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庶荀罡君臣二人相見,雙方感動自不必多說。二人行禮已畢,荀罡便朝在座的所有人行禮道:“元直在此多受諸位照顧,殞星感激不盡!”


    眾人連說不敢,卻對這個青年的表字產生了不小的興趣;荀罡,字殞星,看上去似乎也沒有什麽不妥,但為什麽聽上去,總有一種別扭的感覺?


    不過眾人還沒有疑惑多久,便被荀罡那彬彬有禮的氣質所感染,此人仿佛有一種無形的魅力,讓你不經意的願意與他靠近。但你若是他的敵人,卻會因此吃到不少的苦頭。


    荀罡與司馬徽行了一禮,說道:“德操先生,潁川一別,已有近十五年,先生依舊精神啊!”


    司馬徽輕笑著說:“當年那個懵懂的幼年,如今也成了朝中重臣,真是歲月不饒人啊!”


    二人略微敘舊,便直入正題,荀罡詢問道:“在下有意在先生這裏招納賢才,恐奪先生之好……不知先生可有意渡讓?”


    司馬徽卻是絲毫不介意的說道:“天下賢才,非我門下之輩,乃天下明主之徒。若荀將軍真有魅力,將我麾下學生拉走,德操自然無話可說。”


    荀罡大喜,與司馬徽行了一禮,便轉過頭來與司馬徽所有的學生說道:“諸位,方才失禮了,在下乃是新任荊州刺史荀罡,同督荊州之事。如今荊州乃是劉表舊部居多,在下有意提拔更多賢才,不知諸位可有意願?”


    司馬徽的學生其實並不多,洋洋灑灑也就那十個人左右;而且這些人可不是所謂的寒門子嗣,那崔州平可是博陵崔家人,就連諸葛亮也是琅琊諸葛家的人,這些都算是名門。


    那孟公威、石廣元,多是因為曆史記載較少,所以並不確定他們是不是世出名門,但一個能夠做到涼州刺史、征東將軍,一個能做到典農校尉,身份必然不凡。


    所以說,寒門子弟想要做官,真的比登天還難;整個三國史,幾乎可以說是各大家族的爭鋒史。


    或許有人會提出反駁言論,好比說郭嘉,並無史書記載他乃名門之後,為何會得曹操重用?首先,說道郭嘉就必須提起荀彧,而荀彧那是潁川大族荀家人,按照當時的風俗,大家族不能與寒門相交;而郭嘉至少都是一個破落的名門之後,不然不可能與荀彧有交情。


    還有之前有提起的賈逵,他家裏確實貧窮,但他的祖父卻是做官的,不然他怎麽可能拿到一個郡吏的職稱?


    在科舉製沒有出來之前,都是靠著一個人一個人相互推薦的,身為寒門子弟,無法與上級人有交情,怎麽可能踏入仕途?自然也是有不少仆從出生的士人,好比衛青,但若非他姐姐剛好被漢武帝看中了,豈容他今後在匈奴馳騁?


    這都是話外之詞,學堂中的眾人聽了荀罡的話後,不由得對這個平易近人,親自來探求賢才的長官起了許多興趣,紛紛詢問他未來對荊州的治理方針,以及對於講來天下大勢的分析。


    唯獨一旁的諸葛亮笑而不語,隻是拿著手中的羽扇,輕撫周圍蚊蠅。


    司馬徽倒是有些奇了,這諸葛亮一直嚷嚷著要輔佐明主、賢主,之前的劉備他沒有看中,如今的荀罡也不算太差,為什麽諸葛亮對他一點興趣都沒有?


    “孔明,我倒不是來指責你失了禮數;隻是這天下諸侯已不是當年模樣,若不再趁此機會尋求明主,那不成你要學我一樣,歸隱山林不成?”


    諸葛亮微微一笑道:“先生如何不知我?這荀罡雖處處都好,但唯獨有一點,便不可讓我侍奉其下。”


    司馬徽自然知道緣由,輕歎道:“當年各為其事,孔明你並非小氣之人,豈能因一家小事,而斷天下民意?依我來看,荀罡早有意圖,今日白手起家,大有與曹操分庭抗禮之勢;如今加入他,將來豈不護國忠臣?況且,他與陛下……”


    “他與陛下的交情,早就淡了……”諸葛亮輕歎一聲,撇了一眼荀罡,“說實話,叔父之事,不過是我的托詞,但現在的荀將軍……早已不是當初為了大漢赴湯蹈火的荀將軍了!我諸葛家世受皇恩,豈能投靠此等人?”


    “那你……”


    “先生不必驚擾,亮心中早有明主。現今天下雖亂,曹操擁天下三分之二,但必然無法一統天下。依我來看,十年之後,不出二十年,便是亮出山之日。”


    司馬徽聞言一窒,嘟囔道:“二十年,你都四十了……”


    但諸葛亮卻絲毫不在意,反是說薑子牙百歲輔武王什麽的,總之就是讓司馬徽寬心。司馬徽無奈,隻得任由諸葛亮去了。


    話分兩頭,卻說荀罡被諸多學子簇擁,於堂前靜析天下大勢:“而今魏公擁兵百萬,一統北方,江東孫策、荊南劉備、益州劉璋、馬騰等輩各自為戰,看似魏公一統天下,乃大勢所趨,實不盡然。依我來看,孫策、劉備二人並未用盡全力,將來必與曹操分庭抗禮。”


    “馬騰涼州被躲,賊心不死,必然進攻劉璋,奪取益州;劉備如今雖占荊南,但必被劉璋重視,入蜀援助,不出半年,必取益州,屆時兵分兩路,出塞攻打曹操,勝算難料。孫策擁兵江東,對荊州虎視眈眈,乃曹操心腹大患,不出五年,必然討伐。然曹操恐非孫策對手,屆時三分定數已成,若劉備再聯絡孫策為盟,隻怕依曹操之力,難以抵抗。”


    荀罡自己或許都沒有注意到,在他討論此事的時候,不稱曹操為魏公、丞相,而是直唿其名,這顯然是有違禮法的。有人似乎已經看出了荀罡不臣之心,心想小小荀罡,豈是曹操對手?便不敢投靠,但自然是有不信邪的,覺得荀罡能夠憑借自己的力量大敗曹操,決心投靠荀罡。


    而這些人,便是被稱作諸葛四友的孟公威、石廣元、崔州平,外加原本的徐庶。


    “口氣甚大,然不值一提!”


    忽然之間,堂中有一人猖狂一眼,眾人視之,果是諸葛亮。荀罡見此人談吐不凡,羽扇綸巾,料想此人必是諸葛亮,便不敢得罪,詢問道:“殞星不才,願聞先生高見。”


    諸葛亮起身行禮道:“不敢指教,隻是將軍所言太過絕對,若曹操不先取江東,而是先取西蜀何為?若劉璋不求援劉備,求曹操何為?而且將軍自己且說,曹操擁兵百萬,若僅三十萬南下討伐孫策,誰又能料定勝算如何?若曹操大破孫策,將軍計劃豈不落空?”


    荀罡並沒有說出自己的計劃,但諸葛亮明顯從他的分析中剖析了出來。因為荀罡知道曹操赤壁兵敗,所以才誇下如此海口;到時候曹操兵敗退迴北方,他便借此機會脫離曹操統治,自立為主。


    但荀罡未免太過天真了,曹操打不過孫策,那他豈會打不過小小的荀罡?


    因此,諸葛亮對於荀罡的計劃,根本不以為意。


    但荀罡絲毫不急,他讓司馬徽屏退左右,讓房間僅剩自己與諸葛亮,隨即朝諸葛亮說道:“曹操最寵愛的幼子曹衝,現在我手下。”


    “哦?”諸葛亮不以為意的疑惑了一聲。


    “但曹操並未立嫡子。”


    “……”諸葛亮並不說話。


    “若曹操無法立嗣……”


    諸葛亮眼神一變。


    “所以我要讓曹操征討江東,而且要讓他從此青史留名……”


    諸葛亮不再說話,似乎是在思考著什麽,他是個極其聰明的人,荀罡雖然隻是說了隻言片語,但諸葛亮已經明白了他的計劃。


    “將軍如此信任亮,莫非不怕亮舉報將軍?”


    荀罡笑道:“孔明是聰明人,你並非願意躬耕田野,隻是你自己知道,現在並非你出山之日。若我計策得逞,對你而言,並無壞處。”


    “但我並不打算為你手下。”


    “這個我自然明白!”荀罡蹲了下來,看著諸葛亮的眼睛,“你我二人本是一路人,隻要能夠青史留名,又如何在意自己主公是誰,手下是誰?”


    “你不會去告訴曹操的,因為你需要我,來幫助你成就自己的名聲。”


    諸葛亮愕然起身,他似乎並沒有聽明白荀罡所說,又或者說被荀罡說中了。荀罡見狀,微微一笑,輕輕拍了拍諸葛亮的肩膀,便緩緩離去。


    “孔明,我們會再見麵的,我相信,那時候的你,一定十分有趣……”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迴到三國去搗亂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江堰有虞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江堰有虞並收藏迴到三國去搗亂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