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海郡,海州,也就是後世的連yun港。
一個靠海的小城池。
說是城池,其實也就是規模稍微大一些的村落,撲麵而來的潮濕空氣中帶著一絲絲腥味,附近百姓多以捕魚為生,所以這裏無論走到哪裏,都有股子魚腥味。
剛來不久的人,很難適應這裏的環境。
這裏家家戶戶都有曬製魚幹,然後由客商,或是官府統一收購。
這樣的好處就是百姓不用擔心做好魚幹以後會沒人買,壞處是,官府是要依據這些來征稅的。
但征收的並不是以往的那些雜稅,而是一個叫商業稅這個隻會出現在商人那裏的稅種。
稅費與以往持平,三十稅一。
對於百姓而言,這個稅率其實也沒什麽不好接受的。
畢竟魚是自家出海打來的,除了人工成本以及少量的船隻成本,其他的就是買鹽的成本,反正一趟下來,除去稅之後,每斤魚幹差不多能賺到五錢左右。
不多也不少,但捕魚可不是賣東西,要一件件的賣。
往往一張網子撒下去,少說也能撈出來幾十斤。
加上近海生態還沒有被破壞,漁民也並不需要跑的太遠去打魚,運氣好的話,一天就能往來三個來迴,打個上千斤的活魚迴來。
這幾年,魚幹成為了東海郡這些沿海地區的主要經濟來源,雖然海州依舊破敗,但不可否認的是,原本這個偏遠的小地方,現在已經超過了很多原本不錯的縣,百姓的腰包也鼓了起來。
就算是買不起船,不能自己出海打漁的,也可以給人打工,或者幾人湊錢買一條船,雖然賺的少一些,但勝在穩定。
但是半年前,原本順風順水,百姓生活越來越好的海州,卻迎來了一批不速之客。
先是軍隊駐紮,然後開挖出一個巨大的碼頭,大到讓人不敢想象。
緊接著,大量的工匠到來,同時,海州本地一些會造船或者修船的工匠也被招募了過去。
再然後,現在隔得大老遠,就能看到碼頭那邊高高聳起的一艘艘巨艦。
王玄策曆時一個月的時間,終於從長安來到了海州,顧不上旅途的疲憊,顧不上去打量一眼破敗的海州城。
王玄策直奔海邊的碼頭,說是碼頭,其實是碼頭與造船廠的合體。
百姓的小漁船是不能在這裏停靠的,也用不著停靠,隨便找個地方就能停下。
但是偶爾的,也會有不少的漁船開到這裏來修理。
“那些都是漁民的漁船,自從朝廷決定在這裏造船以後,本使征調了周邊幾乎所有的造船工匠,所以在於陳縣令商議過後,決定漁民的船隻需要修理的時候,也隻能到這裏了。”造船使唐鬆指著不遠處那些小漁船,解釋著。
唐鬆這個造船使說來有些讓人驚歎,其本不是官員,隻因家中祖輩經營船隻建造,在這方麵頗有經驗,也是大唐最有經驗的之一,所以便破格將其任命為造船使,隻負責船廠內的造船工作。
當然,讓一個沒有當過官的人一下子負責這麽大一攤子,李元吉也很不放心。
於是又從工部調了一位精幹前來擔任副使,同時還派來了督軍。
唐朝比其他朝代有一個好處,就是這個時代的人臉皮特別薄,恥辱感特別嚴重,相比較而言,也更加重視自己的名聲。
倒不是說唐人不如其他朝代的人,而是相比較之下,在這一時期的唐朝官員,貪婪之輩倒是不多,大多數官員都是矜矜業業的工作著。
而海州縣令也是這樣,本就沒什麽心思,加上年紀也大了,幹不了幾年也要退下來,根本沒有再進一步的可能。
魚幹業的興起,讓海州有了一絲生機。
但是隨著造船廠的出現,以及督軍的到來,更讓這裏的縣令如履薄冰。
雖然督軍隻是監督造船廠的,跟海州縣沒什麽關係,但他也害怕自己這裏犯了什麽錯,被督軍順帶著給參上一本。
“嗯,人命無小事,耽擱些許的進程不打緊,但卻不能讓百姓冒著危險出海。”王玄策點了點頭,雖然這不是自己的工作,但還是表示了肯定。
自己是大唐水師都督,雖然現在還是光杆司令一個,但即便是這樣,級別也比唐鬆高的不是一星半點。
造船並不容易,小船遠比大船更容易造,內陸船遠比海船更容易。
王玄策不是個懷柔性子的人,有些事情可以簡單的了解一下,也可以不管不問,但關於自己的職責,他一定不會有任何的鬆懈。
“唐使,不知這些海船何時可下海?”不出三句,王玄策便直接問道。
“快的一個月,慢的要兩三個月,但那僅僅隻是下水,真正可以出航,估摸還需要四五個月的時間,但也說不準,如果天氣給力的話,興許兩個月就能出航了。”唐鬆心中暗歎口氣,沒當過官,壓根不知道這個來自朝廷的水師都督想幹啥,但還是一本正經的迴應著。
“哦?怎麽還與天氣有關?”王玄策一愣,顯然搞不明白造個船跟天氣有個毛的關係?而且天氣還能直接影響幾個月的工期?
“都督有所不知,這海船與內陸船可不是一個東西,再直接點說,就是內陸船不需要考慮什麽抗風浪性,但是海船卻必須要考慮這一點,這也是為什麽內陸船一旦入海,天氣稍有變換便容易翻船的原因。這船下水以後,還要進行數次的調試,天氣良好的情況下,以及遭遇大風大浪的天氣情況下,如果連這一點都無法測試,這船開出去,怕是誰也不知道什麽時候會翻。”唐鬆簡單的講了下,專業性的東西沒有講,因為講了也是白講,反正就是告訴他,不這麽做船很容易翻就行了。
“有勞唐使了!”王玄策覺得自己好像丟了個大人,連船都搞不清楚,竟然還當上了水師都督。
不過還好,自己這個都督,其實就是似文似武的這麽一個類型,換句話說,李元吉給自己的定位並不是帶領著將士們去打多少仗,這些事情並不需要他去親身負責。
打仗有副都督全權負責,該怎麽打?誰去打?這些都是副都督的事情。
而王玄策所需要做的,就是決定要去打哪,然後設立一個符合邏輯的目標,然後交給副都督就行了。
其實就跟他之前與蘇定方在西域的配合差不太多,但不同之處是這一次,他這個文臣的地位要高於武將,上次是文服務武,而這次則反了歸來。
“無妨,都督並非此行人,對這些事情不了解也是正常的,就好像下官也不了解除了造船以外的其他事情一樣。”唐鬆微笑著恭維道,心中也鬆了口氣。
上麵給的命令是配合王玄策,唐鬆就怕王玄策來了以後會胡亂指揮,從而影響了正常的進度,或者帶來某些隱患。
而一旦這些船出現了某些問題,到時候自己可就要倒黴了。
王玄策的態度讓唐鬆放心了不少,雖然感覺有些強勢,但也不是那麽不講理的人。
“唐使,為何不見寧都督?難道他們不在這裏?”四處瞅了眼,等了那麽久,也沒見唐鬆提起自己的副都督人在哪,王玄策有些著急道。
李元吉給自己的軍隊自然不是內陸的那些旱鴨子,水師的兵不會水,那是不行的。
特別是那些生長在內陸的人,有些天生就恐水,這樣的人來了水師,隻能拖人後腿。
所以,這五千兵力,早在半年前就已經招募完成了,由寧康帶領著在這裏訓練,同時負責造船廠的安全。
兵員全部是從沿海地區招募的,要求隻有一個,會水,對於生長在海邊的孩子來說,幾乎是人人都會水的,所以五千人很快招滿。
“寧都督在南邊兩裏處訓練呢,水師的營地在那裏。”唐鬆伸手一指南邊,更是驚歎不已。
這王玄策來了這裏,竟然沒有通知任何人?
反正自己是沒有提前接到消息,還是船廠禁衛來通知的他,現在看來,好像寧康也不知道這件事情。
搞不懂,真的搞不懂。
寒顫了幾句,說了些鼓勵的話,然後便讓唐鬆派人帶著自己去水師營地。
因為心中有著一個巨大的抱負,加上自己先前也沒見過海,根本不知道海麵上的情況怎麽樣,雖然這一路上也都在努力,但結果卻是看不到的,沒人知道大海是什麽樣子的?
所以,王玄策想盡早去到營地,至少也要盡快的搞清楚大海的一些事情。
至於如何訓練這些將士不暈船,王玄策隻能表示一臉懵逼,但基本的思路還是有的。
先問一問寧康以及將士們看有沒有什麽好方法,若是沒有答案,則尋訪周邊的漁民,他們出海多,自然有辦法去應對。
船廠所在的位置是一個凸出部的北邊,而營地則是選擇在了凸出部的南邊,雖然相互看不到對方,但實際上距離卻真的不遠,加上這一片都是營地,北邊靠近船廠一側,是工匠們的宿舍,另一側,僅有一道木欄之隔的,是水師的營地。
幾人騎著馬,短短半盞茶不到的功夫,便來到了另一側。
有人領路,自然暢通無阻,但是來到海邊,見到了正在訓練的將士,王玄策是一臉的懵逼……
一個靠海的小城池。
說是城池,其實也就是規模稍微大一些的村落,撲麵而來的潮濕空氣中帶著一絲絲腥味,附近百姓多以捕魚為生,所以這裏無論走到哪裏,都有股子魚腥味。
剛來不久的人,很難適應這裏的環境。
這裏家家戶戶都有曬製魚幹,然後由客商,或是官府統一收購。
這樣的好處就是百姓不用擔心做好魚幹以後會沒人買,壞處是,官府是要依據這些來征稅的。
但征收的並不是以往的那些雜稅,而是一個叫商業稅這個隻會出現在商人那裏的稅種。
稅費與以往持平,三十稅一。
對於百姓而言,這個稅率其實也沒什麽不好接受的。
畢竟魚是自家出海打來的,除了人工成本以及少量的船隻成本,其他的就是買鹽的成本,反正一趟下來,除去稅之後,每斤魚幹差不多能賺到五錢左右。
不多也不少,但捕魚可不是賣東西,要一件件的賣。
往往一張網子撒下去,少說也能撈出來幾十斤。
加上近海生態還沒有被破壞,漁民也並不需要跑的太遠去打魚,運氣好的話,一天就能往來三個來迴,打個上千斤的活魚迴來。
這幾年,魚幹成為了東海郡這些沿海地區的主要經濟來源,雖然海州依舊破敗,但不可否認的是,原本這個偏遠的小地方,現在已經超過了很多原本不錯的縣,百姓的腰包也鼓了起來。
就算是買不起船,不能自己出海打漁的,也可以給人打工,或者幾人湊錢買一條船,雖然賺的少一些,但勝在穩定。
但是半年前,原本順風順水,百姓生活越來越好的海州,卻迎來了一批不速之客。
先是軍隊駐紮,然後開挖出一個巨大的碼頭,大到讓人不敢想象。
緊接著,大量的工匠到來,同時,海州本地一些會造船或者修船的工匠也被招募了過去。
再然後,現在隔得大老遠,就能看到碼頭那邊高高聳起的一艘艘巨艦。
王玄策曆時一個月的時間,終於從長安來到了海州,顧不上旅途的疲憊,顧不上去打量一眼破敗的海州城。
王玄策直奔海邊的碼頭,說是碼頭,其實是碼頭與造船廠的合體。
百姓的小漁船是不能在這裏停靠的,也用不著停靠,隨便找個地方就能停下。
但是偶爾的,也會有不少的漁船開到這裏來修理。
“那些都是漁民的漁船,自從朝廷決定在這裏造船以後,本使征調了周邊幾乎所有的造船工匠,所以在於陳縣令商議過後,決定漁民的船隻需要修理的時候,也隻能到這裏了。”造船使唐鬆指著不遠處那些小漁船,解釋著。
唐鬆這個造船使說來有些讓人驚歎,其本不是官員,隻因家中祖輩經營船隻建造,在這方麵頗有經驗,也是大唐最有經驗的之一,所以便破格將其任命為造船使,隻負責船廠內的造船工作。
當然,讓一個沒有當過官的人一下子負責這麽大一攤子,李元吉也很不放心。
於是又從工部調了一位精幹前來擔任副使,同時還派來了督軍。
唐朝比其他朝代有一個好處,就是這個時代的人臉皮特別薄,恥辱感特別嚴重,相比較而言,也更加重視自己的名聲。
倒不是說唐人不如其他朝代的人,而是相比較之下,在這一時期的唐朝官員,貪婪之輩倒是不多,大多數官員都是矜矜業業的工作著。
而海州縣令也是這樣,本就沒什麽心思,加上年紀也大了,幹不了幾年也要退下來,根本沒有再進一步的可能。
魚幹業的興起,讓海州有了一絲生機。
但是隨著造船廠的出現,以及督軍的到來,更讓這裏的縣令如履薄冰。
雖然督軍隻是監督造船廠的,跟海州縣沒什麽關係,但他也害怕自己這裏犯了什麽錯,被督軍順帶著給參上一本。
“嗯,人命無小事,耽擱些許的進程不打緊,但卻不能讓百姓冒著危險出海。”王玄策點了點頭,雖然這不是自己的工作,但還是表示了肯定。
自己是大唐水師都督,雖然現在還是光杆司令一個,但即便是這樣,級別也比唐鬆高的不是一星半點。
造船並不容易,小船遠比大船更容易造,內陸船遠比海船更容易。
王玄策不是個懷柔性子的人,有些事情可以簡單的了解一下,也可以不管不問,但關於自己的職責,他一定不會有任何的鬆懈。
“唐使,不知這些海船何時可下海?”不出三句,王玄策便直接問道。
“快的一個月,慢的要兩三個月,但那僅僅隻是下水,真正可以出航,估摸還需要四五個月的時間,但也說不準,如果天氣給力的話,興許兩個月就能出航了。”唐鬆心中暗歎口氣,沒當過官,壓根不知道這個來自朝廷的水師都督想幹啥,但還是一本正經的迴應著。
“哦?怎麽還與天氣有關?”王玄策一愣,顯然搞不明白造個船跟天氣有個毛的關係?而且天氣還能直接影響幾個月的工期?
“都督有所不知,這海船與內陸船可不是一個東西,再直接點說,就是內陸船不需要考慮什麽抗風浪性,但是海船卻必須要考慮這一點,這也是為什麽內陸船一旦入海,天氣稍有變換便容易翻船的原因。這船下水以後,還要進行數次的調試,天氣良好的情況下,以及遭遇大風大浪的天氣情況下,如果連這一點都無法測試,這船開出去,怕是誰也不知道什麽時候會翻。”唐鬆簡單的講了下,專業性的東西沒有講,因為講了也是白講,反正就是告訴他,不這麽做船很容易翻就行了。
“有勞唐使了!”王玄策覺得自己好像丟了個大人,連船都搞不清楚,竟然還當上了水師都督。
不過還好,自己這個都督,其實就是似文似武的這麽一個類型,換句話說,李元吉給自己的定位並不是帶領著將士們去打多少仗,這些事情並不需要他去親身負責。
打仗有副都督全權負責,該怎麽打?誰去打?這些都是副都督的事情。
而王玄策所需要做的,就是決定要去打哪,然後設立一個符合邏輯的目標,然後交給副都督就行了。
其實就跟他之前與蘇定方在西域的配合差不太多,但不同之處是這一次,他這個文臣的地位要高於武將,上次是文服務武,而這次則反了歸來。
“無妨,都督並非此行人,對這些事情不了解也是正常的,就好像下官也不了解除了造船以外的其他事情一樣。”唐鬆微笑著恭維道,心中也鬆了口氣。
上麵給的命令是配合王玄策,唐鬆就怕王玄策來了以後會胡亂指揮,從而影響了正常的進度,或者帶來某些隱患。
而一旦這些船出現了某些問題,到時候自己可就要倒黴了。
王玄策的態度讓唐鬆放心了不少,雖然感覺有些強勢,但也不是那麽不講理的人。
“唐使,為何不見寧都督?難道他們不在這裏?”四處瞅了眼,等了那麽久,也沒見唐鬆提起自己的副都督人在哪,王玄策有些著急道。
李元吉給自己的軍隊自然不是內陸的那些旱鴨子,水師的兵不會水,那是不行的。
特別是那些生長在內陸的人,有些天生就恐水,這樣的人來了水師,隻能拖人後腿。
所以,這五千兵力,早在半年前就已經招募完成了,由寧康帶領著在這裏訓練,同時負責造船廠的安全。
兵員全部是從沿海地區招募的,要求隻有一個,會水,對於生長在海邊的孩子來說,幾乎是人人都會水的,所以五千人很快招滿。
“寧都督在南邊兩裏處訓練呢,水師的營地在那裏。”唐鬆伸手一指南邊,更是驚歎不已。
這王玄策來了這裏,竟然沒有通知任何人?
反正自己是沒有提前接到消息,還是船廠禁衛來通知的他,現在看來,好像寧康也不知道這件事情。
搞不懂,真的搞不懂。
寒顫了幾句,說了些鼓勵的話,然後便讓唐鬆派人帶著自己去水師營地。
因為心中有著一個巨大的抱負,加上自己先前也沒見過海,根本不知道海麵上的情況怎麽樣,雖然這一路上也都在努力,但結果卻是看不到的,沒人知道大海是什麽樣子的?
所以,王玄策想盡早去到營地,至少也要盡快的搞清楚大海的一些事情。
至於如何訓練這些將士不暈船,王玄策隻能表示一臉懵逼,但基本的思路還是有的。
先問一問寧康以及將士們看有沒有什麽好方法,若是沒有答案,則尋訪周邊的漁民,他們出海多,自然有辦法去應對。
船廠所在的位置是一個凸出部的北邊,而營地則是選擇在了凸出部的南邊,雖然相互看不到對方,但實際上距離卻真的不遠,加上這一片都是營地,北邊靠近船廠一側,是工匠們的宿舍,另一側,僅有一道木欄之隔的,是水師的營地。
幾人騎著馬,短短半盞茶不到的功夫,便來到了另一側。
有人領路,自然暢通無阻,但是來到海邊,見到了正在訓練的將士,王玄策是一臉的懵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