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亮的話說的很霸氣,很讓人膽顫。


    韓劇也的確被這番霸氣的表態給嚇到了,自古以來,中原王朝也隻有在最鼎盛的時期才展露過這樣的姿態。


    但懂的韜光養晦的中原王朝,一般情況之下卻從不會露出這樣的姿態。


    國雖大,好戰必亡。國雖大,忘戰必危。


    中原王朝比誰都清楚這個道理,也深知王朝終將會走向沒落,所以也不願意去招惹那麽多的敵人。


    但這並不代表中原王朝不強勢,強勢的中原王朝,是一個令周邊所有國家都害怕的恐怖機器。


    當戰爭的齒輪被上足了馬力以後,這世上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夠擋下她的瘋狂。


    匈奴人不行,突厥人也不行,高昌人就更不行了。


    趕走了韓劇,李大亮瞬間鬆了口氣,整個人瞬間變成了另一幅模樣,那才是原本真真正正的他,那個沒有任何偽裝的李大亮。


    “真特麽的累!”李大亮深出了口氣,獨自抱怨著。


    “下次再有這樣的好事,將軍可讓我去試一試,剛才光是看著就覺得爽。”負責領航的參軍劉利露出一副賤笑的說著。


    “滾!就你那張稚嫩的臉蛋,人家剛一見到你就露餡了,這種重要的任務,還是老夫親自負責比較好。”李大亮笑罵道。


    “哈哈……”李大亮的話自然是引起了軍內一眾人的憨笑,反正就是很開心,很爽。


    他們當中有些是從原先齊國的南軍中跟隨過來的,有些則是唐軍收複過來的,齊軍嚴明的紀律,並沒有讓他們這些外來戶太過難辦。


    不少人也隻能深深的感歎,這樣的建製,竟然沒有任何排外性,也不由的衷心的佩服李元吉的治軍方略。


    隨著深入的了解,他們也逐漸的成為了這樣的人,如果現在來個外來戶,他們也不會太過排斥。


    至少會給對方一些表現的機會,如果合胃口,有能力,那就吸收進來,如果什麽都不對頭,那就趁早將對方趕走。


    “行了!”李大亮揮了揮手,製止了眾人的哄笑:“咱們大唐可不僅隻會打口仗,咱們是軍人,言語上輕薄對方倒是可以,但是作戰中卻不能有任何的大意,獅子搏兔亦用全力,何況這高昌國也並非兔子那麽簡單,狠話已經放出去了,接下來是掙麵子還是丟人,你們自己可要想好了。”


    “將軍放心吧,現在的咱們可不是以前的模樣了。”劉利嗬嗬笑著迴應道。


    打仗就打仗,竟然還要用上這種方式。


    李大亮自身是覺得有些難以接受的,故意拖慢速度,大搖大擺,臨到之前在刺激一下對方。


    這哪是打仗該發生的事情?明明是那些文人們專門搞出來惡心人用的。


    可蘇定方是帥,他隻是將,帥命難違,所以他隻能按照蘇定方的要求去做。


    ……


    另一邊,與李大亮的拖慢速度不同的是,蘇定方率領的一萬三千人卻是不斷的快馬加鞭朝著焉耆奔去。


    他們的距離更遠一些,準確的說,即便正常的行進,他們與李大亮那邊差不多會有三到四天的差距。


    突厥人的想法蘇定方已經猜的差不多了,其核心的打法基本與之前占領伊吾是一個套路,就是悄悄的進村,打槍滴不要。


    快進快出,快刀斬亂麻,在唐軍,甚至是在焉耆人還沒有反應過來的時候,就拿下焉耆,讓唐軍不敢輕舉妄動。


    這種打法,唐人才是老祖宗,就欲穀設那點小腦筋,在看到了那些情報之後,蘇定方便將他的意圖給猜的清清楚楚的。


    沒有什麽猶豫,蘇定方當即決定再給欲穀設展示出另一種打法。


    現在的唐軍有的是資本,有的是實力去這麽打。


    所以,即便是將兩萬人分成兩個部分,麵對人數未知的敵軍,蘇定方也依舊不怕。


    投彈車,手雷,弓箭,步兵,一個完整的方陣隻要不被破壞,敵軍便是一萬人衝鋒也很難突破防線。


    就算敵軍真的太多,也還有大殺器火箭炮可以被用來支援,那種一次就是撂倒一片的裝備,是軍中每一位的最愛。


    拖慢速度,隻是為了等蘇定方這邊,所以他們隻能加快速度來盡可能的讓兩邊同時抵達不同的戰場。


    高昌境內肯定不會有太多的敵軍,所以蘇定方就讓李大亮用挑釁的方式去吸引敵軍過來一些。


    兩點開花,就看欲穀設更在意哪一邊?但無論是哪一邊,欲穀設也沒機會取勝。


    所以,他的計劃隻能流產,想學唐軍拿下伊吾的案例,現在卻反過來隻能讓唐軍教他們做人。


    “報……將軍,我軍斥候已與敵軍斥候交戰,生擒敵軍斥候一人,目前敵軍正在進攻焉耆,人數大約兩萬左右,幾乎所有的西域國家都來了。”


    “準備戰鬥!”蘇定方朝著身邊吩咐了句,緊接著,傳令官迅速的揮舞著旗幟。


    軍陣由行軍隊形轉變成作戰隊形,但將士們卻並沒有下馬。


    這裏距離戰場還有很遠的距離,現在下馬,隻能是徒勞的增加自身的疲憊感,等到前方斥候發現了敵軍主力前來的時候,在下馬備戰也不遲。


    兩萬人,這幾乎已經是西域諸國的極限了。


    況且還不知道這兩萬人當中,突厥人占據了多少,對付這種雜牌軍,蘇定方根本打不起任何的精神勁。


    ……


    “頂住!手裏有什麽就用什麽,大家不要緊張,援軍就快到了。”項方躲在低矮的城牆上,奮力的朝著身邊的將士高吼著,也不管對方是自己帶來的唐軍,還是焉耆原本的守軍。


    而一支軍隊的實力,在這個時候也被完美的體現了出來。


    現如今,項方已經全麵接受了焉耆城的防禦權力,原本的將軍,現如今已經徹底的淪落為項方的助手,負責協調焉耆軍人。


    與唐軍井然有序,錯落不慌的攻擊流程不同,焉耆軍的進攻給人一種烏合之眾的感覺。


    從不會去管什麽戰術,也不會去追求什麽防禦死角,就是一窩蜂,隻要看到敵人,也不管是不是自己負責的區域,但凡是能夠夠著的,一窩蜂的射箭就是了。


    如此一來,所帶來的後果便是,弓箭的損耗極大,敵軍的傷亡極小。


    若不是八百唐軍屢屢建功,硬生生的將已經緊鄰城牆的敵軍給堵了迴去,焉耆城早就不知道被攻破多少次了。


    事實證明,打仗靠的並不是人多勢眾。


    焉耆的城池並不高大,僅有兩丈有餘。


    但在這麽個地方,樹木什麽的是很少見到的,加上工匠的缺少,現場製造攻城雲梯也不大可能。


    所以,兩丈有餘的城牆倒也勉強夠用。


    隻是城牆是夯土做的,敵軍為了對付這種攻城戰,手中也有少量的大弩,通過幾人的合力,在城牆上射出一支支弩箭來充當梯子。


    但這種方法卻很不靠譜。


    缺乏攻城手段,是整個西域,乃至整個遊牧民族最大的缺陷,而且還是自古以來的致命缺陷。


    獨特的地理環境與生存環境,決定了他們不可能會有機會進行大規模的攻城。


    所以,看似飄搖玉墜的焉耆城牆,在加入了八百善於守城作戰的唐軍之後,倒也顯出了一些安穩的跡象。


    其實這與對麵不善攻城作戰也有很大的關係,倘若對麵有人善於攻城作戰,那麽現在的結果又將會是另一幅局麵。


    僅僅隻有不到三千守軍的焉耆城,很難防住兩萬人的車輪戰。


    “將軍,援軍什麽時候能來啊?”焉耆守將有些魂不守舍的追問著,這樣的大戰,他是一輩子也沒有遇見過,巨大的壓力可想而知。


    甚至看著整條防線,感覺隨時都有被敵軍破城的可能。


    車輪戰,飛快的消耗著他們的精力,敵軍可以輪番上陣,但他們卻不行,這一天打下來,將士們更是累的連飯都不想吃,也吃不下。


    援軍,成了他們最後的救命稻草。


    幾日之前便在喊著援軍快來了,但三日過去了,援軍依舊杳無音訊。


    麵對這樣的局勢,除了手握殺器的八百唐軍心中有數以外,焉耆的守軍卻是人心惶惶,等了一天又一天,敵人也攻了一天又一天。


    城池雖然還在,但傷亡卻在持續的增加著,他們最希望看到的援軍,誰又知道在哪裏呢?


    “校尉,敵人撤了!”不知道是誰喊了句。


    項方連忙伸出腦袋看了眼對麵,發現剛才還進攻的歡快的敵軍,此刻正在緩慢的向後撤退著。


    隱隱的能夠看到,遠處有幾匹快馬正在朝著敵軍中軍快速的奔去,隱隱的甚至能夠看到敵軍臉上的疲憊,身上的狼狽。


    同樣身為軍人的項方,在看到這一幕之後,卻是再也忍不住的狂笑了起來。


    他很清楚現在出現的這一幕意味著什麽,也很清楚,敵軍現在的迴撤意味著什麽?


    “我們的斥候已經與他們交戰了,主力部隊距離這裏最多百裏的距離,快則明日,慢則後日,援軍必到。”看到了眼前的一幕,項方的心中也終於算是有了底氣,如果不是援軍來了,他們的斥候不可能會有交戰的痕跡,而唐軍對於斥候的運用,幾乎可以被稱之為天下之最。


    每當大軍行進之時,斥候必將散向方圓五十裏以內,甚至百裏的距離。


    項方背靠在城牆上,望了眼四周,而根據以往的經驗,大聲的吆喝道:“弟兄們,援軍已經不過百裏的距離,敵軍肯定會進行一波反撲,不用再有任何的保留了,打退他們,等著援軍的到來,然後,殲滅他們……”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唐朝最佳閑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末日遊俠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末日遊俠並收藏唐朝最佳閑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