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智深,阮小二震驚不已的時候,林衝手裏握著一柄鋥明瓦亮,有如秋水白虹的長刀,也是讚歎不已。


    宋朝科技水平和工藝就是先進啊。


    我們祖先的智慧和聰慧果然是不容小覷啊。


    比起自己設計的畜力落錘,葉蒙等人這麽短的時間內不但成功的煉出鋼鐵來,而且還試驗研發出合格的高碳鋼,這才是大大的了不起。


    畜力落錘是重力落錘的一種,林衝設計出來也是用代替鐵匠打鐵。


    而且這種重力落錘比人掄錘的力量要大得多,很多鐵匠手動掄錘要打幾百上千下才能打好的東西,用重力落錘打幾下,十幾下就能打好。


    如此,不但鐵匠能更輕鬆,打鐵鍛造的效率也能提高好多倍。


    本來林衝是想設計水力落錘的,但這需要攔河築壩,於是就設計這個畜力落錘。


    雖說為葉蒙他們的工作提高了幾倍十幾倍的效率,但其實卻隻是一種非常簡單的機械,林衝也是沾了穿越者的光,這點小玩意對他一個機械專業的學霸工程師根本不算什麽。


    葉蒙他們卻與林衝完全不一樣,林衝用的是後世現成的知識。


    而葉蒙他們卻是林衝指了一個方向,講了一些概念和要注意的事情,然後剩下的全是他們自己一點一點探索,一點一點通過不斷的試驗,自己專研出來的。


    林衝自問,換做是自己,也不一定能在這麽短的時間內,取得這麽多的突破。


    不過效果到底怎麽樣,還是要試試才知道。


    “拿幾柄繳獲的宋軍手刀來!”


    很快幾把宋軍的手刀就被拿了來,林衝左手接過。


    隻見這是一柄宋軍最常見的寬刃手刀,一麵有刃,前銳後闊,刀尖兒近齊平,厚背刃薄,刀身長約六十五厘米,刀身最寬處足有五厘米,刀柄較短,隻可單手執握。


    而林衝右手的長刀刀身卻長約一米,呈輕微的弧線形,細窄,銳利,重量也就兩斤多一點,比宋手刀輕了一斤還多,輕捷靈便多了。


    林衝把手刀遞給杜壆道:“來!我們互砍。”


    杜壆接過刀,兩人頗有默契的點頭示意,隨即兩把刀就用力砍斫在一起。


    就聽叮的一聲脆響,杜壆手中的宋手刀就被林衝手中的長刀幹淨利落的砍成兩段,而林衝手中的長刀卻絲毫無損,連個缺口都沒有。


    “好!這刀好鋒利啊!”


    “哈哈,果然好刀!”


    眾人見此效果,不由都大聲誇讚起來。


    戰場上的勝敗,不僅僅取決於將領的指揮和士兵的勇武,兵器和鎧甲同樣至關重要,這個道理大家當然都懂。


    之前兩刀互砍之前,眾人還擔心這長刀這麽細,這麽薄;宋軍手刀這麽寬,這麽厚,長刀吃大虧了,哪知卻是這種結果,自然一下欣喜萬分。


    “再來!”


    這次林衝換了一把手刀,杜壆也從桌案上拿了一柄長刀,兩刀再次用力砍斫在一起,結果依然是手刀幹淨利落的被砍為兩段。


    “宋軍的軍器,比起唐刀來要差遠了!”


    林衝笑著搖了搖頭,說起來這還是科技進步背的鍋。


    原來唐朝時期鐵器加工,鍛造主要使用木炭,用的也是百煉鋼技術,和覆土燒刃技術,因為木炭雜質較少,不會對鋼鐵產生不良影響,所以唐朝時的兵器質量都很好。


    而到了宋朝,卻開始大規模的采用煤炭冶煉鋼鐵,因為煤的熱量更高,使得生產效率大幅提高;而且宋朝的煉鋼法用的灌鋼工藝,效率更是比百煉鋼不知道提高了多少倍。


    但是在冶煉和鍛造過程中,煤炭中的硫會進入鐵器當中,使得鋼鐵變的較脆,嚴重影響宋朝鋼鐵的質量。


    這是為什麽青唐瘊子甲是這個時代最好的甲,而科技比西夏進步不知道多少的宋朝卻製不出來,就是因為宋朝的鐵太脆了,冷鍛的時候,沒敲幾下就會開裂,而西夏用木炭則不會。


    這些道理宋人不知道卻瞞不過林衝,所以林衝到了梁山之後,就讓葉蒙他們先將煤炭煉焦,用焦炭代替煤炭冶煉,鍛造鋼鐵。


    同時又改良鼓風機,使得吹氧更加快速效率,又教了葉蒙等人一些鋼鐵的原理(鐵是軟的,碳素是硬的,高碳鋼硬卻易折,低碳鋼軟韌性極佳),竟然讓他研發出高碳鋼來。


    隨後因為畜力落錘的運用,使得鍛造的效率提高了許多倍,林衝又指導葉蒙用夾鋼的方法,中間的芯用硬度高的高碳鋼,兩旁的鋼則用低碳的三十煉鋼,軟包硬。


    如此剛柔兼濟,打造出來的長刀質量自然遠勝過宋軍的手刀。


    而且因為鋼材的質量好了,打造的兵器也可以設計的更加輕捷靈便,於是林衝又根據後世的騎兵軍刀的樣式,設計了現在大家看到的這把長刀。


    “要不再試試哥哥在東家打造的烏茲鋼寶刀?”杜壆興致很高,提議道。


    對上世界上最鋒利烏茲鋼寶刀,林衝卻是一下沒底了,不過還是很有興趣的試驗了一下。


    結果剛才砍宋軍手刀如砍廢紙長刀一下磕出一個大大的口子來,看來烏茲鋼這種不可量產,世界獨一無二(烏茲鋼隻有位於古印度地區,今巴基斯坦南部一條礦脈可以開采,而且工藝特殊)的絕世好鋼還是不可超越啊。


    不過幸好自己當初在東京也是運氣,竟讓自己一下碰到兩千斤純正的烏茲鋼,用來裝備全軍是不可能,但所有高級軍官一人一柄烏茲鋼寶刀卻不成問題。


    見林衝沉吟不語,眾人還以為他有些不高興,紛紛都說道:“軍主,這刀很好了,無論是砍宋軍還是遼狗,還是女真韃子,都像是砍瓜切菜一般。”


    “是啊,這麽好的刀,真想現在就找人砍殺一番!”


    “我的大刀早已饑餓難耐了……”好像有什麽奇怪的東西混進來了。


    林衝笑了笑,轉頭對葉蒙和李銘道:“不是,我是在想,你們要先把高碳鋼生產工藝,碳素的配比都固定下來,形成標準化。


    然後生產出一批騎兵用長刀和步兵用長刀,交給下麵的士兵和軍官試用,然後根據他們意見修改完善。


    比如我現在就提點建議,騎兵刀這裏最好加一個這樣的護手……步兵刀或許可以考慮加重一些加長一些。


    等意見收集的差不多了,整理後再試驗幾次,就可以大規模量產了。


    你們多辛苦一些,這次你們研發有功,所有人包括學徒獎勵兩個月的餉銀,葉大匠再列一份有功人員的名單,我要給你們特別嘉獎!”


    葉蒙,李銘等工匠一聽就樂壞了,在大宋朝廷的軍器監,他們何曾受到過這樣的待遇,一時都激動的忘乎所以,連日以來的辛苦在一下煙消雲散,隻覺得渾身都是勁了。


    呂將也笑著道:“哥哥,這刀還沒名字,不如你取個名字吧?”


    林衝想了想,道:“既然我梁山軍立誌擋在胡虜麵前,此刀就叫破虜刀吧。”


    頓了頓,他又道:“等量產之後,記得送兩把給哪張四郎。”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林氏水滸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長安夢入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長安夢入並收藏林氏水滸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