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冬至吃餃子來紀念張仲景,是一種溫暖的舉動,那麽寒食節紀念介子推和端午節紀念屈原的初衷,都是一種悲哀。【介子推,我願稱他為第一大冤種。怎麽還有人稱晉文公為明君的?我簡直目瞪口呆,難以理解。介子推護著重耳逃亡十九年,期間重耳餓到不行的時候,介子推割股啖君,把自己大|腿肉割下來給重耳吃了。可重耳在當上晉文公後又是怎麽做得?論功行賞卻獨獨忘了介子推,等到介子推和老母親隱居山林後,晉文公又想把人找出來,這個大聰明,用的居然是放火燒山的方法!人沒請下來,到是把介子推和他的老母親都燒死了。放火燒山,牢底坐穿好吧!就這,居然還有臉,用禁火、吃寒食來紀念介子推?】第43章 延伸春秋時期。被天幕稱為大冤種的介子推,此時的心情是茫然且無措的。他跟隨、護送公子重耳,是因為公子是個禮賢下士、德才兼備的人,這一路的逃亡中,公子為人也確實如此。但這與天幕所說的後來之事,並不衝突。因為介子推從未覺得保護公子是一件可以用來說的功勞,乃是忠心之人自發而為的事情罷了。公子成為晉文公後論功行賞,也定然是知曉他不圖這份名利,是以才未曾嘉賞於他。至於最後會用放火燒山的方法來請他下山,定然是公子被世人口口聲聲的“恩義”所裹挾,這才迫不得已而為之。介子推是知道自己的,既然已經選擇隱居,定然是不願再下山背上索取之名的,想必正是因為此,他才會被燒死在山上。他唯一愧對的,就是自己的母親。沒一會兒,介子推就為以後會發生的一切,找到了理由。公子重耳尤為激動,起身向著介子推作揖感激:“若他日,不與子推共心,上天視之!”【說到這,我覺得晉文公這個人蠻矛盾的。我認真看了一遍,就覺得《史記》上寫的那些東西,根本就不像是同一個人能幹出來的。與其說他的流亡之路,倒不如換個角度,從他娶妻生子的視角來看。起先他流亡的時候,已經是40多歲的年紀了,這個時候肯定已經娶妻生子了吧?但是我沒看到過相關的記載,也不知道他們最後咋的了。反正從重耳逃亡開始看,他一開始是逃到了他母親的故國狄國,在那裏娶妻生子了。幾年後,他爹死了,國內發生了一係列事變後,大臣來找他繼位,他說自己不配,讓他們立別人。然後他弟繼位了,他弟這個人吧,人品不太行,不僅言而無信,還殺了之前要迎重耳的大臣。搞的人心盡失之後,他弟就怕百姓都去依附重耳,所以就要去追殺重耳。】晉國。晉獻公死後,裏克等人殺了奚齊和悼子,正準備使人迎迴公子重耳。前去狄國的人選都已經定下了,就是公子重耳的舅舅狐毛,他還是一直跟隨在公子身邊的狐偃之兄。本以為這事情肯定穩妥萬分,不想忽然聽見天幕這樣一說。他們的心,直接涼透了。可如今箭在弦上不得不發,繼續去迎公子重耳尚有一絲轉圜的餘地,但若是退而其次迎迴公子夷吾,隻怕是必死無疑。【重耳一聽這事,就準備跑路,這個時候他對妻子說了一句很茶的話。“待我二十五年,不來而後嫁。”[1]你等我二十五年,要是我二十五年後還不迴來,你就另嫁了吧。真的,就那個時候的平均年齡……重耳!你讓人家等你二十五年?你那時候是去逃命,不是去繼位,你根本就不確定能夠在二十五年內就把人接去享福,你說這話虧不虧心呐!】彈幕:啊這,這很難評價……彈幕:主播你早說呀,那我就對他後麵會做出放火燒山的事情,一點都不感到驚訝了。彈幕:所以後來呢?他當上晉文公之後,把妻子孩子接迴去沒?【接肯定是接迴去了。別急,咱按順序來看。重耳又開始逃亡,他逃到齊國之後,齊國的國君將一個宗女嫁給了他,又是一通恩恩愛愛。哦忘了說,前麵重耳在狄國也是恩愛生活了十幾年來著。重耳在齊國生活幾年之後,齊國的國君死了,局勢不妙起來,跟隨重耳的狐偃等人就開始密謀要離開。不巧被齊國妻子的侍女聽到了,就密告給了妻子,妻子是個遠見卓識的女人啊,她不僅殺了侍女,還告訴重耳要誌在四方。成語“誌在四方”就是出自這個時候。但是這個時候,重耳卻說:“人生安樂,孰知其他!必死於此,不能去。”[2]……最後是妻子和狐偃等人用計,用酒把重耳灌醉後,帶著他離開的。注意啊!前方高能!醒來後的重耳暴怒,說要殺了他們,還說要是事情不能成功,就吃了他們的肉。[3]】秦朝。這已經不是嬴政第一次聽到,有關於晉文公的故事。但卻是第一次從這樣的角度,聽人以批判的口吻來說起。在天幕的口中,晉文公似乎沒有一點可取之處?這讓嬴政覺得奇怪。西漢。劉徹一個人獨坐著,此時他已經隱隱有點後悔獨處的決定了,因為想說的話太多,卻沒有一個可以傾訴的對象。“天幕是如何知道晉文公說過這些話的?”“那朕……朕同皇後她們說的話莫非也……”“哎,這還是天幕第一次這般詳細地說起一個人的生平來,雖然難堪,但是可見天幕是認真去了解過這個晉文公的。但天幕對朕就是一知半解的,之前的抽獎,也沒有給朕!”唐朝。“是《史記》!”李隆基驚唿,他感覺有一股陰冷之感,如蛆附骨,一點點蔓延至全身。《隋書》由魏征所寫。那後世所看的《唐書》、《唐史》呢?是何人所寫。李隆基頓時覺得,天幕口中有關於他的那些事情,他未必做了,說不定隻是宋朝的人胡亂揣測,施加在他身上的。他瞬間就什麽都不擔憂了,直接令人喊宋進來。他要同宋好好談一談,如何才能防止後世胡亂書寫唐書,以至讓天幕有了錯誤印象一事。【略過一些不歡迎重耳的國家不談。接著,重耳到了楚國。在這裏他沒娶妻,到是有了一個“退避三舍”的成語,答應以後用退避三舍來報答楚國的國君。但是結果大家都知道,哪裏是什麽退避三舍,分明是誘敵深入,打敗楚軍。這事暫且不提,重耳總算是經由楚國到了秦國。於是!第三次娶妻來了!秦國的國君直接嫁了五個宗室女給重耳,其中有兩個還是重耳侄子的妻子。這裏要說一下,是晉國太子在秦國為質,聽說父親病危之後就跑迴去了,讓秦國國君很生氣,就想扶持重耳。在謀臣的勸說下,重耳統一了。之後就是侄子繼位,重耳在秦軍的護送下,迴晉國奪位。】楚國。原本聽聞公子重耳即將來到楚國,正準備好好招待一番的楚成王不樂意了。此前,他曾在彈幕上看到過後世的“張儀”,用一張嘴將他的子孫唬的團團轉的事情,他可不想自己單單一句“退避三舍”,就同樣因小失大。立即就有人勸楚成王:“若不以禮相待,不如殺之,以絕後患。”【其實介子推的個性,從接下來這裏就能看出來。就在要踏上晉國土地前,介子推嘲諷狐偃無恥,說明明是上天想要公子重耳登上高位,可狐偃卻在這裏邀功。後來一幹人等中就介子推沒有得到賞賜,他的老母親和身邊人勸他去和晉文公講講的時候,他講出了一個成語:貪天之功。他認為重耳能上位是上天的意思,而非受封賜的群臣的功勞,這是貪天之功。可能我是現代人的腦子,理解不了古人的忠君愛國?】狄國。正聚在一道看天幕的狐偃、趙衰幾人,此時都表情不暢起來。說他們是貪天之功?先不說他們這一路以來,為了保護公子重耳躲避追殺,付出了多少,就說日後,天幕所說的那樁樁件件,都讓狐偃幾人感覺到了心涼。公子的那些表現,著實是不像有迴到晉國之心。但比起這些未定的以後,眼下更緊要的,是即將要天翻地覆的局勢。幾人都已經感覺到了風雨欲來,重耳又豈會感覺不到,他既感懷於介子推的一片忠心,不願寒了他們的心,但同時又怕將狐偃他們捧得太高。一時間,該用何種態度來麵對幾人,讓他有點難把握了起來。【醒一醒啊介子推,要是沒有你們這一群人護著重耳,為他籌謀,推著他一路走,他真能成為最後的贏家?你們不會以為他有駢脅[4],就真覺得是聖人之像,舍他其誰吧?雖然曹國的國君當時也想偷看重耳的駢脅,但是駢脅真的隻是一種生理畸形啊!就和重瞳一樣,是先天的粘連畸變,並非聖人的表現!我發現古人真的很會給自己造勢,什麽生下來紫氣縈繞,生產時雷電大作有蛟龍破窗而入,還有五色祥雲,赤氣衝天的……全都假的不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諸朝都在直播間看我考編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尹七歌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尹七歌並收藏諸朝都在直播間看我考編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