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雪色蘭黛(2)
簪中錄:女宦官的宮闈秘事 作者:側側輕寒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陳念娘低眉信手,彈了半闕《拜新月》。隨著她的琴聲,室內室外都是泠然迴響,一派靜夜無聲之感。
黃梓瑕感歎說:“陳娘,你的琴真是天下無雙。”
“怎麽可能。”陳念娘將自己的一雙手虛按在琴弦上,抬頭緩緩道,“若說琴藝,我不過是初窺門徑,大約如錦奴那般吧。”
黃梓瑕想起李舒白說錦奴失蹤的事情,便隨口問:“陳娘最近有遇到錦奴麽?”
“沒有,這也是我今日來找公公的原因。”她略微擔憂地說道,“我昨日到光宅坊右教坊找錦奴,聽說她已有多日未曾出現在教坊了。”
黃梓瑕微微皺眉:“她消失之前,未曾與任何人說過嗎?”
“嗯。教坊司的人十分熱心,叫人開了她房間去找。誰想她幾件喜歡的衣物首飾一應不見了,連她最喜歡的那把師傅送的琵琶也帶走了。教坊的人隻是跺腳氣惱,說大約又是看上了誰家浪蕩子,跟著就私奔了。據說自玄宗之後,教坊管理日見疏散,近年這樣的事情並非一兩樁了。”
黃梓瑕微微點頭,沉吟不語。
陳念娘急道:“我昨日等她不到,心裏有些憂慮,若說與人私奔,我覺得也似乎沒有這樣的跡象,她之前隻與昭王打得火熱,我也勸過她幾次,怎奈她就是不聽……”
“陳娘你別急,你跟我詳細說說錦奴的事情,尤其是失蹤之前這幾日她的動向。”黃梓瑕趕緊搬了把椅子在她身邊坐下。
陳念娘歎道:“我仔細問了教坊的人,說最後一次看見她是三天前晚上,都過了宵禁時刻了,她才喝得微醺迴來,據說是綴錦樓喝酒呢。”
黃梓瑕點頭:“那天我也在,當時是為王家姑娘在宮中出事,所以一群人借探討案情一起去吃飯。錦奴也喜歡熱鬧,一晚上興致頗高,還幫我們打包櫻桃——不過她那雙保養得宜的手顯然是從來不沾陽春水的,連被櫻桃梗紮到了都還抱怨了一下。”
“這孩子就是這樣,刀子嘴豆腐心,人倒是好的,就是嘴上不饒人。”陳念娘說。
黃梓瑕又問:“陳娘,你上次說寫信給蘭黛,現在有迴音了嗎?”
“急什麽,就算蘭黛接到信就讓雪色上京,這也才幾天啊,怎麽可能就到了?”
黃梓瑕聽著她的歎息,靜靜地插上一句:“雪色應該是叫蘭黛為姑姑吧?”
“是啊,蘭黛與梅挽致是姐妹,自然是雪色的姑姑。”陳念娘
點頭道,“蘭黛在六人中排行第三,揚州軟舞第一,綠腰、迴波、春鶯囀,據說天下無雙。”
黃梓瑕又問:“不知道陳娘還記得不,當年雪色是一個人到揚州的嗎?應該還有個少女和她一起吧?”
陳念娘“啊”了一聲,說:“這麽一說的話,我倒是想起來了,當時雪色是和小施一起結伴來的。據說小施父母都死於兵亂,在徐州與雪色結為姐妹,約好生死相依,於是一起過來了。”
黃梓瑕默默點頭,驗證了自己的想法之後,卻不知道這個想法具體對於此案有什麽幫助,隻隱隱覺得,定然是自己所未曾窺視到的那一根重要脈絡。
一個案件,就如一株大樹,被人們所看到的泥土之上的部分,永遠隻是一小部分,在那下麵,有著巨大的盤根錯節,隻是如果不挖出來,永遠都不會知道埋藏在下麵的真實模樣。
說到雪色和小施,陳念娘似乎想起了什麽,呆呆望著窗外的一棵孤木出了一會兒神,然後忽然之間眼淚就滾落下來。
黃梓瑕趕緊輕拍她的肩膀,輕聲叫她:“陳娘,你別太傷心。”
“怎麽能不傷心……其實我也知道,憶娘定是迴不來了。”她怔怔地說著,眼中隻見大顆的淚珠滾落,“我昨夜又夢見憶娘,她浮在我麵前,身體透明如琉璃。她對我說,‘念娘,經年芳華,流景易凋,此後唯有你一人在世上苦熬了……’我醒來時隻看見窗外風吹竹影,胸中來來去去,隻迴蕩著她夢中對我說的話。我知道她是已經不在世上了……”
黃梓瑕心中大慟,她從袖口裏抽出手絹,幫陳念娘拭淚,卻不料袖中一顆用紙包著的小東西被手絹帶著滑了出來。
那小紙包仿佛長了眼睛,骨碌碌地滾到了陳念娘麵前。陳念娘接過黃梓瑕遞過來的手絹,抬手按住自己的眼,手肘正壓在那個小紙包上。
迷迷糊糊間,她竟感覺不到有東西硌到自己的手。
黃梓瑕猶豫了一下,覺得此事再隱瞞也沒有什麽意思,便將小紙包從她的手下抽出,遞到她麵前,說:“陳娘,你看看這個。”
陳念娘捂著眼,喉嚨低啞:“是什麽東西?”
黃梓瑕沒說話,隻看著她。
陳念娘遲疑著,緩緩抬手解開包裹著的白紙。
裏麵露出的,是一塊晶瑩欲滴的無瑕白玉,雖然隻有指甲蓋大小,卻越發顯得玲瓏可愛。
陳念娘的手頓時劇烈顫抖起來,她一把
攥住那塊玉,逆光看著那上麵刻著的“念”字。
那個念字在窗外透進來的陽光中,光華流轉,金光隱隱波動,深刺入她們的眼睛。
那一瞬間,陳念娘的眼睛閉上了。她閉得那麽緊,眼神又是那麽絕望,仿佛她的眼睛已經在這一刻被這個字刺瞎,從此再也看不見這個世間任何東西。
許久,許久。
陳念娘顫聲問:“是,是從哪裏找到的?”
“是一群疫病倒斃的幽州流民之中,有一個大約四十歲女子的屍體,與其他人不同,她是中毒而死。但我們找到時,她的屍首已經被焚,隻剩下了這一塊玉。”她沒有說是他們從馮憶娘的腹中發現的,怕陳念娘太過打擊。
“二十多年前,我與憶娘都還是少女。那時我們沒有名氣,技藝也不太出眾,所以存了很久很久的錢,才終於買到兩塊羊脂玉,分別在上麵刻了憶和念字,交到對方手中。那時我們說,永以與君好,一生相扶持……”陳念娘從自己胸前拉出一根紅繩,上麵係著同樣大小的一塊白玉,不同的是,她那塊玉的上麵,刻的,是一個憶字。
她將兩塊玉並在一起,用雙手緊緊握著,泣不成聲。
黃梓瑕靜靜坐在她的身旁,看著穿戶而進的光線絲絲縷縷照在陳念娘的臉上。她鬢邊的白發與臉上細微的皺紋,現在看來都是如此明顯,已經不是前月遇見的那個韶華尚存的美婦人。
“是誰,是誰殺了憶娘?”陳念娘終於緩緩問。
黃梓瑕深吸一口氣,然後搖頭說:“目前還不知道。但我想,此事或許與王家姑娘的失蹤案有關。”
“王家姑娘?”
黃梓瑕說:“就是近日京城傳得沸沸揚揚的夔王妃,陳娘可知曉?”
陳念娘手握著那塊玉石,麻木地點頭。
“我已經查清,憶娘受托護送的故人之女,就是王家姑娘王若。其實我曾在王若身邊見過憶娘一次,早已知道此事,隻是當時因怕你傷心,所以才沒有說出口。”
陳念娘茫然說:“然而現在,我聽說王若也已經死了……”
“是啊,我懷疑憶娘的死,與此事有莫大關聯。但是如今真相尚未大白,我也沒有頭緒。”
“真的能查出真相來嗎?”陳念娘低聲恍惚呢喃。
黃梓瑕說:“至少,我盡我全力。”
將昏昏沉沉的陳念娘送出王府,已經快要日中了。
黃梓瑕一邊想著案情,一邊轉迴身往裏麵走。誰知她想得太過投入,腳在台階上一下踩空,差點摔下來,好不容易才扶住一棵樹站住了腳。
門房各位大叔趕緊拍著凳子讓她坐下,又給倒了一碗茶。旁邊幾個閑著無聊的宦官正在閑聊,她也真覺得口渴,就在他們身邊坐下,咕咚咕咚灌下了一碗茶,又倒一碗。
負責延熙堂灑掃的小宦官盧雲中年紀不過二十來歲,最是喜歡家長裏短,看見她坐下了,趕緊用手肘撞撞她,眉飛色舞地問:“哎,崇古你說,你在王家往來最多,是不是感覺到王家姑娘這一死,真是王家近年來最大的損失?”
黃梓瑕愣了愣,還不明白他在說什麽:“啊?”
“可不是麽?侯景之亂後琅琊王家人才凋零,尤其這幾輩都沒什麽出色的人物,朝堂之上話語也少,家中全仗著前後兩個皇後維持威勢——可據說如今族中壓根兒也沒有出色的姑娘了。好不容易有個出眾的被定為夔王妃,居然就這麽死了——得,如今攀咱們夔王府這條線也沒得用了,以後啊,還是隻得一個刑部尚書王麟在朝中撐場麵。”
旁邊另有人插嘴說:“不過那也是王家,當朝一個皇後一個尚書還被人說是沒落。”
黃梓瑕感歎說:“陳娘,你的琴真是天下無雙。”
“怎麽可能。”陳念娘將自己的一雙手虛按在琴弦上,抬頭緩緩道,“若說琴藝,我不過是初窺門徑,大約如錦奴那般吧。”
黃梓瑕想起李舒白說錦奴失蹤的事情,便隨口問:“陳娘最近有遇到錦奴麽?”
“沒有,這也是我今日來找公公的原因。”她略微擔憂地說道,“我昨日到光宅坊右教坊找錦奴,聽說她已有多日未曾出現在教坊了。”
黃梓瑕微微皺眉:“她消失之前,未曾與任何人說過嗎?”
“嗯。教坊司的人十分熱心,叫人開了她房間去找。誰想她幾件喜歡的衣物首飾一應不見了,連她最喜歡的那把師傅送的琵琶也帶走了。教坊的人隻是跺腳氣惱,說大約又是看上了誰家浪蕩子,跟著就私奔了。據說自玄宗之後,教坊管理日見疏散,近年這樣的事情並非一兩樁了。”
黃梓瑕微微點頭,沉吟不語。
陳念娘急道:“我昨日等她不到,心裏有些憂慮,若說與人私奔,我覺得也似乎沒有這樣的跡象,她之前隻與昭王打得火熱,我也勸過她幾次,怎奈她就是不聽……”
“陳娘你別急,你跟我詳細說說錦奴的事情,尤其是失蹤之前這幾日她的動向。”黃梓瑕趕緊搬了把椅子在她身邊坐下。
陳念娘歎道:“我仔細問了教坊的人,說最後一次看見她是三天前晚上,都過了宵禁時刻了,她才喝得微醺迴來,據說是綴錦樓喝酒呢。”
黃梓瑕點頭:“那天我也在,當時是為王家姑娘在宮中出事,所以一群人借探討案情一起去吃飯。錦奴也喜歡熱鬧,一晚上興致頗高,還幫我們打包櫻桃——不過她那雙保養得宜的手顯然是從來不沾陽春水的,連被櫻桃梗紮到了都還抱怨了一下。”
“這孩子就是這樣,刀子嘴豆腐心,人倒是好的,就是嘴上不饒人。”陳念娘說。
黃梓瑕又問:“陳娘,你上次說寫信給蘭黛,現在有迴音了嗎?”
“急什麽,就算蘭黛接到信就讓雪色上京,這也才幾天啊,怎麽可能就到了?”
黃梓瑕聽著她的歎息,靜靜地插上一句:“雪色應該是叫蘭黛為姑姑吧?”
“是啊,蘭黛與梅挽致是姐妹,自然是雪色的姑姑。”陳念娘
點頭道,“蘭黛在六人中排行第三,揚州軟舞第一,綠腰、迴波、春鶯囀,據說天下無雙。”
黃梓瑕又問:“不知道陳娘還記得不,當年雪色是一個人到揚州的嗎?應該還有個少女和她一起吧?”
陳念娘“啊”了一聲,說:“這麽一說的話,我倒是想起來了,當時雪色是和小施一起結伴來的。據說小施父母都死於兵亂,在徐州與雪色結為姐妹,約好生死相依,於是一起過來了。”
黃梓瑕默默點頭,驗證了自己的想法之後,卻不知道這個想法具體對於此案有什麽幫助,隻隱隱覺得,定然是自己所未曾窺視到的那一根重要脈絡。
一個案件,就如一株大樹,被人們所看到的泥土之上的部分,永遠隻是一小部分,在那下麵,有著巨大的盤根錯節,隻是如果不挖出來,永遠都不會知道埋藏在下麵的真實模樣。
說到雪色和小施,陳念娘似乎想起了什麽,呆呆望著窗外的一棵孤木出了一會兒神,然後忽然之間眼淚就滾落下來。
黃梓瑕趕緊輕拍她的肩膀,輕聲叫她:“陳娘,你別太傷心。”
“怎麽能不傷心……其實我也知道,憶娘定是迴不來了。”她怔怔地說著,眼中隻見大顆的淚珠滾落,“我昨夜又夢見憶娘,她浮在我麵前,身體透明如琉璃。她對我說,‘念娘,經年芳華,流景易凋,此後唯有你一人在世上苦熬了……’我醒來時隻看見窗外風吹竹影,胸中來來去去,隻迴蕩著她夢中對我說的話。我知道她是已經不在世上了……”
黃梓瑕心中大慟,她從袖口裏抽出手絹,幫陳念娘拭淚,卻不料袖中一顆用紙包著的小東西被手絹帶著滑了出來。
那小紙包仿佛長了眼睛,骨碌碌地滾到了陳念娘麵前。陳念娘接過黃梓瑕遞過來的手絹,抬手按住自己的眼,手肘正壓在那個小紙包上。
迷迷糊糊間,她竟感覺不到有東西硌到自己的手。
黃梓瑕猶豫了一下,覺得此事再隱瞞也沒有什麽意思,便將小紙包從她的手下抽出,遞到她麵前,說:“陳娘,你看看這個。”
陳念娘捂著眼,喉嚨低啞:“是什麽東西?”
黃梓瑕沒說話,隻看著她。
陳念娘遲疑著,緩緩抬手解開包裹著的白紙。
裏麵露出的,是一塊晶瑩欲滴的無瑕白玉,雖然隻有指甲蓋大小,卻越發顯得玲瓏可愛。
陳念娘的手頓時劇烈顫抖起來,她一把
攥住那塊玉,逆光看著那上麵刻著的“念”字。
那個念字在窗外透進來的陽光中,光華流轉,金光隱隱波動,深刺入她們的眼睛。
那一瞬間,陳念娘的眼睛閉上了。她閉得那麽緊,眼神又是那麽絕望,仿佛她的眼睛已經在這一刻被這個字刺瞎,從此再也看不見這個世間任何東西。
許久,許久。
陳念娘顫聲問:“是,是從哪裏找到的?”
“是一群疫病倒斃的幽州流民之中,有一個大約四十歲女子的屍體,與其他人不同,她是中毒而死。但我們找到時,她的屍首已經被焚,隻剩下了這一塊玉。”她沒有說是他們從馮憶娘的腹中發現的,怕陳念娘太過打擊。
“二十多年前,我與憶娘都還是少女。那時我們沒有名氣,技藝也不太出眾,所以存了很久很久的錢,才終於買到兩塊羊脂玉,分別在上麵刻了憶和念字,交到對方手中。那時我們說,永以與君好,一生相扶持……”陳念娘從自己胸前拉出一根紅繩,上麵係著同樣大小的一塊白玉,不同的是,她那塊玉的上麵,刻的,是一個憶字。
她將兩塊玉並在一起,用雙手緊緊握著,泣不成聲。
黃梓瑕靜靜坐在她的身旁,看著穿戶而進的光線絲絲縷縷照在陳念娘的臉上。她鬢邊的白發與臉上細微的皺紋,現在看來都是如此明顯,已經不是前月遇見的那個韶華尚存的美婦人。
“是誰,是誰殺了憶娘?”陳念娘終於緩緩問。
黃梓瑕深吸一口氣,然後搖頭說:“目前還不知道。但我想,此事或許與王家姑娘的失蹤案有關。”
“王家姑娘?”
黃梓瑕說:“就是近日京城傳得沸沸揚揚的夔王妃,陳娘可知曉?”
陳念娘手握著那塊玉石,麻木地點頭。
“我已經查清,憶娘受托護送的故人之女,就是王家姑娘王若。其實我曾在王若身邊見過憶娘一次,早已知道此事,隻是當時因怕你傷心,所以才沒有說出口。”
陳念娘茫然說:“然而現在,我聽說王若也已經死了……”
“是啊,我懷疑憶娘的死,與此事有莫大關聯。但是如今真相尚未大白,我也沒有頭緒。”
“真的能查出真相來嗎?”陳念娘低聲恍惚呢喃。
黃梓瑕說:“至少,我盡我全力。”
將昏昏沉沉的陳念娘送出王府,已經快要日中了。
黃梓瑕一邊想著案情,一邊轉迴身往裏麵走。誰知她想得太過投入,腳在台階上一下踩空,差點摔下來,好不容易才扶住一棵樹站住了腳。
門房各位大叔趕緊拍著凳子讓她坐下,又給倒了一碗茶。旁邊幾個閑著無聊的宦官正在閑聊,她也真覺得口渴,就在他們身邊坐下,咕咚咕咚灌下了一碗茶,又倒一碗。
負責延熙堂灑掃的小宦官盧雲中年紀不過二十來歲,最是喜歡家長裏短,看見她坐下了,趕緊用手肘撞撞她,眉飛色舞地問:“哎,崇古你說,你在王家往來最多,是不是感覺到王家姑娘這一死,真是王家近年來最大的損失?”
黃梓瑕愣了愣,還不明白他在說什麽:“啊?”
“可不是麽?侯景之亂後琅琊王家人才凋零,尤其這幾輩都沒什麽出色的人物,朝堂之上話語也少,家中全仗著前後兩個皇後維持威勢——可據說如今族中壓根兒也沒有出色的姑娘了。好不容易有個出眾的被定為夔王妃,居然就這麽死了——得,如今攀咱們夔王府這條線也沒得用了,以後啊,還是隻得一個刑部尚書王麟在朝中撐場麵。”
旁邊另有人插嘴說:“不過那也是王家,當朝一個皇後一個尚書還被人說是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