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使是再強的高手,麵對真正的大軍,也隻有死路一條,今天你就算是神靈在世,也得給我迴歸梵天!”在南方待久了,彌迭落都染上了一些婆羅門的習慣,言語當中的譴責和忿怒,都充斥著南方的特色和色彩。


    “是嗎?”太史慈早已經不在意這一點了。


    實力到達他這種程度,麵對區區兩千人的精銳軍隊,打確實是打不過,但如果想要走的話,真的攔不住他。


    可是對於此時的太史慈而言,放棄身後的同僚直接跑,不要與傷口上麵撒鹽,將縫好的傷口再撕開。


    “給我殺!”看著地上冰冷的屍體,彌迭落言語當中的憤怒清晰可見。


    每多損失一個高手,他的功勞就會少一分。


    如果損失太多的話,到時候功勞不僅沒有,說不定還得貼進去很多,這對於精打細算的彌迭落來說,是很難接受的現實。


    “神靈?!這就是神靈的力量?!”竺弗目睹著太史慈的爆發,看著手中已經斷掉的長槍,磨平來自於內心當中的靈魂傷口,強行鎮定,語氣充滿敬佩的說著。


    實力強悍如他,麵對這種高手,都走不過三招,這不是神靈降世,這又是什麽?


    可以說當雙方準備殊死一搏,比拚一個最後結果之時。


    不遠處的山穀處,傳來了一陣又一陣的鼓聲,是如此的激昂,又如此的充滿熱情。


    “聽鼓聲而進?!”光是聽著鼓聲的節點,就有一種非常熟悉的感覺,至少對於太史慈來說,不算是特別陌生的節奏。


    但是聯想到這個地方,太史慈內心當中的希望就更小了。


    不過饒是如此,太史慈還是希望來的來者,是自己的隊友而不是敵人。


    彌迭落同樣感受到了這股伴隨著山體進行傳播的鼓聲,也從鼓聲當中感受到了酣暢淋漓的意誌,讓人有一種浴血奮鬥的情緒。


    雖然屬於貴霜帝國的番國內,理論上不可能出現其他國家的軍隊,因為一旦出現了,必然會引起這些國家的動搖和震蕩。


    正是因為明白這一點的彌迭落,並沒有在第一時間幹掉太史慈,而是選擇認真的等一下。


    究其原因也很簡單,那就是他在短時間之內率領軍隊不一定能夠幹掉太史慈,如果來者是友軍,那麽雙方合圍的情況,贏的速度和概率自然大幅度上升。


    如果來者是最不願意看到的情況,那趁著這個機會進行撤退和進攻,也不失為一個優秀的選擇。


    “就這?”彌迭落看著從山穀當中走出來的一群壯漢,渾身上下展現了什麽叫做力量,肉眼可見的力量。


    而這些壯漢身上並沒有全副武裝的鎧甲,有的也隻有一些短刀和環首刀而已。


    按照鎧甲等於戰鬥力的這一個邏輯,彌迭落估計對方的實力不是很差,就是特別差。


    如此數量龐大的軍團,卻連幾副鎧甲都湊不齊,實在是讓人貽笑大方。


    就這種軍團的戰鬥力,還想指望他高看,想都別想!


    “沒想到在這種時候,還有人受傷更多的功勞,簡直再好不過了!”彌迭落看了一下來著的軍團旗幟,滿臉的笑容。


    漢帝國的旗幟,彌迭落也認識的差不多了,內心當中早已經有了相關的計算和恆定。


    雖然他們隻有2000人,但是他們都是精銳部隊,麵對一支數量更多的雜兵,甚至連武器裝備都不齊全,行軍隊伍都有些散亂的雜兵,這還能輸?


    可以說彌迭落看向這一支軍團的目光當中都帶著嘲諷,但是對於陽群來說,這也是不得而為之的辦法。


    本來在益州範圍境內修路,完成天府之國與外界的聯係。


    但是還沒有修太久,就被調到了孟加拉灣地區,用於構建和修建對於河流的基建和永久城防措施。


    結果這樣的命令還沒有執行多久,陽群又帶著自己的軍團,修建到達馬六甲海峽的路線。


    至少在當時的張鬆看來,拿下了馬六甲海峽這個位置,確實應該專門修一條路到達馬六甲海峽。


    一方麵便於補給物資之類的東西,另外一方麵也是可以借著這一個碩大的港口,完成海軍物資的運輸,順帶繞過國內那一個又一個的卡口。


    也正是抱著數量眾多的目的,陽群修這一條道路,可以說是十分的順,基本上沒感覺到有什麽困難。


    這一路上麵的跋山涉水,相比於天府之國而言,完全就是小問題。


    唯一的問題就是下雨量過高,天晴的天氣沒幾天,其他的一切都好。


    結果正常開始修路的陽群,就收到了自家士兵偵查到周圍的信息。


    山高路遠,又是崇高峻嶺的修路,自然還是會帶上一些武器和鎧甲,同時也會布置觀察哨,提防某些大型野生群體的襲擊。


    得知這個信息的陽群,看了一下手中的武器,又看了一眼自己身上的鎧甲,不說聊勝於無,但也確實沒啥武器。


    “此等外戰,漢軍有難,我等能不救乎?”內心當中沒底的陽群,隻能盡自己的力量,去試圖說服士兵,讓士兵們同意自己的想法,前去拯救那一支數量並不多的漢軍。


    出現在他們所負責的範圍內,他們自然也就有了拯救的義務。


    正如同十三將士歸玉門一樣,並不在意到底救迴來了多少人,也不在意為了救迴來這些人,損失了多少士兵。


    真正值得在意的是,為國征戰的漢家子弟,絕對不能夠被拖後腿。


    所以對於戰爭有些畏懼,沒怎麽經曆過戰爭的陽群,還是克服了內心當中的恐懼,踏上了拯救漢軍的道路。


    為了壯大聲勢,陽群直接把修路傳令用的大鼓搬了出來,用來壯大己方的軍勢,試圖用這種兵不血刃的方式,來完成對於友軍的救贖。


    至於友軍是誰,陽群反而不在意這一點。


    打著漢家的旗幟,那就是漢軍,尤其是快要被逼到絕境上的漢軍,更是應該救助和幫助。


    “前方的漢家兒郎可要撐住,我等立馬就到…”隻能靠人數來分別大致戰鬥力的陽群,在確認對方人數以後,反而鬆了一口氣,隨即連忙安慰著己方的友軍,避免對方做傻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神三群聊:三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混日子的又一天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混日子的又一天並收藏神三群聊:三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