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無意外的話,星空之主這本書,將在八月一日上架。
說起來,這是我第三本將要上架的書了。
按理說該已經習慣了,但心情還是有些忐忑,和前兩本書將要上架的時候差不多,但是又不太一樣。
可能是因為,寫書的心境有些變化吧。
上本書師兄的完本感言裏曾經有提到,這本書想寫一個輕鬆歡快的故事,多一些陽光,多一些正能量。
今年三月份,師兄臨近完本的時候,現實生活中發生了一些事情,讓我整個人當時都很消沉,負能量滿滿,直到如今其實都沒有徹底緩過勁來。
生活中一個認識七、八年的朋友走了。
生老病死,人之常情。
逝者已矣,活著的人還要繼續生活,這無可厚非。
我以前也陸續送走過家裏的老人。
但今年這次,令我感觸尤其深。
因為離開的是一個同齡人。
記憶的閘門仿佛一下子打開,止也止不住。
這是我第二次麵對同齡人的永別。
第一次,是在我初中的時候。
距現在十五、六年了。
我初三時的一任同桌,他名字是健康的康,這裏為逝者諱,隱去他的姓,就叫他某康吧。
其實仔細迴想起來,雖然做了一段時間的同桌,但我對他的了解似乎比較有限,當時在班裏,某康也不是我關係要好的同學。
現在迴憶,我隻能記起他的模樣長相,能記得他家裏好像是寧夏靈武的,跟我同一年轉學到銀川上學,記得是一副瘦高的身材。
除了長相以外,我對他印象最深刻的事情,是當時上課偷偷看武俠小說。
我此前隻看過金庸、古龍、梁羽生這幾位大師的作品。
因為某康,我才知道黃易的存在。
當時他看的是尋秦記。
我也借來看了看,後來在他的指點下又陸續找黃大師其他作品來看。
那是我第一次接觸穿越、星際、玄幻等概念。
我和某康除了這一點共同愛好以外,沒太多其他交流,如果正常等到初中畢業,又上不同高中的話,結果可能就是各奔東西吧。
但這永遠隻是一個艸蛋的如果了。
有一天,我印象中是下午,某康沒來上學。
後來,班主任告訴我們,某康出車禍了,沒搶救迴來。
我記不太清楚自己當時的感覺。
看著同一張課桌自己身旁空蕩蕩,心情更多似乎是愕然與茫然。
那是我第一次麵對一個同齡人的永別。
說當時有多麽悲痛,好像有些誇張了。
心情應該是很沉重,很遺憾,很惋惜。
記憶的閘門一打開,很多東西就不受控製不停的往上湧。
這幾年其實已經有些想不起來的部分人或事,突然重新變得鮮活和清晰。
當然,我絕不會承認這是我老了,所以開始喜歡想當年。
想到某康,就想起當時初中另一任同桌。
他的名字,是沈健。
濃眉大眼,有點小帥,但帶著幾分痞氣,臉上常見混不吝的笑容,中等身高,身材幹瘦。
我是轉校生,初二第一學期轉學到那所中學,沈健是我到到銀川這個城市,到新學校的第一個同桌。
那所學校當時課桌有鋪桌布的習慣。
沈健那張桌布上,有他寫的幾行字。
人在江湖,猛龍過江,隻手遮天,戰無不勝,龍爭虎鬥,勝者為王。
嗯,六部古惑仔電影的片名。
然後,他的鋼筆字很漂亮。
再就是,我剛轉學到班裏的時候,他很關照我。
隻是其他方麵大家不算投契,共同語言不多,後來不做同桌以後,關係大約在點頭之交,見麵打招唿的程度。
初中畢業以後,真的就各奔東西了。
那時候二零零三年,又是西北內陸城市,同學間除了家庭座機電話號碼以外,基本沒啥其他聯係方式。
所以自初中後,我就同沈健再無聯係。
現在,也不知道他在哪裏,在做些什麽。
初中關係要好的朋友,我如今大都有聯絡方式,或者知道怎樣能找到對方。
其他關係平常的人,十幾年時間過去,大都漸漸淡忘了。
隻是沈健,這個關係談不上要好,但在我新轉學後對我有不少幫助的同學,我有印象,但卻找不到對方,不知該怎麽找他。
出了今年三月份的事,想起某康,想起自己初中那會兒,沈健的印象也越發清晰。
師兄完本後,構思星空的時候,突然有一種衝動,後來如大家所見,我把衝動付諸實際了。
不過,書裏主角沈健的性格背景家庭環境人生經曆什麽的,同我記憶中的同學沈健,自是截然不同了。
有關係的,應該隻有名字,還有性格裏講義氣這個元素。
當時衝動很強烈,但落筆寫了一段時間後,又釋然了。
雖然不知道他現在何方,不知道他還是否記得我,這裏唯祝他安好健康。
說起來,沈健的健,某康的康,合起來剛好是個健康。
當年上學時,不僅僅是我,貌似誰都沒有聯想到這裏,可能因為他們兩個人也並非一個圈子裏經常玩的人吧。
我也是今年才想到這個,感覺仿佛真有冥冥之中的巧合。
從今年三月份起,再次強烈感覺到,人健康,真的很重要。
這裏,祝各位讀者朋友們,永遠健康。
心情負麵情緒越多,我越是要對抗,而不能放任。
所以本書強烈想要寫一些歡快輕鬆的故事。
想要寫一些朋友之間日常高興的故事。
書裏大部分人物,都取自我生活中或者網絡上朋友們的剪影。
比方說生日69的那對夫妻,是我生活中認識的兩個朋友,一對夫妻,確實是同年同月生,生日一個六號一個九號,媳婦比老公大三天。
隻不過他們是一月份的生日,而書中人物是五月份。
69,也是源於那位老公自己的自嘲,成為朋友們之間的一個梗,很歡樂。
但書中這對男女朋友的名字,則又是兩位書友取的。
諸如此類,還有很多。
並非要大家對我的感覺感同身受,隻是希望我寫的東西能為大家帶來歡快。
不知不覺,絮絮叨叨說了很多,還請嫌煩的朋友們見諒。
總之,希望大家能從本書得到輕鬆與快樂,希望能寫一本讓大家喜歡的書。
或許能力有所不足,但我會盡自己最大努力。
最後,八月一日上架當天,我會努力,爭取爆發更新一下。
謝謝大家!
說起來,這是我第三本將要上架的書了。
按理說該已經習慣了,但心情還是有些忐忑,和前兩本書將要上架的時候差不多,但是又不太一樣。
可能是因為,寫書的心境有些變化吧。
上本書師兄的完本感言裏曾經有提到,這本書想寫一個輕鬆歡快的故事,多一些陽光,多一些正能量。
今年三月份,師兄臨近完本的時候,現實生活中發生了一些事情,讓我整個人當時都很消沉,負能量滿滿,直到如今其實都沒有徹底緩過勁來。
生活中一個認識七、八年的朋友走了。
生老病死,人之常情。
逝者已矣,活著的人還要繼續生活,這無可厚非。
我以前也陸續送走過家裏的老人。
但今年這次,令我感觸尤其深。
因為離開的是一個同齡人。
記憶的閘門仿佛一下子打開,止也止不住。
這是我第二次麵對同齡人的永別。
第一次,是在我初中的時候。
距現在十五、六年了。
我初三時的一任同桌,他名字是健康的康,這裏為逝者諱,隱去他的姓,就叫他某康吧。
其實仔細迴想起來,雖然做了一段時間的同桌,但我對他的了解似乎比較有限,當時在班裏,某康也不是我關係要好的同學。
現在迴憶,我隻能記起他的模樣長相,能記得他家裏好像是寧夏靈武的,跟我同一年轉學到銀川上學,記得是一副瘦高的身材。
除了長相以外,我對他印象最深刻的事情,是當時上課偷偷看武俠小說。
我此前隻看過金庸、古龍、梁羽生這幾位大師的作品。
因為某康,我才知道黃易的存在。
當時他看的是尋秦記。
我也借來看了看,後來在他的指點下又陸續找黃大師其他作品來看。
那是我第一次接觸穿越、星際、玄幻等概念。
我和某康除了這一點共同愛好以外,沒太多其他交流,如果正常等到初中畢業,又上不同高中的話,結果可能就是各奔東西吧。
但這永遠隻是一個艸蛋的如果了。
有一天,我印象中是下午,某康沒來上學。
後來,班主任告訴我們,某康出車禍了,沒搶救迴來。
我記不太清楚自己當時的感覺。
看著同一張課桌自己身旁空蕩蕩,心情更多似乎是愕然與茫然。
那是我第一次麵對一個同齡人的永別。
說當時有多麽悲痛,好像有些誇張了。
心情應該是很沉重,很遺憾,很惋惜。
記憶的閘門一打開,很多東西就不受控製不停的往上湧。
這幾年其實已經有些想不起來的部分人或事,突然重新變得鮮活和清晰。
當然,我絕不會承認這是我老了,所以開始喜歡想當年。
想到某康,就想起當時初中另一任同桌。
他的名字,是沈健。
濃眉大眼,有點小帥,但帶著幾分痞氣,臉上常見混不吝的笑容,中等身高,身材幹瘦。
我是轉校生,初二第一學期轉學到那所中學,沈健是我到到銀川這個城市,到新學校的第一個同桌。
那所學校當時課桌有鋪桌布的習慣。
沈健那張桌布上,有他寫的幾行字。
人在江湖,猛龍過江,隻手遮天,戰無不勝,龍爭虎鬥,勝者為王。
嗯,六部古惑仔電影的片名。
然後,他的鋼筆字很漂亮。
再就是,我剛轉學到班裏的時候,他很關照我。
隻是其他方麵大家不算投契,共同語言不多,後來不做同桌以後,關係大約在點頭之交,見麵打招唿的程度。
初中畢業以後,真的就各奔東西了。
那時候二零零三年,又是西北內陸城市,同學間除了家庭座機電話號碼以外,基本沒啥其他聯係方式。
所以自初中後,我就同沈健再無聯係。
現在,也不知道他在哪裏,在做些什麽。
初中關係要好的朋友,我如今大都有聯絡方式,或者知道怎樣能找到對方。
其他關係平常的人,十幾年時間過去,大都漸漸淡忘了。
隻是沈健,這個關係談不上要好,但在我新轉學後對我有不少幫助的同學,我有印象,但卻找不到對方,不知該怎麽找他。
出了今年三月份的事,想起某康,想起自己初中那會兒,沈健的印象也越發清晰。
師兄完本後,構思星空的時候,突然有一種衝動,後來如大家所見,我把衝動付諸實際了。
不過,書裏主角沈健的性格背景家庭環境人生經曆什麽的,同我記憶中的同學沈健,自是截然不同了。
有關係的,應該隻有名字,還有性格裏講義氣這個元素。
當時衝動很強烈,但落筆寫了一段時間後,又釋然了。
雖然不知道他現在何方,不知道他還是否記得我,這裏唯祝他安好健康。
說起來,沈健的健,某康的康,合起來剛好是個健康。
當年上學時,不僅僅是我,貌似誰都沒有聯想到這裏,可能因為他們兩個人也並非一個圈子裏經常玩的人吧。
我也是今年才想到這個,感覺仿佛真有冥冥之中的巧合。
從今年三月份起,再次強烈感覺到,人健康,真的很重要。
這裏,祝各位讀者朋友們,永遠健康。
心情負麵情緒越多,我越是要對抗,而不能放任。
所以本書強烈想要寫一些歡快輕鬆的故事。
想要寫一些朋友之間日常高興的故事。
書裏大部分人物,都取自我生活中或者網絡上朋友們的剪影。
比方說生日69的那對夫妻,是我生活中認識的兩個朋友,一對夫妻,確實是同年同月生,生日一個六號一個九號,媳婦比老公大三天。
隻不過他們是一月份的生日,而書中人物是五月份。
69,也是源於那位老公自己的自嘲,成為朋友們之間的一個梗,很歡樂。
但書中這對男女朋友的名字,則又是兩位書友取的。
諸如此類,還有很多。
並非要大家對我的感覺感同身受,隻是希望我寫的東西能為大家帶來歡快。
不知不覺,絮絮叨叨說了很多,還請嫌煩的朋友們見諒。
總之,希望大家能從本書得到輕鬆與快樂,希望能寫一本讓大家喜歡的書。
或許能力有所不足,但我會盡自己最大努力。
最後,八月一日上架當天,我會努力,爭取爆發更新一下。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