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過即使內心的埋怨再多,麵對這些前輩,段雲也隻能把話埋在心裏麵,然後在行為上麵做出來。
而飛熊軍在離開西涼鐵騎後部的時候,速度直接暴增了一截,來到了整個軍隊的側翼,起到臨時防護和監督的作用。
整個帕提亞和漢帝國聯軍,在行進方麵整體保持同一個進度。
不過帕提亞的軍隊占據了中軍和右翼,由漢帝國的軍隊占據了左翼,彼此間留的間隔接近五裏地,保留了應有的戰鬥空間和戰鬥準備。
采取這樣的布置,一方麵是彼此之間的指揮並不相通,所以各自隻能指揮自己的,從某種情況來說,更能夠保證總體戰鬥力的下限。
而漢軍承擔整個左翼,也隻是因為隨後西行的道路,不會受到分兵的影響。
在沃洛吉斯五世最開始的計劃當中,他們所需要進攻的方向,被劃分為兩個方向。
一個方向是亞美尼亞,一個方向則是兩河流域,猶迪亞所在的地方。
前者是沃洛吉斯五世曾經的兄弟庫思老,流淌著帕提亞人的血液,如今卻倒向了羅馬的方向,後者則是羅馬帝國的驕傲,威懾整個東部行省第十三薔薇軍團的駐紮地。
搞定前者可以排除內部隱患,向其他人表明自己的決心和意誌,從而更好地統合統一帕提亞帝國內部的力量。
至於後者,那是擊退還是擊敗對方,都能夠洗去過去上百年的血色薔薇所鑄造的恥辱,讓帝國的百姓重新站起來,直麵此時的羅馬帝國。
作為一個有雄心的皇帝,沃洛吉斯五世當然希望兩個目標都能夠實現。
一方麵解除內部隱患,展示自己的態度,另外一方麵拿下羅馬帝國的東部行省,證明自己的力量。
然後在羅馬帝國的東部行程進行防禦,拖延時間來整合內部。
隻要能夠搞定國內的七大貴族,帕提亞帝國的力量將會再一次達到巔峰。
然而,現實的殘酷,也讓沃洛吉斯五世明白自己的想法是不可行的。
強行激發民意,靠著民意去裹挾七大貴族,避免七大貴族動蕩,然後好讓他有機會進行出兵,證明他的實力和雄心。
然而即使如此,沃洛吉斯五世依舊不得不留下數量龐大的軍隊,用來小心提防七大貴族,使得這一次的出征,並不算竭盡全力,更稱不得窮兵黷武。
這就導致此時帕提亞帝國皇帝沃洛吉斯五世所能夠調動的軍隊,就十來萬人罷了。
如果想要完成最開始所製定的兩個目標,那就需要將軍隊進行分兵,分成兩個隊伍去完成各自的目標。
可現在的這個情況,就注定了如果分兵,很有可能一個目標都完不成。
羅馬帝國東部行省內部的有八個軍團,敘利亞有三個軍團,卡布多西亞有兩個軍團,猶迪亞有三個軍團,就連亞美尼亞,他兄弟所在的王國,都有五個軍團。
這些軍團無一例外,實力都是達標的存在,即使是放在帝國戰場,至少也能充當基石。
而且這些駐紮在前線的軍團,很多時候都是和後備部隊在一起的,這也就意味著整個羅馬東部行省所持有的部隊,即使不算上亞美尼亞的軍團,也有十六個軍團之多。
更何況羅馬帝國還能夠從東部行省內部抽調輔兵和蠻子,進一步擴充軍隊的人數和戰鬥力。
不分兵的情況下,他們還能夠保持一定的數量優勢,如果分兵,連明麵上的數量優勢都保證不了。
行進當中的沃洛吉斯五世,側頭看了一下自己的部隊,深深的吸了一口氣,又看了一下前行所處的位置,知道自己該做決斷了。
分兵或者不分兵,皆在自己一念之間。
不分兵的話,有心算無心,一定能夠拿下最主要的目標,擊潰駐紮在猶迪亞的羅馬軍團,或者完成次要目標,收複亞美尼亞。
但是一次出戰未能盡全功,總是讓人有所心有遺憾。
“通知法爾斯薩珊,分兵!”可以說在隊伍沒有停下,不到一刻鍾的時間,沃洛吉斯五世內心當中就已經做出了抉擇。
即使內心當中知道這樣有可能會輸,但是沃洛吉斯五世依舊願意去賭一把。
隻有一場恢宏而宏偉的勝利,才能夠徹底洗去帕提亞帝國身上的灰塵,給帝國子民帶來全新的光明。
同樣明白現實的沃洛吉斯五世,其實也是非常清楚,七大貴族內部也不是鐵板一片,彼此之間也有競爭,不願意看到其他家族作大。
正是因為這種互相之間的競爭,才讓擁有更多實力的七大貴族,依舊稱他為皇帝。
真要是一家獨大,那為什麽不能夠取代沃洛吉斯五世成為皇帝?
皇帝也非天生,也可輪流而坐,怎麽不能讓我坐一下?
實力,才是坐穩皇帝之位的關鍵,至於血脈和傳承,隻是敷衍一下受到這個教導的愚民百姓而已。
非常清楚貴族心性的沃洛吉斯五世,更是明白自己所坐的這個位置,究竟來自於哪裏,依靠於何處!
擊敗羅馬和拿下亞美尼亞,哪怕完成其中一個,可隻要出現這樣的現實,總會有大貴族向他傾斜,進一步強化他所擁有的力量。
雪中送炭不少人都會猶豫,但是錦上添花,是個人都可以幹。
尤其是所有人都沒有做出選擇的情況下,第一個做出選擇的人,必然會得到最豐厚的賞賜和迴報。
大家都希望自己變得更強,不希望自己的對手變得更強。
蛋糕總共就那麽大,一家人吃多了,其他貴族吃的數量就會變少。
對於這一個理論,沃洛吉斯五世明白,其他貴族也明白。
可以說麵對沃洛吉斯五世的這一次出征,不少貴族都選擇拭目以待,卻遲遲未有下定決心者。
所以即使明白有很多人在觀察他,沃洛吉斯五世也不主動去催,而是做好自己該做的事,身為一個皇帝該做的事!
巔峰自然會產生虛偽的擁戴,而他也有足夠的自信,將這些虛偽的擁戴化作真實。
不過即使內心的埋怨再多,麵對這些前輩,段雲也隻能把話埋在心裏麵,然後在行為上麵做出來。
而飛熊軍在離開西涼鐵騎後部的時候,速度直接暴增了一截,來到了整個軍隊的側翼,起到臨時防護和監督的作用。
整個帕提亞和漢帝國聯軍,在行進方麵整體保持同一個進度。
不過帕提亞的軍隊占據了中軍和右翼,由漢帝國的軍隊占據了左翼,彼此間留的間隔接近五裏地,保留了應有的戰鬥空間和戰鬥準備。
采取這樣的布置,一方麵是彼此之間的指揮並不相通,所以各自隻能指揮自己的,從某種情況來說,更能夠保證總體戰鬥力的下限。
而漢軍承擔整個左翼,也隻是因為隨後西行的道路,不會受到分兵的影響。
在沃洛吉斯五世最開始的計劃當中,他們所需要進攻的方向,被劃分為兩個方向。
一個方向是亞美尼亞,一個方向則是兩河流域,猶迪亞所在的地方。
前者是沃洛吉斯五世曾經的兄弟庫思老,流淌著帕提亞人的血液,如今卻倒向了羅馬的方向,後者則是羅馬帝國的驕傲,威懾整個東部行省第十三薔薇軍團的駐紮地。
搞定前者可以排除內部隱患,向其他人表明自己的決心和意誌,從而更好地統合統一帕提亞帝國內部的力量。
至於後者,那是擊退還是擊敗對方,都能夠洗去過去上百年的血色薔薇所鑄造的恥辱,讓帝國的百姓重新站起來,直麵此時的羅馬帝國。
作為一個有雄心的皇帝,沃洛吉斯五世當然希望兩個目標都能夠實現。
一方麵解除內部隱患,展示自己的態度,另外一方麵拿下羅馬帝國的東部行省,證明自己的力量。
然後在羅馬帝國的東部行程進行防禦,拖延時間來整合內部。
隻要能夠搞定國內的七大貴族,帕提亞帝國的力量將會再一次達到巔峰。
然而,現實的殘酷,也讓沃洛吉斯五世明白自己的想法是不可行的。
強行激發民意,靠著民意去裹挾七大貴族,避免七大貴族動蕩,然後好讓他有機會進行出兵,證明他的實力和雄心。
然而即使如此,沃洛吉斯五世依舊不得不留下數量龐大的軍隊,用來小心提防七大貴族,使得這一次的出征,並不算竭盡全力,更稱不得窮兵黷武。
這就導致此時帕提亞帝國皇帝沃洛吉斯五世所能夠調動的軍隊,就十來萬人罷了。
如果想要完成最開始所製定的兩個目標,那就需要將軍隊進行分兵,分成兩個隊伍去完成各自的目標。
可現在的這個情況,就注定了如果分兵,很有可能一個目標都完不成。
羅馬帝國東部行省內部的有八個軍團,敘利亞有三個軍團,卡布多西亞有兩個軍團,猶迪亞有三個軍團,就連亞美尼亞,他兄弟所在的王國,都有五個軍團。
這些軍團無一例外,實力都是達標的存在,即使是放在帝國戰場,至少也能充當基石。
而且這些駐紮在前線的軍團,很多時候都是和後備部隊在一起的,這也就意味著整個羅馬東部行省所持有的部隊,即使不算上亞美尼亞的軍團,也有十六個軍團之多。
更何況羅馬帝國還能夠從東部行省內部抽調輔兵和蠻子,進一步擴充軍隊的人數和戰鬥力。
不分兵的情況下,他們還能夠保持一定的數量優勢,如果分兵,連明麵上的數量優勢都保證不了。
行進當中的沃洛吉斯五世,側頭看了一下自己的部隊,深深的吸了一口氣,又看了一下前行所處的位置,知道自己該做決斷了。
分兵或者不分兵,皆在自己一念之間。
不分兵的話,有心算無心,一定能夠拿下最主要的目標,擊潰駐紮在猶迪亞的羅馬軍團,或者完成次要目標,收複亞美尼亞。
但是一次出戰未能盡全功,總是讓人有所心有遺憾。
“通知法爾斯薩珊,分兵!”可以說在隊伍沒有停下,不到一刻鍾的時間,沃洛吉斯五世內心當中就已經做出了抉擇。
即使內心當中知道這樣有可能會輸,但是沃洛吉斯五世依舊願意去賭一把。
隻有一場恢宏而宏偉的勝利,才能夠徹底洗去帕提亞帝國身上的灰塵,給帝國子民帶來全新的光明。
同樣明白現實的沃洛吉斯五世,其實也是非常清楚,七大貴族內部也不是鐵板一片,彼此之間也有競爭,不願意看到其他家族作大。
正是因為這種互相之間的競爭,才讓擁有更多實力的七大貴族,依舊稱他為皇帝。
真要是一家獨大,那為什麽不能夠取代沃洛吉斯五世成為皇帝?
皇帝也非天生,也可輪流而坐,怎麽不能讓我坐一下?
實力,才是坐穩皇帝之位的關鍵,至於血脈和傳承,隻是敷衍一下受到這個教導的愚民百姓而已。
非常清楚貴族心性的沃洛吉斯五世,更是明白自己所坐的這個位置,究竟來自於哪裏,依靠於何處!
擊敗羅馬和拿下亞美尼亞,哪怕完成其中一個,可隻要出現這樣的現實,總會有大貴族向他傾斜,進一步強化他所擁有的力量。
雪中送炭不少人都會猶豫,但是錦上添花,是個人都可以幹。
尤其是所有人都沒有做出選擇的情況下,第一個做出選擇的人,必然會得到最豐厚的賞賜和迴報。
大家都希望自己變得更強,不希望自己的對手變得更強。
蛋糕總共就那麽大,一家人吃多了,其他貴族吃的數量就會變少。
對於這一個理論,沃洛吉斯五世明白,其他貴族也明白。
可以說麵對沃洛吉斯五世的這一次出征,不少貴族都選擇拭目以待,卻遲遲未有下定決心者。
所以即使明白有很多人在觀察他,沃洛吉斯五世也不主動去催,而是做好自己該做的事,身為一個皇帝該做的事!
巔峰自然會產生虛偽的擁戴,而他也有足夠的自信,將這些虛偽的擁戴化作真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