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沸散,其實就是最早的麻藥。


    內服的一種麻醉藥物。


    這些日子以來禦醫們也沒少閑著,似是也緊隨著大家的步伐搞起了科研,麻沸散在經過一係列的版本改進之後,在注射方麵也具有不錯的效果。


    而且這一方麵已經被運用到了臨床階段,特別是在軍隊中,一些斷腿斷胳膊的。


    而注射麻沸散最大的好處在於,他可以根據劑量來控製麻醉的區域,而不像以前那樣,隻能內服,至整個人昏迷之後才可以。


    兩者相比,自然是內服的危害更大一些。


    而且時間長了,也更容易對腦袋產生影響。


    孫思邈沒有說這個影響,因為這個時候對於李淵來說,腦子清醒不清醒,會不會有問題已經不重要了。


    一個將死之人,哪會去在乎這些?


    但是作為一個醫生,在這件事情上,孫思邈同樣沒有任何的決定權。


    即便李淵不是太上皇,在這種情況下,他也隻能給出個建議。


    但是對於做決定的人來說,做下這個決定無疑是最痛苦的。


    孝道,不僅僅隻是嘴上說的那麽簡單。


    在這個時候,何為孝?


    大約很多人都會選擇讓長輩活著,不要讓他們輕易的死掉,自己要盡最大的努力去挽救他們,哪怕明知道無可救藥?


    此為孝,但此又為不孝。


    明知事不可為,卻依舊要讓長輩遭受如此痛苦,這不是折磨嗎?這不是讓他們在活受罪嗎?


    兩者無論怎麽選,都會有另一麵在刺激著,在拷問著,但是具體該怎麽選,完全要看個人的抉擇了。


    沒有人可以幫助你,但是大多數人都選擇了前者,因為那是能夠看到的孝,他們雖然知道早些離去,還能少一些痛苦,可就是放不下心中的那個約束。


    李元吉也同樣在糾結,道理他同樣懂,以他後世人的思維,這個時候應該是趕緊問問李淵,看還有沒有什麽想做的事情?盡可能的滿足一下。


    有時候選擇放棄,並不是不愛,隻有那種從頭到尾都未曾努力過的,那才不是真愛。


    “如果是你,你會怎麽做?”李元吉問著。


    “臣的想法對陛下沒有任何的參考價值,況且臣的父母早已不在。”孫思邈苦笑著搖了搖頭,繼續道:“如果是臣本身的話,臣估計會選擇安靜的離開,這一輩子該做的,不該做的,能做的,想做的,全都做了,便是此刻要臣去了,臣也心滿意足了。”


    李元吉笑了笑,孫思邈的想法果然沒有任何的參考價值。


    曆史上孫思邈對於子孫後代最大的貢獻在於《千金要方》,並且在唐朝建立後,與朝廷合作完成了曆史上第一部國家藥典《唐新本草》。


    但是現在,在李元吉的推動下,孫思邈對於子孫後代的影響更大了。


    《千金要方》在朝廷的配合下,從各地收集了數萬幅方子,並且由他這些年帶出來的弟子在各地不斷的測試,總結,然後完成了這部比曆史上更加完善,藥方更多的醫學類百科全書。


    而最大的好處在於,印刷術的出現,對知識產權的保護,以及推廣性,得以讓這部醫學類百科全書可以成千上萬本的印刷出來,然後散布到各地去。


    現在幾乎是所有醫生人手一本,上麵的記載已經詳細到了同樣的病,不同的症狀該如何用藥,用藥多少都寫的很清楚,而整部作品,更是達到了史無前例的九十多萬字。


    九十多萬字,在古代,那絕對是天方夜譚般的存在,可就是完成了。


    當然,有一點需要考慮到,這部醫學百科全書,他的內容並不是孫思邈一個人創造出來的,而是由朝廷下令,各地負責收集,然後送上來,再由孫思邈及其弟子們去一幅幅的測試,寫評,他們不需要去思考為什麽要用這一服藥,他們隻需要去印證藥方是否是正確的就可以了。


    然後就是有專人進行歸整,同一類的藥方,歸結在一副篇章內,然後整理印刷。


    至於收入,這個收入沒辦法劃分,因為涉及到的人太多太多了,所以這部書的版權,就歸了醫學院所有,但著作人依舊是孫思邈。


    而與此同時,孫思邈身邊還有另一群人,就是根據藥方去研究藥效原理,然後編寫了另一部藥典。


    或許是李元吉對曆史上那些影響力較大的著作有所偏愛,於是這部藥典就被稱之為了《本草綱目》,上麵記載了所有大唐能夠找到的藥材,以及大唐勢力範圍能夠到的地方所擁有的藥材。


    而如今,大唐本土的基本已經完成,外部的依舊還在探索,但是經驗已經有了,剩下的隻是努力去做就可以了。


    對於孫思邈來說,哪怕現在就去了,他依舊不用擔心《本草綱目》是否會夭折,因為他的學生也可以完成這些。


    現在,孫思邈對後代最大的影響,除了這兩部醫書之外,還有就是培育了大量的醫學人才。


    醫學院的創立,才是孫思邈最為重視的,但他畢竟精力有限,不可能照顧到每一個角落。


    於是就借鑒了軍校的製度,由他親自帶一個班,這個班裏的學生都是表現最好,能力最強的,然後等他們學成之後,可以一邊行醫,一邊擔任醫學院的初級教員,來教授那些新來的學生。


    這不隻是擴大了規模,更是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人才培育製度。


    從入學開始,到接觸,到成長,到跟著孫思邈提高自身的醫術,到在外行醫,到迴到學校擔任初級教員,再到中級教員,再到高級教員,這一套製度,隻需要三十年的時間。


    三十年以後,大唐在醫學方麵的人才,就會層出不窮。


    不對,現在就已經是層出不窮了,三十年後的情況,應該是一茬接著一茬,會有足夠優秀的人才,有能力來擔任自己現在的這個位置。


    用三十年的時間,去奠定一個傳承,一個醫學的傳承,對於孫思邈來說,這件事情的意義,不比著作醫術低多少。


    孫思邈是個喜歡遊走於江湖的人,可就是這樣一個人,現在依舊可以靜下心來去教學生。


    兩者的心態完全不同,意境也完全不同,所以在這件事情上,能夠給出的答案,也完全不同。


    醫學的提高,也改變不了人的生老病死,最多也就是延緩一下這個進程。


    但是歸根到底,這些作用,對於現在的李淵,沒有任何的幫助。


    所以,李元吉還是很頭疼。


    自己該怎麽選?作為一個兒子,自己即希望李淵可以長壽百歲,但是放在現在這個情況,他也不希望李淵遭受太多的痛苦。


    “朕在想一想吧……”李元吉歎了口氣。


    迴到殿中看了下,結果發現李淵已經睡下了。


    輕手輕腳的上前探視了一番,又將禦醫叫到一旁交代了一番,這才打算暫時離去。


    他是皇帝不假,但他也需要時間,需要一個安靜的場所去考慮一下,去思考一下。


    “陛下,太上皇其實不是睡著的。”禦醫喃喃嘴,低聲的說著:“先前陛下出去的時候,太上皇身上的麻沸散藥力退了些,太上皇不想讓陛下為此擔憂,所以便服下了麻沸散,並且交代臣告知陛下,太上皇是睡著的。”


    李元吉狠狠的皺了皺眉頭,心中更亂了一些。


    或許是身上的疼痛難忍,或許又不想讓自己跟著擔心,於是就選擇了這種辦法。


    “藥效什麽時候會下去?”李元吉問道。


    “這個臣也不太敢肯定,快則日落,晚則到夜裏,但是前半夜肯定能醒來,臣沒敢給太大的劑量。”


    “恩,藥效退的時候,立即派人通知朕,朕要過來。”李元吉吩咐了聲,然後便直接離開了宮殿。


    不離開又能怎樣?


    麵對著這樣的事情,李元吉的想法其實挺簡單的,也挺開放的。


    可就是這種想法,造成了他現在的痛苦。


    因為有的選,因為有條件,所以他必須要好好的思考一下。


    而普通人的話,因為沒得選,也沒那個條件,所以他們隻有一條路可以走。


    救一下,到了救不動的時候也就放棄了。


    這個時候沒人會指著你說不孝這兩個字,自己心中同樣不會有太多的內疚。


    這個時候,李元吉隻想說一句話,皇帝也是人,皇帝也有頭疼的時候,皇帝也就難以抉擇的家事。


    正是因為他的皇帝,所以這件事情才必須要格外小心。


    因為天下人都在看著呢,他的做法,將接受天下人的評論,甚至是引導天下人的新思路。


    要改變思想,但李元吉也同樣擔心這種改變,會產生某些影響。


    例如後世那樣,親情逐漸的疏遠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不再是純潔的了,目的性特別強,一切向錢看起,為了錢,什麽事情都可以去做。


    如果放個當代大儒到後世,他一定會指著天下人怒斥這是道德的淪喪,這是民族的衰敗。


    所以,這個過於後世的想法,李元吉不敢輕易的去做這個決定。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唐朝最佳閑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末日遊俠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末日遊俠並收藏唐朝最佳閑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