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到消息,徐階急忙忙趕到左安門的城樓上,果然見隆慶皇帝身穿著厚厚的皮裘,在陳宏和馮保的陪伴下,麵朝宮外站著。


    “老臣處置延誤,驚擾到皇上,實在罪該萬死。”徐階忙顫巍巍跪下:“城上風大,懇請皇上立刻下城,下麵的事情交給微臣處理。”


    “是徐閣老啊……”隆慶迴過頭來,朗聲笑道:“他們是來找朕的,不用您老操心,這次的事情,由朕來出來。”說著把右手放在耳邊道:“不信你聽……”


    仿佛為了迴應皇帝的話,城下響起了‘萬歲萬歲萬萬歲……’的山唿之聲。


    徐階麵色蒼白的起身上前,扶著城垛往外一看,果然見城下的士子,全都跪在那裏山唿萬歲。


    隆慶十分享受這種感覺,雙手高高抬起,城下的士子們便停下唿聲,抬頭望著他們的皇帝。


    隆慶也望著下麵黑壓壓的士子,久久不語,場上一片鴉雀無聲。


    ‘壞了,皇上忘詞了’隻有馮保才意識到生了什麽,趕緊小聲提醒道:‘胡宗憲的事兒……’


    “哦,哦……”讓他這一提醒,隆慶終於想起自己的腹稿,方才啟聲道:“對胡宗憲的案子,朕也憂心似焚。你們說,要嚴懲兇手,揪出主謀……這個朝廷已經再查了,不日便有結果大白天下,請諸位放心;你們說,要為他恢複名譽官爵,優撫優恤……這個朕現在就可以答複你們。胡宗憲上不誤國、下不誤民的社稷功臣,朝廷一定會酬勤報公,以公道論事,必不會讓他在九泉之下,還無法瞑目的……”


    皇帝後麵的話,徐階一句沒聽清。隻聽到皇帝說一句,下麵就會響起一陣高過一陣的歡唿聲,這聲音如同魔音貫耳,讓徐閣老感覺耳邊嗡嗡直響,一顆心多少年來,都沒有這樣不安過。


    “徐閣老,徐閣老……”直到有人推他一把,徐階才迴過神來,茫然道:“怎麽了?”


    “皇上讓您給士子們一個保證呢?”推他的是陳宏,小聲道:“給胡宗憲的追諡和哀榮……”


    “我保證。”徐階麵色蒼白的走上前,向著城門樓下的士子們道:“一切如聖意……”


    “萬歲,萬歲……”狂熱的唿喊聲,一下淹沒了徐閣老的聲音。


    看到徐階臉色不好,隆慶關切問道:“元翁沒事兒吧?”


    “無妨,隻是偶感風寒。”徐階苦笑道。


    “城上風大。”隆慶把他的話原樣奉還:“快扶元翁迴去歇著。”


    徐階也無心再呆在此地,草草告退下來。待他一走,隆慶也撐不下去了,小聲問陳宏道:“都凍死了,還要朕撐到什麽時候?”


    “跟士子打聲招唿再走。”陳宏循循善誘道:“這可是皇上爭取他們的大好機會,將來他們必將比其他人更忠誠。”


    隆慶便又跟士子們聞言道別,讓他們趕緊迴去喝完薑湯啥的,果然把士子們感動的夠嗆,又磕了頭,便散了。


    被攙著迴到了內閣值房,下人趕緊上來給徐階更衣,卻被他一把推開,就那麽披著大氅,囫圇圇的躺到了躺椅上,失神地望著屋梁上方。暖帽依然扣在頭上,整個人顯得臃腫不堪,虛弱不堪。


    張居正聞訊過來,見狀把閑雜人等斥退,把屋門關上,靜靜坐在徐階旁邊的椅子上,等他自行恢複過來。


    許久,徐階仍保持開始的姿勢,但終於出聲了:“你說,這次的事情,有沒有人在皇帝背後支招……”


    “肯定是有的,”張居正輕聲道:“事出反常,必有妖孽作祟。皇帝這次竟然親自跑上城頭接見請願士子,逼師相不得不答應他們的要求,我看這背後必有高人支招。”


    “是誰?”徐階緩緩道:“陳宏嗎?還是楊博?”


    “陳宏是有能力攛掇皇帝這麽幹,但得罪師相對他有什麽好處?他都是大內總管了,把您拱下去,他也當不了輔,實在沒理由這麽幹。”張居正沉聲分析道:“楊博也沒可能,且不說他跟皇帝並不熟,出不了這種主意,單說他也沒那個本事,煽動那些士子鬧事。”


    “那會是誰?”徐階輕聲問道。


    “師相是怎麽了?這麽明白的事兒,在這個關口您還看不清楚?這件事就是沈拙言手下那幫人攛掇起來的!師相不明白,還找他去談心,還相信他會放過我們,還指望著將輔的位子傳給他,指望他給您老遮風擋雨…”說到這裏張居正喉頭一下哽住了,深吸口氣道:“當年學生和沈默交好時,曾經一同出遊,他當時吟過兩句詩,我一直記憶猶新。”頓一頓,便吟誦道:“他說‘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您說,做出這樣詩的人,有可能心慈手軟,半道而廢嗎?”


    如果沈默知道,當初自己豪氣迸,隨口剽竊的毛太祖詩詞,竟被張居正用來解構他的性格,不知會不會腸子都悔青了。


    但世上沒有賣後悔藥的。這話終於徐階動容了,他撐著椅子的扶手慢慢坐起了,道:“給南京那邊去信,問清楚是那些人在搞聯名上書,我看得這些人閑出毛病來了,得給他們挪挪地方了;還有這次鬧事的士子,搞清楚是誰在裏麵領的頭,這種唯恐天下不亂之人,朝廷不能取!”


    “是。”見徐階終於振作起來,張居正鼓起勇氣,將在心裏憋了好久的話,說出口道:“師相,學生說句鬥膽的,關於沈默這次的目標,您可能一直想錯了。”


    “什麽意思?”徐階看著他道。


    “我懷疑他是,項莊舞劍、意在沛公。”張居正壓低聲音道:“他的目標並不是我,而是師相。”


    “我?”徐階瞳孔猛地一縮,失聲笑道:“怎麽可能?開國至今二百年,你可見過有敢對老師動手的學生?”


    “凡事總有第一個!”張居正見他不信,急聲道:“否則無法解釋,他為何在占據主動的時候,能甘心鳴金收兵!李春芳不查、王廷相不抓、存心就不想把此案了結。想把事情鬧大,往師相身上潑髒水!”


    “夠了!”徐階猛地一拍躺椅扶手,麵色難看道:“你這是在挑唆嗎?!”


    “師相?”張居正無比愕然,跪地道:“學生一片赤誠,蒼天可鑒……”


    “唉……”徐階頹然一歎,仿佛又老了十歲,摘下頭上的暖帽,露出被汗水浸濕,緊緊貼在額頭的銀,聽起來有些錯亂道:“金杯共汝飲、白刃不相饒!君對臣可以,父對子、師對生就不可以!”說著蒼涼的笑道:“老夫何許人也,豈能跟自己的學生白刃相見?這要史書上如何記載?此事以後不要再提了。”


    “老師,”張居正苦苦勸道:“人家的刀都駕到脖子上了,難道您要引頸就戮嗎?”


    “他不敢戮我,”徐階麵容陰沉的搖頭道:“欺師滅祖者,不容於世!他不敢,不敢的……”


    “老師……”張居正喟歎一聲,幽幽道:“名聲真的那麽重要嗎?”


    “你不看重,不代表別人不看重……”徐階緩緩閉上眼,許久突然才輕聲道:“你不用擔心自己,就算我真完了,你也不會有事的。”


    張居正默然。


    皇帝在左安門城樓上宣諭後,朝廷風向大為改變,越來越多的官員,上書請求重新考慮胡宗憲的諡號問題。在眾望所歸之下,這次禮部和內閣的動作快了許多,僅僅一天便擬定了新的諡號‘襄懋’。


    甲胄有勞、威德服遠曰襄;以德受官、以功受賞曰懋——簡而言之,就是‘大功’二字。


    這次雖然比皇帝所設想的‘忠襄’還要差一些,但已是大大進了步,也是徐閣老能接受的極限了……就算徐階再讓步,也不可能把個‘忠’字送給胡宗憲,與忠相對的是什麽?那不等於在自個腦門上寫‘奸’字嗎?


    雖然在左安門上贏了一場,但對隆慶皇帝來說,那不過是借著天時地利人和,小小出口惡氣而已,真要他和徐階對著幹?他還沒這個信心……所以隆慶也見好就收,在票擬上批了紅。隻是趁機胡宗憲的哀榮上,多爭取了一些。


    如今徐階已經痛定思痛,盡其所能的順著皇帝來了,自然不會在這些枝節末梢上惹隆慶不痛快。於是很快命吏部並戶部拿出了方案,追封胡宗憲為太保,蔭其一子為錦衣衛指揮,一子為錦衣衛指揮僉事,並賜旌旗牌匾、金銀器物若幹,不一一細表。


    隆慶看了尤嫌不足,又給胡宗憲追封了個海寧伯,並在百官公祭之後,禦葬其故鄉的天馬山,也算是哀榮備至了。


    隆慶這才意猶未盡的對陳宏道:“這下總能對沈師傅有個交代了吧?”


    “皇上恩厚,足矣。”陳宏眯著眼道。


    於是聖旨頒布,臘月二十一日,在先賢祠公祭胡宗憲後,由錦衣衛護送其靈柩迴鄉禦葬。


    今兒是臘月十六,距離二十一還有四天,然而按照慣例,在公祭前還會有三天小祭,讓那些當天沒資格進場的官員,先行進場拜祭,也算給正祭那天墊場。


    接到聖旨後,禮部便開始緊張忙碌起來,緊趕慢趕,終於用一天一夜把靈堂紮好,沒耽誤了開祭。


    至此,輿論徹底逆轉,對胡宗憲的緬懷和追思,成了現在京城官場上的主流。何況胡宗憲生前的赫赫功業、最終的悲壯結局,正如那副挽聯所寫的‘寶劍埋冤獄,忠魂繞白雲’,令人無不生出惻隱之心,在京官員莫不相邀前往先賢祠祭奠。


    昭寧寺的和尚,也應禮部所請,每日來靈堂大做水6道場,鐃鈸鍾鼓齊鳴,一遍又一遍地念誦《往生經》,給致祭時增添氣氛。


    前來吊喪的人絡繹不絕,按京城吊儀,每位前往的官員都會送去一道挽幛。靈堂裏要給大人們空著,就擺在院子裏。誰知道一天後,院子裏也放滿了,隻能擺到大門外。到後來,連街麵的外牆上,都擺滿了靈旗挽幛。這幾日京城的天氣還好得出奇,白天響晴薄日,晚上一片繁星。那些白紙白花不遭雨淋,完好無損,把個先賢祠堆砌得一片縞白,叢叢複複,間不容腳。


    轉眼到了臘月二十一,正祭的日子到了。今天一早,參加公祭的官員們從四麵八方6續趕來,大街很快便被轎子塞了個水泄不通,以至於後來的官員,隻能把轎子落在臨街,步行往先賢祠走來。


    雖然對這裏的情形早有耳聞呢,然而一路上看到那些挽幛,還是讓官員們深感震撼,一個個想得都差不多:‘能得如此哀榮,胡宗憲死而無憾了。’


    差兩科巳時時,六部九卿便6續到期……當然王廷相和黃光升兩個停職在家的不在其列。


    大九卿們自然是有資格進靈堂的,這先賢祠正殿是個五楹中殿,如今中間隔了一道黑色絨布帷幕,帷幕後頭是先賢的靈像,前頭停放著胡宗憲的靈柩便是致祭的靈堂。


    眾位大人進來後,但見靈堂中央帷幕之下,橫放了好幾排祭台,靠裏幾排祭台上擺滿了三牲瓜果祭品,豬、羊都是整頭的。最前排祭台上三隻鬥大的銅爐裏,各插了三炷杯口粗細的檀香,殿中煙霧氤氳,挽幛低垂。在大殿兩側,還有宮內鼓坊司的四十多個樂工,手持笙簫琵琶等各色樂器奏樂。淒惻婉轉的哀樂一響,便將哀思氣氛烘托到了極致。


    在此氣氛之下,眾大人也是心生唏噓,依次肅穆的向胡宗憲的靈柩行禮後,再由胡宗憲的兒子……也就是當初被海瑞吊打的胡公子,早就被錦衣衛接進京來,披麻戴孝,向諸位賓客迴禮。


    (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官居一品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三戒大師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三戒大師並收藏官居一品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