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國偽帝曹叡還沒死的時候,就曾哀歎過:


    “祁山、襄陽、合肥三地,乃是控蜀吳二賊之要地,賊欲北犯,須先破此三地。”


    “今祁山已破,故而蜀虜猖狂不能製,若是再失襄陽與合肥,將何以壓吳寇?”


    正是認識到三地的重要性,所以當年滿寵提議棄舊城建新城時,就差點沒有通過。


    畢竟有了祁山的前車之鑒,萬一合肥新城擋不住吳寇,那大魏可就真是自陷死地了。


    襄陽與合肥,如同兩位太上皇,一西一東,壓得吳國首尾不能動彈。


    這些年來,孫權屢戰屢敗,也要年年北上,死磕合肥,自然也是看出了這一點,想要尋求破局之道。


    至於襄陽這邊,雖說動靜要少一些,但這並不意味著孫權不知道它的重要性。


    隻是荊州乃四戰之地,同時又是漢吳兩國永遠無法消彌的傷口。


    兩國的聯盟,隻不過是暫時掩蓋了這個傷口,並沒有使它愈合。


    吳國雖然占據了荊州大部,但江陵北有襄陽,西有永安。


    讓荊州之地,正好形成一個小型的三國鼎立之勢。


    慣於背刺,又做賊心虛的孫權,明麵上主要是防備北麵的襄陽,但實際上還要暗中防備蜀地。


    這種情況下,他自然不敢調動太多的兵力北上,生怕漢軍會突然從永安順流而下,再打一次夷陵之戰,以報前仇。


    所以要不要配合吳國拿下襄陽,對於漢吳兩國來說,都算得上是一件大事。


    不但是對兩國信任程度的真實測試。


    同時還是對兩國決策層對未來局勢把握能力的一次考驗。


    這等國之大事,自然不能輕易做出決定。


    送走了皇後,馮都護與左右夫人來到作戰指揮室,通過巨大的地圖,再一次推演了吳國奪取襄陽後的局勢。


    馮都護不由地感歎:


    “陸遜此人,果然還是很厲害的。”


    雖說作為江東代表人物,戰略上比較保守,有些不思進取,隻欲偏安江南。


    但不得不說,此人不出手則已,一出手,必然就是殺招。


    左夫人目光緊盯著地圖,有些不甘心地說道:


    “我們能不能從漢中出兵,把襄樊控製在自己手裏?”


    “可以倒是可以,不過得等三年之後。”


    馮都護其實同樣也是不太甘心,“須得等去東吳學習的學生們迴來,然後我們就可以在漢中造船。”


    “到時舟師從漢中順流而下,同時大軍從關中出武關攻宛城,水陸並進,宛城襄樊必然能一鼓而下。”


    漢中舟師在水上襲擾,甚至可以截斷襄陽與宛城之間的聯係。


    而漢軍則可以全力攻打無險可守的宛城。


    就算是曹爽從許昌派援軍過來,大漢最下策也可以效彷光武皇帝,在宛城的東北方再打一次昆陽之戰。


    不,根本不用打昆陽之戰,在南陽盆地這塊平地上,大漢鐵騎,根本無所畏懼。


    魏國援軍隻要敢來,馮都護就敢滅了他們。


    說不定,在殲滅了許昌援軍之後,大漢就可以直接兵臨許昌城下。


    “啪!”


    馮都護一巴掌拍在地圖上的襄樊位置,有些惱怒道:


    “陸遜這一出,根本就是破壞了吾未來三年的大計!”


    左夫人亦是神色不愉。


    右夫人少有接觸軍中之事,她站在地圖麵前,看了半天,這才幽幽說道:


    “誰知道陸遜此舉,不是早料到阿郎的打算?在妾看來,至少也是起了早早防備之心。”


    “這一戰過後,那些學生們,也應該迴國了吧?”


    “我們曾答應過吳國,不會在永安布置太多的戰船,那麽這些學生會放到哪裏?”


    “自然隻能是襄樊上遊的漢中,因為隻有那裏,才是大漢舟師的唯一用武之地。”


    “控襄陽一地,進可謀劃魏地,退可據守江南,同時還能牽製大漢,乃至限製大漢未來奪取天下的路線。”


    “甚至還能讓大漢舟師在短時間內無用武之地……”


    除非大漢主動撕毀盟約,失信於天下,要從吳國手裏奪取襄陽乃至荊州。


    否則的話,就算大漢在漢中組建起舟師,也隻能在漢中打轉轉。


    一口氣說了這麽多,右夫人這才總結似地說道:“要是換作我,我也會這麽做。”


    馮都督麵色微微一變,忍不住地罵了一句:


    “真他媽的好算計!”


    這麽說來,自己派出去的學生,豈不是至少也要多耽擱幾年時間?


    虧自己還送了吳國那麽多物資,讓他們在吳國多學了一年時間。


    聽到右夫人的分析,馮都護越發確定,陸遜此舉,定然是有意為之。


    吳國這是打算要在自己的學生迴來之前,搶先把襄陽控製在手裏。


    看來對於大漢的節節勝利,吳國喜歡背刺的老毛病又開始犯了。


    一邊想要利用大漢幫他們撈好處,一邊又暗中扯大漢的後腿。


    相對於馮都護被人算計的惱怒,左夫人在軍事上,則是要現實得多。


    雖然不甘心,但眼下大漢既然不可能拿下襄陽,她很快就清醒地轉至軍事層麵考慮利弊。


    對著沙盤與地圖看了一會,但見她突然冷笑一聲:


    “皆言吳人乃鼠輩,目光淺短,此言亦確實有理。”


    “就算讓他們拿下襄陽又如何?就算大漢不能走宛城攻取許昌又如何?”


    “隻要能光明正大拿下幽州,天下產馬之地盡在大漢之手。”


    “魏賊擋不住大漢的兵鋒,難道吳人憑著大江就想阻止大漢光複天下?”


    右夫人同意左夫人的看法,但見她微微一笑:


    “大漢現在沒辦法拿下襄陽,吳人亦是同樣沒有辦法拿下幽州。”


    “陸遜此舉,看似高明,實不過是無奈之舉罷了,阿郎何須如此生氣?”


    她的目光流轉,緩聲勸道:


    “陸遜好歹也是吳國名將,怎麽可能看不到眼下的大勢?”


    “他欲有所作為,自然不甘束手待縛,也是人之常情。”


    “畢竟這天下的便宜,總不能讓咱們全占了去。”


    聽到兩位夫人的話,馮都護“哦”了一聲,看向二人,問道:


    “依兩位細君之意,也是同意我領軍去一趟武關?”


    “不僅僅是去一趟武關。”


    一直在沉思的左夫人拿起長鞭,點了點宛城的位置:


    “魏賊雖說棄守武關,但他們在武關道東南邊,重新修複了草橋關。”


    草橋關,就是後世的荊紫關。


    公元前304年,此地屬於楚國管轄,楚王派太子荊來鎮守此地,於是此地就取名叫荊子口。


    武關屬秦,荊子口屬楚。


    當時它們是武關道上秦楚兩國國境線上的最重要關口。


    漢時,在荊子口的舊址上,有一座木橋,供往來商旅通過丹水,故而稱此地為草橋關。


    武關與草橋關之間,皆是崇山峻嶺,唯有丹水穿越其間,連通兩地。


    唐朝前的武關道,大部分路段都是與丹水衝刷而成的河穀重合。


    “就算是大漢以後不能從武關走宛城攻取許昌,但亦要做好鉗製襄陽的準備。”


    “若不然,大漢自北南下滅魏時,吳國就可以毫無顧忌地從襄陽偷襲宛城許昌等地。”


    左夫人說著,長鞭重重地點在草橋關的位置。


    “啪!”


    “所以,大漢想要完全控製武關道,草橋關就必須得拿下來。”


    “如此,退,可作為武關的前哨,進,可鉗製南陽諸地。”


    “吳人控襄陽,讓大漢不能從宛城攻取許昌,那我們也要讓他們不敢輕易從宛城北上。”


    馮都護摸了摸下巴,若有所思地說道:


    “也就是說,不走這一趟,是不行了……”


    右夫人輕笑一聲:


    “荊州乃三足鼎立之地,吳人想要攻取襄陽,大漢自然也不能光看著,真能拿下草橋關的話,確實也不錯。”


    唔,大漢拿草橋關,吳國拿襄陽,所以隻有魏賊受傷的世界達成了?


    馮都護點頭:


    “得聞兩位細君之言,某茅塞頓開,既如此,那我就領兵走一趟武關。”


    “關鍵問題是,僅僅武關那點守軍,怕是攻不下草橋關。想要攻下草橋關,還須得另行調兵。”


    別看現在的大漢,疆域廣大,但兵力仍是關中之戰時的那些兵力,最多就是增加了一些並州的胡騎義從。


    這就是為什麽馮都護一直反對現在就在河東用兵的原因之一。


    別看大漢已經收複關中這麽久了,但馮都護知道,再次用兵的時機,仍是遠遠未到。


    丞相去世後,軍中本來就人心不穩。


    再加上馮都護接管前線大軍,漢中軍的頭號猛將魏延與他不和,而隨軍長史楊儀更是潛逃魏國。


    對軍中的影響實在是太大了。


    逼得馮都護不得不把主要精力放到安撫軍中人心方麵來。


    魏軍退出關中時,又摧毀了潼關與武關。


    馮都護又須得調集人手加以修複。


    還要派出人手清理未央宮。


    同時還要著手修複鄭國渠,為以後的恢複生產做準備。


    緊跟著又是天子遷都,百官與各官署皆隨之遷來,更是諸多繁瑣。


    天子遷都完畢,就要著手戰後治理問題,安撫、整頓、收服關中並州與河東的諸多世家。


    不管是用什麽方法,讓世家低頭也好,讓他們配合也罷,利誘甚至恫嚇肢解等等。


    挾著大勝餘威,隻有讓他們配合了,重新丈量土地與清靜戶籍人口才能事半功倍,才能更好地推行攤丁入畝的政策。


    所以直到去年,新複三地(關中並州河東)給百姓重新分配田地的舉措才能完全開展。


    甚至主持丈量土地的一部分人員,還是從學院學生或者預備學生的世家子弟。


    就算是把百姓當成牛馬驢驅使,但想要讓地裏長出莊稼來,也是要時間的。


    長出莊稼還不算,還得讓百姓家裏有足夠的餘糧——至少耕種兩三年,才能攢下一年的口糧。


    隻有讓百姓切實感受到朝廷的恩惠,才能進一步征召青壯入伍。


    否則的話,家裏的壯勞動力沒了,萬一再遇到點什麽災害或者意外,流民便產生了……


    這樣的士卒,就算是強行召到軍中,又有多少戰鬥意誌?


    這與魏賊對屯田客的壓迫又有多大區別?


    故而季漢現在實行的,是征兵製與募兵製相結合的兵製。


    有戶籍則分田,有籍有田的人家,在滿足條件的情況下,須得抽丁服兵役。


    兵役一共四年,一年在本郡戍守,這就是郡兵,同時接受正規軍事訓練。


    剩下的三年要調入中央軍,參與對外作戰。


    這四年兵役是義務性的,除非戰死或殘疾,才有撫恤金。


    不過在中央軍,他們可以在接受文化教育,如果進入工程營,甚至還能學到某類技能,算是難得的福利。


    如果服役超過了四年,個人就能領到朝廷發給的軍中俸祿,可以補貼家裏。


    運氣好一些,能立下足夠的軍功,那麽還能分到“軍田”。


    軍田並不是實分給個人,而是按交易所各地的糧食均價折算成錢糧,分到個人手裏。


    同樣,這些錢糧也可以按要求送到家裏——東風快遞,使命必達。


    對立下軍功者不吝重賞的製度,是維持漢軍強大戰鬥力的保證。


    而想要維持這些製度,須得有兩個最重要的基礎:


    一是有足夠的兵源,二是有足夠的財力。


    幸好,這些年來,隨著新興產業的飛速發展,再加上生產工具的改進等等。


    最重要的,還是糧食的增產,是保證大漢財政良好的最底層基礎。


    至於兵源,正常來說,按季漢的情況,確實是個大問題。


    不過這個問題,卻是被大漢丞相的漢夷如一,與馮某人對胡夷的恩威並施化解了。


    南邊的夷人,北邊的胡人,在巨大的利益驅使下,不但給大漢源源不斷地提供了勞(動)力。


    而且還踴躍地加入漢軍,以期能跨躍階層,為後代謀求一條更好的生存之道。


    無當軍、義從騎就是最主要的代表。


    馮某人雖說有時候手段酷烈了一些,但確實也給邊地的胡夷帶來了許多改變,給他們帶來了更多的活路。


    有胡夷視之如惡鬼,但同樣有更多的胡夷視之為天神。


    季漢對軍功的重視,導致想要翻身的漢人百姓都趨之若鶩,更別說胡夷。


    漢夷如一的好處,就在這個時候體現出來了。


    因為軍功的賞賜,可是不分漢胡的。


    但政策就是再好,也要有實施的前提與基礎,而現在的新複三地,條件恰恰還沒有成熟。


    這就要求大漢必須得再等幾年。


    以大漢現在的兵力,分散守住各地,已經算是難得。


    就如九原都督府,管轄著如此廣袤的草原,卻僅有五千兵力——其中還有兩千是胡騎義從。


    若非馮某人屠戮了數萬鮮卑精騎,徹底打斷了鮮卑人的脊梁骨,嚇破了九原胡兒的膽。


    九原會不會像現在這般安定祥和,還是個疑問。


    所以大漢現在想要集中兵力發起大戰,確實有些勉強。


    “從別處征調兵力過來是等不及了,所以隻能是調關中之兵。”


    作為戰略預備隊,長安的禁軍已經被調走了一部分,由張舅哥帶去了河東。


    剩下的不能輕動。


    再說了,攻城要的是步兵,騎兵很明顯不合適。


    左夫人點了點潼關,“抽調潼關一部分守兵如何?”


    “現在我們在河東布有重兵,魏賊必然不敢掉以輕心。”


    “再加上潼關險要,就算是暫時調走一部分兵力,隻要關內守軍緊守關城,應當不會有太大的問題。”


    後麵還有話左將軍沒有完全說出來。


    那就是留守長安的禁軍,足夠應付意外——包括魏賊出其不意地突入關中。


    隻要禁軍能守住長安,拖到河東大軍與馮都護迴轉,一切就不用擔心。


    更別說魏賊敢不敢在關中與禁軍一決雄雌,那都是個問題。


    馮都護沉吟一會,點了點頭:


    “看來唯有如此了。”


    雖說草橋關也算是一個關城,但主要還是倚仗丹水,遠不如武關那般險要。


    武關道地勢多是河穀,不好展開兵線,倒也不用領太多的兵力過去。


    “武關守將句孝興(即句扶)與孟昂雄(即孟琰),乃是忠勇之輩,且皆與阿郎交好,阿郎此行倒也不用擔心無人可用。”


    “卻是不知阿郎打算從潼關那邊調何人過來?”


    既然已經決定了出兵,接下來自然是要定下帶誰出征。


    左夫人這一迴沒打算跟著去。


    一來她還有一個鎮東將軍的身份。


    馮都護親自出馬,已經算是給了陸遜麵子,若是再加上一個席卷並州河東的關鎮東,那陸遜的麵子也太大了點。


    二來左夫人還要留守中都護府,處理府中軍務。


    “讓信厚(即李球)領軍過來吧,給他加一個參軍之位,柳休然(即柳隱)留守潼關,我也放心一些。”


    馮都護為主帥,李球為參軍,句扶與孟琰為副將,這個陣容,對付區區一個草橋關,足夠豪華了。


    為您提供大神甲青的蜀漢之莊稼漢最快更新,為了您下次還能查看到本書的最快更新,請務必保存好書簽!


    第1194章盟約信任危機免費閱讀.


    /22/22974/19263778.html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蜀漢之莊稼漢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甲青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甲青並收藏蜀漢之莊稼漢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