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孫策留呂蒙駐守將領,虞翻駐守公安,黃蓋駐守江津,在短暫的軍備補充之後,自領大軍前往秭歸。時劉備屯兵江州,待大軍整頓,來取秭歸,又著派使者到荊南四郡,命之起兵進攻江陵。
孫策隻拿下將領以及公安這兩座重鎮,但由於荊南四郡尚且在劉備手中,荊北又是荀罡的地盤,孫策如此模樣,大有霍去病領八百驃騎封狼居胥山的風貌。不過他現在更像是深入敵後,唯能拚死一搏。
現在的孫策經不起幾場戰敗,因為江夏如今還在荀罡手中,並非他的地盤,如果這次被劉備大敗,拿自己的有生部隊就會被完全剿滅,自己也極有可能兵敗被俘,到時候的江東必然會被曹操一鼓作氣拿下!
若是如此,則天下大局已定。
孫策不甘心這天下就如此淪為曹操手中的焦土,再怎麽也要搏一搏不是嗎?曹操南下不過是時間的問題,如果自己不趁此機會鞏固勢力,到時候就算能夠擊破曹操,也難以進軍中原。
所以荊南五郡,他勢在必得!
如今屯紮江州的劉備就是他的心腹大患,江陵乃地勢要衝,在益州方麵隻有兩處險地可守,一處便是如今程普駐紮的秭歸,還有一處乃是宜都之東的猇亭。
秭歸是一座堅城,而猇亭則是一道密林峽穀,地勢險要。孫策命周瑜領三千人於猇亭布陣,以防萬一,自己則是帶領剩餘的部隊前往秭歸救援。
建安十年夏,孫策破江陵,轉迎劉備隊伍於秭歸,時劉備屯兵三萬於江州,聽聞孫策隻有三千人鎮守秭歸,心中不屑,以為小兒,便以馬忠、吳懿等蜀中將領領兵一萬先行,自己則是領軍兩萬為後援護。北方的荀罡並無意摻和戰爭,似乎有意坐山觀虎鬥。
馬忠吳懿二人行軍至秭歸城下,見城牆上旌旗密布,守軍防禦縝密,不敢怠慢。由於秭歸城易守難攻,故馬忠吳懿二人意圖分兵合圍秭歸,無奈秭歸地靠長江,運輸八達,若靠合圍必然不智,二人隻得求戰。
時孫策已至秭歸,得聞劉備已然派兵前來,心想自己在江東多年,素無名望,劉備必然小覷自己。如今這先頭兵馬隻有一萬人,若隻鎮守秭歸,必然不難,但等劉備大部隊到達之後,秭歸必被攻破!
於是孫策召集魯肅、程普二人,商議道:“而今荊南四郡尚在劉備手中,我等腹背受敵,應當即刻打出名聲,使劉備不敢小覷於我等!此刻城外兵馬乃是劉備先驅,我等應速攻之,使劉備不敢忤視我等!”
如今深入敵後,一切計策不可求穩,二人隻得應允。於是孫策自領兵一千出戰馬忠,馬忠見敵軍出城,兩軍對圓,喝問道:“來將何人,報上名來!”
孫策於馬上橫槍,氣勢洶洶道:“某乃是江東孫伯符,若知我名,何不前來速速領死!”
馬忠見是孫策,嘲笑道:“孫伯符不過土雞瓦狗之輩,有何可懼?若非令弟打下江東領土卻命喪敵手,豈容你在此間放肆?還不速速下馬受降,獻上江東領土,我主保你衣食無憂!”
孫策聞言大怒,策馬來取馬忠,馬忠不屑孫策,著一小將前去拿下孫策,卻不想那小將囂張的叫囂了一陣,卻被孫策一槍搦死。馬忠吃了一驚,原來自己太過輕敵,便親自出馬迎戰孫策。
二人對峙,馬忠看著模樣頗為輕鬆的孫策,心底一沉道:“方才是我太過小覷閣下,請了!”
孫策並沒有迴答他,而是直接策馬來戰,馬忠防不勝防,險些被一槍拿下,不過馬忠倒也勇力過人,與孫策交戰五合之後,自知敵之不過,便虛晃一槍,策馬就走,孫策不舍,飛馬來取馬忠。
眼見孫策距離馬忠越來越近,馬忠隻得求救:“子遠救我,子遠救我!”
吳懿沒想到他二人都太過小覷孫策,反倒是讓他在這裏大顯神威,當即策馬來救馬忠,馬忠調轉馬頭,迴過頭來與孫策廝殺,二人與孫策交戰,你來我往,孫策坦然處之,竟絲毫不落下風。
“這孫策勇力竟是如此驚人,絲毫不下黃老將軍!”
二人與孫策交戰十來迴合,竟是被孫策眼花繚亂的槍法打的章法全無,這才意識到孫策的勇猛絲毫不下黃忠,之前一直太過小覷於他了。不得已,二人隻能舍了孫策,撤迴陣中。
本以為撤迴陣中就安全了不少,但沒想到孫策見失了二人,心中震怒,竟單槍匹馬前來衝陣,二人大驚失色,連忙指揮兵馬抵禦孫策,卻被孫策的馬腿一腳蹬開了盾牌,飛身入陣,橫衝直撞,仿佛霸王附體,如入無人之境。
馬忠吳懿二人意圖以兵合圍孫策,試圖困死孫策,但孫策步履靈動,剛剛形成的包圍圈又被孫策一陣亂衝給擊潰,眼見孫策已經斬殺十餘人,砍斷旌旗無數,二人卻無能為力,真是窩囊!
不過人終有力竭之時,孫策大殺了一陣,加之剛才與馬忠二人交戰,損失了不少體力,漸漸力竭。馬忠吳懿見有機可乘,連忙率兵合圍,卻沒想到城中忽然殺出程普大軍,與孫策那一千人馬一陣衝殺,來救孫策。馬忠等人因為太過顧及陣中的孫策,反是被陣外的部隊殺得潰不成軍,損失過半,隻得退守巫縣。
孫策得勝一陣,軍心大振,眾人紛紛稱讚孫策勇武,誇之為“小霸王”。於是小霸王的名號傳到劉備處,劉備震怒,心想區區孺子,豈敢放肆?便即刻來取秭歸。
聽聞劉備大軍到來,秭歸守軍紛紛振奮,以為要與劉備決戰,卻沒想到就在這個時候,一個讓他們錯愕不已的軍令突然發布了下來。
全軍撤出秭歸,退守猇亭。
這個決定,讓剛剛軍心大振的孫策軍士兵困惑不已,明明之前大勝一陣,為什麽反而要退兵?劉備他不就多了一萬多人嗎,用得著這麽害怕嗎?
不過孫策等人如此決定,其實是有他們自己的考量。
首先,秭歸距離江陵甚遠,而劉備的荊南四郡已經起兵進攻公安、江津二地,如果這兩地失守,那將領完全就是一個赤身裸體的美人躺在床上,毫無反手之力。
退守猇亭,一來距離江陵較近,可以互為唇齒;二來猇亭地勢險要,劉備大軍若要經過此處,若設下伏兵,可一戰而定之。反之,如果依舊困守秭歸,縱然得勝,那江陵必失,此戰與失敗無差。
那些士兵不懂的這些軍略道理,自然會抱怨。
不過抱怨歸抱怨,他們還是得按照孫策的計劃來幹事,畢竟士兵的天職就是服從。
於是劉備兵不血刃的拿下了秭歸,孫策卻在此時與猇亭的周瑜匯合,布下陣勢,準備與劉備對敵。
劉備見孫策不戰而逃,以為是畏懼自己,心中不由得對這個江東之主減少了戒備,以為之前馬忠吳懿二人大敗隻是孫策的運氣罷了,絲毫不明白孫策之後對於戰略的考量。
劉備又馬不停蹄,朝猇亭進軍……
孫策隻拿下將領以及公安這兩座重鎮,但由於荊南四郡尚且在劉備手中,荊北又是荀罡的地盤,孫策如此模樣,大有霍去病領八百驃騎封狼居胥山的風貌。不過他現在更像是深入敵後,唯能拚死一搏。
現在的孫策經不起幾場戰敗,因為江夏如今還在荀罡手中,並非他的地盤,如果這次被劉備大敗,拿自己的有生部隊就會被完全剿滅,自己也極有可能兵敗被俘,到時候的江東必然會被曹操一鼓作氣拿下!
若是如此,則天下大局已定。
孫策不甘心這天下就如此淪為曹操手中的焦土,再怎麽也要搏一搏不是嗎?曹操南下不過是時間的問題,如果自己不趁此機會鞏固勢力,到時候就算能夠擊破曹操,也難以進軍中原。
所以荊南五郡,他勢在必得!
如今屯紮江州的劉備就是他的心腹大患,江陵乃地勢要衝,在益州方麵隻有兩處險地可守,一處便是如今程普駐紮的秭歸,還有一處乃是宜都之東的猇亭。
秭歸是一座堅城,而猇亭則是一道密林峽穀,地勢險要。孫策命周瑜領三千人於猇亭布陣,以防萬一,自己則是帶領剩餘的部隊前往秭歸救援。
建安十年夏,孫策破江陵,轉迎劉備隊伍於秭歸,時劉備屯兵三萬於江州,聽聞孫策隻有三千人鎮守秭歸,心中不屑,以為小兒,便以馬忠、吳懿等蜀中將領領兵一萬先行,自己則是領軍兩萬為後援護。北方的荀罡並無意摻和戰爭,似乎有意坐山觀虎鬥。
馬忠吳懿二人行軍至秭歸城下,見城牆上旌旗密布,守軍防禦縝密,不敢怠慢。由於秭歸城易守難攻,故馬忠吳懿二人意圖分兵合圍秭歸,無奈秭歸地靠長江,運輸八達,若靠合圍必然不智,二人隻得求戰。
時孫策已至秭歸,得聞劉備已然派兵前來,心想自己在江東多年,素無名望,劉備必然小覷自己。如今這先頭兵馬隻有一萬人,若隻鎮守秭歸,必然不難,但等劉備大部隊到達之後,秭歸必被攻破!
於是孫策召集魯肅、程普二人,商議道:“而今荊南四郡尚在劉備手中,我等腹背受敵,應當即刻打出名聲,使劉備不敢小覷於我等!此刻城外兵馬乃是劉備先驅,我等應速攻之,使劉備不敢忤視我等!”
如今深入敵後,一切計策不可求穩,二人隻得應允。於是孫策自領兵一千出戰馬忠,馬忠見敵軍出城,兩軍對圓,喝問道:“來將何人,報上名來!”
孫策於馬上橫槍,氣勢洶洶道:“某乃是江東孫伯符,若知我名,何不前來速速領死!”
馬忠見是孫策,嘲笑道:“孫伯符不過土雞瓦狗之輩,有何可懼?若非令弟打下江東領土卻命喪敵手,豈容你在此間放肆?還不速速下馬受降,獻上江東領土,我主保你衣食無憂!”
孫策聞言大怒,策馬來取馬忠,馬忠不屑孫策,著一小將前去拿下孫策,卻不想那小將囂張的叫囂了一陣,卻被孫策一槍搦死。馬忠吃了一驚,原來自己太過輕敵,便親自出馬迎戰孫策。
二人對峙,馬忠看著模樣頗為輕鬆的孫策,心底一沉道:“方才是我太過小覷閣下,請了!”
孫策並沒有迴答他,而是直接策馬來戰,馬忠防不勝防,險些被一槍拿下,不過馬忠倒也勇力過人,與孫策交戰五合之後,自知敵之不過,便虛晃一槍,策馬就走,孫策不舍,飛馬來取馬忠。
眼見孫策距離馬忠越來越近,馬忠隻得求救:“子遠救我,子遠救我!”
吳懿沒想到他二人都太過小覷孫策,反倒是讓他在這裏大顯神威,當即策馬來救馬忠,馬忠調轉馬頭,迴過頭來與孫策廝殺,二人與孫策交戰,你來我往,孫策坦然處之,竟絲毫不落下風。
“這孫策勇力竟是如此驚人,絲毫不下黃老將軍!”
二人與孫策交戰十來迴合,竟是被孫策眼花繚亂的槍法打的章法全無,這才意識到孫策的勇猛絲毫不下黃忠,之前一直太過小覷於他了。不得已,二人隻能舍了孫策,撤迴陣中。
本以為撤迴陣中就安全了不少,但沒想到孫策見失了二人,心中震怒,竟單槍匹馬前來衝陣,二人大驚失色,連忙指揮兵馬抵禦孫策,卻被孫策的馬腿一腳蹬開了盾牌,飛身入陣,橫衝直撞,仿佛霸王附體,如入無人之境。
馬忠吳懿二人意圖以兵合圍孫策,試圖困死孫策,但孫策步履靈動,剛剛形成的包圍圈又被孫策一陣亂衝給擊潰,眼見孫策已經斬殺十餘人,砍斷旌旗無數,二人卻無能為力,真是窩囊!
不過人終有力竭之時,孫策大殺了一陣,加之剛才與馬忠二人交戰,損失了不少體力,漸漸力竭。馬忠吳懿見有機可乘,連忙率兵合圍,卻沒想到城中忽然殺出程普大軍,與孫策那一千人馬一陣衝殺,來救孫策。馬忠等人因為太過顧及陣中的孫策,反是被陣外的部隊殺得潰不成軍,損失過半,隻得退守巫縣。
孫策得勝一陣,軍心大振,眾人紛紛稱讚孫策勇武,誇之為“小霸王”。於是小霸王的名號傳到劉備處,劉備震怒,心想區區孺子,豈敢放肆?便即刻來取秭歸。
聽聞劉備大軍到來,秭歸守軍紛紛振奮,以為要與劉備決戰,卻沒想到就在這個時候,一個讓他們錯愕不已的軍令突然發布了下來。
全軍撤出秭歸,退守猇亭。
這個決定,讓剛剛軍心大振的孫策軍士兵困惑不已,明明之前大勝一陣,為什麽反而要退兵?劉備他不就多了一萬多人嗎,用得著這麽害怕嗎?
不過孫策等人如此決定,其實是有他們自己的考量。
首先,秭歸距離江陵甚遠,而劉備的荊南四郡已經起兵進攻公安、江津二地,如果這兩地失守,那將領完全就是一個赤身裸體的美人躺在床上,毫無反手之力。
退守猇亭,一來距離江陵較近,可以互為唇齒;二來猇亭地勢險要,劉備大軍若要經過此處,若設下伏兵,可一戰而定之。反之,如果依舊困守秭歸,縱然得勝,那江陵必失,此戰與失敗無差。
那些士兵不懂的這些軍略道理,自然會抱怨。
不過抱怨歸抱怨,他們還是得按照孫策的計劃來幹事,畢竟士兵的天職就是服從。
於是劉備兵不血刃的拿下了秭歸,孫策卻在此時與猇亭的周瑜匯合,布下陣勢,準備與劉備對敵。
劉備見孫策不戰而逃,以為是畏懼自己,心中不由得對這個江東之主減少了戒備,以為之前馬忠吳懿二人大敗隻是孫策的運氣罷了,絲毫不明白孫策之後對於戰略的考量。
劉備又馬不停蹄,朝猇亭進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