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寫書的初衷:魯迅先生曾說,大意是中國缺少描寫悲劇英雄的,有一人一直打動著我,那就是漢之李陵。這個人是一個典型的悲劇英雄,他幸好不是神,像關羽那樣被人崇拜,也不是一個簡單的凡人,像曆史長河中一粒可有可無的砂礫,可以說他隻是一個是優秀的“人”。我認為,一個本來可以在曆史上有更大前途的人,一個可以說被命運撥弄和左右的不幸的人,在被推上曆史的前台,生與死、國與家的考驗一種又接一種,其人其情如何,我們有一探其究竟的權利。人都有故事,那麽我之詮釋的全部,隻是我的觀點,正因為事情的複雜性,極富有挑戰性,也就是我寫這部小說(假定完成)的初衷。我們有自己的思想,自己做出自己的判斷。或許司馬遷先生用他言行筆墨自己做了判斷,或否定者大有之,那千載之下我們何德何能,又去盛言比他高明呢。在兩千多年後,我們自然不會以絕對的“黑白”來簡單評價一個古人,也不會將王夫之他們的觀點簡單地拿來作為他的全部應對的評價。事物都有其複雜性,人更是如此。我們需要多少年再能徹底了解“人”的全部?


    關於本書的性質:本書不是武俠小說,不是穿越小說,不是絕對的自傳。本書不選用白話和文言兼顧的表達方式,因為文言文已經是一種死的語言,我盡量用現在人的語言來描述人物之間的對話。有很多電視劇裏的台詞,要麽不是白話,又不是文言,我覺得很別扭,我們無需糾結古人說今人的話,我們是寫給今人看的,自然不需欲蓋彌彰。


    關於一點劇透:我認為人不是生而知之的,先天固然重要,那是上天賜予的,但後天的努力和勤奮更為重要。所以,比如我給共友上場設定的武力為a,但他的勇氣和毅力我設定為aaaaa,我想表達的是,人生就是不斷地奮鬥,與君共勉。隻要一個人不斷地努力,不論結果如何,他都對得起自己的人生。人生之路,有人說不如意事常十之八九。所以你看到我的人物必將都有缺點,再好的人也會如此。讓那些一開始就“英明神武”“天仙絕色”滾一邊去吧。我想起毛澤東對劉邦的評價,毛主席說劉邦是他認為的“封建皇帝裏麵最厲害的一個”,劉邦就是一個卓越的政治家,在他的內心裏他其實很有一點無賴的精神,他用他自己的長者風範團結了一個時代,但我們找找史書,發現非常有趣。隻有這樣,才遵循事實本身,才更“人”,更能打動我們的內心。我認為,《易》所說的“天人合一”,其中的“天”就是先天的、外在的、客觀的,“人”就是後天的、內在的、主觀的,隻有兩者無限可能的結合,我們才能“悟”,去實現我們的理想抱負、推動社會進步,“知行合一”。(可以扔磚頭)


    關於更新和修改:感謝您關注我計劃中的第一部小說《李陵英雄傳》。我是一邊寫一邊更新,盡量運用我有限的筆墨,抒寫一個想了很久的故事。盡量每天一更新,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之下。本書純屬工作之餘的業餘愛好,所以也會有很多謬誤,過程中推敲也是應該和必須的,今後有時間會認真修改,盡量以最好的狀態來寫。好文章都是反複改出來的,請給我時間,我想我也能。寫作不易,堅持不易。請多支持,並給予建議。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李陵英雄傳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書如劍舞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書如劍舞並收藏李陵英雄傳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