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蘇想起來王葭搬移寢宮的事情,問道:“朕當日從鹹陽出兵時,你在興樂宮中養病,朕知道你素愛讀書,興樂宮中鴻台、魚池、大夏殿等可供你讀書時遊玩悅心,怎麽會般移至甘泉宮來?”


    王葭莞爾一笑,“興樂宮被極廟擋住了我東望的視線,我想在甘泉宮看著你。”看到侍女等人已經退遠,王葭也不再稱唿扶蘇為陛下。


    扶蘇也便不在王葭這裏自稱“朕”,聽到王葭的迴答知道是對自己愛之心切,“隔著大山大水你哪能看得見我。”


    王葭也不辯駁,隻是口中輕輕吐出:“看得見的。”


    扶蘇今日留宿甘泉宮,兩人從扶蘇出征開始談起,扶蘇說起此戰的經過,隻言蒙恬、王離和李晉等人決策果決,殺敵奮勇,蒙毅、趙基二人如何算無遺策,隻字不言其中兇險。直到深夜兩人才堪堪睡去。


    第二天一早,扶蘇早早起來,從甘泉宮趕往鹹陽宮,畢竟秦國如今處理政事的地方還是在鹹陽宮內,雖然甘泉宮在宣太後時期成為處理秦國政事的主要場所以及渭水南岸的章台也曾在秦昭襄王時期承載著秦國政治任務,如“完璧歸趙”和俘獲楚懷王以蕃臣之禮接見都是發生在章台。


    但是鹹陽宮是最早修建的,到了始皇帝時期,對鹹陽宮進行了大規模修繕與擴建,使得鹹陽宮大宮套小宮,始皇帝舉行廷議的朝宮和一些嬪妃的寢宮,以及內廷的府庫皆建築在鹹陽宮內。


    始皇帝最愛處理政務的地方是鹹陽宮的曲台宮,扶蘇自即位之後,一次次刷新自己對始皇帝的認知,一步步愈加體會到始皇帝當初各種政策的高瞻遠矚與必行特征,使得扶蘇也極愛在曲台宮中處理秦國政事。


    扶蘇到達曲台宮之後,立即差人去將蒙恬、蒙毅和趙基、王離四人叫來,以“商議軍事”為由。


    正當扶蘇批閱著秦國各種奏簡時,四人陸陸續續從自己的府邸趕來,看到人到齊之後,扶蘇停止手中的批閱,開始今日的議事,四人可以說皆為扶蘇如今的心腹之臣,未叫上丞相風馮去疾的原因並非扶蘇對馮去疾有意見,今日扶蘇隻是想拋出自己初步意見,若是叫上丞相,那麽這件事便顯得有些正式,而且扶蘇今日正有關於丞相一職的看法,每一步皆有扶蘇作為皇帝的考量。


    “諸位一早便被朕叫來,實在辛勞。”扶蘇令眾人落座之後,隨口寒暄了一句。


    幾人皆言“不敢,未陛下臣,當為陛下解憂。”


    “今日叫諸位來宮內,朕有幾件事想聽一下諸位的看法。”


    “不知陛下所謂何事?”


    “當日洛陽之戰,大將軍與王將軍俘虜劉軍三萬五千人,這次我們從新安將其押迴關中,朕想聽聽如何處置這些俘虜之人。”


    洛陽之戰,蒙恬和王離殲滅劉季兩萬多人,俘虜三萬多人,這三萬人當日由楊熊領洛陽守軍看守於新安,現在扶蘇令楊熊守備洛陽,便將這三萬多人帶迴關中,所以如何處置這三萬多人,實在不能輕易決定,這些人大部分家在洛陽東部,久居秦必然思鄉,是不穩定的因素,但是這些人皆為普通民眾,不是六國舊族,扶蘇不願將這些人殺掉。


    這些人若是六國貴族的士卒,扶蘇絕對會直接斬殺,不帶一點猶豫的,始皇帝當時平定六國之後,不願殺戮六國貴族之人,覺得他們可以成為國家的人口資源。


    當時始皇帝“徙天下豪富於鹹陽十二萬戶”,這一政策使得鹹陽“市張列肆”,變得熱鬧非凡,但是“豪富”遷徙走了,“豪強”卻留在了六國之中,靠始皇帝頻繁的巡遊,活著的時候,始皇帝威嚴自然是可以鎮住這些人,但是始皇帝一死,這些舊世貴族便對秦國發動災難性的的攻擊。


    “不如將這些人分散於各地守備軍隊之中,收編之後,嚴加訓練,會及時補充國內兵員。”在座的幾位皆知道扶蘇不願殺掉這些俘虜,蒙毅覺得將這些戰俘進行分散收編,可以彌補秦國幾場戰爭失去的兵員數量。


    “不可,這些人皆六國之民,很難在收編之後收心,這樣會影響我軍戰力,臣覺得將這些人掉往北部諸郡,當年陛下上書先帝,‘屯墾戍邊,獎勵移民’有很多六國各地民眾趕赴上郡,將這些人分散於諸郡,開墾荒地,假以時日,久居秦地,則安心與秦。”


    蒙恬不僅僅是打仗厲害,當初可是擔任秦國內史的,就連丞相李斯也自覺認為自己各方麵不如蒙恬。


    聽到蒙恬的方法,扶蘇心底暗暗讚同,見趙基和蒙毅也微微點頭,扶蘇便當即拍板決定“好,這件事便這麽決定,交由丞相處理。”


    敲定俘虜一事之後,扶蘇看著四人,緩緩說道:“當年孝公商決秦國國策,時有公孫鞅(商鞅)、甘龍、杜摯等三位大夫皆言獻策,考慮當時時局的變化,想要找到新的正法之本,使民之道。”


    蒙恬、蒙毅、王離三人在秦國朝堂混跡多年,聽到扶蘇提起當時秦孝公當時討論變法一事,結合今日在座的諸位,幾人自然明白皇帝不是隨口說出這件事。


    趙基雖然是扶蘇發掘,在秦國朝堂時日尚短,但是扶蘇一開口,趙基還是明白了,皇帝此時再牢牢掌握了秦國軍隊大權和國家大權之後,要有所動作了。


    果不其然,四人接下來便聽到了應自己猜測的話語。


    “今日有朕,以及諸位皆朕之心腹能臣,朕繼承先帝做了秦國皇帝,不可忘社稷,此乃為君之道,建立法度,變革不合時宜之策,乃是為臣之責,俗話說‘愚昧的人在事情做成之後還看不明白,聰明的人在事情還沒萌芽之先便覺察到了。’”


    扶蘇喝了口水,潤了潤嗓子,接著說道:“先帝是此聰明人,可惜時間不予先帝,致使先帝覺察到秦國危機之時,駕崩而致使先帝欲求變的想法廢止,朕不如先帝,但也不願做在事情發生之後還看不明白的愚蠢之人,所以斬殺朝堂阿諛奉承之輩,深恐朕自己被其蒙蔽。”


    扶蘇深吸了一口氣,“公孫鞅改土地之策,為田開阡陌封疆而使賦稅平(這便是商鞅變法的土地政策,廢除土地分封,承認土地私有,鼓勵開墾荒地),今日朕欲收土地為秦國所有,諸卿以為如何?”


    扶蘇一上來便說到了最關鍵的土地之策,在座的四人皆驚,異口同聲說出:“陛下,此策不可!”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傾危大秦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扶搖不乖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扶搖不乖並收藏傾危大秦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