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衝冷笑:“聽上去確實不錯,譬如真宗朝時期,那時候的士大夫整體還不錯,政治也相對清明,國家也算富足。
可是因因為冗官、冗兵、冗費這些自太宗朝就種下的問題,到了後來也越來越嚴重。大宋再富,開海貿易之利再大,也經不住這越來越多的三冗費用。
於是就有了範文正公主持的慶曆新政,明黜陟、抑僥幸、精貢舉、擇官長、均公田、厚農桑、減徭役、覃恩信、重命令十條。那一條不是為了從根本上解決這三冗絕症。
可結果呢,慶曆新政不到一年就徹底失敗!何也,因為新政觸及了全體文人士大夫的利益,遭到全體士大夫堅決反對!”
說起宋朝的變法,最著名的當然是王安石變法,卻很少有人知道其實針對三冗問題,在王安石之前就有了範仲淹主持的慶曆新政。
慶曆新政的中心思想卻是再清楚不過了,那就裁減冗官,精簡機構。
比如第一條就是改革官職的設置,因為宋朝官員實在太多,並且官員的子弟還可以不經過科舉就當官,於是虛設了很多不做事就能拿高工資的官位,以及各級官員退下來養老的官位。
慶曆新政第一刀就切向了這裏,不能亂設官職,而且官員子弟想要當官也必須接受考試才行;
第二條就就加強官員考核,一方麵擇優破格升遷有能力的好官,一方麵裁撤年老,無能,體弱多病和貪汙的官員;
第三條就是精簡科舉取士,一方麵改革考試內容,把重詩賦改為重策論,同時精簡取士的數目,考試不達標就一定不能錄取……
所有這些,無一不是從根子上解決冗官、冗兵、冗費的問題。
可是那時候文人士大夫已經在實際章掌握了政權,範仲淹的改革實際是要動這些讀書人,文官士大夫的利益。
這就好比本來大宋朝隻需要三千個官員,每月工作二十四天,每天工作八小時就能治理的很好,而且平均每人每月工資五萬元就能保證這些官員生活的非常優越了。
但現在卻是有兩萬個官員,很多有正經職務的每月隻要工作十五天,每天隻工作五個小時,其他時間就可以到處遊玩飲宴席,詩酒風流;更有一半的官員的幾乎每天都是玩;而且本來已經人浮於事了,每年還要新錄取很多官員,新增很多職務,繼續不做事就拿高工資。
現在範仲淹說再這樣下去財政就負擔不起了啊,所以要裁員,要減少錄取官員,要降工資,於是一下裁掉一萬官員,剩下一萬官員做本來三千人就能做好的事。
這當然是於國於民再好不過的改革!
可是對文臣士大夫卻是斷人財路如殺人父母!
庸官張三本來每月不做事就能白拿十萬工資,現在一下被裁了,能不如喪考妣,恨新政入骨嗎?
好官李四雖然保住官位,但是工資一下從十五萬降到十萬,每天還要多做事,還要時時麵對考核,提心吊膽害怕明年被刷下來,丟掉官職,他能不堅決反對新政麽?
舉子王五成績中等,每次都能及格考六十分,本來是極有可能考中進士,然後過上逍遙似神仙的日子。現在範仲淹說考試隻錄取九十五分以上的,王五一輩子也考不到這個分數,他能不暴跳如雷,猛烈抨擊這個新政麽?
林衝譏笑道:“這就是君王與士大夫共天下,這就是誰有道理聽誰的。
張相公你說,慶曆新政這件事,是範文正公和中宗皇帝(這個時空中宗取代了宋仁宗趙禎)有道理?還是反對新政的官員有道理?”
張叔夜不說話,張伯奮、張仲熊也被問的啞口無言。
林衝繼續道:“人皆有私心,真正想範文正公這樣憂國憂民,一心為公的道德君子畢竟是少數。大多數文人士大夫輩平常時候滿口仁義道德,聖人教誨,可真到涉及自身利益的時候,眼中看到的,心中所想的卻隻有私利二字!
所以我說大宋最大的問題其實就文人士大夫輩掌握了實際的政權,你們分到的資源,獲得利益太多了,你們舍不得放棄這些利益!
所以在我看來,文人士大夫輩與其說害怕武人跋扈,重現藩鎮割據,五代軍閥混戰,叛亂不止的故事。其實更多的心思未必不是害怕若武人地位提高,他們便不能像之前那樣獨掌朝政,手裏緊握的利益也將分潤出去!”
“你,你這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張仲熊一下漲紅了臉,睜大眼睛說道。
林衝笑笑,他本來就沒指望在這個時候說服這父子三人,隻當是鬥嘴尋開心了。
“慶曆新政很快失敗,三冗的問題的也就一直得不到解決,財政問題越來越嚴重,等到了了王荊公(王安石)的時候,已經瀕臨破產的地步。
朝廷雖然以文製武,打壓武將,卻同樣用的收買安撫的手段,每年的軍費就占收入的一半(大部分都被包括文官在內的官員的貪了,士兵其實很窮),一旦拿不出錢來引發動亂,再被西賊還有遼國看出虛實,大舉入侵,就是亡國的下場!
正因如此,王荊公這才不計毀譽,不惜身敗名裂也要進行變法。有了慶曆新政的教訓,王荊公知道文臣士大夫的利益是動不得的。既然不能節流,隻能開源,於是變法中就有了許多的斂財手段。
這裏不說王荊公變法的好壞,就說變法之後,雖然讓朝廷多掙了一些錢,財政暫時得到緩解。但三冗問題絲毫未減,很快就將這些多掙的錢又給消耗幹淨。
於是蔡京便想出了鑄當十大錢和濫發交鈔,以及方田法,鹽茶法這些竭澤而漁,近乎明搶的法子來搜刮天下錢財。一下又逼得百姓沒有活路,隻得上山為匪,這就是官逼民反!
而且最重要的還在於,王荊公變法還激起了黨爭,使得朝政像翻燒餅一樣越發混亂,士風一下大壞。很多文臣士大夫已經是不講是非,不顧國家安危,一心隻在爭權奪利上了。
如此這般的末世氣數,是個明眼人就能看到……”
林衝還想再說,卻見不遠處親衛梅嘉生急急忙忙領著一名背後插著赤紅色三角旗的傳騎跑了過來。
林衝立刻站了起來,大步上前:“甚麽事?”
那傳騎看了林衝身後的監軍張叔夜父子三人一眼,有些猶豫,林衝卻道:“不必遮遮掩掩,甚麽事快說吧。”
可是因因為冗官、冗兵、冗費這些自太宗朝就種下的問題,到了後來也越來越嚴重。大宋再富,開海貿易之利再大,也經不住這越來越多的三冗費用。
於是就有了範文正公主持的慶曆新政,明黜陟、抑僥幸、精貢舉、擇官長、均公田、厚農桑、減徭役、覃恩信、重命令十條。那一條不是為了從根本上解決這三冗絕症。
可結果呢,慶曆新政不到一年就徹底失敗!何也,因為新政觸及了全體文人士大夫的利益,遭到全體士大夫堅決反對!”
說起宋朝的變法,最著名的當然是王安石變法,卻很少有人知道其實針對三冗問題,在王安石之前就有了範仲淹主持的慶曆新政。
慶曆新政的中心思想卻是再清楚不過了,那就裁減冗官,精簡機構。
比如第一條就是改革官職的設置,因為宋朝官員實在太多,並且官員的子弟還可以不經過科舉就當官,於是虛設了很多不做事就能拿高工資的官位,以及各級官員退下來養老的官位。
慶曆新政第一刀就切向了這裏,不能亂設官職,而且官員子弟想要當官也必須接受考試才行;
第二條就就加強官員考核,一方麵擇優破格升遷有能力的好官,一方麵裁撤年老,無能,體弱多病和貪汙的官員;
第三條就是精簡科舉取士,一方麵改革考試內容,把重詩賦改為重策論,同時精簡取士的數目,考試不達標就一定不能錄取……
所有這些,無一不是從根子上解決冗官、冗兵、冗費的問題。
可是那時候文人士大夫已經在實際章掌握了政權,範仲淹的改革實際是要動這些讀書人,文官士大夫的利益。
這就好比本來大宋朝隻需要三千個官員,每月工作二十四天,每天工作八小時就能治理的很好,而且平均每人每月工資五萬元就能保證這些官員生活的非常優越了。
但現在卻是有兩萬個官員,很多有正經職務的每月隻要工作十五天,每天隻工作五個小時,其他時間就可以到處遊玩飲宴席,詩酒風流;更有一半的官員的幾乎每天都是玩;而且本來已經人浮於事了,每年還要新錄取很多官員,新增很多職務,繼續不做事就拿高工資。
現在範仲淹說再這樣下去財政就負擔不起了啊,所以要裁員,要減少錄取官員,要降工資,於是一下裁掉一萬官員,剩下一萬官員做本來三千人就能做好的事。
這當然是於國於民再好不過的改革!
可是對文臣士大夫卻是斷人財路如殺人父母!
庸官張三本來每月不做事就能白拿十萬工資,現在一下被裁了,能不如喪考妣,恨新政入骨嗎?
好官李四雖然保住官位,但是工資一下從十五萬降到十萬,每天還要多做事,還要時時麵對考核,提心吊膽害怕明年被刷下來,丟掉官職,他能不堅決反對新政麽?
舉子王五成績中等,每次都能及格考六十分,本來是極有可能考中進士,然後過上逍遙似神仙的日子。現在範仲淹說考試隻錄取九十五分以上的,王五一輩子也考不到這個分數,他能不暴跳如雷,猛烈抨擊這個新政麽?
林衝譏笑道:“這就是君王與士大夫共天下,這就是誰有道理聽誰的。
張相公你說,慶曆新政這件事,是範文正公和中宗皇帝(這個時空中宗取代了宋仁宗趙禎)有道理?還是反對新政的官員有道理?”
張叔夜不說話,張伯奮、張仲熊也被問的啞口無言。
林衝繼續道:“人皆有私心,真正想範文正公這樣憂國憂民,一心為公的道德君子畢竟是少數。大多數文人士大夫輩平常時候滿口仁義道德,聖人教誨,可真到涉及自身利益的時候,眼中看到的,心中所想的卻隻有私利二字!
所以我說大宋最大的問題其實就文人士大夫輩掌握了實際的政權,你們分到的資源,獲得利益太多了,你們舍不得放棄這些利益!
所以在我看來,文人士大夫輩與其說害怕武人跋扈,重現藩鎮割據,五代軍閥混戰,叛亂不止的故事。其實更多的心思未必不是害怕若武人地位提高,他們便不能像之前那樣獨掌朝政,手裏緊握的利益也將分潤出去!”
“你,你這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張仲熊一下漲紅了臉,睜大眼睛說道。
林衝笑笑,他本來就沒指望在這個時候說服這父子三人,隻當是鬥嘴尋開心了。
“慶曆新政很快失敗,三冗的問題的也就一直得不到解決,財政問題越來越嚴重,等到了了王荊公(王安石)的時候,已經瀕臨破產的地步。
朝廷雖然以文製武,打壓武將,卻同樣用的收買安撫的手段,每年的軍費就占收入的一半(大部分都被包括文官在內的官員的貪了,士兵其實很窮),一旦拿不出錢來引發動亂,再被西賊還有遼國看出虛實,大舉入侵,就是亡國的下場!
正因如此,王荊公這才不計毀譽,不惜身敗名裂也要進行變法。有了慶曆新政的教訓,王荊公知道文臣士大夫的利益是動不得的。既然不能節流,隻能開源,於是變法中就有了許多的斂財手段。
這裏不說王荊公變法的好壞,就說變法之後,雖然讓朝廷多掙了一些錢,財政暫時得到緩解。但三冗問題絲毫未減,很快就將這些多掙的錢又給消耗幹淨。
於是蔡京便想出了鑄當十大錢和濫發交鈔,以及方田法,鹽茶法這些竭澤而漁,近乎明搶的法子來搜刮天下錢財。一下又逼得百姓沒有活路,隻得上山為匪,這就是官逼民反!
而且最重要的還在於,王荊公變法還激起了黨爭,使得朝政像翻燒餅一樣越發混亂,士風一下大壞。很多文臣士大夫已經是不講是非,不顧國家安危,一心隻在爭權奪利上了。
如此這般的末世氣數,是個明眼人就能看到……”
林衝還想再說,卻見不遠處親衛梅嘉生急急忙忙領著一名背後插著赤紅色三角旗的傳騎跑了過來。
林衝立刻站了起來,大步上前:“甚麽事?”
那傳騎看了林衝身後的監軍張叔夜父子三人一眼,有些猶豫,林衝卻道:“不必遮遮掩掩,甚麽事快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