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之的冶煉方式,是采用覆蓋木炭進行悶燒,普通燃燒隻會讓鋼鐵失碳。


    悶燒這種手段,使得一些未燃燒一氧化碳經過反應,最終成了滲碳過程,李之再添加更先進冶煉工藝,來局部補充拉絲板含碳量,再通過淬化提升其強度。


    較之古法冶煉和鍛造相結合的手工鋼材,需要通過反複捶打滲碳來增加強度,先進冶煉工藝才算是真正派上用場,借以提升鋼材品質。


    以拉絲板作為再淬化效果試煉,僅是李之用來牛刀小試而已,但過程需要複雜而嚴苛工藝處理,淬冷介質調製就需要他的獨家配方。


    悶燒完畢,江山也在李之秘密指導下完成獨立介質調製,那是一種水、油結合快速冷卻液,這裏有所需要手工鍛製材料一切所需。


    在拉絲板反複淬化的同時,李之獨自在高爐前煉製鋼水,淬化為最基礎鐵匠技藝,有了提供給江山的溫度、火候關鍵性質數據,再有秘方配置冷卻液,就是件很簡單的事情了。


    而李之接下來所進行的,就是他冶煉工藝最核心部分,高碳含量是煉鋼過程的關鍵,但控製不好的話,就會成為鋼材的軟肋。


    高碳含量能產生鋒利刃口和良好保持性,但是碳在整個混合物中數量幾乎是不可控的。


    含碳量太低的產物就是熟鐵,熟鐵太軟了無法用於兵器製造;含碳量太高的產物就是鑄鐵,鑄鐵又太脆了。如果加工過程有誤,鋼就變成碳化鐵的大鐵餅,這是一種脆得令人忍無可忍的鐵。


    李之這一整套古法冶煉工藝,實際上來自於古天竺古典記載,是他腦子裏相關記憶,在後世現代製造工藝衝擊下,那等製作工藝在後來已經沒有多大用場了。


    但它能在那個比唐代還要古老時代,就能把硬度與韌性,兩個相互矛盾屬性完美地結合在一起,而且能夠使刀鋒長期保持鋒利無比,且達到剛柔兼備、外觀華麗的手工鍛造至高境界,是目前李之選擇它的原因。


    此時刀劍工匠為了戰爭需要而存在,冶金匠師如何控製高碳原料與生俱來脆性,並將原料鍛造成戰鬥中使用武器,無疑是這個冷兵器時代最寶貴冶煉方式。


    半個時辰後,江山那裏已經完成淬化,有經驗的鐵匠,僅憑通過鐵器敲擊,便知效果如何。


    在李之同時完成鋼水化錠,也將他招過來,手工鍛造中,正確的掌鉗和打錘,對實現工藝要求和保證同樣是最重要一環。


    這種工藝從冶煉到鍛造,對溫度要求都很苛刻,冶煉時溫度不得高於一千度,鍛造時必須低溫,這與中國古傳統冷鍛極為近似。


    一般製作刀劍都在高溫下將刀劍敲打成型,鋼鐵可塑性好,但高溫鍛造,碳會大量流失,碳結晶也會被破壞,因此低溫鍛打很難掌握,所需技術,經驗,勞力能比其他鋼鐵要多,成品率卻低得多。


    故而李之自己親自掌鉗,由江山來打錘,折疊鍛打形成焊接型花紋鋼,也是古天竺古老鍛造中獨特秘法,關鍵就在於掌鉗者對於角度、溫度、錘擊麵轉換、淬火等等的精準時機掌握。


    李之一邊忙碌,一邊出言給江山逐步解讀,他們身邊已經圍滿了觀看人眾,均是緊張而好奇的靜默不語。


    此時鋼製原料,因為僅是初次試煉,也不需要太特別鋼質需求,而且會用做切割鋼絲拉纖,用於兵器製造方式,也是合情合理。


    終於將鐵塊錘成小細條,之前被江山嘖嘖稱道的強化版拉絲板,也早已布置好,李之迅速在拉絲板最大圓孔內把鐵條用力拉過,細鐵條就變成粗細一致的鐵線。


    鐵線過蠟,局部加熱之時,撒上一些粉狀硼砂,用來作催化劑,加熱後再於稍小圓孔內拉過。


    如此一遍一遍濾過各等規格圓孔,最終拉成李之需要的尺寸,此時的鋼絲一如被注入魔力一般,變成了精閃奪目的程亮鋼絲,細細觀察,竟然具有極致刀刃一樣鋒利。李之拔下一根頭發,兩手抻直,在鋼絲上僅僅稍一接觸,發絲就應勢而斷開。


    “好家夥,吹毛即斷,鋒芒逼人,此等鋒利程度不亞於絕世神兵了!”離其大聲驚叫道,俯身接過李之手裏頭發,撚在手中,輕唿一口氣,果然就見發絲再一次一斷兩截。


    圍觀眾人也是齊齊驚唿,這種鋒銳之物他們尚屬首次聞見,離其口中比喻絲毫沒有誇張意味。


    “普通鋸、伐木大鋸將鋸片都換為此種鋼絲,我們明天就去嚐試下!可惜此時沒有更高級礦石,嚐試著給自己打造一把刀才好!”


    此刻李之情緒大好,初次試煉就一次成功,讓他興致高漲,因而生出趁熱打鐵之念。


    等江山吩咐人去改造鋸子返迴,懷裏還抱來一塊西瓜般大小石頭,丟在李之麵前介紹,“這還是我十幾年前自山裏帶迴來,在一處山穀裏見到的,觀其不像是尋常鐵礦石,應該是某種天外隕石。”


    這塊表麵石質像極了焦炭,上麵密密布及無數細小坑洞,顯是份量極重,僅是隨手一丟,就“砰”地一聲傳來沉悶震響,將地上砸出一個小坑。


    李之大喜,雖無辦法分析出其中各種元素含量,但他早已總結出來,自己的真氣不能探入之物,基本上就是稀罕東西,像是那截鐵樺樹樹枝,即使樹皮最淺層,他的真氣也探不進去。


    “應該不是凡物,僅是重量就異乎尋常,絕非常見礦石!這樣吧,我們先丟到爐中融化它,若是真正的隕石就會熔點極高,怕是以目前煉爐,不經漫長時間溶解,應該見不到效果!唐七,你將一把唐刀也放到爐中燒紅,我們嚐試一下再行淬化一番,看看能夠有效果!”


    李之轉而望向江山,“咱們這裏最大磨刀石、拋光石都取出來,礪砥分置,若效果良好,今晚就改造一些唐刀,大家都幫下忙!”


    唐刀的礪紅就簡單多了,同樣是悶燒,但灼紅效果也是極快,依舊是李之掌鉗,江山打錘,他所使用的折疊打造工藝,除手法之外,就是獨家淬冷介質與肉桂樹皮、乳香葉的額外添加。


    唐刀采用漢刀百煉鋼鍛造工藝,在冷兵器曆史上對後世影響巨大,無論是技術上還是在藝術上均達到了極高成就,可以說是中國刀劍史上的巔峰,但相對於一些名劍還有諸多不如。


    而他的鍛造秘法,就是在反複加熱和鍛造加工過程中,有層次的添加特定微量物質,這樣所打造出來的刀體,才會具有如人工雕琢自然之美的魔性花紋,是一種古代粉末冶金和鍛造技術完美結合。


    唐刀本身就具有外硬內軟極強韌性,在改善鍛造工藝的同時,不僅外觀上會有很大改進,刀身強度、鋒利程度也有了質的飛躍,當然這僅是李之此時心中理想。


    一旦改造成功,才算是真正提高了實戰性能和耐用性,使那時的唐刀可以劈開任何盔甲器械,為將來他的兵工廠主要打造產品。


    好一陣叮叮當當大作之後,第一把唐刀出行就鍛打出來,對於研磨,江山就較李之更富有經驗了,於是他親自動手磨礪,李之則交代一眾軍士在旁圍觀學習。


    此際他已經滿身大汗淋漓,清綺三女跑上來好一番擦拭,好在之前李之早已脫得隻剩一身內襯衣物,望見半敞開著的健碩,龐啼不忘了伸指戳來戳去。


    臨淮郡王輕咳一聲來到,“正文,關銘可能稍後迴代表兵部前來與你協商,一旦新型唐刀打造完美,或許又是一大功績,其意義不亞於火藥啊!”


    “昉化兄怎地沒來?”此人即為南江王三代長子,兵部尚書李奇李昉化,李之與其關係緊密。


    “還不是需要處理柳澗村紙廠一事?有人妄自調動奉鄔縣域,而據那三位廣東客商交代,廣東節度使官李寅又牽扯在內,甚至交代出半途截獲計劃!李尚書需要辦理此事,此次不僅是那位李寅,一路沿途還有兩湖部分駐軍大小統領也被牽涉進來!”


    “看來我們之前推論無錯,李寅果然膽大妄為,居然如此不加掩飾的大張旗鼓!”


    “那是他以為長安城有人撐腰,而且他本人天高皇帝遠,就是敗露了也無關緊要!卻不知,柳澗村紙廠名義上可是掛著官辦招牌,僅是意圖阻攔、破壞宣紙內供一條罪名,就足夠拉他下馬,況且此事還事關長安城經濟商業特區,你的尚方劍不就是借由此個理由頒賜下來。”


    “不僅是他,參與策劃此事者同樣過於自以為是了,隻要聖上還在位一天,長安城地界就不是他們所能動歪腦筋的。一群愚昧的家夥!”


    “或許並不盡然,之前你不是還以為,洛陽一方頻頻動用試探手段,也許此事也是那邊傳遞過來的探試之舉!”


    “不會有假的,不然這些人不會這麽底氣十足,但方案製定嚴密是一方麵,具體實施又是另種狀態,還是在於下麵一眾嘍囉太過自大了!”


    “關於此類唐刀?”


    “我打算先與斷崖山那支李氏嫡係軍隊協作,畢竟當地還有防範更嚴密軍火庫存在!唐刀之後,還會有弓弩、弩機、圓盾、重甲車輛,甚至火繩槍。尤其是後者,正式裝備之前,需要嚴格保守秘密,那裏無疑是最佳位置!”


    臨淮郡王很是讚同,“軍械是為作戰服務,製式是必然,將常備軍與輔兵裝備差別開來,其他兵工廠著重打造弓弩、圓盾、陌刀、馬槊、戎甲就好!”


    “普通唐刀也可以,甚至可以考慮目前打造唐刀一方,給那裏支援一些有生力量。隻要這種新型刀具可以破開盔甲,我想意義的確不可小覷,以後完全可以將相關工藝利用到其他地方,比如金屬戰車,我手中可不僅僅隻有一種秘方!”


    李之擁有不少木質機械原理、機括術一類軍事相關知識,僅是一些記憶輪廓,就足夠打造出無數遠超如今年代技術的軍民產品。


    為了配合騎兵完成對運動速度快,而路途又遠的遊牧軍隊,唐軍藩鎮軍和中央軍主力步兵部隊的車馬機動化,就是他下一步著重關注目標。


    唐軍當時主要對手是遊牧輕騎兵,且是長途出擊為主,騎兵輕裝化,卻另有兵人車馬完善戰甲備用,戰甲與步兵甲型製才會是今後裝備發展趨勢。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唐朝生意人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素布可奈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素布可奈並收藏唐朝生意人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