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org/
能夠讓海漢這麽多高層人員在國慶日的當夜齊聚一堂召開會議,所商議的事情自然小不了,放在各個與會者麵前桌上的一疊手抄資料的封麵上,書寫著醒木的“絕密”二字。
白克思接著說道:“目前我們的工業化進程的確是遠遠領先於這個時代,但對我們這些人來說,現有發展速度還是太慢,離我們想要建設的工業社會還有相當大的差距,特別是在生產效率方麵,我們現在所能利用的機械設備還受限於六七年前建成的裝機規模不大的水電站,以及原始的蒸汽動力。內燃機的製造技術我們倒是早就有了,但受限於燃料供應,沒辦法投入到實際的應用當中。不過這塊短板能限製我們發展的時間不會太長了,因為我們接下來要實施的這個項目,就是為了解決內燃機的燃料供應問題。邁出這一步對我們來說意味著什麽,相信在座各位都明白。”
在原本的曆史上,要等到下個世紀末的1794年,英國人斯特裏特才提出了空氣與燃料混合,從燃料燃燒中取得動力的概念。到1833年,英國人賴特提出直接利用燃燒壓力推動活塞做功的設計。之後又出現過各種各樣的內燃機方案,但直到1860年,法國人勒努瓦才模仿蒸汽機結構製造出第一台實用的煤氣內燃機,不過這玩意兒的熱效率僅為4%左右。1876年德國發明家奧托製造出了第一台四衝程內燃機,這才是真正意義上可量產並實際應用的內燃機。
內燃機的發明對社會生產力和科技發展的提升意義遠遠超過蒸汽機,不過這種更為先進的動力設備對燃料的要求遠比蒸汽機高得多。雖然用煤氣也可以製造內燃機,但運輸和儲備都不夠便利的煤氣顯然並非最佳解決方案,來自後世的穿越者對此都很清楚。要將內燃機投入到實用化階段,就必須要先解決燃料問題——首先得開采石油,煉製出成品油,保障內燃機的燃料供應。
穿越者們雖然身具屠龍技,但在這個問題上卻受限於客觀環境。穿越頭幾年所控製的陸地區域內,並沒有已知可供開采的油田存在。南海海底倒是有很多儲量驚人的大油田,比如在安南南部頭頓港東南120公裏處,就是後世越南境內探明儲量最大的白虎油田所在地。但穿越者們進棺材之前肯定沒辦法實現開采海底油田所需的生產技術和大型設備,所以就算知道海底有石油也隻能望海興歎。
不過一直對內燃機懷有執念的工業部對此倒也不是一點辦法都沒有,得益於無所不包的資料庫,穿越者們早早便已經確認了台灣島上有可供開采的地下油田存在。從那時候開始,工業部就已經下定決心,要將工業化開采油井的曆史從1859年的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的小鎮,提前到兩個世紀之前的台灣島。
在原本的曆史中,清朝鹹豐末年,台灣苗栗縣出磺坑這個地方的民眾就發現了當地有石油從地下自行湧出。當地人用人力挖了一個一丈多深的井,每天可以收獲地下湧出的原油七八十斤。不過那時候還沒有發明真正的內燃機,當地人也僅僅隻是將其用來點燈照明而已。到光緒三年的時候,兩江總督沈葆楨巡視台灣,聽說這事之後便將油田收為官辦,並且聘請了美國技師來用機器開采,曾經將產油量提高到每天一千五百斤。光緒十三年台灣巡撫劉銘傳設立礦油局,鑽井五口,最深達一百二十米,不過後來因為產量太低入不敷出,沒經營幾年就倒閉了。
而台灣島上在後世探明並開采的油氣田還不止這一處,在苗栗縣境內的錦水、鐵玷山,新竹的青草湖、崎頂等地,都有儲量可觀的油氣田,但其開采的技術難度不一,不如苗栗出磺坑的油田那麽靠近地表就是了。出磺坑的這處油田直到穿越行動之前,據說都仍有穩定的產出,考慮到其地理位置算是距離三亞最近的產油地,且海漢控製當地的難度相對較小,由此成為工業部認定的首選開采目標。
海漢在前年十月才正式踏足台灣島,到去年上半年基本完成了對台灣島西海岸線的控製,而工業部也是從去年開始,才正式進行石油項目的籌備工作。
相關的籌備工作主要分為三個部分,一是鑽探設備的生產,鑽頭是穿越時帶過來的成品,隻需生產鑽杆和鑽機就行。雖然海漢的鋼鐵產能還很有限,但從中擠出一部分來生產鑽杆倒也不難,而鑽機和遊梁式抽油機就隻能使用蒸汽動力了,這方麵的生產技術已基本成熟,隻需根據石油開采的需要做出一些調整就行。雖然生產效率肯定比不了後世的專業設備,但土法上馬,能用就行,首先要解決有沒有的問題,之後才會慢慢考慮升級裝備的事宜。
第二個部分是煉油設施的建設,開采出來的石油必須要經過提煉,才能得到內燃機所使用的成品油。雖然礙於這個時代生產力條件所限,沒辦法修建大型煉油廠,但以海漢現有的工業水平,修建管式爐、立式釜,采用釜式蒸餾土法煉油,倒也不算太難,隻是加工能力有限,提煉出來的燃油品質也不可能達到後世那麽高就是了。
雖然同是土法煉油,但工業部準備在石油項目中投入的資源不是後世那些私人作坊可比,也為此製定了一係列的技術改進方案。例如設計效率更高的爐釜結構和加熱係統,修建催化塔並提高釜溫,配置分餾塔,用連續加料和快速出渣來提高生產效率等等。雖然這些技術改進會讓初期的投入大大增加,並且增加生產調試階段的工作量,但工業部認為這些都是值得付出的代價,更快更早地迎來內燃機時代,就能讓海漢國以更大的優勢領跑於這個時代。
第三個部分就是生產人員的組織和培訓,這其中又分為鑽探和煉油兩個部分。鑽探這一塊所需的專業人員倒是已經有了一定的儲備,這幾年工業部組織的打井隊在海南島上打了不少自流井,就是變相在通過實戰練兵,對於基本的鑽探技術倒是已經掌握得比較熟練了。隻是煉油還沒有相應的設施,純粹的紙上談兵很難培訓出熟練的產業工人,這隻能有待於在台灣實施項目之後一邊生產一邊培訓了。
這些準備工作說難不難,說簡單也不算簡單,需要以工業部為主的諸多部門協同配合,另外就是要看執委會最終能批下來的預算和人員配置了。到目前為止執委會對此倒是大開綠燈,基本上是項目籌備組要什麽給什麽,初期所需的鑽探設備也基本已經到位,再加上台灣島當地的形勢趨於穩定,當下是萬事俱備,隻等開工了。待慶典這幾天過去之後,由工業部的勘探隊和建設部的施工隊組成的首批工程人員就將奔赴台灣,開展初期的油田勘探工作。
“目前人員和生產設備都已經到位,鑽探方案和當地的工地基建也都作好了規劃,接下來主要就是安排運輸和安全護衛方麵的工作了。”白克思介紹完項目的準備情況之後,便將發言權交給了後麵的人。
“那我來接著說吧。”原海運部部長,現交通部副部長孫長彌主動接過了話頭。他和越之雲兩人在這個晚上都沒閑著,分頭出席了國防部和工業部牽頭的兩個會議,也算是最為繁忙的部門之一了。
“我們已經在三亞港為相關的物資和人員調集了二十二艘船,力求能一次完成運送工作。”孫長彌介紹道:“還有一部分生活物資會在廣東組織貨源,屆時直接從香港運過去。所需的普通勞工將就近從澎湖的移民營地挑選,這樣也可以節省一部分長途運力。另外因為這次有軍隊隨行,所以選擇的航線是以軍方的意見為準。”
“這次軍方將派出四艘探索級戰船、兩艘補給船和一艘運兵船隨同海運部的船隊一同前往台灣,抵達當地之後就會修建碼頭,駐紮在該地區。考慮到出磺坑這個地方目前仍是當地土著部落的控製區,我們為此準備了兩個連的陸軍,負責護衛工地和施工人員的安全。另外本人也將在當地駐留一段時間,擔任軍事和醫療兩個部門的負責人。”接下來發言的是軍方代表摩根,這次國防部也交了一個任務給他,雖然還說不上是地方大員,但至少要比在三亞的醫學院帶學徒的權力大多了。
“何部長,你也說幾句吧?”陶東來待摩根說完之後,對何夕提議道。
安全部也是少數需要分頭參加今晚兩個會議的部門之一,何夕與郝萬清各負責出席一邊。聽到陶東來的提議之後,何夕便點頭應道:“那我簡單說兩句,苗栗的項目是執委會在今年督辦的重點工業項目,對於我國今後發展的意義大家都很清楚,所以關於這個項目的保密等級也是甲等。安全部將會在當地派駐人員,配合軍方維護好情報安全。”
至於會派多少人過去,以什麽樣的掩飾身份去,何夕就沒有再多說了。雖然在座的都是穿越者,但安全部隻對執委會負責,這些具體的工作安排並不需要向其他部門進行詳細匯報。而且今後苗栗這個石油開采區肯定是軍管區,安全部在當地的作用其實相對比較有限,基本也就起個監視功能。
最後發言表態的是新任建設部部長劉山夏,他獲知這個項目的時間在這些部門負責人當中算是最晚的,不過這也是因為建設部在這個項目中所能發揮的作用比較局限,初期主要就是負責為派駐當地的生產人員和軍隊修築基建工程和生活設施。這種活的技術難度不大,如果不是出於政治上的考量,其實都用不著他這個建設部一把手親自出馬監工,手下起碼有好幾支施工隊的工頭就能勝任。也正是因為如此,劉山夏的表態就真的僅僅隻是一個表態而已,並沒有多少實質性的東西需要在這種會議上進行強調。
在1634年四月一日夜召開的這兩個會議,基本就確立了海漢在今後一段時期內的軍事、工業的目標。進軍大明北方沿海和開采石油這兩個決定,對於海漢的影響都將十分深遠,後人的史料記載中對於這兩個會議也是進行了各種描寫和猜測。
引起外界猜測最多的疑點主要有兩個,一是海漢為何要在南海形勢一片大好的情況下主動選擇北上,是否是因為當時的執委會領導人已經判斷到了大明的形勢即將惡化,才抓住了這個時機進行主動介入。二是海漢當時並未在台灣苗栗駐紮人員,為何突然就派出了一整支的工程隊伍前往當地勘探並且成功地找到了油田,並以此為燃料帶動了之後的內燃機問世。
但與海漢曆史上其他諸多未解之謎一樣,這兩個疑點也並沒有一個公認的合理解答,絕大多數史學家也隻能將其理解為初代海漢元老才會具備的預測天賦。這種無法確認其真實性的天賦讓海漢國在成立初期的幾十年中以超乎想象的速度發展,將同時代的國家遠遠拋在了身後。
不過這個時候的穿越者們可沒時間去考慮後人的眼光和疑問,他們現在隻想早些結束會議,迴到家中好好休息一下。對於這些部門負責人來說,雖然的確在平日的工作生活中享受著高人一等的權力,但在工作中勞心勞力的程度也的確不是普通人可比。這次的開國慶典對於這些在海漢國擔任高層管理職位的穿越者來說既是莫大的榮耀,也是極為辛勞的一段時間,而且他們當中的很多人在慶典之後就將出遠門執行任務,在此之前與家人團聚的每一分鍾都更顯得彌足珍貴了。
能夠讓海漢這麽多高層人員在國慶日的當夜齊聚一堂召開會議,所商議的事情自然小不了,放在各個與會者麵前桌上的一疊手抄資料的封麵上,書寫著醒木的“絕密”二字。
白克思接著說道:“目前我們的工業化進程的確是遠遠領先於這個時代,但對我們這些人來說,現有發展速度還是太慢,離我們想要建設的工業社會還有相當大的差距,特別是在生產效率方麵,我們現在所能利用的機械設備還受限於六七年前建成的裝機規模不大的水電站,以及原始的蒸汽動力。內燃機的製造技術我們倒是早就有了,但受限於燃料供應,沒辦法投入到實際的應用當中。不過這塊短板能限製我們發展的時間不會太長了,因為我們接下來要實施的這個項目,就是為了解決內燃機的燃料供應問題。邁出這一步對我們來說意味著什麽,相信在座各位都明白。”
在原本的曆史上,要等到下個世紀末的1794年,英國人斯特裏特才提出了空氣與燃料混合,從燃料燃燒中取得動力的概念。到1833年,英國人賴特提出直接利用燃燒壓力推動活塞做功的設計。之後又出現過各種各樣的內燃機方案,但直到1860年,法國人勒努瓦才模仿蒸汽機結構製造出第一台實用的煤氣內燃機,不過這玩意兒的熱效率僅為4%左右。1876年德國發明家奧托製造出了第一台四衝程內燃機,這才是真正意義上可量產並實際應用的內燃機。
內燃機的發明對社會生產力和科技發展的提升意義遠遠超過蒸汽機,不過這種更為先進的動力設備對燃料的要求遠比蒸汽機高得多。雖然用煤氣也可以製造內燃機,但運輸和儲備都不夠便利的煤氣顯然並非最佳解決方案,來自後世的穿越者對此都很清楚。要將內燃機投入到實用化階段,就必須要先解決燃料問題——首先得開采石油,煉製出成品油,保障內燃機的燃料供應。
穿越者們雖然身具屠龍技,但在這個問題上卻受限於客觀環境。穿越頭幾年所控製的陸地區域內,並沒有已知可供開采的油田存在。南海海底倒是有很多儲量驚人的大油田,比如在安南南部頭頓港東南120公裏處,就是後世越南境內探明儲量最大的白虎油田所在地。但穿越者們進棺材之前肯定沒辦法實現開采海底油田所需的生產技術和大型設備,所以就算知道海底有石油也隻能望海興歎。
不過一直對內燃機懷有執念的工業部對此倒也不是一點辦法都沒有,得益於無所不包的資料庫,穿越者們早早便已經確認了台灣島上有可供開采的地下油田存在。從那時候開始,工業部就已經下定決心,要將工業化開采油井的曆史從1859年的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的小鎮,提前到兩個世紀之前的台灣島。
在原本的曆史中,清朝鹹豐末年,台灣苗栗縣出磺坑這個地方的民眾就發現了當地有石油從地下自行湧出。當地人用人力挖了一個一丈多深的井,每天可以收獲地下湧出的原油七八十斤。不過那時候還沒有發明真正的內燃機,當地人也僅僅隻是將其用來點燈照明而已。到光緒三年的時候,兩江總督沈葆楨巡視台灣,聽說這事之後便將油田收為官辦,並且聘請了美國技師來用機器開采,曾經將產油量提高到每天一千五百斤。光緒十三年台灣巡撫劉銘傳設立礦油局,鑽井五口,最深達一百二十米,不過後來因為產量太低入不敷出,沒經營幾年就倒閉了。
而台灣島上在後世探明並開采的油氣田還不止這一處,在苗栗縣境內的錦水、鐵玷山,新竹的青草湖、崎頂等地,都有儲量可觀的油氣田,但其開采的技術難度不一,不如苗栗出磺坑的油田那麽靠近地表就是了。出磺坑的這處油田直到穿越行動之前,據說都仍有穩定的產出,考慮到其地理位置算是距離三亞最近的產油地,且海漢控製當地的難度相對較小,由此成為工業部認定的首選開采目標。
海漢在前年十月才正式踏足台灣島,到去年上半年基本完成了對台灣島西海岸線的控製,而工業部也是從去年開始,才正式進行石油項目的籌備工作。
相關的籌備工作主要分為三個部分,一是鑽探設備的生產,鑽頭是穿越時帶過來的成品,隻需生產鑽杆和鑽機就行。雖然海漢的鋼鐵產能還很有限,但從中擠出一部分來生產鑽杆倒也不難,而鑽機和遊梁式抽油機就隻能使用蒸汽動力了,這方麵的生產技術已基本成熟,隻需根據石油開采的需要做出一些調整就行。雖然生產效率肯定比不了後世的專業設備,但土法上馬,能用就行,首先要解決有沒有的問題,之後才會慢慢考慮升級裝備的事宜。
第二個部分是煉油設施的建設,開采出來的石油必須要經過提煉,才能得到內燃機所使用的成品油。雖然礙於這個時代生產力條件所限,沒辦法修建大型煉油廠,但以海漢現有的工業水平,修建管式爐、立式釜,采用釜式蒸餾土法煉油,倒也不算太難,隻是加工能力有限,提煉出來的燃油品質也不可能達到後世那麽高就是了。
雖然同是土法煉油,但工業部準備在石油項目中投入的資源不是後世那些私人作坊可比,也為此製定了一係列的技術改進方案。例如設計效率更高的爐釜結構和加熱係統,修建催化塔並提高釜溫,配置分餾塔,用連續加料和快速出渣來提高生產效率等等。雖然這些技術改進會讓初期的投入大大增加,並且增加生產調試階段的工作量,但工業部認為這些都是值得付出的代價,更快更早地迎來內燃機時代,就能讓海漢國以更大的優勢領跑於這個時代。
第三個部分就是生產人員的組織和培訓,這其中又分為鑽探和煉油兩個部分。鑽探這一塊所需的專業人員倒是已經有了一定的儲備,這幾年工業部組織的打井隊在海南島上打了不少自流井,就是變相在通過實戰練兵,對於基本的鑽探技術倒是已經掌握得比較熟練了。隻是煉油還沒有相應的設施,純粹的紙上談兵很難培訓出熟練的產業工人,這隻能有待於在台灣實施項目之後一邊生產一邊培訓了。
這些準備工作說難不難,說簡單也不算簡單,需要以工業部為主的諸多部門協同配合,另外就是要看執委會最終能批下來的預算和人員配置了。到目前為止執委會對此倒是大開綠燈,基本上是項目籌備組要什麽給什麽,初期所需的鑽探設備也基本已經到位,再加上台灣島當地的形勢趨於穩定,當下是萬事俱備,隻等開工了。待慶典這幾天過去之後,由工業部的勘探隊和建設部的施工隊組成的首批工程人員就將奔赴台灣,開展初期的油田勘探工作。
“目前人員和生產設備都已經到位,鑽探方案和當地的工地基建也都作好了規劃,接下來主要就是安排運輸和安全護衛方麵的工作了。”白克思介紹完項目的準備情況之後,便將發言權交給了後麵的人。
“那我來接著說吧。”原海運部部長,現交通部副部長孫長彌主動接過了話頭。他和越之雲兩人在這個晚上都沒閑著,分頭出席了國防部和工業部牽頭的兩個會議,也算是最為繁忙的部門之一了。
“我們已經在三亞港為相關的物資和人員調集了二十二艘船,力求能一次完成運送工作。”孫長彌介紹道:“還有一部分生活物資會在廣東組織貨源,屆時直接從香港運過去。所需的普通勞工將就近從澎湖的移民營地挑選,這樣也可以節省一部分長途運力。另外因為這次有軍隊隨行,所以選擇的航線是以軍方的意見為準。”
“這次軍方將派出四艘探索級戰船、兩艘補給船和一艘運兵船隨同海運部的船隊一同前往台灣,抵達當地之後就會修建碼頭,駐紮在該地區。考慮到出磺坑這個地方目前仍是當地土著部落的控製區,我們為此準備了兩個連的陸軍,負責護衛工地和施工人員的安全。另外本人也將在當地駐留一段時間,擔任軍事和醫療兩個部門的負責人。”接下來發言的是軍方代表摩根,這次國防部也交了一個任務給他,雖然還說不上是地方大員,但至少要比在三亞的醫學院帶學徒的權力大多了。
“何部長,你也說幾句吧?”陶東來待摩根說完之後,對何夕提議道。
安全部也是少數需要分頭參加今晚兩個會議的部門之一,何夕與郝萬清各負責出席一邊。聽到陶東來的提議之後,何夕便點頭應道:“那我簡單說兩句,苗栗的項目是執委會在今年督辦的重點工業項目,對於我國今後發展的意義大家都很清楚,所以關於這個項目的保密等級也是甲等。安全部將會在當地派駐人員,配合軍方維護好情報安全。”
至於會派多少人過去,以什麽樣的掩飾身份去,何夕就沒有再多說了。雖然在座的都是穿越者,但安全部隻對執委會負責,這些具體的工作安排並不需要向其他部門進行詳細匯報。而且今後苗栗這個石油開采區肯定是軍管區,安全部在當地的作用其實相對比較有限,基本也就起個監視功能。
最後發言表態的是新任建設部部長劉山夏,他獲知這個項目的時間在這些部門負責人當中算是最晚的,不過這也是因為建設部在這個項目中所能發揮的作用比較局限,初期主要就是負責為派駐當地的生產人員和軍隊修築基建工程和生活設施。這種活的技術難度不大,如果不是出於政治上的考量,其實都用不著他這個建設部一把手親自出馬監工,手下起碼有好幾支施工隊的工頭就能勝任。也正是因為如此,劉山夏的表態就真的僅僅隻是一個表態而已,並沒有多少實質性的東西需要在這種會議上進行強調。
在1634年四月一日夜召開的這兩個會議,基本就確立了海漢在今後一段時期內的軍事、工業的目標。進軍大明北方沿海和開采石油這兩個決定,對於海漢的影響都將十分深遠,後人的史料記載中對於這兩個會議也是進行了各種描寫和猜測。
引起外界猜測最多的疑點主要有兩個,一是海漢為何要在南海形勢一片大好的情況下主動選擇北上,是否是因為當時的執委會領導人已經判斷到了大明的形勢即將惡化,才抓住了這個時機進行主動介入。二是海漢當時並未在台灣苗栗駐紮人員,為何突然就派出了一整支的工程隊伍前往當地勘探並且成功地找到了油田,並以此為燃料帶動了之後的內燃機問世。
但與海漢曆史上其他諸多未解之謎一樣,這兩個疑點也並沒有一個公認的合理解答,絕大多數史學家也隻能將其理解為初代海漢元老才會具備的預測天賦。這種無法確認其真實性的天賦讓海漢國在成立初期的幾十年中以超乎想象的速度發展,將同時代的國家遠遠拋在了身後。
不過這個時候的穿越者們可沒時間去考慮後人的眼光和疑問,他們現在隻想早些結束會議,迴到家中好好休息一下。對於這些部門負責人來說,雖然的確在平日的工作生活中享受著高人一等的權力,但在工作中勞心勞力的程度也的確不是普通人可比。這次的開國慶典對於這些在海漢國擔任高層管理職位的穿越者來說既是莫大的榮耀,也是極為辛勞的一段時間,而且他們當中的很多人在慶典之後就將出遠門執行任務,在此之前與家人團聚的每一分鍾都更顯得彌足珍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