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牆上的掛表已經指示了7點。
李波把吃了一大半的盒飯和上推到一邊,目光再都迴到攤開了一桌子的各種數據報告上,撐著額頭發呆。
開始在一分區嚐試縮短平均住院日已經有快五個月的時間。照以往的經驗,入院等待手術的時間和手術後痊愈,等待檢查結果返迴的時間是兩部分可以壓縮,壓縮了不該影響醫療質量的部分。檢驗科室和影象科室的工作製度已經有多年的規矩,2點停止收門診血樣,4點停止收住院部血樣,停止接收平診影象檢查已經延續了多年,假如改變這一項,必然涉及許多資金,設備,人員調動的問題,於是,在嚐試階段,李波跟淩遠商量,先從影響小的部分著手----強化培訓臨床醫生,在門診安排擇期手術時,將可以在入院前完成的各項檢查建議患者在入院前於門診完成;管床醫生收病人做住院檢查時候,反複強調手術前注意事項,防止出現類似患者手術前因為沒有做到禁食等注意事項打亂手術安排;所有管床醫生強化及時送交醫囑的概念,避免因為錯過送檢時間而不能及時完成檢查;督促手術科室各組負責人,嚴格對照手術安排表上的時間完成手術床周轉,避並且及時根據實際情況調床,避免出現有患者已經推進手術室而原先安排的手術室前一台手術沒有完成,患者與手術大夫浪費時間等待,同時若幹個手術台空置的情況……
李波看著眼前幾位住院總大夫和護士長交上來的報告,以上各項,大部分已經比以前有了很大提高,沒有做到的部分,他已經隨機抽查了幾個具體病例,都存在著當時主管醫生或手術室護士無法做到的合理解釋。
在如此‘興師動眾’地強調,培訓,更在本來已經工作壓力很大的臨床醫生和手術室護士身上加了條‘嚴格按時’的砝碼,固然將此加入考評項目與季度考評,獎金甚至職稱評價聯係,還是引致了廣泛的牢騷埋怨---這雖然是意料之中,可縮短的住院日,提高的效率,卻並沒有達到李波期待的數字。
從這些數據上來看,在現有基礎上靠規範臨床醫護人員的工作來提高效率,實在事倍功半,淩遠說過,必然會改變檢驗科室的工作安排,這裏才是大項,但是在此之前,當真就沒有得可做?
李波總覺得應該還有其他通過管理改進的餘地。譬如,他望著手裏幾個隨機抽取的病例,都是闌尾炎,單純性膽結石一類的病例,卻都住院超過了10天。他已經分別找了管床的住院醫生,管床醫生都拿出來了日期明確的
記錄,都是因為上級大夫沒有能夠及時給患者檢查,下級醫生不能作住耽誤著。而再往上追,一例,專業組組長是程學文,需要他的意見批示,但是當時一方麵他病區有兩個危重病人,若幹惡性腫瘤,他又正在準備下基層培訓基層醫生,想必是將輕症托後了;另一例,屬於韋天舒的專業組,而他當時正在主要負責亞洲若幹國家的微創學術交流;再一例,專業組長正是李波自己,看到了病例他還頗有印象,在那期間,才剛接手一分區,若幹重症,高齡患者,有複雜病史的患者,已經讓他快要迴到了剛開始獨立管病人的緊張時代,更別要說還有桃李杯的準備,才剛接手的組帶教工作……他清楚地記得,當初自己把幾個明顯沒有生命危險的病例會診一托再托,壓後再壓後……
李波發呆地瞧著這幾個病例---醫生的能力和精力都有限,如今的同事們,尤其是各專業組長,在臨床工作上都已經承擔了很大的壓力,而類似學術交流,科研的工作,也不可能忽略,再說提高要求,既要顧及危重病人,又要兼顧輕症病人不壓床,就自己的真實體驗,已經根本不可能做到。
李波有些煩躁地站起來,抱著雙臂在大辦公室內低著頭走來走去,這會兒聽見幾聲敲門聲,他迴過頭,門一直就開著,而楊立新站在開著的門旁邊,並不進來,衝自己笑道,“李大夫還沒走?”然後又低頭看表,“但是已經是下班時間,不知道請示工作合適不合適。”
楊立新比李波長了5歲,因為是外地考來的研究生,最終跟李波同年拿到博士學位,折算工作年限,算是年資基本相同,在這之前,倆人不算熟絡,但畢竟是在一個科室工作了多年的同事,向來象所有同級醫生一樣,直唿姓名,而如今,這李波的名字完全被尊稱為李大夫或者領導甚至主任。而時常,跟在這尊稱之後的內容,本該是直接的臨床討論,病例交流,卻總要帶了些完全不必須的色彩。
也不光楊立新。從桃李杯上刻了李波兩個字之後,傳說中的職稱評定和行政任命將迅速下來開始,類似的改變,甚至也發生在一些李波甚相熟的原先師兄那裏。隻不過,沒有這麽明顯。
“楊大夫請進。”李波微笑報以同樣的尊稱,“您說。”
“我手裏兩個病人。一個疝修補,一個膽結石,倆台手術都是打開後您去看了下情況,我做的,都是已經手術後3天,一切檢查良好,但是今天查房,都沒有輪到討論。沒得到領導意見。是可以等到周一查房,不過,領導們不是在抓縮短住院日?我想,您要有空
,明天早上看一眼?如果沒有問題,我就開出院檢查了。”
李波從他手裏接過來兩個病例的檢查結果,所有數據都甚正常,他才想說一句,楊大夫您是完全可以對這樣病人做出判斷的,話到嘴邊,還是縮了迴去,溫聲道,“我明天一早去看病人。您提醒我。”
楊立新離開之後,李波站在原地好久。方才看著報告數據理不清的思路,突然有些分明。
科裏類似楊立新這樣的高年主治和新副主任醫師,各個具備紮實過硬的基本功和已經很豐富的臨床經驗,雖然在疑難病症,急重病症的處理上,尚欠火候或者缺乏天賦,也或者因為種種原因,沒有得到最好的機會,在個別對手術精製程度要求更高,速度要求更快的手術上,尚無法獨立勝任,可是,對於常見病,完全具備獨當一麵的能力。事實上他們在專業上的素質,比許多下級醫院的主任還要過硬。
然而因為疾病分專業組的傳統製度,每一個專業組長,需要對自己本專業組的病人最終負責,於是,絕大多數已經有了單獨處理常見病能力的醫生,沒有這個最後做主的權利和責任,一方麵讓專業組組長責任過重,另外一方麵,是心理上的依賴。到了最後那一步,永遠,還是有上級來請示的,也永遠,要等待上級的指示。
這正如如今全國範圍內,臨床水平高的綜合大醫院與其他各級普通醫院的畸形狀態。前者超負荷,承擔了許多本該由下級醫院負責的病例,而因為超負荷,必然有類似服務態度不夠細致親善,患者等候過長的問題;而後者,卻永遠病床利用率極低,沒有發揮出來應有的作用。
全國的醫院責任畸形,大家說了又說,卻因為種種原因,沒有改變,大家也不是沒有抱怨過往上的政策執行人的;而如今,當同樣的情況,發生在自己的病區,自己承擔責任擁有權力,是否,真的該改變?
關於醫院責任畸形,大家紛紛都說,就該讓不同級別的醫院,管不同級別的病。不能闌尾也一定要到我們這裏來切;這樣的話,能不排長隊嗎?而長此以往,下級醫院,能不一個切闌尾也不規範麽?
那麽,在自己的管轄範圍內,又何必闌尾,都要最後專業組組長簽字,查房,才能出院?更何況,醫院責任問題,畢竟有目前醫療水平相差過大,究竟各級醫院是什麽水平,參差不齊,而在自己,自己的屬下們的水平,幾乎每一個,自己都有清楚了解,把握。
老主任曾經說過,一個醫生的成長,除了天賦,也需要機遇
。有時候這個機遇,就來自壓力。
周明在將一分區林林總總的工作交與自己的時候說,1年之後我迴來,你一定已經跟以前不同。必須自己做主的感覺,你考慮的方方麵麵,永遠要比有個上級可請示的時候要周全。這樣的一年,頂得上你有上級的3年5年。
這是實話。
固然說,若幹最疑難的病例,危重的病人,依舊會在全科會診,依舊會請示淩遠和幾位老主任,但是諮詢與請示上級,作為主要負責人求會診與拿著記錄本記錄上級意見照做,那種境界,完全不同。
哪怕就是一例闌尾炎。
楊立新們,在能力上,是完全可以勝任這個承擔常見病例全過程診斷治療的責任的。而如今,當一個年輕的專業組長橫在頭上,非但有所依賴,而且心理不平,於他們個人,於科室的氣氛,都不好。
李波始終相信,這個世界,是個競爭的世界,但更是個合作的世界,當競爭與合作成良性的平衡的時候,才會讓最大部分的人,做事做得更積極,整體上,有個更有效率的環境。
若幹的想法在李波的腦子裏越發清晰,他快步迴到電腦前,打開江淘傳給他的近半年來普通外科所有病人的各項信息數據庫。打開分析軟件,錄入命令,看著電腦屏幕上,結果欄列出來的近半年來全普通外科所有病例分病種的平均住院時間列表,緩緩拉動鼠標,掃過一組組數字,終於,他停下來,目光停留在闌尾炎一組上。他盯著那個8.8,輕輕擊掌,然後又再拖動鼠標,選出疝,甲狀腺腫瘤,膽囊結石幾組,同闌尾炎一起從分析軟件輸出頁輸出到了文檔裏。李波盯著這幾組疾病的平均住院天數好一陣,然後,再又迴到全病種數據庫,將包括了這幾組疾病在內的若幹疾病組標記了‘輕症’字樣,把那本軟件使用說明翻了一陣,終於找到要用的指令,返迴軟件編輯頁麵,錄入指令。
李波的手指在鍵盤上飛快地敲擊,一組組與他方才猜測甚接近的數據印證了他的設想。
輕症組病種平均比率後麵,40%的數字在他意料之中而又讓他的思路越發清楚,而僅僅4天的輕症與重症病人住院天數的差距,更堅定了他心中的設想。
李波快速地將典型病例挑出,整合綜合數據,打開文檔,敲上了‘關於設立輕症病組的建議’,其後,他一一列出,諸如由具備中級以上職稱,經專業組組長和科主任教授審核通過,任命輕症組組長,全麵負責本組病人全過程的診斷處理;輕症組組
長
輪換製度,以半年至一年時間為一任,有利對若幹中級職稱醫師的鍛煉,進一步強化診斷操作基本功,激發醫師的主動性與責任感;而輪換製度,少於一年的時間,又可以保證輕症組負責醫生在短時間的基本功,管理能力強化後,不至於脫離更高更新技術的專業培訓,並應酌情評價工作成績,與職稱考核相聯係,應采用綜合評價係數,如專業組組長一樣具有在臨床職稱評定上加分的權利;對於所有住院醫生,應輪換進入輕症組,擔任更大份額的工作,給與年輕人更多的機會;關於進一步保障輕症組工作安全,而不加大專業組負責主任的工作強度,保障各組合理工作量和有效工作,應請不再擔任專業組組長,平時臨床與教學工作較輕鬆的教授,主任醫師作為輕症組顧問……
李波一氣寫了3頁的報告,整入數據,修改了,打包發給淩遠,關了機,伸了個懶腰,抓了車鑰匙往外走,迎麵看見王東,淩歡從手術室的方向過來,而居然,旁邊還有鬱寧馨。
李波站住,衝王東道,“你不是昨天夜班?今天你的病人有狀況?”又覺得不可能,無論如何,自己病區的病人急診手術,不可能不通知自己。
“這個土冒。”淩歡翻了王東一眼,“居然把蘇純給丟了。什麽都給他定好了,他磨蹭著下班時間才去找人家,得,人家中午就走了。打手機也沒接。他百無聊賴,迴來為人民服務,等人複機……”
“我哪知道師太千年一迴地人性化,還有生日假啊!”王東倒是笑嗬嗬的,“不過她也該休息休息了。跟她家裏人過去了吧!反正淩歡那個場子也定了,要不,咱別浪費?”
“你倒是真想得開!”淩歡直翻白眼,看向李波,“去不去?一起吧。他們別人水平都太差!”
李波完成了件大事心情良好,點頭道,“你們先去,我得迴家給仔仔開飯。”又猶豫了下,看了旁邊站著的鬱寧馨,才要開口,見王東衝她大大列列地笑道,“一起吧一起吧?剛才台上,你不說你小時候也逃課溜冰去麽?”
鬱寧馨略微地不自在,倒是瞧了李波一眼,有點僵硬地道,“我,隻會水冰。”
“師傅教你!”王東一拍胸脯,“就象剛才手術台上一樣!”
淩歡噗地笑了,衝鬱寧馨道,“你真認了這白菜當師傅?那你的滾軸生涯就算徹底毀了……”
“毀什麽啊?咱這還有師傅的師傅。”王東拍李波肩膀,“你師傅頂不上時候,師傅的師傅出手,
還是跟手術台上一樣,斷不能毀了你……”
鬱寧馨不答,隻瞧著李波,李波笑道,“隻要你今天不值班。”
說了這話,忽然納悶,鬱寧馨,怎麽居然會在不值班時候,出現在這裏?
“她不值班!”王東替她道,“領導我們可都是加班!今天韋大夫加了台手術缺人,唿我,讓我找個人,我迎麵碰見小鬱同誌,人家可二話沒說就答應了,領導,您說是不是得表彰我等……”
“表彰表彰,今天我請客,”李波壓下心裏的驚訝,笑道,“你們先去吧,我伺候了仔仔就去找你們。”
牆上的掛表已經指示了7點。
李波把吃了一大半的盒飯和上推到一邊,目光再都迴到攤開了一桌子的各種數據報告上,撐著額頭發呆。
開始在一分區嚐試縮短平均住院日已經有快五個月的時間。照以往的經驗,入院等待手術的時間和手術後痊愈,等待檢查結果返迴的時間是兩部分可以壓縮,壓縮了不該影響醫療質量的部分。檢驗科室和影象科室的工作製度已經有多年的規矩,2點停止收門診血樣,4點停止收住院部血樣,停止接收平診影象檢查已經延續了多年,假如改變這一項,必然涉及許多資金,設備,人員調動的問題,於是,在嚐試階段,李波跟淩遠商量,先從影響小的部分著手----強化培訓臨床醫生,在門診安排擇期手術時,將可以在入院前完成的各項檢查建議患者在入院前於門診完成;管床醫生收病人做住院檢查時候,反複強調手術前注意事項,防止出現類似患者手術前因為沒有做到禁食等注意事項打亂手術安排;所有管床醫生強化及時送交醫囑的概念,避免因為錯過送檢時間而不能及時完成檢查;督促手術科室各組負責人,嚴格對照手術安排表上的時間完成手術床周轉,避並且及時根據實際情況調床,避免出現有患者已經推進手術室而原先安排的手術室前一台手術沒有完成,患者與手術大夫浪費時間等待,同時若幹個手術台空置的情況……
李波看著眼前幾位住院總大夫和護士長交上來的報告,以上各項,大部分已經比以前有了很大提高,沒有做到的部分,他已經隨機抽查了幾個具體病例,都存在著當時主管醫生或手術室護士無法做到的合理解釋。
在如此‘興師動眾’地強調,培訓,更在本來已經工作壓力很大的臨床醫生和手術室護士身上加了條‘嚴格按時’的砝碼,固然將此加入考評項目與季度考評,獎金甚至職稱評價聯係,還是引致了廣泛的牢騷埋怨---這雖然是意料之中,可縮短的住院日,提高的效率,卻並沒有達到李波期待的數字。
從這些數據上來看,在現有基礎上靠規範臨床醫護人員的工作來提高效率,實在事倍功半,淩遠說過,必然會改變檢驗科室的工作安排,這裏才是大項,但是在此之前,當真就沒有得可做?
李波總覺得應該還有其他通過管理改進的餘地。譬如,他望著手裏幾個隨機抽取的病例,都是闌尾炎,單純性膽結石一類的病例,卻都住院超過了10天。他已經分別找了管床的住院醫生,管床醫生都拿出來了日期明確的
記錄,都是因為上級大夫沒有能夠及時給患者檢查,下級醫生不能作住耽誤著。而再往上追,一例,專業組組長是程學文,需要他的意見批示,但是當時一方麵他病區有兩個危重病人,若幹惡性腫瘤,他又正在準備下基層培訓基層醫生,想必是將輕症托後了;另一例,屬於韋天舒的專業組,而他當時正在主要負責亞洲若幹國家的微創學術交流;再一例,專業組長正是李波自己,看到了病例他還頗有印象,在那期間,才剛接手一分區,若幹重症,高齡患者,有複雜病史的患者,已經讓他快要迴到了剛開始獨立管病人的緊張時代,更別要說還有桃李杯的準備,才剛接手的組帶教工作……他清楚地記得,當初自己把幾個明顯沒有生命危險的病例會診一托再托,壓後再壓後……
李波發呆地瞧著這幾個病例---醫生的能力和精力都有限,如今的同事們,尤其是各專業組長,在臨床工作上都已經承擔了很大的壓力,而類似學術交流,科研的工作,也不可能忽略,再說提高要求,既要顧及危重病人,又要兼顧輕症病人不壓床,就自己的真實體驗,已經根本不可能做到。
李波有些煩躁地站起來,抱著雙臂在大辦公室內低著頭走來走去,這會兒聽見幾聲敲門聲,他迴過頭,門一直就開著,而楊立新站在開著的門旁邊,並不進來,衝自己笑道,“李大夫還沒走?”然後又低頭看表,“但是已經是下班時間,不知道請示工作合適不合適。”
楊立新比李波長了5歲,因為是外地考來的研究生,最終跟李波同年拿到博士學位,折算工作年限,算是年資基本相同,在這之前,倆人不算熟絡,但畢竟是在一個科室工作了多年的同事,向來象所有同級醫生一樣,直唿姓名,而如今,這李波的名字完全被尊稱為李大夫或者領導甚至主任。而時常,跟在這尊稱之後的內容,本該是直接的臨床討論,病例交流,卻總要帶了些完全不必須的色彩。
也不光楊立新。從桃李杯上刻了李波兩個字之後,傳說中的職稱評定和行政任命將迅速下來開始,類似的改變,甚至也發生在一些李波甚相熟的原先師兄那裏。隻不過,沒有這麽明顯。
“楊大夫請進。”李波微笑報以同樣的尊稱,“您說。”
“我手裏兩個病人。一個疝修補,一個膽結石,倆台手術都是打開後您去看了下情況,我做的,都是已經手術後3天,一切檢查良好,但是今天查房,都沒有輪到討論。沒得到領導意見。是可以等到周一查房,不過,領導們不是在抓縮短住院日?我想,您要有空
,明天早上看一眼?如果沒有問題,我就開出院檢查了。”
李波從他手裏接過來兩個病例的檢查結果,所有數據都甚正常,他才想說一句,楊大夫您是完全可以對這樣病人做出判斷的,話到嘴邊,還是縮了迴去,溫聲道,“我明天一早去看病人。您提醒我。”
楊立新離開之後,李波站在原地好久。方才看著報告數據理不清的思路,突然有些分明。
科裏類似楊立新這樣的高年主治和新副主任醫師,各個具備紮實過硬的基本功和已經很豐富的臨床經驗,雖然在疑難病症,急重病症的處理上,尚欠火候或者缺乏天賦,也或者因為種種原因,沒有得到最好的機會,在個別對手術精製程度要求更高,速度要求更快的手術上,尚無法獨立勝任,可是,對於常見病,完全具備獨當一麵的能力。事實上他們在專業上的素質,比許多下級醫院的主任還要過硬。
然而因為疾病分專業組的傳統製度,每一個專業組長,需要對自己本專業組的病人最終負責,於是,絕大多數已經有了單獨處理常見病能力的醫生,沒有這個最後做主的權利和責任,一方麵讓專業組組長責任過重,另外一方麵,是心理上的依賴。到了最後那一步,永遠,還是有上級來請示的,也永遠,要等待上級的指示。
這正如如今全國範圍內,臨床水平高的綜合大醫院與其他各級普通醫院的畸形狀態。前者超負荷,承擔了許多本該由下級醫院負責的病例,而因為超負荷,必然有類似服務態度不夠細致親善,患者等候過長的問題;而後者,卻永遠病床利用率極低,沒有發揮出來應有的作用。
全國的醫院責任畸形,大家說了又說,卻因為種種原因,沒有改變,大家也不是沒有抱怨過往上的政策執行人的;而如今,當同樣的情況,發生在自己的病區,自己承擔責任擁有權力,是否,真的該改變?
關於醫院責任畸形,大家紛紛都說,就該讓不同級別的醫院,管不同級別的病。不能闌尾也一定要到我們這裏來切;這樣的話,能不排長隊嗎?而長此以往,下級醫院,能不一個切闌尾也不規範麽?
那麽,在自己的管轄範圍內,又何必闌尾,都要最後專業組組長簽字,查房,才能出院?更何況,醫院責任問題,畢竟有目前醫療水平相差過大,究竟各級醫院是什麽水平,參差不齊,而在自己,自己的屬下們的水平,幾乎每一個,自己都有清楚了解,把握。
老主任曾經說過,一個醫生的成長,除了天賦,也需要機遇
。有時候這個機遇,就來自壓力。
周明在將一分區林林總總的工作交與自己的時候說,1年之後我迴來,你一定已經跟以前不同。必須自己做主的感覺,你考慮的方方麵麵,永遠要比有個上級可請示的時候要周全。這樣的一年,頂得上你有上級的3年5年。
這是實話。
固然說,若幹最疑難的病例,危重的病人,依舊會在全科會診,依舊會請示淩遠和幾位老主任,但是諮詢與請示上級,作為主要負責人求會診與拿著記錄本記錄上級意見照做,那種境界,完全不同。
哪怕就是一例闌尾炎。
楊立新們,在能力上,是完全可以勝任這個承擔常見病例全過程診斷治療的責任的。而如今,當一個年輕的專業組長橫在頭上,非但有所依賴,而且心理不平,於他們個人,於科室的氣氛,都不好。
李波始終相信,這個世界,是個競爭的世界,但更是個合作的世界,當競爭與合作成良性的平衡的時候,才會讓最大部分的人,做事做得更積極,整體上,有個更有效率的環境。
若幹的想法在李波的腦子裏越發清晰,他快步迴到電腦前,打開江淘傳給他的近半年來普通外科所有病人的各項信息數據庫。打開分析軟件,錄入命令,看著電腦屏幕上,結果欄列出來的近半年來全普通外科所有病例分病種的平均住院時間列表,緩緩拉動鼠標,掃過一組組數字,終於,他停下來,目光停留在闌尾炎一組上。他盯著那個8.8,輕輕擊掌,然後又再拖動鼠標,選出疝,甲狀腺腫瘤,膽囊結石幾組,同闌尾炎一起從分析軟件輸出頁輸出到了文檔裏。李波盯著這幾組疾病的平均住院天數好一陣,然後,再又迴到全病種數據庫,將包括了這幾組疾病在內的若幹疾病組標記了‘輕症’字樣,把那本軟件使用說明翻了一陣,終於找到要用的指令,返迴軟件編輯頁麵,錄入指令。
李波的手指在鍵盤上飛快地敲擊,一組組與他方才猜測甚接近的數據印證了他的設想。
輕症組病種平均比率後麵,40%的數字在他意料之中而又讓他的思路越發清楚,而僅僅4天的輕症與重症病人住院天數的差距,更堅定了他心中的設想。
李波快速地將典型病例挑出,整合綜合數據,打開文檔,敲上了‘關於設立輕症病組的建議’,其後,他一一列出,諸如由具備中級以上職稱,經專業組組長和科主任教授審核通過,任命輕症組組長,全麵負責本組病人全過程的診斷處理;輕症組組
長
輪換製度,以半年至一年時間為一任,有利對若幹中級職稱醫師的鍛煉,進一步強化診斷操作基本功,激發醫師的主動性與責任感;而輪換製度,少於一年的時間,又可以保證輕症組負責醫生在短時間的基本功,管理能力強化後,不至於脫離更高更新技術的專業培訓,並應酌情評價工作成績,與職稱考核相聯係,應采用綜合評價係數,如專業組組長一樣具有在臨床職稱評定上加分的權利;對於所有住院醫生,應輪換進入輕症組,擔任更大份額的工作,給與年輕人更多的機會;關於進一步保障輕症組工作安全,而不加大專業組負責主任的工作強度,保障各組合理工作量和有效工作,應請不再擔任專業組組長,平時臨床與教學工作較輕鬆的教授,主任醫師作為輕症組顧問……
李波一氣寫了3頁的報告,整入數據,修改了,打包發給淩遠,關了機,伸了個懶腰,抓了車鑰匙往外走,迎麵看見王東,淩歡從手術室的方向過來,而居然,旁邊還有鬱寧馨。
李波站住,衝王東道,“你不是昨天夜班?今天你的病人有狀況?”又覺得不可能,無論如何,自己病區的病人急診手術,不可能不通知自己。
“這個土冒。”淩歡翻了王東一眼,“居然把蘇純給丟了。什麽都給他定好了,他磨蹭著下班時間才去找人家,得,人家中午就走了。打手機也沒接。他百無聊賴,迴來為人民服務,等人複機……”
“我哪知道師太千年一迴地人性化,還有生日假啊!”王東倒是笑嗬嗬的,“不過她也該休息休息了。跟她家裏人過去了吧!反正淩歡那個場子也定了,要不,咱別浪費?”
“你倒是真想得開!”淩歡直翻白眼,看向李波,“去不去?一起吧。他們別人水平都太差!”
李波完成了件大事心情良好,點頭道,“你們先去,我得迴家給仔仔開飯。”又猶豫了下,看了旁邊站著的鬱寧馨,才要開口,見王東衝她大大列列地笑道,“一起吧一起吧?剛才台上,你不說你小時候也逃課溜冰去麽?”
鬱寧馨略微地不自在,倒是瞧了李波一眼,有點僵硬地道,“我,隻會水冰。”
“師傅教你!”王東一拍胸脯,“就象剛才手術台上一樣!”
淩歡噗地笑了,衝鬱寧馨道,“你真認了這白菜當師傅?那你的滾軸生涯就算徹底毀了……”
“毀什麽啊?咱這還有師傅的師傅。”王東拍李波肩膀,“你師傅頂不上時候,師傅的師傅出手,
還是跟手術台上一樣,斷不能毀了你……”
鬱寧馨不答,隻瞧著李波,李波笑道,“隻要你今天不值班。”
說了這話,忽然納悶,鬱寧馨,怎麽居然會在不值班時候,出現在這裏?
“她不值班!”王東替她道,“領導我們可都是加班!今天韋大夫加了台手術缺人,唿我,讓我找個人,我迎麵碰見小鬱同誌,人家可二話沒說就答應了,領導,您說是不是得表彰我等……”
“表彰表彰,今天我請客,”李波壓下心裏的驚訝,笑道,“你們先去吧,我伺候了仔仔就去找你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