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韓暹等白波黃巾的幫忙,李傕等人自然不敢再來找麻煩;雖說放跑了當朝天子心中憤懣不已,但自己實力不足,這也成了沒辦法的事情。
天子行輦一路行進到了函穀關外,這座古老的關卡如今竟是破敗不堪。當年董卓撤離洛陽之後,雖然沒有燒毀洛陽,但卻將函穀關徹底封閉,用以阻撓孫堅繼續西進。雖說孫堅後來確實撤退了,但卻不是因為函穀關被封的緣故,反倒顯得董卓有些多此一舉了。
破敗的城牆加上破破爛爛的董字旗幟,函穀關已經有多年沒有兵馬駐紮近來了。劉協掀開車輦的門簾,望著原本的天下雄關竟是忍不住的歎氣;千年古關尚且如此,人也不過滄海一粟,轉瞬而已罷了!
就當兵馬準備將函穀關封閉的大門砸開的時候,忽然關門大開,走出來一彪兵馬,為首一人文質彬彬似有書生氣質,但行為之間似乎還流出一抹痞子氣。他遠遠望著天子兵馬,臉上露出一抹欣喜的笑容,撇下兵馬徑直飛奔而來。
“慢著!來者何人?”
見有人阻攔,那人立馬在陣前跪了下來,朝車輦叩拜道:“上黨太守張楊救駕來遲,望陛下贖罪!”
張楊?原來你還知道來啊!
劉協在車輦中略微感覺有些憤憤,但人家都來了,難道還要責怪別人不成?他掀開門簾走了出來,望著跪拜在地上的張楊說道:“張愛卿來得有些晚啊!”
“微臣有罪!”
倒是一個實在人……劉協微微點頭,此人給他的感覺倒是挺不錯的,不像李傕那般殘忍無度,不像董承那般嫉賢妒能,也不像韓暹那般居功自傲。至少在整個護駕行列之中,除了楊奉,就沒有人讓天子有所好感。
“罷了,既然張愛卿已經來了,那便護送朕迴京吧!”
“是!……”張楊先是應了一聲,但隨即似乎略有遲疑,“陛下,如今洛陽已經成了一片廢墟,實在不能再做都城了……”
這不說不要緊,一說劉協瞬間大驚失色,他顫抖著雙手,嘴角不停地打顫,似乎連一句完整的話都說不出來了。過了良久,他才結結巴巴的問道:“你你你你……你說什麽?”
洛陽……成了一片廢墟?
也難怪劉協不知道,雖說洛陽被燒毀的事情幾乎所有的諸侯都知道,但劉協久居深宮,所有的消息都是被封鎖,董卓豈會讓他知道這種事情?而且這個孫堅做出來的惡行,所有諸侯都是理所當然的扣在了董卓的腦袋上,董卓豈會在天子麵前,讓自己陷於不義之中?
看著天子如此模樣,一旁的董承拜道:“陛下,此乃董卓罪行!他懼於陛下天威,不敢加以匯報!”
洛陽……廢了?
這座大漢古都,在自己劉協的手上成了一盤廢墟?
劉協癱軟在車輦之上,如果讓列祖列宗知道自己這個不肖子孫讓千年古都荒廢一旦,自己還有臉死嗎?還有臉進入宗廟嗎?
劉協不再說話,心中鬱悶不已,眾人見他如此模樣也不敢多言,緩緩起駕進入函穀關,徑直朝洛陽飛奔而去。路上或是遇見一些饑民難民,看見天子的車輦皆是不拜,因為他們早已不知道,自己應該拜誰了。
劉協依舊癱軟在車輦之中,車輛的顛簸並沒有讓他迴過神來;本以為迴到洛陽可以過得安穩一點,可以稍微成為一個真正的天子!哪曾想洛陽成了廢墟,自己這個大漢天子,還有什麽威信可言?
在這般渾渾噩噩之中,軍隊開進了洛陽。
如今的洛陽已經不是斷壁殘垣所能夠形容的了,焦黑的城牆上似乎還散發著千年以前的古老氣息,隻不過這座城牆再無什麽堅固可言,就連楊奉董承等朝廷官員看見這般情況,也是忍不住的涕泗橫流。
這是大漢國都啊!這是天子要落腳的地方啊!
堂堂天子竟然坐落在這麽一個破敗的城池之中,我大漢真是淒苦無比!
車馬進了洛陽城,城中那一座座民房已經成了破敗殘垣,早已看不見當初的模樣;富豪們的房屋早已尋不見,隻留得青柏森森,枯草孤鴉。當有士兵告知劉協已經進入洛陽之後,他小心翼翼的掀開門簾,望著繁華古都成了如今的模樣,連哭,都哭不出來了。
洛陽城內安靜無比,連一個活著的人都難以看見,仿佛一座死城。劉協收起淚水閉上門簾,他實在是沒辦法再看下去了,隻能淡淡的說一句:
“起駕,迴宮……”
………………………………
德陽殿的牌匾已經不知道跑到哪裏去了,隻有落在地上的一個鑲金“德”字似乎表明這裏可能是德陽殿。這個往昔北宮天子議政的大殿,如今竟然連個屋頂都沒能留下。殿中桌案散亂,碎石隨處可見,仿佛還能夠還原出漢明帝(北宮乃漢明帝時期修建)議政的場麵。
劉協走下車輦,但卻需要兩個老太監攙扶著,因為望著自己大漢南北宮變成這般模樣,他的腿都軟了。不是嚇軟的,是氣軟的;劉協心中的憤怒簡直難以想象,而當他身旁的朝廷官員痛斥董卓暴行的時候,他的憤怒更是到達了頂點。
“董卓此罪,夷三族也不足為過!”
劉協氣的直發抖,忽然,他的肚子一陣咕嚕,原來天子早已餓了。他通紅著臉,心想這個時候餓肚子可真不是時候,但也隻能轉過身問道:“哪位愛卿還有糧食?”
楊奉一路從長安出來,軍糧早已用完,之前也是依靠著張濟分配幹糧才活過來的;如今天子的目光直接看著張楊,因為這裏麵,似乎隻有他才會有些許的糧食。
張楊趕緊出列,說道:“陛下,微臣有些許糧食,隻不過此番來的匆忙,糧食不夠人吃啊!”
這……你說讓百官餓肚子也就罷了,但若是讓那十萬白波黃巾餓肚子那還了得?還不到洛陽周邊那些貧困村落裏麵去打劫搶掠?
不行,必須要先把這些人遣散些許!
劉協暫時放棄了吃飯的想法,而是朝一旁的董承說道:“安集將軍,事不宜遲,我等先將韓義士的大將軍拜了再說吧!”
董承聞言大驚,連忙低聲勸誡道:“陛下為何突然說起此事?說不定他韓暹已經忘了啊!難不成我大漢真的要拜一個叛軍首領為大將軍不成?”
劉協白了他一眼,不這樣怎麽辦?不這樣他會遣散部隊嗎?你覺得恥辱,難道朕就不覺得恥辱嗎?要知道這大漢姓劉,我的恥辱比你高百倍!
拜將需要的禮法極多,什麽沐浴齋戒祭天的,正規的拜將需要好幾日!但為了盡早解決掉這個麻煩,劉協隻能敷衍一下韓暹,在北宮那破爛的拜將台上給予大將軍印璽,就如此簡單的把他給打發了。
韓暹得了大將軍之位,心中大喜過望,連忙跪在地上表明自己的忠誠,不過劉協卻是單刀直入道:“大將軍,如今你乃朝廷之重臣,管理天下兵馬,豈能再帶著手下黃巾軍胡作非為?朕希望你傳令下去,此番他們若是返鄉歸田,以前的罪名絕不怪罪,隻是朕現在手中也無甚錢財,無法賞賜他們。若他們不願返鄉,那便留下來守護朕的安全。”
韓暹立即領命,反正大將軍的印綬已經到手了,難不成害怕天子出爾反爾不成?當即迴到軍中,大言天子仁德,解散兵馬;眾人高唿一聲,散去者八九萬,僅剩萬餘兵馬留下守護劉協。雖然這不如劉協意,但也至少比之前十萬兵馬好管理一些。
劉協命令眾軍士打掃北宮,此地乃是皇帝與嬪妃休憩之所,偶爾也用來當做議事的地方;正規朝政乃是在南宮。不過這些都不重要了,劉協名人將德陽殿打掃幹淨,正規上朝,眾人稱“萬歲”,劉協也是第一次感受到沒人“劍履上殿”的感覺。
這種滋味,要想享受真是困難啊!
“眾位愛卿,朕如今迴到洛陽,要重新昭告天下臣民,揚言我大漢天威!”
百官紛紛稱是,但心中卻是想著這麽一個破落都城,還有什麽昭告能力?何況天下早已四分五裂,天子的威名早已不複存在了;不是他們不敬,但這天子難不成還把自己當成真正的主宰不成?
自古皇家多厄難啊!
忽有一官僚走了出來,跪拜行禮道:“陛下,我等如今果腹尚且困難,何來昭告之能?不若喚諸侯進京勤王,緩解此間之難!”
這人雖然說得難聽,但卻是說得句句屬實,剛才胡亂吃了一通,劉協都感覺現在肚子餓得慌。他望著百官,詢問道:“諸位愛卿以為,詔哪位諸侯進京比較妥當?”
一人說道:“河北袁紹帶甲數十萬,乃諸侯之中實力之佼佼者,不若請此人進京勤王!”
“非也非也,袁紹狼子野心,自以為功高,必然輕視陛下,與董卓無二!依我來看,兗州牧曹操有忠漢之本分,其祖其父皆乃大漢臣子;況且實力也並非那麽強悍,不至於輕視陛下!”
雙方僵持不下,直到董承出馬說道:“諸位難道忘了一人?此人少時名揚天下,家中世代更是以忠漢為本分,更兼此人乃是陛下異性兄弟!況且封地距離洛陽極近,這世間難道還有比此人更合適的人選嗎?”
劉協聞言深思,進而大喜道:“愛卿所說之人……”
“正是譙侯,荀罡!”
天子行輦一路行進到了函穀關外,這座古老的關卡如今竟是破敗不堪。當年董卓撤離洛陽之後,雖然沒有燒毀洛陽,但卻將函穀關徹底封閉,用以阻撓孫堅繼續西進。雖說孫堅後來確實撤退了,但卻不是因為函穀關被封的緣故,反倒顯得董卓有些多此一舉了。
破敗的城牆加上破破爛爛的董字旗幟,函穀關已經有多年沒有兵馬駐紮近來了。劉協掀開車輦的門簾,望著原本的天下雄關竟是忍不住的歎氣;千年古關尚且如此,人也不過滄海一粟,轉瞬而已罷了!
就當兵馬準備將函穀關封閉的大門砸開的時候,忽然關門大開,走出來一彪兵馬,為首一人文質彬彬似有書生氣質,但行為之間似乎還流出一抹痞子氣。他遠遠望著天子兵馬,臉上露出一抹欣喜的笑容,撇下兵馬徑直飛奔而來。
“慢著!來者何人?”
見有人阻攔,那人立馬在陣前跪了下來,朝車輦叩拜道:“上黨太守張楊救駕來遲,望陛下贖罪!”
張楊?原來你還知道來啊!
劉協在車輦中略微感覺有些憤憤,但人家都來了,難道還要責怪別人不成?他掀開門簾走了出來,望著跪拜在地上的張楊說道:“張愛卿來得有些晚啊!”
“微臣有罪!”
倒是一個實在人……劉協微微點頭,此人給他的感覺倒是挺不錯的,不像李傕那般殘忍無度,不像董承那般嫉賢妒能,也不像韓暹那般居功自傲。至少在整個護駕行列之中,除了楊奉,就沒有人讓天子有所好感。
“罷了,既然張愛卿已經來了,那便護送朕迴京吧!”
“是!……”張楊先是應了一聲,但隨即似乎略有遲疑,“陛下,如今洛陽已經成了一片廢墟,實在不能再做都城了……”
這不說不要緊,一說劉協瞬間大驚失色,他顫抖著雙手,嘴角不停地打顫,似乎連一句完整的話都說不出來了。過了良久,他才結結巴巴的問道:“你你你你……你說什麽?”
洛陽……成了一片廢墟?
也難怪劉協不知道,雖說洛陽被燒毀的事情幾乎所有的諸侯都知道,但劉協久居深宮,所有的消息都是被封鎖,董卓豈會讓他知道這種事情?而且這個孫堅做出來的惡行,所有諸侯都是理所當然的扣在了董卓的腦袋上,董卓豈會在天子麵前,讓自己陷於不義之中?
看著天子如此模樣,一旁的董承拜道:“陛下,此乃董卓罪行!他懼於陛下天威,不敢加以匯報!”
洛陽……廢了?
這座大漢古都,在自己劉協的手上成了一盤廢墟?
劉協癱軟在車輦之上,如果讓列祖列宗知道自己這個不肖子孫讓千年古都荒廢一旦,自己還有臉死嗎?還有臉進入宗廟嗎?
劉協不再說話,心中鬱悶不已,眾人見他如此模樣也不敢多言,緩緩起駕進入函穀關,徑直朝洛陽飛奔而去。路上或是遇見一些饑民難民,看見天子的車輦皆是不拜,因為他們早已不知道,自己應該拜誰了。
劉協依舊癱軟在車輦之中,車輛的顛簸並沒有讓他迴過神來;本以為迴到洛陽可以過得安穩一點,可以稍微成為一個真正的天子!哪曾想洛陽成了廢墟,自己這個大漢天子,還有什麽威信可言?
在這般渾渾噩噩之中,軍隊開進了洛陽。
如今的洛陽已經不是斷壁殘垣所能夠形容的了,焦黑的城牆上似乎還散發著千年以前的古老氣息,隻不過這座城牆再無什麽堅固可言,就連楊奉董承等朝廷官員看見這般情況,也是忍不住的涕泗橫流。
這是大漢國都啊!這是天子要落腳的地方啊!
堂堂天子竟然坐落在這麽一個破敗的城池之中,我大漢真是淒苦無比!
車馬進了洛陽城,城中那一座座民房已經成了破敗殘垣,早已看不見當初的模樣;富豪們的房屋早已尋不見,隻留得青柏森森,枯草孤鴉。當有士兵告知劉協已經進入洛陽之後,他小心翼翼的掀開門簾,望著繁華古都成了如今的模樣,連哭,都哭不出來了。
洛陽城內安靜無比,連一個活著的人都難以看見,仿佛一座死城。劉協收起淚水閉上門簾,他實在是沒辦法再看下去了,隻能淡淡的說一句:
“起駕,迴宮……”
………………………………
德陽殿的牌匾已經不知道跑到哪裏去了,隻有落在地上的一個鑲金“德”字似乎表明這裏可能是德陽殿。這個往昔北宮天子議政的大殿,如今竟然連個屋頂都沒能留下。殿中桌案散亂,碎石隨處可見,仿佛還能夠還原出漢明帝(北宮乃漢明帝時期修建)議政的場麵。
劉協走下車輦,但卻需要兩個老太監攙扶著,因為望著自己大漢南北宮變成這般模樣,他的腿都軟了。不是嚇軟的,是氣軟的;劉協心中的憤怒簡直難以想象,而當他身旁的朝廷官員痛斥董卓暴行的時候,他的憤怒更是到達了頂點。
“董卓此罪,夷三族也不足為過!”
劉協氣的直發抖,忽然,他的肚子一陣咕嚕,原來天子早已餓了。他通紅著臉,心想這個時候餓肚子可真不是時候,但也隻能轉過身問道:“哪位愛卿還有糧食?”
楊奉一路從長安出來,軍糧早已用完,之前也是依靠著張濟分配幹糧才活過來的;如今天子的目光直接看著張楊,因為這裏麵,似乎隻有他才會有些許的糧食。
張楊趕緊出列,說道:“陛下,微臣有些許糧食,隻不過此番來的匆忙,糧食不夠人吃啊!”
這……你說讓百官餓肚子也就罷了,但若是讓那十萬白波黃巾餓肚子那還了得?還不到洛陽周邊那些貧困村落裏麵去打劫搶掠?
不行,必須要先把這些人遣散些許!
劉協暫時放棄了吃飯的想法,而是朝一旁的董承說道:“安集將軍,事不宜遲,我等先將韓義士的大將軍拜了再說吧!”
董承聞言大驚,連忙低聲勸誡道:“陛下為何突然說起此事?說不定他韓暹已經忘了啊!難不成我大漢真的要拜一個叛軍首領為大將軍不成?”
劉協白了他一眼,不這樣怎麽辦?不這樣他會遣散部隊嗎?你覺得恥辱,難道朕就不覺得恥辱嗎?要知道這大漢姓劉,我的恥辱比你高百倍!
拜將需要的禮法極多,什麽沐浴齋戒祭天的,正規的拜將需要好幾日!但為了盡早解決掉這個麻煩,劉協隻能敷衍一下韓暹,在北宮那破爛的拜將台上給予大將軍印璽,就如此簡單的把他給打發了。
韓暹得了大將軍之位,心中大喜過望,連忙跪在地上表明自己的忠誠,不過劉協卻是單刀直入道:“大將軍,如今你乃朝廷之重臣,管理天下兵馬,豈能再帶著手下黃巾軍胡作非為?朕希望你傳令下去,此番他們若是返鄉歸田,以前的罪名絕不怪罪,隻是朕現在手中也無甚錢財,無法賞賜他們。若他們不願返鄉,那便留下來守護朕的安全。”
韓暹立即領命,反正大將軍的印綬已經到手了,難不成害怕天子出爾反爾不成?當即迴到軍中,大言天子仁德,解散兵馬;眾人高唿一聲,散去者八九萬,僅剩萬餘兵馬留下守護劉協。雖然這不如劉協意,但也至少比之前十萬兵馬好管理一些。
劉協命令眾軍士打掃北宮,此地乃是皇帝與嬪妃休憩之所,偶爾也用來當做議事的地方;正規朝政乃是在南宮。不過這些都不重要了,劉協名人將德陽殿打掃幹淨,正規上朝,眾人稱“萬歲”,劉協也是第一次感受到沒人“劍履上殿”的感覺。
這種滋味,要想享受真是困難啊!
“眾位愛卿,朕如今迴到洛陽,要重新昭告天下臣民,揚言我大漢天威!”
百官紛紛稱是,但心中卻是想著這麽一個破落都城,還有什麽昭告能力?何況天下早已四分五裂,天子的威名早已不複存在了;不是他們不敬,但這天子難不成還把自己當成真正的主宰不成?
自古皇家多厄難啊!
忽有一官僚走了出來,跪拜行禮道:“陛下,我等如今果腹尚且困難,何來昭告之能?不若喚諸侯進京勤王,緩解此間之難!”
這人雖然說得難聽,但卻是說得句句屬實,剛才胡亂吃了一通,劉協都感覺現在肚子餓得慌。他望著百官,詢問道:“諸位愛卿以為,詔哪位諸侯進京比較妥當?”
一人說道:“河北袁紹帶甲數十萬,乃諸侯之中實力之佼佼者,不若請此人進京勤王!”
“非也非也,袁紹狼子野心,自以為功高,必然輕視陛下,與董卓無二!依我來看,兗州牧曹操有忠漢之本分,其祖其父皆乃大漢臣子;況且實力也並非那麽強悍,不至於輕視陛下!”
雙方僵持不下,直到董承出馬說道:“諸位難道忘了一人?此人少時名揚天下,家中世代更是以忠漢為本分,更兼此人乃是陛下異性兄弟!況且封地距離洛陽極近,這世間難道還有比此人更合適的人選嗎?”
劉協聞言深思,進而大喜道:“愛卿所說之人……”
“正是譙侯,荀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