他兩刀。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這句話說得太正確沒有了。潘越的家庭可能原本也談不上多麽幸福,至此已經完全分崩離析。
理論上說貝曉英應該是被判刑的,但在隨後的調查過程中,醫生鑒定之後發現她患了偏執型精神分裂症,喪失自主能力,在法律上是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和限製行為能力人。她因此沒有被判刑,被她的哥哥,也就是潘越的舅舅送進了精神病院進行治療,一直到現在。
貝曉英是經警方強製送來的患者,在精神病院的最初的年頭是經過嚴密監控的,不能出院,其他人也無法探望;十多年後的現在,她依然還住在醫院裏,兩年前在她哥哥的協調下,搬到了開放式的康複區。
也就是說,她已經在精神康複醫院呆了整整十四年。
康複區在住院部大樓之後,從一路的觀察看起來,這是一處管理不太嚴格的區域,兩人登記後就以探病的名義進入了康複區——在這裏的病人基本上屬於重度精神障礙者且家庭不錯的,沒有威脅性同時家屬已經放棄了治愈的希望,純粹把這裏當養老院的存在。
康複區大樓共四層,裝修得意外得不錯,設備也比較完善,郗羽視線所及也隻覺得幹淨整潔。他們路過手工室、書畫室、影視放映廳和圖書室。走廊上時不時走過穿著白衣服的護士和穿著條紋病號服的病人們,有些病人在看書,有些在看電視,乍一眼看上去,和普通醫院並無區別。
“和我想象的不太一樣。”郗羽輕聲說。
李澤文問:“你以為精神病院是什麽樣子?”
郗羽當然不會以為精神病院是陰森恐怖的地獄般的存在,但是如此和平的場景還是有點超出想象了。
“大概是更歇斯底裏的地方吧……但這裏看上去好像很平常。”
“至少我們在的康複區是很平和的。要是危險的話,也不會成為開放區。”李澤文道。
“這倒也是。”
“看他們的表情和肢體語言。”
郗羽在提示下這才發現,不少病人表情呆滯眼神冷漠,時而
自言自語,還有繞著原地轉圈的……幾乎不跟人直視。
“大部分精神障礙患者都有交流障礙,他們的一大典型特征就是認知失調,社會屬性喪失。如果是正常人,哪怕是完全陌生的人,你的注意力投射到對方身上時,總能得到不同的迴應,就算對方冷漠的和你擦身而過,你也能接受到對方的信息,知道他不想被人打擾。但他們……”李澤文的目光掃過走廊,道,“幾乎是一潭死水。”
在醫院裏呆了那麽多年之後,這些精神障礙患者的身體可以恢複健康,但精神卻永遠折戟黃泉。他們的腦海裏到底在想什麽,他們關心什麽,他們在意什麽,他們能否理解普通人的感情……甚至是否還是普通意義上的“普通人”……沒有人知道。
潘越的母親就在三樓的308病房裏,就在走廊的中間。病房房門虛掩,留下了一掌寬的縫隙——伸手稍微就可以推開。
李澤文略一頷首,看向郗羽:“準備做好了嗎?”
“……不,沒什麽,我不怕,開門吧。”
木製房門被緩緩推開,發出低沉的的響聲。
郗羽站在門外,驚魂未定的目光投降了坐在床邊輪椅上的那個老婦人。
她完全沒想到數年後再見潘越的母親是在這種環境下,而她更沒有想到,潘越的母親竟然變成了現在這副模樣。
郗羽還記得潘越母親的樣子——她和潘越母親見過的每一次都是在極其糟糕的情況下,第一次是在公安局的會議室門口,第二次是在她家門口,郗羽對她的印象隻剩下紅著眼睛咬著牙狀似癲狂的女人,她對郗羽說“你害死我兒子”,說“你怎麽不去死”,還趁著警察不注意衝過來揍她,抓她的頭發。郗羽一直以來都怕極了她,很長一段時間內做噩夢都會夢她那癲狂的模樣。
然而不論她麵目如何猙獰,不論她的情緒如何瘋狂,但郗羽總可以通過她渾身的仇恨感受到她是活著的,她是有力氣的,她是頑強的。
而現在的她麵容枯槁,眼窩深陷,頭發花白。她獨自坐在空空蕩蕩的床邊,目光空空的看著牆壁,臉上沒有了所有的情緒,幹癟癟的臉上隻剩“呆滯”這一種表情,給人的感覺並不像“活著”,活脫脫一個木偶人。
李澤文沒有郗羽那麽多複雜的感情,他看了看手機中的照片,和麵前的女人進行對比。
“……她是潘越的母親……她……怎麽會變成這樣。”郗羽聲音很輕。
郗羽不
知道自己為什麽會這麽難過,但她幾乎感覺想要流淚。這麽炎熱的天氣,她居然忍不住打了個寒顫。
悲傷的力量原來也會讓人麵目全非。
郗羽看著眼前的青田精神衛生中心,一時間有些怔怔。這家精神病院位於南都市城郊,是三甲醫院,也是本省範圍內規模很大服務不錯收費較高的精神康複院,占地麵積十餘畝,背靠一個小丘陵,醫院裏綠化相當不錯,旁邊還有一個養著錦鯉的池塘。根據醫院官網上的資料顯示,醫院現有醫生數百人,護理人員不低於六七百人,能有效地對病人運動和藥物療法和心理醫療對病人進行治療。
醫院結構複雜,但大致分為幾處病區,有封閉式,半封閉式,還有開放式。貝曉英目前住在開放式的康複區,李澤文和郗羽此行,就是為了前來拜訪貝曉英。
按照李澤文的專業意見,刑偵調查就是由無數的legwork組成的。李澤文時間有限,不可能在南都待太長時間,這就對兩人的日程安排提出了要求,具體到實施過程,那就要求他們在幾天時間內拜訪完警方案卷裏提到的所有人。
“隻要有可能,每一個當事人都應該見一見。”李澤文說,“實實在在的和某人打過交道後,才能做出更準確的判斷。”
所以,他們來到了精神衛生中心拜訪潘越的母親程茵。這一次登門拜訪隻有她和李澤文兩人前來醫院,周翼則被李澤文安排去處理一些具體的行政事務。
郗羽拎著一帶剛剛買來的水果,跟在李澤文身邊,沿著綠化帶朝住院部走去,腦子裏想起了蔣園拿來的那份關於潘越家庭的調查資料。
那份資料主要是幾分官方文件——法庭案卷,民政局文書,外加一些基本的背景資料組成,因此顯得十分詳盡。
潘越的母親貝曉英,醫學院畢業,曾經當過醫生,後來辭職在家裏當家庭主婦。她是家庭裏的二女兒,家世背景相當可觀,她的父母,也就是潘越的外公曾在本省建設廳任職,有那麽一段時間頗有實權,不過現在已經去世;貝曉英二十七歲時嫁給了潘越的父親潘昱民,潘昱民是建築師,結婚時還名聲不顯,婚後在老婆娘家人的支持下,事業一帆風順,在潘越去世之前,他已經當了本省建築設計研究院一院的總工程師。
這本來應該是一個幸福的家庭,但潘越的早逝給了這個家庭沉重的打擊。
老話說真是說的一點都沒錯,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難臨頭各自飛——事實也正是如此,一個家庭在發生了重大變故的時候,比如財務危機,子女事故,在這種情況下,夫妻兩人通常所做的一切隻
有一件事,那就是責怪對方。
更何況是中年喪子這樣的慘劇?
在潘越去世後,夫妻二人分居。潘越的母親沒能從喪子的陰影走出來,她身心受到極大摧殘,精神徹底崩潰。於是兩個月後的某一天,潘越的母親懷揣著一把水果刀去了丈夫的住處,捅了他兩刀。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這句話說得太正確沒有了。潘越的家庭可能原本也談不上多麽幸福,至此已經完全分崩離析。
理論上說貝曉英應該是被判刑的,但在隨後的調查過程中,醫生鑒定之後發現她患了偏執型精神分裂症,喪失自主能力,在法律上是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和限製行為能力人。她因此沒有被判刑,被她的哥哥,也就是潘越的舅舅送進了精神病院進行治療,一直到現在。
貝曉英是經警方強製送來的患者,在精神病院的最初的年頭是經過嚴密監控的,不能出院,其他人也無法探望;十多年後的現在,她依然還住在醫院裏,兩年前在她哥哥的協調下,搬到了開放式的康複區。
也就是說,她已經在精神康複醫院呆了整整十四年。
康複區在住院部大樓之後,從一路的觀察看起來,這是一處管理不太嚴格的區域,兩人登記後就以探病的名義進入了康複區——在這裏的病人基本上屬於重度精神障礙者且家庭不錯的,沒有威脅性同時家屬已經放棄了治愈的希望,純粹把這裏當養老院的存在。
康複區大樓共四層,裝修得意外得不錯,設備也比較完善,郗羽視線所及也隻覺得幹淨整潔。他們路過手工室、書畫室、影視放映廳和圖書室。走廊上時不時走過穿著白衣服的護士和穿著條紋病號服的病人們,有些病人在看書,有些在看電視,乍一眼看上去,和普通醫院並無區別。
“和我想象的不太一樣。”郗羽輕聲說。
李澤文問:“你以為精神病院是什麽樣子?”
郗羽當然不會以為精神病院是陰森恐怖的地獄般的存在,但是如此和平的場景還是有點超出想象了。
“大概是更歇斯底裏的地方吧……但這裏看上去好像很平常。”
“至少我們在的康複區是很平和的。要是危險的話,也不會成為開放區。”李澤文道。
“這倒也是。”
“看他們的表情和肢體語言。”
郗羽在提示下這才發現,不少病人表情呆滯眼神冷漠,時而
自言自語,還有繞著原地轉圈的……幾乎不跟人直視。
“大部分精神障礙患者都有交流障礙,他們的一大典型特征就是認知失調,社會屬性喪失。如果是正常人,哪怕是完全陌生的人,你的注意力投射到對方身上時,總能得到不同的迴應,就算對方冷漠的和你擦身而過,你也能接受到對方的信息,知道他不想被人打擾。但他們……”李澤文的目光掃過走廊,道,“幾乎是一潭死水。”
在醫院裏呆了那麽多年之後,這些精神障礙患者的身體可以恢複健康,但精神卻永遠折戟黃泉。他們的腦海裏到底在想什麽,他們關心什麽,他們在意什麽,他們能否理解普通人的感情……甚至是否還是普通意義上的“普通人”……沒有人知道。
潘越的母親就在三樓的308病房裏,就在走廊的中間。病房房門虛掩,留下了一掌寬的縫隙——伸手稍微就可以推開。
李澤文略一頷首,看向郗羽:“準備做好了嗎?”
“……不,沒什麽,我不怕,開門吧。”
木製房門被緩緩推開,發出低沉的的響聲。
郗羽站在門外,驚魂未定的目光投降了坐在床邊輪椅上的那個老婦人。
她完全沒想到數年後再見潘越的母親是在這種環境下,而她更沒有想到,潘越的母親竟然變成了現在這副模樣。
郗羽還記得潘越母親的樣子——她和潘越母親見過的每一次都是在極其糟糕的情況下,第一次是在公安局的會議室門口,第二次是在她家門口,郗羽對她的印象隻剩下紅著眼睛咬著牙狀似癲狂的女人,她對郗羽說“你害死我兒子”,說“你怎麽不去死”,還趁著警察不注意衝過來揍她,抓她的頭發。郗羽一直以來都怕極了她,很長一段時間內做噩夢都會夢她那癲狂的模樣。
然而不論她麵目如何猙獰,不論她的情緒如何瘋狂,但郗羽總可以通過她渾身的仇恨感受到她是活著的,她是有力氣的,她是頑強的。
而現在的她麵容枯槁,眼窩深陷,頭發花白。她獨自坐在空空蕩蕩的床邊,目光空空的看著牆壁,臉上沒有了所有的情緒,幹癟癟的臉上隻剩“呆滯”這一種表情,給人的感覺並不像“活著”,活脫脫一個木偶人。
李澤文沒有郗羽那麽多複雜的感情,他看了看手機中的照片,和麵前的女人進行對比。
“……她是潘越的母親……她……怎麽會變成這樣。”郗羽聲音很輕。
郗羽不
知道自己為什麽會這麽難過,但她幾乎感覺想要流淚。這麽炎熱的天氣,她居然忍不住打了個寒顫。
悲傷的力量原來也會讓人麵目全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