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中坐落於襄陽城西二十裏的山中,地形猶如環拱,遠遠看上去好似臥龍一般。老羅形容他“山不高而秀雅;水不深而澄清;地不廣而平坦;林不大而茂盛;猿鶴相親,鬆篁交翠”。
此地叢林密布,田壟覆蓋,山歌相合,人間樂土。本來這就是襄陽城外一個普通的小村落罷了,但隆中這個地方,卻因為一個人的出現,而變得不再平凡。
眾人皆知,此人乃是諸葛亮。
時值建安十一年春,百花爭豔,正是隆中最美的時節。諸葛亮收拾了行裝,就欲啟辰離去;諸葛均自門外而今,滿頭大汗,似乎剛剛從田間迴來,見諸葛亮一身正裝,收拾妥當,便問道:“二兄,如此打扮,意欲何為?”
諸葛亮身高八尺,以漢尺計算,約莫是現在的一米八幾,在東漢年間也算是大高個了。又因為常年勞作於田間,皮膚微微發黑,手中又長滿了繭子,雖身著鶴氅手搖羽扇,卻不似文官氣質,倒有一種儒將風範。
諸葛亮長得頗為英俊,因此縱然皮膚有些發黑,卻也依舊讓人難以側目。隻見他嘴角微揚,手搖羽扇道:“子平(推測字),我欲前往西蜀一遊,你可願隨我前去?”
諸葛均搖頭道:“西蜀道路艱辛,恐有所失。再者,時天下大亂,三家共分天下,西蜀才經曆戰亂,混亂不堪,二兄此時前去,真危險重重!”
諸葛亮毫不在乎的笑了笑,將行李拿起,走到門口道:“子平,汝可知泰山之高乎?可知江海之遠乎?”
“弟雖知泰山之高,卻不知江海之遠。”
忽而春風四起,花卻眉梢,諸葛亮眉宇微揚,說道:“以你所見,以泰山之高,江海之遠,可匹敵天上皓月乎?”
“二兄說笑了,天下豈有此理?”
諸葛亮搖了搖頭,一本正經的說道:“江海浩瀚,可映日月,孰不如皓月?泰山之險,險如登天,孰不如登月乎?”
諸葛均並不明白諸葛亮說了什麽,總覺得他似乎話裏有話,問道:“二兄今日一反常態,可是以泰山、江海喻人?”
“正是!”諸葛亮點了點頭,“泰山險要,不足登月;江海浩瀚,不敵天高。但若二者取長補短,雖天高也,吾亦可擊之!”
諸葛均似乎明白了諸葛亮的意思,拱手道:“二兄可是想……進西蜀聯絡劉備,讓之與孫策結盟,共擊曹操?”
諸葛亮輕笑,點了點頭:“曹操不久前加封為王,賜九錫,帶天子冠冕……我本以為曹操雖有野心,然不止於此。但事到如今,我諸葛孔明也不可在此處逍遙自在,讓天下萬民處於水火之中了!”
“二兄可是想侍奉劉備,與大兄一同抵禦曹操?”
諸葛亮深思一番,卻重重地搖了搖頭,他之前或許以為,劉備是真的為了這個漢室而奮鬥。但隨著劉備進入益州,天下三分之後,他明白了,劉備若是站在曹操的角度,卻又不一定能夠比曹操好。他現在勢單力薄,有的隻是討伐曹操的口舌罷了。這種人就算讓他光複了漢室,也必然會逼迫漢帝罷了!
雖然劉備封王與曹操封王概念完全不同,但諸葛亮卻覺得,若要擊破曹操,非外力可為,必須重點擊破內部,才有可能徹底瓦解曹操的統治!
投靠劉備,終究不是上策。
“蘇秦合縱六國,共擊秦國,雖大計不成,然青史留名。依我來看,衛鞅變法,使得秦國富國富民,若不能在秦國內部分離秦國,加之六國不可一心,故秦國難滅。而今孫策劉備相互為敵,若能互為同盟,雖不可滅曹操,卻不至於讓曹操破之而得天下。屆時再徐徐圖之,曹賊可滅也!”
聽了諸葛亮的長篇大論,諸葛均似懂非懂,疑惑道:“那二兄……你打算如何擊破曹操?”
“此事非一日可圖,今日我且想辦法聯絡二家,若能取得同盟,牽製曹操,則漢室複興有望!”
不過諸葛均似乎另有看法,反駁道:“二兄,如今漢室衰微,雖兩家有心,但漢室卻難匡扶。更何況憑兄長一人之力,這天下豈會變動?”
“此乃庸夫之理!”諸葛亮聽完此話,微微一怒,當即喝罵一聲,“大丈夫立於世間,當為國為民,至死方休!而今天下三分,曹賊篡權,漢室危急存亡!我雖鄉野匹夫,然一己之力,亦可撼天!縱吾身死朝堂,亦好過碌碌而終!”
諸葛亮一番慷慨陳詞之後,便再不顧諸葛均,轉頭離開了。
諸葛均愣愣的站在門口,他不知道自己的二兄究竟發生了什麽,當初曹操稱魏公,也沒見他如此震怒,為何今日竟發生了如此轉變?
難道僅僅是因為漢高祖的一句:“非劉姓而稱王,天下共擊之”嗎?
“雖匹夫之力……亦可撼天嗎?”
諸葛均默然,他看著一屋的空寂,雖然諸葛亮還有許多的東西仍在此處,這場旅行似乎也不會維持多久。但諸葛均總有一種感覺……
這房屋,這草廬,已經荒廢了。
沒有諸葛亮的南陽諸葛廬,難道不是廢了嗎?
“步出齊城門,遙望蕩陰裏……遙望蕩陰裏,裏中有三墓,累累正相似……”
諸葛均輕輕低吟著,這是他二兄諸葛亮所作的《梁甫吟》,說的乃是齊國晏子二桃殺三士的典故。不知為何,諸葛均總覺得現在用《梁甫吟》中的話來形容他們諸葛家,再貼切不過了。
“三墓……齊晏子二桃殺三士時可知,今日又有諸葛家的三士?”
諸葛均自知才華不敵諸葛亮萬一,也比不上大哥諸葛瑾;自己在三兄弟中,不過是最為平凡的罷了。若真有二桃,那他也沒有資格與他的兩個兄長相爭。
既然無爭……那城外的三墓,還會存在嗎?
諸葛均不知道,或許以他那平凡的頭腦也不可能知道;他甚至不知道就算諸葛亮促成了孫劉聯盟之後,又打算如何去做。
當年三士不知禮讓,造就三人同生同死的結果,如今諸葛家三人知書達理,縱然不會因為兩個桃子分崩離析,但不知為何,諸葛均心中總有一股不安的情緒……
“天下三分,天下三分……漢室已經危如累卵,倒不如讓曹操一統天下,還天下人一個太平吧!”
諸葛均輕歎一聲,朝南方諸葛瑾的方向行了一個大禮,又朝西方諸葛亮的方向行了一個大禮。將草廬大門緊閉,長途跋涉,前往鄴城而去。
今三家並立,就看他兄弟三人,如何紛爭。
此地叢林密布,田壟覆蓋,山歌相合,人間樂土。本來這就是襄陽城外一個普通的小村落罷了,但隆中這個地方,卻因為一個人的出現,而變得不再平凡。
眾人皆知,此人乃是諸葛亮。
時值建安十一年春,百花爭豔,正是隆中最美的時節。諸葛亮收拾了行裝,就欲啟辰離去;諸葛均自門外而今,滿頭大汗,似乎剛剛從田間迴來,見諸葛亮一身正裝,收拾妥當,便問道:“二兄,如此打扮,意欲何為?”
諸葛亮身高八尺,以漢尺計算,約莫是現在的一米八幾,在東漢年間也算是大高個了。又因為常年勞作於田間,皮膚微微發黑,手中又長滿了繭子,雖身著鶴氅手搖羽扇,卻不似文官氣質,倒有一種儒將風範。
諸葛亮長得頗為英俊,因此縱然皮膚有些發黑,卻也依舊讓人難以側目。隻見他嘴角微揚,手搖羽扇道:“子平(推測字),我欲前往西蜀一遊,你可願隨我前去?”
諸葛均搖頭道:“西蜀道路艱辛,恐有所失。再者,時天下大亂,三家共分天下,西蜀才經曆戰亂,混亂不堪,二兄此時前去,真危險重重!”
諸葛亮毫不在乎的笑了笑,將行李拿起,走到門口道:“子平,汝可知泰山之高乎?可知江海之遠乎?”
“弟雖知泰山之高,卻不知江海之遠。”
忽而春風四起,花卻眉梢,諸葛亮眉宇微揚,說道:“以你所見,以泰山之高,江海之遠,可匹敵天上皓月乎?”
“二兄說笑了,天下豈有此理?”
諸葛亮搖了搖頭,一本正經的說道:“江海浩瀚,可映日月,孰不如皓月?泰山之險,險如登天,孰不如登月乎?”
諸葛均並不明白諸葛亮說了什麽,總覺得他似乎話裏有話,問道:“二兄今日一反常態,可是以泰山、江海喻人?”
“正是!”諸葛亮點了點頭,“泰山險要,不足登月;江海浩瀚,不敵天高。但若二者取長補短,雖天高也,吾亦可擊之!”
諸葛均似乎明白了諸葛亮的意思,拱手道:“二兄可是想……進西蜀聯絡劉備,讓之與孫策結盟,共擊曹操?”
諸葛亮輕笑,點了點頭:“曹操不久前加封為王,賜九錫,帶天子冠冕……我本以為曹操雖有野心,然不止於此。但事到如今,我諸葛孔明也不可在此處逍遙自在,讓天下萬民處於水火之中了!”
“二兄可是想侍奉劉備,與大兄一同抵禦曹操?”
諸葛亮深思一番,卻重重地搖了搖頭,他之前或許以為,劉備是真的為了這個漢室而奮鬥。但隨著劉備進入益州,天下三分之後,他明白了,劉備若是站在曹操的角度,卻又不一定能夠比曹操好。他現在勢單力薄,有的隻是討伐曹操的口舌罷了。這種人就算讓他光複了漢室,也必然會逼迫漢帝罷了!
雖然劉備封王與曹操封王概念完全不同,但諸葛亮卻覺得,若要擊破曹操,非外力可為,必須重點擊破內部,才有可能徹底瓦解曹操的統治!
投靠劉備,終究不是上策。
“蘇秦合縱六國,共擊秦國,雖大計不成,然青史留名。依我來看,衛鞅變法,使得秦國富國富民,若不能在秦國內部分離秦國,加之六國不可一心,故秦國難滅。而今孫策劉備相互為敵,若能互為同盟,雖不可滅曹操,卻不至於讓曹操破之而得天下。屆時再徐徐圖之,曹賊可滅也!”
聽了諸葛亮的長篇大論,諸葛均似懂非懂,疑惑道:“那二兄……你打算如何擊破曹操?”
“此事非一日可圖,今日我且想辦法聯絡二家,若能取得同盟,牽製曹操,則漢室複興有望!”
不過諸葛均似乎另有看法,反駁道:“二兄,如今漢室衰微,雖兩家有心,但漢室卻難匡扶。更何況憑兄長一人之力,這天下豈會變動?”
“此乃庸夫之理!”諸葛亮聽完此話,微微一怒,當即喝罵一聲,“大丈夫立於世間,當為國為民,至死方休!而今天下三分,曹賊篡權,漢室危急存亡!我雖鄉野匹夫,然一己之力,亦可撼天!縱吾身死朝堂,亦好過碌碌而終!”
諸葛亮一番慷慨陳詞之後,便再不顧諸葛均,轉頭離開了。
諸葛均愣愣的站在門口,他不知道自己的二兄究竟發生了什麽,當初曹操稱魏公,也沒見他如此震怒,為何今日竟發生了如此轉變?
難道僅僅是因為漢高祖的一句:“非劉姓而稱王,天下共擊之”嗎?
“雖匹夫之力……亦可撼天嗎?”
諸葛均默然,他看著一屋的空寂,雖然諸葛亮還有許多的東西仍在此處,這場旅行似乎也不會維持多久。但諸葛均總有一種感覺……
這房屋,這草廬,已經荒廢了。
沒有諸葛亮的南陽諸葛廬,難道不是廢了嗎?
“步出齊城門,遙望蕩陰裏……遙望蕩陰裏,裏中有三墓,累累正相似……”
諸葛均輕輕低吟著,這是他二兄諸葛亮所作的《梁甫吟》,說的乃是齊國晏子二桃殺三士的典故。不知為何,諸葛均總覺得現在用《梁甫吟》中的話來形容他們諸葛家,再貼切不過了。
“三墓……齊晏子二桃殺三士時可知,今日又有諸葛家的三士?”
諸葛均自知才華不敵諸葛亮萬一,也比不上大哥諸葛瑾;自己在三兄弟中,不過是最為平凡的罷了。若真有二桃,那他也沒有資格與他的兩個兄長相爭。
既然無爭……那城外的三墓,還會存在嗎?
諸葛均不知道,或許以他那平凡的頭腦也不可能知道;他甚至不知道就算諸葛亮促成了孫劉聯盟之後,又打算如何去做。
當年三士不知禮讓,造就三人同生同死的結果,如今諸葛家三人知書達理,縱然不會因為兩個桃子分崩離析,但不知為何,諸葛均心中總有一股不安的情緒……
“天下三分,天下三分……漢室已經危如累卵,倒不如讓曹操一統天下,還天下人一個太平吧!”
諸葛均輕歎一聲,朝南方諸葛瑾的方向行了一個大禮,又朝西方諸葛亮的方向行了一個大禮。將草廬大門緊閉,長途跋涉,前往鄴城而去。
今三家並立,就看他兄弟三人,如何紛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