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車?


    哪來的火車?


    龐大海算是見多識廣的人了,可那也隻是相對於村裏人來說的。


    圍繞著那十幾台車左瞅瞅右看看,咋看咋不像火車,而且這些車的樣子還都不一樣。


    帶著不解與鬱悶,眾人來到了第二天。


    第二天的工作量稍稍加大了一些,但也僅僅隻是加大了一些而已。


    他們在幹嘛呢?當然是拔草,將道路兩邊,沿著昨天插下的竹竿,將兩根竹竿之間的草清理幹淨。


    這不是施工,而是在耕地。


    一百多人隻用了半天的時間,就清理了一段長約五裏左右的距離,基本上到了昨天插下的一半。


    對於都是農民出身的工人來說,這個活並不重。


    再然後,餘下了十個人繼續拔草,其他人則開始進入了真正的施工階段。


    不過這個過程,還是讓眾人疑惑不已。


    龐大海作為包工頭,自然而然的野要參與進來,隻不過他需要負責全局,所以幹的活並不多,更多的還是在協調指揮,輔助技術人員來完成工作。


    當然,這個工作太沒什麽技術含量了,基本不用怎麽去指揮,瞎指揮了一會兒之後,龐大海也親自掂起了鐵鍬開始幹活。


    二十多台平板車,二十多頭牛,二十多個人,一人控製一台平板車,近五十人在一端,將地上的石灰粉裝到車上,然後這些人再將石灰粉拉過來,這邊的人,則需要將石灰粉均勻的灑在地上。


    是的,不用去翻地,不用去炒土,不用打夯,直接就開始了撒石灰。


    “大海,這又是哪門子辦法?我記得以前不是先平地,在撒石灰,然後在蓋上一層熟土,接著在打夯,撒石灰,鋪上三層以後徹底把地麵打硬了在鋪路的嗎?現在咋連地都不用平了?”有人發出了疑惑。


    或許他說的有些不對,不是不用平地,而是不用像以前那樣費力的去平地。


    遇見地上有明顯的坑,還是需要用土去填一下的,要求就是比地麵稍微高一些,然後在撒上石灰就可以了,其他的不用管。


    “開始吧!”包大海看著麵前的工地,進展很迅速。


    盡管人手並不多,但現在真正需要用到人的地方也並不多,二十多台車,其實要不了半個時辰,就能將石灰薩滿兩三裏以內的地方。


    關於這個,他們在試驗場內試過,利用這些設備修建了一條一裏長的水泥路,用時七天。


    如果除去中間等待的時間,這條路最多三天就可以修好。


    炒土,打夯這些繁瑣的步驟,現在已經徹底的省去了。


    炒土是為了防止地基內有殘餘的蟲卵草籽,利用溫度將其殺死,避免這些蟲或者草對地基產生損害,打夯則是為了進一步壓縮這些不利因素的生長空間,同時也是為了盡可能防止地基下沉。


    但是現在,隨著這些設備的到來,這些繁瑣的步驟已經徹底的用不上了。


    隨著包大海的一聲令下,兩台壓路機開始運轉了起來,壓路機很寬,大約三米左右,前方是個直徑一米半的鋼製滾筒,表麵被打磨的光滑鋥亮的,這個滾筒是空心的。


    但卻不要小看空心的,為了確保結構足夠牢靠,在內部,更是有十二根手臂粗的鋼筋在相互支撐著,單單隻是一個滾筒的重量,就達到了四千多斤的重量。


    而蒸汽機,加上水什麽的,其重量也一點都不輕,為了拿到更精確的數據,蔣田他們甚至利用了一下曹衝稱象的辦法去測量這台壓路機的重量。


    而得出的結論是,在不攜帶燃煤的情況下,這台壓路機的重量是將近八千斤。


    八千斤,什麽概念?他就這麽開過去一下,比多少人砸上幾百下的效果還好。


    當然了,試驗場內還有個更霸道的,前麵的滾輪是實心的滾筒,其重量預估至少是一萬五斤以上。


    用那個的話,效果會更好。


    但是很遺憾,大唐現在的路況,並不適合用那種太重的,不過技術和方法是有了,等到之後橋梁足夠支撐的時候,直接上馬就可以了。


    而現在而言,就這種八千多斤的壓路機,現在用起來就很方便,效果也很好。


    機械化最大的好處就是解放了大量人的工作壓力,讓人類開始從體力勞動者,朝著腦力勞動者轉換。


    這是個了不得的發明。


    壓路機嗡嗡嗡的超前走著,速度很快,比那些牽著牛拉著石灰的牛車還要快,壓過去的路,額,好像不是太好?


    不要緊,後麵馬上跟著第二台就來了,第二台壓過之後,情況似乎比第一迴好了一些。


    “趕緊幹活吧,別一會兒讓設備停下來等你們……”工人們下意識的停下了手中的活,然後就是眼神癡呆般的看著那兩台壓路機愉快的奔跑著。


    一裏多的距離,其實也就是七八百米左右,對於壓路機來說,就算速度剛開始的時候不能開到最快,但是單程一趟的話,也就是要不了十分鍾的時間就可以了。


    而按照這個寬度,一台壓路機大約需要四次,也就是兩個來迴可以壓上一遍,算上各種各樣被浪費掉的時間,半個時辰的功夫,一台壓路機就可以將這裏壓上一遍,況且現在是有兩台壓路機,等於是半個時辰壓了兩遍。


    而他們不停止的一直工作的話,按照每天工作五個時辰來算,一台壓路機一天就可以跑十趟,放個人在滾筒下麵被壓十次看看會成什麽樣子?


    “包工,那是什麽玩意兒啊?”龐大海覺得自己的三觀有些被刷新了,他覺得自己必須要問一問才行,不然絕逼忍不了心中的那股騷癢。


    “最新的玩意兒,就是專門來取代人工打夯的設備,而且不僅速度快,效果還好,壓過去以後,整個地麵很平整,一台這樣的設備,就這麽壓上半天的時間,就可以進行下一步了。”包大海解釋著,第一次見到這玩意兒的時候,他也不比龐大海好到哪去,不過他是技術人員,反應的要比龐大海快的多。


    效果,龐大海的確看到了,胖大海現在心中也隻剩下了一句話,俺能說句媽賣批嘛?


    “除了這個以外,我們還有其他的設備,所以這次的修路,你們的工作其實挺簡單的,就像昨天幹的那些,今天幹的這些,後期也就是灑灑水,整理一下邊角,平整一下路麵就可以了,最繁重的打夯,運土工作這些設備都會替你們完成。”包大海繼續解釋著。


    這次送來的設備有壓路機,有運輸用的卡車,還有鏟車,還有攪拌混凝土的設備,現在連混凝土都不用費力去攪拌了,隻需要人工把材料添加進去,然後等著出料就可以了,簡直方便到爆。


    當然,這些在這些人眼中看來是極為先進的設備,但是在科學院那邊,卻隻是受製於時間關係而不得不臨時推出的設備。


    幾個核心的問題,依舊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修路計劃之所以提前,是因為在試驗場內取得的效果實在是太驚人了,於是工部決定將這批設備用於修建一段二十裏左右的水泥路來試驗一下,看是否真的可靠。


    至於推杆的問題,那是問題嗎?費力點就費力點,大不了臨時多叫一些人來幫忙就好了,工地上到處都是人,這又不是什麽大事。


    本著人很多,我不怕的艱苦精神,蔣田甚至把卡車搞成了自卸的模式,不過自卸的幅度卻不大,最多隻能四十五度角,而且還很費力,需要至少十個人,在車外進行控製。


    刹車問題暫時性的算是解決了,唯一沒有解決的,是材料問題,試驗了各種材料,結果都不是太好,現在隻能用鋼片來暫時取代,等到合適的材料發現了以後再去更換,而在這期間,需要每天檢查刹車片的磨損情況,為此,蔣田他們特意在刹車片上安裝了一個小鐵絲,上麵有個孔可以穿出來,每天用手拔一下,如果鬆動,或者直接脫落,那就意味著要換新的了。


    時間已經到了下午,所以今天龐大海他們並沒有見識到更多的設備露臉,倒是看著兩台壓路機狠狠的威風了一個下午的時間。


    不過在第二天的時候,龐大海他們深刻的意識到了什麽叫做真正的機械化工作。


    鬼知道哪來了那麽多卡車,每台卡車上都滿載著不知道從哪挖來的泥土,然後在龐大海他們的輔助下,這些卡車竟然可以自己把土卸下來,隨著移動,一點點的往前鋪。


    半天的時間,上麵便鋪滿了一層土,下午的時候鏟車和壓路機同時發威,鏟車意在將其推平,壓路機將其壓實,身後跟著工人,看到哪裏不平,就給一點土,然後等著壓路機繼續壓。


    三天的時間,七八百米長的距離,三層石灰與泥土,碎石子的混合層地基上下兩層為泥土,中間為碎石。


    第四天兩台壓路機整整壓了一天的時間,同時開始少量的灑水,第五天的時候,灑水開始加量,壓路機轉移陣地,到前麵去繼續發威。


    等到第八天的時候,另一邊也進入了灑水階段,而這邊經過三天的時間,水份早已滲透到了每一個位置,但是又沒有完全的幹涸,於是壓路機又在上麵大發神威了一整天。


    第九天,開始鋪設水泥,到了這一步,基本上也就意味著這段路已經成了,剩下的隻是等其自然晾幹,以及人工輔助而已,這個過程,最多七天的時間就夠了。


    一條路,雖然隻完成了七八百米,可是卻隻用了半個月的時間,這個進度,著實將人嚇的不輕。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唐朝最佳閑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末日遊俠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末日遊俠並收藏唐朝最佳閑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