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春的春色本來別具一格,但或許是因為它主人的緣故,竟是變得比秋景更為蕭瑟。自從袁術來到淮南之後,便是將所有能夠搶的東西都搶光,以至於原來富庶一方的壽春,如今竟然比江東一個村落還要貧困。
袁術於壽春屯紮,帶甲二十萬,竟比當年南陽時候的兵力更為恐怖,荀罡所在的豫州如今也不過才十萬兵馬。也正因為仗著兵力優勢,袁術屢次侵略豫州邊境,搶完就走,就連荀罡也奈他不得,百姓苦不堪言。
如今的袁術自以為手握兵馬無數,占據淮南富庶之地,總臆想著稱帝,隨即睥睨天下,九州望服,進而奪取大漢江山……
不過當務之急,是取得孫權手中的玉璽。自古以來,無玉璽稱帝者名不正言不順;袁術縱然愚蠢,但他也明白玉璽的意義。但若是明搶,必然被天下之人辱罵,所以也隻能暫時將他孫堅手下扣在壽春,不讓離去。
如今孫權已經十三歲,少年老成,善政道、辯駁,弓馬嫻熟,獨憾無處大施拳腳,要知道孫策在這般年齡的時候,已經開始幫孫堅整理部隊了。
孫權不甘心永遠在父兄的陰影之下,他迫切的想要建功立業,無奈袁術將之扣在壽春不讓離去,縱然心懷天下,卻無計可施,鬱悶無比。
此日孫權正明閱書籍,忽有下人來報,乃是孫堅老臣程普韓當二人,領著朱治前來麵見孫權。孫權將三人請來,雙方見禮已畢,程普坦言道:“少主,我等在袁術手下已有多年光景,而今少主有取江東之意,為何不向袁術借兵,謀圖江東?”
孫權將書簡放下,老成的臉上泛過一抹憂傷,似是無奈,似是糾結:“某早有此意,隻是袁術一毛不拔,如今更是將我扣在壽春不放,我如何借的到兵?”
朱治搖頭道:“袁術扣留少主,不過覬覦少主手中傳國玉璽罷了!若少主願意將手中傳國玉璽換作精兵三千,加之求取文台老臣,前去廬江求得士族幫助,進而取柴桑、豫章、秣陵、吳郡、會稽等地,何愁江東不平?”
“這……”
孫權依舊無比遲疑,他的眼睛老是不自主的朝一旁一個老匣子望去,裏麵裝的便是傳說中的傳國玉璽。朱治已經不是第一次說用傳國玉璽換兵了,但孫權一直覺得傳國玉璽意義重大,更是孫堅遺物,如何能夠交付給袁術那廝?
朱治見孫權依舊如此優柔寡斷有失魄力,縱然麵上毫無表情,但心中卻是不住歎息,果然孫策才有文台遺風,魄力過人啊……
眾人正商議間,下人來報:“有一人自稱廬江周瑜,希望求見少主!”
“周瑜?”
“那不是孫策的義兄弟嗎?”
他們與周瑜還是打過照麵的,此人談吐不凡,儀容俊美,英氣外露,頗有大將之風。一手琴瑟之音更是江東一絕,令人流連忘返。但他另一層身份卻讓他們芥蒂,那就是孫策的義兄弟。
眾人似乎想要說些什麽,卻見孫權忽然站了起來,朝那人說道:“將周瑜請到後院靶場上來!”
三人不知何故,卻也隻能照做。孫權一臉嚴肅,表情成熟,笑容卻顯得有些稚嫩,似乎明眼人都知道他在想些什麽。
未幾,周瑜身穿紅色繡紋袍緩緩來到後院的靶場,“正好”看見孫權彎弓搭箭,瞄準靶子,隻聽“嗖”的一聲,箭矢應聲而出,不偏不倚,正好射中了紅心。
但周瑜是如何聰明的一個人,他如何看不出來孫權是故意給他看的?孫權知道周瑜孫策交情匪淺,所以想借此來表明——自己絕對不比孫策差!
周瑜微微一笑,似乎中計,又似乎沒有中計,令人猜不透:“在下周公瑾,見過少主、程公、韓公、朱公。”周瑜乃是晚輩,自然要禮貌行事。
孫權麵無表情,似乎想展示主公的威嚴,淡淡說道:“公瑾所來,是為何事?”
“特來輔佐少主,攻取江東,謀圖天下!”
孫權不屑一笑:“汝乃吾兄義弟,不幫助吾兄逃脫荀罡控製,反而輔佐不才攻取江東,隻怕有些令人懷疑吧……”孫權言語盡顯心中的不信任,甚至就連他身後的程普等人也是一臉嚴肅,完全不相信周瑜。
畢竟就他和孫策的關係,實在是讓人難以信任,誰知道他是不是孫策派來的臥底?
然而麵對眾人的質疑,周瑜卻是哈哈一笑,言語略帶嘲諷的說道:“吾聞一言,‘疑人不用,用人不疑’;而今正是少主用人之際,為何要將在下逐出門外?實不相瞞,在下當年與孫策結為兄弟,乃是看中伯父文台公的英氣,認為他必是取天下之人!若在下能夠輔佐伯父奪取天下,造福萬民,豈不美哉?”
“隻是無奈遭此變故,江東之眾難以團結,既然少主乃是文台公親定後人,那在下自然要盡力輔佐少主,完成文台公遺願,取天下,定萬民,服四夷,震八方!”
周瑜言語極其豪邁,聲調細膩仿佛如沐春風。不過孫權似乎並不吃這一套冠冕堂皇之詞,反是說道:“公瑾大誌,在下佩服。不過山賊尚需投名狀表示忠貞,不知公瑾……”
周瑜似乎早已料到此事,微微一笑:“江東二張乃名揚天下賢士,張昭善政,張紘善謀,在下已得此二人相助,將之引薦給少主。另外我廬江周家家資萬千,若少主有意,某願全數資助少主,取江東之業!”
孫權聞之大喜,他沒有魄力將玉璽送給袁術,所以他以為周瑜有此等魄力,必然是對自己忠誠無二。當即讓周瑜引薦江東二張。
未幾,兩名蒼髯老者悠悠到來,見到孫權,二人故作驚喜狀,笑道:“少主真有乃父之風!”
孫權將二人奉為上賓,數日商討政見,忽覺三人政意不謀而合,當即大喜,進而求問取江東之計,二人又揚言治理江東郡縣之策,字字珠璣,卻無人說如何取江東。無奈之下,孫權重新找到了周瑜,希望求得取江東之計。
周瑜早有預料,因為江東二張與他早已串通好,不進獻取江東之計,孫權必然詢問周瑜,如此便正中周瑜下懷,讓孫權深知其可靠。
“某已聽朱公所說,主公握有傳國玉璽,為何不用玉璽向袁術借兵?某知道玉璽之重,但與主公大業相比,孰輕孰重?若主公真有奪取天下之能,何愁拿不到玉璽;若主公無有此才,偏安一隅,玉璽不過是個石頭罷了!而今袁術無德無謀,視玉璽為至寶,主公豈能如袁術此賊也?”
最後一句話深深刺痛了孫權的內心,他不甘為其父兄之下,更不會願意在袁術這人之下!朱治多次勸他以玉璽借兵,但卻沒有闡明利害,如今周瑜一語中的,很明顯比朱治更明白孫權之心。
孫權又是思考了良久,掂量掂量那個木匣子,終於咬了咬牙,狠狠道:“我便聽你的,以玉璽換兵!”
袁術於壽春屯紮,帶甲二十萬,竟比當年南陽時候的兵力更為恐怖,荀罡所在的豫州如今也不過才十萬兵馬。也正因為仗著兵力優勢,袁術屢次侵略豫州邊境,搶完就走,就連荀罡也奈他不得,百姓苦不堪言。
如今的袁術自以為手握兵馬無數,占據淮南富庶之地,總臆想著稱帝,隨即睥睨天下,九州望服,進而奪取大漢江山……
不過當務之急,是取得孫權手中的玉璽。自古以來,無玉璽稱帝者名不正言不順;袁術縱然愚蠢,但他也明白玉璽的意義。但若是明搶,必然被天下之人辱罵,所以也隻能暫時將他孫堅手下扣在壽春,不讓離去。
如今孫權已經十三歲,少年老成,善政道、辯駁,弓馬嫻熟,獨憾無處大施拳腳,要知道孫策在這般年齡的時候,已經開始幫孫堅整理部隊了。
孫權不甘心永遠在父兄的陰影之下,他迫切的想要建功立業,無奈袁術將之扣在壽春不讓離去,縱然心懷天下,卻無計可施,鬱悶無比。
此日孫權正明閱書籍,忽有下人來報,乃是孫堅老臣程普韓當二人,領著朱治前來麵見孫權。孫權將三人請來,雙方見禮已畢,程普坦言道:“少主,我等在袁術手下已有多年光景,而今少主有取江東之意,為何不向袁術借兵,謀圖江東?”
孫權將書簡放下,老成的臉上泛過一抹憂傷,似是無奈,似是糾結:“某早有此意,隻是袁術一毛不拔,如今更是將我扣在壽春不放,我如何借的到兵?”
朱治搖頭道:“袁術扣留少主,不過覬覦少主手中傳國玉璽罷了!若少主願意將手中傳國玉璽換作精兵三千,加之求取文台老臣,前去廬江求得士族幫助,進而取柴桑、豫章、秣陵、吳郡、會稽等地,何愁江東不平?”
“這……”
孫權依舊無比遲疑,他的眼睛老是不自主的朝一旁一個老匣子望去,裏麵裝的便是傳說中的傳國玉璽。朱治已經不是第一次說用傳國玉璽換兵了,但孫權一直覺得傳國玉璽意義重大,更是孫堅遺物,如何能夠交付給袁術那廝?
朱治見孫權依舊如此優柔寡斷有失魄力,縱然麵上毫無表情,但心中卻是不住歎息,果然孫策才有文台遺風,魄力過人啊……
眾人正商議間,下人來報:“有一人自稱廬江周瑜,希望求見少主!”
“周瑜?”
“那不是孫策的義兄弟嗎?”
他們與周瑜還是打過照麵的,此人談吐不凡,儀容俊美,英氣外露,頗有大將之風。一手琴瑟之音更是江東一絕,令人流連忘返。但他另一層身份卻讓他們芥蒂,那就是孫策的義兄弟。
眾人似乎想要說些什麽,卻見孫權忽然站了起來,朝那人說道:“將周瑜請到後院靶場上來!”
三人不知何故,卻也隻能照做。孫權一臉嚴肅,表情成熟,笑容卻顯得有些稚嫩,似乎明眼人都知道他在想些什麽。
未幾,周瑜身穿紅色繡紋袍緩緩來到後院的靶場,“正好”看見孫權彎弓搭箭,瞄準靶子,隻聽“嗖”的一聲,箭矢應聲而出,不偏不倚,正好射中了紅心。
但周瑜是如何聰明的一個人,他如何看不出來孫權是故意給他看的?孫權知道周瑜孫策交情匪淺,所以想借此來表明——自己絕對不比孫策差!
周瑜微微一笑,似乎中計,又似乎沒有中計,令人猜不透:“在下周公瑾,見過少主、程公、韓公、朱公。”周瑜乃是晚輩,自然要禮貌行事。
孫權麵無表情,似乎想展示主公的威嚴,淡淡說道:“公瑾所來,是為何事?”
“特來輔佐少主,攻取江東,謀圖天下!”
孫權不屑一笑:“汝乃吾兄義弟,不幫助吾兄逃脫荀罡控製,反而輔佐不才攻取江東,隻怕有些令人懷疑吧……”孫權言語盡顯心中的不信任,甚至就連他身後的程普等人也是一臉嚴肅,完全不相信周瑜。
畢竟就他和孫策的關係,實在是讓人難以信任,誰知道他是不是孫策派來的臥底?
然而麵對眾人的質疑,周瑜卻是哈哈一笑,言語略帶嘲諷的說道:“吾聞一言,‘疑人不用,用人不疑’;而今正是少主用人之際,為何要將在下逐出門外?實不相瞞,在下當年與孫策結為兄弟,乃是看中伯父文台公的英氣,認為他必是取天下之人!若在下能夠輔佐伯父奪取天下,造福萬民,豈不美哉?”
“隻是無奈遭此變故,江東之眾難以團結,既然少主乃是文台公親定後人,那在下自然要盡力輔佐少主,完成文台公遺願,取天下,定萬民,服四夷,震八方!”
周瑜言語極其豪邁,聲調細膩仿佛如沐春風。不過孫權似乎並不吃這一套冠冕堂皇之詞,反是說道:“公瑾大誌,在下佩服。不過山賊尚需投名狀表示忠貞,不知公瑾……”
周瑜似乎早已料到此事,微微一笑:“江東二張乃名揚天下賢士,張昭善政,張紘善謀,在下已得此二人相助,將之引薦給少主。另外我廬江周家家資萬千,若少主有意,某願全數資助少主,取江東之業!”
孫權聞之大喜,他沒有魄力將玉璽送給袁術,所以他以為周瑜有此等魄力,必然是對自己忠誠無二。當即讓周瑜引薦江東二張。
未幾,兩名蒼髯老者悠悠到來,見到孫權,二人故作驚喜狀,笑道:“少主真有乃父之風!”
孫權將二人奉為上賓,數日商討政見,忽覺三人政意不謀而合,當即大喜,進而求問取江東之計,二人又揚言治理江東郡縣之策,字字珠璣,卻無人說如何取江東。無奈之下,孫權重新找到了周瑜,希望求得取江東之計。
周瑜早有預料,因為江東二張與他早已串通好,不進獻取江東之計,孫權必然詢問周瑜,如此便正中周瑜下懷,讓孫權深知其可靠。
“某已聽朱公所說,主公握有傳國玉璽,為何不用玉璽向袁術借兵?某知道玉璽之重,但與主公大業相比,孰輕孰重?若主公真有奪取天下之能,何愁拿不到玉璽;若主公無有此才,偏安一隅,玉璽不過是個石頭罷了!而今袁術無德無謀,視玉璽為至寶,主公豈能如袁術此賊也?”
最後一句話深深刺痛了孫權的內心,他不甘為其父兄之下,更不會願意在袁術這人之下!朱治多次勸他以玉璽借兵,但卻沒有闡明利害,如今周瑜一語中的,很明顯比朱治更明白孫權之心。
孫權又是思考了良久,掂量掂量那個木匣子,終於咬了咬牙,狠狠道:“我便聽你的,以玉璽換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