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能終歸是會上來的,再找到了對的方法之後,沒有人可以阻攔這一點。


    迴到長安之後,程知節如願的拿到了測試數據。


    這份數據並非李元吉下令測試的,而是他親自去要了十台卡車,然後將這十台卡車的五台丟給後勤部,五台丟給禁軍,讓他們來模擬實驗一下。


    這個結果,是程知節最想要的,同時,這個結果也將寓意著兵部決定采購多少台卡車。


    而看著這份數據,程知節……


    李元吉驚異的看向程知節,暗道這貨腦子是不是壞掉了,如果他不了解程知節的一些脾氣的話,他一定會這麽以為。


    好吧,雖說有理有據,一切看起來都是那麽的天衣無縫。


    可是,現在,剛剛起步的時候,你跟朕說標配?


    分配計劃很簡單,就是十人一台卡車,而大唐現在有近九十萬部隊,也就是說,單單隻是卡車,就需要九萬台。


    這個數字相對保守一些,而且李元吉也找不到任何反駁的理由。


    正常情況下,一台卡車是可以輕鬆裝下兩個班二十二名戰士的,擠一些的話,三個班也不成問題。


    之所以說是十人一台,這是考慮到了後勤的問題,但後勤需要時間,這個無形中增加了不少的車輛,所以綜合下來,十人一台是最靠譜的數據,且可以保證部隊在任何地區作戰,都不會出現補給危機等問題。


    “按照當下的產量,單是兵部的九萬台,就足夠機械廠四年忙活的了,你覺得,朕會同意嗎?”李元吉略帶些玩昧的問著。


    “陛下當然會同意,再說了,臣又不是說要立即裝備,而是以這個為目標,在未來五年內要全麵達到這個階段。”程知節一臉肯定的點點頭,一副的天真無邪,我特喵信了你的邪,不過這貨卻絲毫不在意,依舊一副以自我為中心的姿態說道:“機械廠其實現在就可以著手擴建了,等廠房和設備到位以後,現有的工人也就足以支撐新的產線了。


    再說了,機械廠雖然關乎軍事,但是在民生方麵也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就好比陛下先前說的,要將零部件廠安置在其他地方,給其他地區百姓一些希望。


    臣這一路上思索再三,發覺陛下說的很有道理,於是又想到,既然可以在長安建立機械廠,為何不能在其他地區建立機械廠?中原地區的地位依舊很重要,那裏的人口數量也很多。


    再者洛州還是東都,堂堂大唐東都,作為陪都的存在,竟然沒有機械廠這種先進的工業?這說出去也不像話呀。


    所以臣就覺得,應當在洛州周圍也建立一座機械廠,而今年之內,兩座機械廠至少要達到日產五百台的產能。卡車產能不夠,軍隊沒辦法裝備,戰鬥力沒辦法提升,就是修路,也需要這麽多不是?”


    恩,達到日產五百台的產能,九萬台也就是半年的時間就足夠了,加上還需要給各地修路使用,軍隊這邊肯定吃不了獨食。


    但不管怎麽算,隻要兩座廠的產能加起來能夠達到五百台,最多一年半或者兩年,軍隊就能夠拿到至少九萬台卡車。


    程知節心中的算盤,李元吉當然是知道的,擴充產能是肯定的,就算他不說,現在也已經開始在做了。


    計劃經濟下,各種基建設施都是最廉價的,且質量有保證的,李元吉又不是傻子,怎麽會放棄這麽一個大好的時機?


    就算別的做不到,至少也要修通一條連接整個大唐所有州府的官道。


    但是要想做到這一點,幾萬台卡車是遠遠不夠的,因為不止一個工地,卡車不夠,運輸就跟不上,工地就隻能停工等材料,這又會浪費時間,浪費人力。


    “這些事情朕會考慮的。”李元吉有些無語的迴應道。


    “陛下,其他的部隊可以等一等,但是在前線的部隊可等不及了呀,現在後勤運輸成為了限製他們進攻能力的主要因素,隻要能夠有兩千台,不,隻要有一千台卡車,前線就可以至少解放三個師的兵力,同時其他部隊的戰鬥力也可以增加至少四分之一。”程知節開始拿前線來說事。


    卡車的列裝,讓他想到了解決前線問題的辦法。


    雖然前線具體的操作不歸他管,但是作為兵部尚書,出現問題的時候,他還是要負責去解決,去協調的。


    關於前線的情況,李元吉也很清楚,每一封戰報,他都要看。


    可以說,在前線,沒有任何一個敵人,可以對唐軍產生任何一絲威脅的。


    而對唐軍威脅最大的,就是他們自己本身。


    是的,戰線拉的太長,補給能力跟不上,加上敵方經常性的偷襲運輸線,雖然損失不大,但卻也牽製了大量的兵力去保護運輸線。


    這也就使前線投入戰鬥的部隊越來越少,而隨著戰線的推進,部隊繼續進攻的能力也越來越弱。


    倒不是因為打皮了,而是物資真的跟不上了,彈藥的消耗,各種物資的消耗,僅憑著馬車去運輸,那能行嗎?


    一台馬車才能運輸多少東西?


    程知節有過詳細的對比,一台卡車的運輸能力,是馬車的十倍,這還是考慮到了道路橋梁等情況,如果不考慮這些,單純的考慮運力問題,一台卡車足以抵擋二十台馬車的運力。


    且速度比馬車更快,所需要保護的人員數量也更少,以往需要三天可以走完的補給線,現在一天就可以走完,這意味著,隻要有足夠的卡車來運輸物資,以現在在朝鮮半島投入的兵力,完全可以將高句麗與新羅打個對穿。


    “陛下,其實那邊的局勢已經很明顯了,對麵隻剩下一口氣在吊著了,而現在我們也沒有能力在調集更多的部隊過去,隻能想辦法將現有的部隊戰鬥力最大化。在優勢占盡的前提下,戰事拖的太久,對於我們來說,未必是好事。”程知節繼續說著。


    關於這個問題,李元吉也同樣有著自己的考慮,當然,不可否認的是,程知節的說法也沒有錯。


    裝備了步槍的唐軍,戰鬥力的確更兇悍了,但是同樣的,對於物資的需求也比之前更加龐大了。


    以往的時候,隻要保證部隊有足夠的口糧就可以了,有多少天的口糧,部隊就能不停的打上多少天。


    而現在,不僅需要保證口糧,相反口糧的問題已經成了小事,最重要的是彈藥問題,一但沒有了彈藥,也就意味著部隊失去了戰鬥力。


    這是更強大的一種後遺症,所以,先進未必是一件好事,如果沒有足夠配套的設施的話,選擇相應的落後,也未必是什麽壞事。


    “調一千五百台卡車去前線,集中力量解決掉新羅。”李元吉暗暗點了點頭。


    權衡利弊,修路固然重要,但是前線的戰事同樣重要,修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盡快的解決前線的戰鬥,對大唐來說也是一件好事。


    練兵的目的,基本上已經達到了,再打下去,也起不到什麽更好的練兵效果了,反倒是有可能讓部隊產生輕敵大意的心態。


    新羅雖然潛力巨大,而且曆史上也統一了朝鮮半島,但是現在的新羅,還是稍顯稚嫩。


    相比較起老大哥高句麗而言,新羅現在完全就是個小孩子根本讓人提不起半點的提防之心。


    而且在這件事情上,高句麗也算是暗中坑了新羅一把。


    當然,這也跟唐軍的策略有關係。


    唐軍的主要進攻方向在新羅,而高句麗這邊則是以拖延為主,高句麗倒也樂的見此,隻是不斷的在暗中給新羅提供支援,希望他們可以頑強的抵抗,盡可能的消耗唐軍的有生力量。


    新羅打的越好,唐軍死的越多,接下來他們所麵臨的壓力就越小,取勝的可能就越大。


    不過他們顯然沒有想到,拖住唐軍的,並不是新羅人,而是唐軍自身的物資。


    “好,一千五百台卡車到位以後,一個月內,必定可以徹底解決新羅問題,年底之前,足以解決整個朝鮮半島。”程知節信心滿滿的答複道。


    這點信心他還是有的,別看前線唐軍跟高句麗在那曖昧,可暗中唐軍卻無數次深入敵境去探查情況,主要以道路情況為主,現在基本上已經探查的差不多了,等到這邊抽出空來,完全可以集中兵力,分幾路開始對高句麗進行攻擊。


    另外,陸地上這邊也沒閑著,開戰之前,就在不斷的往那邊囤積物資,到時候在派去幾百台卡車,完全可以兩麵多路夾攻。


    高句麗地形複雜又能怎樣?唐軍要的隻是一條補給通道,其他的,完全無法對唐軍形成任何的威脅。


    而且,當多麵環敵之後,高句麗又能像曆史上那樣,多次將中原王朝的攻勢給化解掉嗎?


    至少在現在來看,很難,成功的幾率並不大。


    唐軍的戰鬥力,現在早已經深入朝鮮半島所有人的人心,沒有人可以自信到相信自己可以打敗唐軍的,在士氣方麵,他們就落入了下風,現在的大唐,早已不是曆史上的那個大唐,現在的大唐,比曆史上的大唐更加強大。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唐朝最佳閑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末日遊俠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末日遊俠並收藏唐朝最佳閑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