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 海上絲路 5、失而複得
唐船——明末海內外的那些事 作者:浩瀚唐風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關於淨明如何脫離了商團,在本書第三卷已有詳述,王衝將軍遇難後,淨明就暗戀郭奕,有過很多荒唐之舉,故此,他逃離台灣後,跑到京城招搖撞騙來了,沉魚、落雁不明真相,誤以為他被王衝所差遣,就讓他住在了家中,恰遇吳襄前來探視。
發現神神秘秘的淨明講得頭頭是道,吳襄對他沒產生任何懷疑,考慮到他是最能被大家接受之人,便毫不隱瞞地把自己此行的目的,原原本本告訴了淨明,請他到南京幫忙,接著,又把他介紹給了張嗣修。
首輔大學士張居正家有三位公子,長子張敬修性情剛烈、為人正直;三子張懋修,雖生在顯貴之家,卻無紈絝子弟之習,自幼積習好古、清約如寒素;唯有二公子張嗣修附庸風雅、交遊甚廣,非常善解人意,頗有名士之風範,深得其父的歡心。
憑著一本來曆不明的《**》,吳襄曾經譽滿京師,張嗣修對其早有耳聞,在楊公子等人的攛掇下,二人一見如故,先聊了些風花雪月,又聊到了朝局變革,大加讚賞“考成法”和“一條鞭”,帝國的麵貌為之一新,對鞠躬盡瘁的張大學士當國,表示由衷的欽佩,同時,也提醒張嗣修,請他多加關注大學士的身體,不要過度的操勞……
張嗣修深知其父的身體狀況,也知道他的某些嗜好無人能勸,不免流露出憂鬱之情,吳襄看在眼裏、急在心中,迫不及待地講個故事,在長白山萬丈懸崖之上,有人鬥猛虎、戰蟒蛇、斬獵豹,弄到了幾根千年不遇的老山參,如今被人帶到了金陵準備出售。
聽罷這個故事,張嗣修非常感興趣,無論花什麽代價,他都要收購,於是,吳襄適時提起了吳學政的事情,毫不猶豫地告訴他,隻要把這件事辦成了,就能得到十根千年老山參,外加十萬兩紋銀。
這種事張嗣修可幹多了,不過,看在“江南才子”的份上,銀子可以不要,得能確保那些“仙物”貨真價實,能被他看中就行,於是,吩咐吳襄先迴去,他隨後就下南京。
吳學政交付四十五萬兩銀子,從淨明手中接過那九根老山參,都沒來得及仔細瞧瞧,懷著萬分激動的心情,立刻前往張嗣修的寓所。
他前腳剛走,吳襄不知從哪突然冒了出來,攔住了馬車,取走了五萬兩銀子,才讓淨明把剩餘的四十萬兩送往三條巷。
就在吳襄迴到福記錢莊,辦理轉存手續的時候,淨明已經摘下了道帽,裹上了公子巾,在一大群鏢師的陪同下,出了西安門,沿著舊皇城牆一路往北而去……
一行人出了太平門,過了神烈山,淨明本打算從玄武湖登船,前往外金川門揚子江碼頭,轉而去往寧波,正在他得意忘形之時,突然感覺有人拍他的肩膀,頓時大吃一驚,剛一扭頭,一下子被人拽到了馬下,忽聽有人大聲喊道:
“各位鏢師,請停止前進!”
淨明抬頭一看,隻見滿臉慍怒的朱輝,正手執寶劍指著自己,他馬上從地上爬起來,往後倒退了幾步,對鏢師們吆喝道:“快點把這個劫道的山賊抓起來。”
鏢師們衝過來會要和朱輝動手,於是,朱輝把手一揮,收起了寶劍,拱手講道:“各位師父,這個道士是個騙子。”
“你是什麽人?按我們鏢局的規矩,隻負責委托人的安全,請不要與我們為難。”有位鏢師說著,試圖趕走朱輝。
“貴鏢局的劉猛師父是在下的好友,各位如果不信,請隨我到巡撫衙門去找史世用。”朱輝說罷,手指淨明繼續講道:“眼前這個道士,雖然也是在下的熟人,但他的行跡非常可疑,慎重起見,咱們先到衙門去一趟吧。”
這時,眾鏢師對淨明起了疑心,淨明發現他們撥轉馬頭,就知道不好,立刻從馬背上扥下褡褳,轉身往神烈山跑去。
於是,朱輝催馬追了過去,淨明像隻猴子一樣,立刻爬上了山坡,等朱輝下了馬,追進山裏的時候,他感覺跑不掉了,趴在一座山頭上喊道:“總旗爺,得饒人處且饒人,你要是再追我,我就把這九根老山參,全都撒到溝裏去……”
朱輝想抓住他問問,到底出了什麽事,才導致他招搖撞騙,竟然幹出這樣的荒唐事,於是,他爬上山頭追了過去。
這可嚇壞了淨明,隻見他手握著一把老山參,哀求道:“總旗爺,得饒人處且饒人,我把這些參還給你,放我走吧。”
“你到底出了什麽事?為何做出如此舉動?”朱輝說著,停止了進攻。
淨明也不答話,把那九根老山參塞進了口袋,朝著朱輝扔了過來,轉身就跑,等朱輝找到了那個口袋,發現這九根老山參完好無缺,滿臉疑惑地望著他的背影,無奈地搖了搖頭。
返迴頭來找押鏢的師父,朱輝講道:“各位鏢師,委托你們的事主是個騙子,現在已經逃跑了,像遇見這樣的情況,請問你們如何處理?”
“按理說,我們應該把鏢押運到上元縣衙門,交由縣老爺來處置。”有個鏢師答道。
朱輝知道自己處境,不願前去見官,也擔心銀子被衙役給黑了,沉思了片刻,接著問道:“各位師父,這些銀子是從福記錢莊運出來的,咱們從哪兒來,迴哪兒去,你們看行不行?”
鏢師們也擔心真要去衙門,可能會惹麻煩,便同意了朱輝的請求,趕著馬車迴了福記錢莊。
此時,福記錢莊門外熱鬧非凡,正上演一出全武行:吳襄請來了一群潑皮無賴,吳學政指揮著十來個家丁,還有錢莊的保鏢、護院,三方混戰在了一起,轉著圈互相追趕,一時難以分出勝負。
原來,在福記錢莊辦完事之後,吳襄返迴了三條巷,可是左等也不來、右等也不來,他就開始害怕了,也不敢給湯景多說,悄悄到外邊尋找淨明去了。
吳學政拿到那九根“老山參”,風風火火地跑到了張嗣修的寓所,誰知早已被淨明使了掉包計,擺在張二公子麵前的,全是大個胡蘿卜雕刻而成的假貨。
張嗣修一開始也沒看出來,和頭一天見過的那一根差不多,誰知放到鼻子下一聞,再用手一掐,頓時勃然大怒,再次把吳學政臭罵了一頓,把他給哄了出去。
這時,吳學政惱羞成怒,認為湯景在算計自己,帶著十來個家丁,氣勢洶洶地來到了三條巷,剛來到了巷子口,就遇到了鬼鬼祟祟的吳襄,立刻命人把他抓起來。
看這架勢,吳襄就知道大事不好,全都上了淨明的當,邊跑邊大聲喊道:“吳老爺,千萬別怪我們,咱們都受騙了,等會兒咱們福記錢莊見。”說罷,鑽進了一條小巷,跑得比兔子還快。
現在就算把湯景打死也沒用,於是,吳學政等人再次來到福記錢莊,找掌櫃的打聽那個道士的情況。
這件事與人家錢莊也沒什麽關係,掌櫃的壓根就沒露麵,賬房先生出來應對了幾句,被吳家的家丁給拖出去打了一頓;忽然,吳襄帶著一群潑皮無賴也到了,錢莊的保鏢護院們一看不好,先把賬房先生救了出來,隨後,不問青紅皂白,三方就混戰在了一起……
就在他們打得難解難分之際,鏢師們趕著馬車迴來了,朱輝催馬到了他們的近前,大喝一聲:“住手!”
當他們發現鏢局把銀子押了迴來,立刻罷手休戰,似乎有些不敢相信,全都把目光盯向了朱輝。
這時候,最為激動的就是吳襄,大叫一聲“我的親妹夫唉……”,頓時栽倒在地。
銀子迴來了,還不知那些老山參在不在?吳學政哆哆嗦嗦地來到朱輝的馬前,認出了這個湯景從海外帶迴來的後生,心中暗想,如果得不到那九根老山參,就得把銀子收迴來,於是,他毫不客氣地講道:“不管你們演的哪一出?這些銀子還都是老夫的。”
朱輝甩鐙離鞍下了馬,拱手答道:“晚輩給吳老爺請安,請受晚生一拜,大庭廣眾之下也不便多說,請吳老爺相信我家叔叔,他絕沒有騙你。”說著,把那九根老山參遞給了吳學政。
吳學政確認這些都是真貨,頓時熱淚盈眶,結結巴巴地問道:“這、這事、還、還能辦得成嗎?”
這時,吳襄從地上爬了起來,高聲答道:“當然辦得成,你趕快去辦吧。”
“唉,我就說麽,老世侄不會害我的。”吳學政收起了老山參,似乎還有些不放心,過來指著吳襄的腦袋,氣勢洶洶地講道:“老夫知道,你是這件事的主謀,我馬上再去見見張公子,如果出一點差錯,迴來要你的腦袋。”
吳襄毫不膽怯地答道:“本公子在京師這麽多年,是白混的嗎?你趕快去吧,別在這兒丟人現眼了。”
於是,吳學政去找錢莊老掌櫃,提出一個要求,這些銀子暫時不能交給吳襄,如果事情沒辦成,他還得迴來退貨。
這時,吳襄悄悄跟了過來,趴在吳學政的耳邊,輕聲問道:“你真以為是那些老山參起了作用?提學官大人,沒想到你居然如此糊塗,這些銀子全都要送給張公子,人家不敢直接收你的錢,你明白嗎?”
吳學政點了點頭,對錢莊老掌櫃講道:“算了,銀子就讓吳公子運走吧。”
忽然,朱輝闖了進來,急忙講道:“這九根老山參,本是我家叔叔送給吳老爺的,今天,半兩銀子也不能往外拿。”說罷,給吳學政深鞠一躬。
“你跑過來搗什麽亂?”吳襄氣憤地問道。
“我剛剛清點了一遍,馬車上隻有四十萬兩,還有五萬兩在何處?”朱輝抓住吳襄的衣領,十分生氣地反問道。
氣急敗壞的吳襄,伸手就要毆打妹夫,罵道:“你這個小混蛋管什麽閑事?”
“你交出來還則罷了,如果不交,我替叔叔取消這樁買賣。”朱輝答道。
吳學政有些等不及了,也怕張公子不收自己的銀子,勸道:“算了,我那老世侄有這份心就行了。”
朱輝不依不饒,把吳襄拉了出去,逼著他講道:“你說實話,張公子到底要不要錢?”
“你小子懂什麽?人家當然要。”
“那好,買官賣官、傷天害理的事情咱不幹,立刻取消這個買賣,我這就返迴三條巷,把家裏的五萬兩銀子,也給人家送迴來。”
“你敢!”
“看我敢不敢。”說著,朱輝把吳學政叫了出來,要把那九根老山參全部收迴。
到了這個份上,吳學政開始擔心辦不成事,立刻答應了朱輝,但是吳襄不幹了,如果再把家裏的五萬兩送迴去,可真是竹籃打水一場空,他知道妹夫幹得出來,便講出了實話,張公子隻要參、不要錢。
逼著吳襄交出了剛剛存下的五萬兩銀子,馬車上的銀子全部物歸原主,吳學政對朱輝千恩萬謝,重新辦理了存款,拿出一千兩銀子答謝朱輝,但他說什麽也不要,算是修複了湯吳兩家的關係。
到頭來吳襄落得財貨兩空,便耍起了無賴,非要從錢莊借了一千兩銀子,用來打發外麵的狐朋狗友,再次遭到了朱輝反對。
錢莊老掌櫃對朱輝敬佩不已,願意拿出千兩紋銀相送,朱輝被吳襄逼得沒有辦法,隻接受了一百兩,還給人家打了個欠條,算是打發走了外麵的潑皮無賴。
張嗣修得到了十根“仙物”,趕忙給他父親寫了封信,把江南暗訪的情況講述了一番,尤其提到江南提學官吳學政,此人有經天緯地之才,堪比管仲、樂毅,對推行考成法、一條鞭有深度見解……
一個月後,吳學政被任命為戶部侍郎,來年春天即可赴京履新。
(本章完)
發現神神秘秘的淨明講得頭頭是道,吳襄對他沒產生任何懷疑,考慮到他是最能被大家接受之人,便毫不隱瞞地把自己此行的目的,原原本本告訴了淨明,請他到南京幫忙,接著,又把他介紹給了張嗣修。
首輔大學士張居正家有三位公子,長子張敬修性情剛烈、為人正直;三子張懋修,雖生在顯貴之家,卻無紈絝子弟之習,自幼積習好古、清約如寒素;唯有二公子張嗣修附庸風雅、交遊甚廣,非常善解人意,頗有名士之風範,深得其父的歡心。
憑著一本來曆不明的《**》,吳襄曾經譽滿京師,張嗣修對其早有耳聞,在楊公子等人的攛掇下,二人一見如故,先聊了些風花雪月,又聊到了朝局變革,大加讚賞“考成法”和“一條鞭”,帝國的麵貌為之一新,對鞠躬盡瘁的張大學士當國,表示由衷的欽佩,同時,也提醒張嗣修,請他多加關注大學士的身體,不要過度的操勞……
張嗣修深知其父的身體狀況,也知道他的某些嗜好無人能勸,不免流露出憂鬱之情,吳襄看在眼裏、急在心中,迫不及待地講個故事,在長白山萬丈懸崖之上,有人鬥猛虎、戰蟒蛇、斬獵豹,弄到了幾根千年不遇的老山參,如今被人帶到了金陵準備出售。
聽罷這個故事,張嗣修非常感興趣,無論花什麽代價,他都要收購,於是,吳襄適時提起了吳學政的事情,毫不猶豫地告訴他,隻要把這件事辦成了,就能得到十根千年老山參,外加十萬兩紋銀。
這種事張嗣修可幹多了,不過,看在“江南才子”的份上,銀子可以不要,得能確保那些“仙物”貨真價實,能被他看中就行,於是,吩咐吳襄先迴去,他隨後就下南京。
吳學政交付四十五萬兩銀子,從淨明手中接過那九根老山參,都沒來得及仔細瞧瞧,懷著萬分激動的心情,立刻前往張嗣修的寓所。
他前腳剛走,吳襄不知從哪突然冒了出來,攔住了馬車,取走了五萬兩銀子,才讓淨明把剩餘的四十萬兩送往三條巷。
就在吳襄迴到福記錢莊,辦理轉存手續的時候,淨明已經摘下了道帽,裹上了公子巾,在一大群鏢師的陪同下,出了西安門,沿著舊皇城牆一路往北而去……
一行人出了太平門,過了神烈山,淨明本打算從玄武湖登船,前往外金川門揚子江碼頭,轉而去往寧波,正在他得意忘形之時,突然感覺有人拍他的肩膀,頓時大吃一驚,剛一扭頭,一下子被人拽到了馬下,忽聽有人大聲喊道:
“各位鏢師,請停止前進!”
淨明抬頭一看,隻見滿臉慍怒的朱輝,正手執寶劍指著自己,他馬上從地上爬起來,往後倒退了幾步,對鏢師們吆喝道:“快點把這個劫道的山賊抓起來。”
鏢師們衝過來會要和朱輝動手,於是,朱輝把手一揮,收起了寶劍,拱手講道:“各位師父,這個道士是個騙子。”
“你是什麽人?按我們鏢局的規矩,隻負責委托人的安全,請不要與我們為難。”有位鏢師說著,試圖趕走朱輝。
“貴鏢局的劉猛師父是在下的好友,各位如果不信,請隨我到巡撫衙門去找史世用。”朱輝說罷,手指淨明繼續講道:“眼前這個道士,雖然也是在下的熟人,但他的行跡非常可疑,慎重起見,咱們先到衙門去一趟吧。”
這時,眾鏢師對淨明起了疑心,淨明發現他們撥轉馬頭,就知道不好,立刻從馬背上扥下褡褳,轉身往神烈山跑去。
於是,朱輝催馬追了過去,淨明像隻猴子一樣,立刻爬上了山坡,等朱輝下了馬,追進山裏的時候,他感覺跑不掉了,趴在一座山頭上喊道:“總旗爺,得饒人處且饒人,你要是再追我,我就把這九根老山參,全都撒到溝裏去……”
朱輝想抓住他問問,到底出了什麽事,才導致他招搖撞騙,竟然幹出這樣的荒唐事,於是,他爬上山頭追了過去。
這可嚇壞了淨明,隻見他手握著一把老山參,哀求道:“總旗爺,得饒人處且饒人,我把這些參還給你,放我走吧。”
“你到底出了什麽事?為何做出如此舉動?”朱輝說著,停止了進攻。
淨明也不答話,把那九根老山參塞進了口袋,朝著朱輝扔了過來,轉身就跑,等朱輝找到了那個口袋,發現這九根老山參完好無缺,滿臉疑惑地望著他的背影,無奈地搖了搖頭。
返迴頭來找押鏢的師父,朱輝講道:“各位鏢師,委托你們的事主是個騙子,現在已經逃跑了,像遇見這樣的情況,請問你們如何處理?”
“按理說,我們應該把鏢押運到上元縣衙門,交由縣老爺來處置。”有個鏢師答道。
朱輝知道自己處境,不願前去見官,也擔心銀子被衙役給黑了,沉思了片刻,接著問道:“各位師父,這些銀子是從福記錢莊運出來的,咱們從哪兒來,迴哪兒去,你們看行不行?”
鏢師們也擔心真要去衙門,可能會惹麻煩,便同意了朱輝的請求,趕著馬車迴了福記錢莊。
此時,福記錢莊門外熱鬧非凡,正上演一出全武行:吳襄請來了一群潑皮無賴,吳學政指揮著十來個家丁,還有錢莊的保鏢、護院,三方混戰在了一起,轉著圈互相追趕,一時難以分出勝負。
原來,在福記錢莊辦完事之後,吳襄返迴了三條巷,可是左等也不來、右等也不來,他就開始害怕了,也不敢給湯景多說,悄悄到外邊尋找淨明去了。
吳學政拿到那九根“老山參”,風風火火地跑到了張嗣修的寓所,誰知早已被淨明使了掉包計,擺在張二公子麵前的,全是大個胡蘿卜雕刻而成的假貨。
張嗣修一開始也沒看出來,和頭一天見過的那一根差不多,誰知放到鼻子下一聞,再用手一掐,頓時勃然大怒,再次把吳學政臭罵了一頓,把他給哄了出去。
這時,吳學政惱羞成怒,認為湯景在算計自己,帶著十來個家丁,氣勢洶洶地來到了三條巷,剛來到了巷子口,就遇到了鬼鬼祟祟的吳襄,立刻命人把他抓起來。
看這架勢,吳襄就知道大事不好,全都上了淨明的當,邊跑邊大聲喊道:“吳老爺,千萬別怪我們,咱們都受騙了,等會兒咱們福記錢莊見。”說罷,鑽進了一條小巷,跑得比兔子還快。
現在就算把湯景打死也沒用,於是,吳學政等人再次來到福記錢莊,找掌櫃的打聽那個道士的情況。
這件事與人家錢莊也沒什麽關係,掌櫃的壓根就沒露麵,賬房先生出來應對了幾句,被吳家的家丁給拖出去打了一頓;忽然,吳襄帶著一群潑皮無賴也到了,錢莊的保鏢護院們一看不好,先把賬房先生救了出來,隨後,不問青紅皂白,三方就混戰在了一起……
就在他們打得難解難分之際,鏢師們趕著馬車迴來了,朱輝催馬到了他們的近前,大喝一聲:“住手!”
當他們發現鏢局把銀子押了迴來,立刻罷手休戰,似乎有些不敢相信,全都把目光盯向了朱輝。
這時候,最為激動的就是吳襄,大叫一聲“我的親妹夫唉……”,頓時栽倒在地。
銀子迴來了,還不知那些老山參在不在?吳學政哆哆嗦嗦地來到朱輝的馬前,認出了這個湯景從海外帶迴來的後生,心中暗想,如果得不到那九根老山參,就得把銀子收迴來,於是,他毫不客氣地講道:“不管你們演的哪一出?這些銀子還都是老夫的。”
朱輝甩鐙離鞍下了馬,拱手答道:“晚輩給吳老爺請安,請受晚生一拜,大庭廣眾之下也不便多說,請吳老爺相信我家叔叔,他絕沒有騙你。”說著,把那九根老山參遞給了吳學政。
吳學政確認這些都是真貨,頓時熱淚盈眶,結結巴巴地問道:“這、這事、還、還能辦得成嗎?”
這時,吳襄從地上爬了起來,高聲答道:“當然辦得成,你趕快去辦吧。”
“唉,我就說麽,老世侄不會害我的。”吳學政收起了老山參,似乎還有些不放心,過來指著吳襄的腦袋,氣勢洶洶地講道:“老夫知道,你是這件事的主謀,我馬上再去見見張公子,如果出一點差錯,迴來要你的腦袋。”
吳襄毫不膽怯地答道:“本公子在京師這麽多年,是白混的嗎?你趕快去吧,別在這兒丟人現眼了。”
於是,吳學政去找錢莊老掌櫃,提出一個要求,這些銀子暫時不能交給吳襄,如果事情沒辦成,他還得迴來退貨。
這時,吳襄悄悄跟了過來,趴在吳學政的耳邊,輕聲問道:“你真以為是那些老山參起了作用?提學官大人,沒想到你居然如此糊塗,這些銀子全都要送給張公子,人家不敢直接收你的錢,你明白嗎?”
吳學政點了點頭,對錢莊老掌櫃講道:“算了,銀子就讓吳公子運走吧。”
忽然,朱輝闖了進來,急忙講道:“這九根老山參,本是我家叔叔送給吳老爺的,今天,半兩銀子也不能往外拿。”說罷,給吳學政深鞠一躬。
“你跑過來搗什麽亂?”吳襄氣憤地問道。
“我剛剛清點了一遍,馬車上隻有四十萬兩,還有五萬兩在何處?”朱輝抓住吳襄的衣領,十分生氣地反問道。
氣急敗壞的吳襄,伸手就要毆打妹夫,罵道:“你這個小混蛋管什麽閑事?”
“你交出來還則罷了,如果不交,我替叔叔取消這樁買賣。”朱輝答道。
吳學政有些等不及了,也怕張公子不收自己的銀子,勸道:“算了,我那老世侄有這份心就行了。”
朱輝不依不饒,把吳襄拉了出去,逼著他講道:“你說實話,張公子到底要不要錢?”
“你小子懂什麽?人家當然要。”
“那好,買官賣官、傷天害理的事情咱不幹,立刻取消這個買賣,我這就返迴三條巷,把家裏的五萬兩銀子,也給人家送迴來。”
“你敢!”
“看我敢不敢。”說著,朱輝把吳學政叫了出來,要把那九根老山參全部收迴。
到了這個份上,吳學政開始擔心辦不成事,立刻答應了朱輝,但是吳襄不幹了,如果再把家裏的五萬兩送迴去,可真是竹籃打水一場空,他知道妹夫幹得出來,便講出了實話,張公子隻要參、不要錢。
逼著吳襄交出了剛剛存下的五萬兩銀子,馬車上的銀子全部物歸原主,吳學政對朱輝千恩萬謝,重新辦理了存款,拿出一千兩銀子答謝朱輝,但他說什麽也不要,算是修複了湯吳兩家的關係。
到頭來吳襄落得財貨兩空,便耍起了無賴,非要從錢莊借了一千兩銀子,用來打發外麵的狐朋狗友,再次遭到了朱輝反對。
錢莊老掌櫃對朱輝敬佩不已,願意拿出千兩紋銀相送,朱輝被吳襄逼得沒有辦法,隻接受了一百兩,還給人家打了個欠條,算是打發走了外麵的潑皮無賴。
張嗣修得到了十根“仙物”,趕忙給他父親寫了封信,把江南暗訪的情況講述了一番,尤其提到江南提學官吳學政,此人有經天緯地之才,堪比管仲、樂毅,對推行考成法、一條鞭有深度見解……
一個月後,吳學政被任命為戶部侍郎,來年春天即可赴京履新。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