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哈爾產生的一係列變化也許並不明顯,在南京看來也不過是小打小鬧,老蔣更關心的是軍事上的事,趙子贇順利收編方振武的部隊,何應欽與日本人又達成了協定,長城一線算是穩定了下來,馮玉祥鬧歸鬧,和真實曆史相比,不論規模還是影響力都小了不少,老蔣再次把目光轉向南方,那片赤色區域的清剿到了關鍵時候,幾次失敗,他也找到了一些法子,準備一鼓作氣解決這個問題。


    德國人依然還在拚命改進那該死的坦克,羅爾夫都有些羞於見趙子贇,正好張家口電廠已經建設完畢,幾條主要的輸電線路也已經架好,他很是熱情的投入到電網規劃當中,算是一種補償。


    緊跟德國,美國、英國、法國又將早已撤除的察哈爾領事館恢複起來,派出得力人手,加強與趙子贇的合作,相比之下,一直在察哈爾設置領事館的日本則有些鬱悶。


    按理說他們有先入之機,可偏偏開展工作最差的是他們,早先趙子梧對日本人是深惡痛絕,絕不來往,{ 弄得他們根本插不進去,後來趙子贇上位,多少給了點麵子,見了幾麵,隻是禮節性的,沒有任何實質內容,但不管怎麽說,也算是有了突破。領事橋本正康正想著怎麽打開這個缺口,隨即便爆發了熱河戰役,第六師團攻打多倫一舉將他的所有努力化為泡影,眼下別說見趙子贇,就是走進察哈爾省府大門都絕無可能。


    占著人家的東四省,打不開局麵也無所謂,國內向來是文的不行來武的,趙子贇見不見他,橋本正康都不操這個閑心,隻要低下武官刺探各種情報的事情沒有阻礙,他也懶得太巴結趙子贇。


    可眼下局勢有些不一樣了,前年吃了趙子贇偷襲沈陽的大虧,日本國內也是有著兩種不同的意見,以石原莞爾為首的具有戰略頭腦的人認為趙子梧死後,察哈爾其實和南京並不和睦,這給了日本一個機會,將趙子贇爭取過來,畢竟日本和他沒有殺兄之仇,反而是趙子贇占了便宜,這個想法不但得到了當時的關東軍司令官本莊繁的認同,也得到了奉天機關長土肥原賢二的認同。


    但日本軍界那些狂熱分子卻有著完全不同的觀點,沈陽是他們的奇恥大辱,不但損兵折將,還因為趙子贇的打劫,所獲甚少,關東軍司令部喜多誠一、原田熊吉、田中新一等參謀就認為南京和察哈爾的關係正是他們徹底占領察省的良機,趙子梧死後,不論是山西還是平津,都不會和趙子贇聯盟,攻打察省即沒有華北那麽敏感,也不用擔心其他方麵的救援,還能報沈陽之仇。


    這個主張得到後來接任關東軍司令官的武藤信義一定程度上的認同,他到不是為了報仇,能做元帥的人自然不會被感情所左右,同意攻取察省的意見主要還是來自於北方蒙區的壓力,占領東三省後,日本人和蒙古王公頻繁接觸,算是有些臭味相投,但趙子贇接過大哥的察省後,一番改革,尤其是正紅旗的倒戈,給蒙區的蒙古王公帶來巨大壓力,武藤信義更多還是從滿蒙一體化這個方麵來考慮的,認為有必要消除察哈爾對蒙區的影響和壓力。


    此外就是在多數場合,趙子贇的言論上都有敵視日本的傾向,不論從軍部還是外務省傳遞的消息裏,都提及趙子贇在三十一軍中始終把日本作為頭號敵人向士兵宣傳。綜合兩方麵的因素,主戰的聲音占了上峰,就這才有了後來熱河戰役時,第六師團攻擊多倫的舉動。


    第六師團的慘敗引起日本國內一片嘩然,武藤信義這才認真審視起察哈爾來,武力並不是唯一手段,這也是他後來采納土肥原賢二意見的重要原因,他不會因為一個師團攻擊不利而無限製增加軍力,獲取最大利益才是重要的,他相信如果集結三到四個師團,絕對能碾平察哈爾,但有必要付出這麽大的代價嗎?於是,在他的主導下,土肥原和石原的戰略設想又被重視起來,收服察哈爾不但可以減少損失,還能進一步穩定蒙區,可謂一舉多得,而且,塘沽協定後,這也符合關東軍對華北的三分軍事、七分政治的戰略設想,搞定察哈爾,日軍都可以直接從察哈爾攻入山西,打入中國腹地,隻是趙子贇到底什麽想法還不清楚。


    圍繞察哈爾,日本軍部爭論不休,主戰派認為,多倫一戰後,已無和趙子贇合作的可能,隻有打到底一條路,主張合作的土肥原和石原認為,要仔細剖析趙子贇此人和他在察哈爾的影響,從他的言行上看,他們認為趙子贇是個矛盾的人,一方麵他通過一些話語,抬高自己民族大義的形象,以此掌控住察省和三十一軍,比如他將日軍列為頭號敵人的說法,但反過來,他更在乎的是他在察省的權利,比如在熱河戰役中,他就沒高舉著抗日之旗,這就說明了他是不願意成為眾矢之的,所謂抗日,借口的成分大,這已經有三個例證,一是當年尾隨關東軍入沈陽打劫,二是多倫戰役時,他對湯玉麟及孫殿英痛下殺手,另一個就是收編方振武,明確表態不支持馮玉祥的抗日同盟軍,從中可以看出,在抗日大旗和自身利益發生衝突時,他完全傾向後者。


    一個利益至上的投機者,這是石原莞爾對趙子贇的評價,他認為趙子贇的底線就是察省必須在他手裏,這也很好的解釋了趙子贇為何和德王等人格格不入,一直抓著察哈爾八旗不鬆手。對於這樣的人,石原莞爾認為,一旦有人大舉入侵察省,趙子贇恐怕會魚死網破拚到底,不管對方是誰,當年第六師團攻打多倫、李肅反叛、李服膺入陽高都印證了他的這個說法。


    爭論的結果是主戰派暫時做了讓步,不是他們認可了石原莞爾和土肥原賢二的說法,而是以石原為代表的合作派並不是毫無保留的合作,土肥原賢二的說法得到不少主戰派的認可,就算要打,也要做些準備,比如通過一些合作,把勢力滲透到察哈爾內,爭取形成當年東北的格局,一旦合作難以為繼,再來一次沈陽事件,必將事半功倍。


    而且一旦真的合作,也將進一步孤立察省,難說趙子贇會投入到帝國的懷抱之中,土肥原的戰略設想可謂一舉多得,可進可退,怎麽看都不會有不利之處,軍政兩方最終都同意先進行試探性的合作,依據情況來確定最終的方案。


    在這個背景下,張家口領事館又成了重要的橋梁,國內軍政兩方的突然轉變對橋本正康是一種折磨,外務省可不會去管趙子贇見不見他,隻知道他一兩個月都沒有任何進展,這是絕對不行的!


    沒有任何的突破口,橋本正康真是恨不得辭職打道迴府,還是一個偶然的事情讓他有了試一試的想法,這都源於他的一位同鄉,來張家口找他,希望能夠通過他參與察哈爾這一年的商品交易會,最好能和多倫的皮革廠達成協議,購買皮革。


    橋本正康仔細了解後才明白同鄉的意思,本來日商和察哈爾雖然沒有直接瓜葛,尤其是皮革這一項,好在有赤峰,日商可以通過赤峰的商人去多倫采購,多倫戰役之後,赤峰與多倫的線算是徹底斷了,從北平找中國客商協助不是不可以,但這控製力就弱了,因此同鄉希望能夠直接和察哈爾交易。


    這等事本不是領事館該關注的,不過橋本正康卻從中想到一個法子,他知道察哈爾現在農牧產品越來越多,也不像以前有多少都有人要,而皮革、羊毛這些東西日本還是很需要的,何不以此為突破口?他覺得不管怎樣,趙子贇應該不會拒絕日商參加交易會吧?


    他緊急上報外務省,希望在這方麵給予支持,說白了,就是花錢的事,用錢先把察哈爾的門砸開。國內這次倒是給了他支持,不但給了他一筆特別費作為采購察哈爾農牧產品的經費,還給了他一個意想不到的支持,鞍山昭和製鋼所將配合他參加交易會。


    這個迂迴戰術確實讓陳淑珍有些難以決斷,察哈爾對外宣傳是歡迎任何國家、任何省市的商家來張家口參加交易會,如果拒絕橋本正康的請求,一旦做起文章來,恐怕又不好收拾了。


    無奈,她隻得挺著大肚子來找趙子贇,想著這事還在門口滑了一下,差點沒讓趙子贇嚇得魂飛魄散,聽完她說的事,趙子贇氣不打一個地方來,張口就拒絕,陳淑珍麵帶憂色的說出了自己的擔心,若是趙子梧,肯定還是拒絕,他見到日本人就恨不得一刀宰了,可趙子贇就不一樣,聞言他陷入沉思。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第三極崛起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青木雙翼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青木雙翼並收藏第三極崛起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