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類似這種傳言,自趙光義繼位以來就沒斷過,大家都說他之所以能夠繼位,是因為假傳了太後的旨意,捏造了一個金匱之盟,這才越過趙匡胤的眾多兒子,自己當了皇帝。


    所謂金匱之盟,大意就是趙匡胤和趙光義的母親杜太後見後周主少國疑,這才丟了江山,便要他們兄弟約定,若趙匡胤駕崩後,太子年幼的話,就將皇位傳給趙光義,趙光義再傳給趙光美,趙光美再傳給趙匡胤的兒子,如此便能保證大宋的皇帝永遠都是大人。


    但實際上,趙匡胤死的時候,他的大兒子都有二十多歲了,根本就不存在主少國疑一說,而趙光義卻依舊當了皇帝,這其中的緣由就有些耐人尋味了。


    而且民間還有一種說法,說是趙匡胤之所以會突然駕崩,是因為趙光義刺殺了他,為的就是爭搶皇位。


    這種說法雖然沒什麽依據,但民間不少人依舊是相信的,至於其中到底誰是誰非,也沒有人知道。


    但不管怎麽說,趙光義薄情寡性是眾人皆知的,他繼位之後,弟弟趙光美便因為謀反被他殺死,趙匡胤的幾個兒子也相繼死去,誰都看得出來,這就是趙光義做的。


    至於他為何這麽做,自然是為了將所有能夠繼承他皇位的人殺死,然後將皇位傳給自己的兒子。


    如此一來,便造成了趙光義在民間的名聲並不太好,甚至在一些地方還有些聲名狼藉。


    由此可見,那些趙匡胤和趙光義的後代雖然沒有明著對抗他,但心底裏肯定是記恨他的。


    而到了今時今日,趙光義在北伐之後,馬上迫不及待的西征,又被弭德超坑死了這麽多人,大大消耗了國力,接連又發生了川峽暴亂和真定天災,這些舊皇室成員便找著機會了,再次開始出來興風作浪。


    可別小看這些人,他們的祖輩父輩要麽是皇帝,要麽是鎮守一方的藩王,暗中實力還是有的,誰也不知道朝廷之中的官員有沒有他們的人,誰也不知道他們聚集了多少財富。


    若是有朝一日大宋出現了變故,這些人的實力或許足以扭轉局勢。


    趙光義見到就連李符這樣的高官,都已經聽說了那些民間流言,便知道此事已經鬧得盡人皆知。


    他開始慌了,比起趙穀來,他更加忌憚自己的那些侄子侄孫們,這些人都是皇室成員,從大義上來說,他們也有權利繼承皇帝大位,對趙光義是一個很大的威脅。


    不行,真定府的災情必須火速解決。


    想到這兒,趙光義突然開口道:“朕想了一下,真臘國也是一方強國,若能借由接糧一事,和他們深入交流一番,也是不錯,日後兩國建交,共同抵擋天災人禍,也不失為一個美談。”


    眾大臣有些發愣,皇上你這是幾個意思?短短片刻時間,翻臉跟翻書一樣?


    但除了慕宮以外,實際上其餘人都已經習慣了趙光義的神經病處理朝堂大法,因此很快就迴轉過來。


    “可是皇上,就算我們要和真臘國借糧,真臘國也不一定借啊!而且數十萬人的口糧不是小數,真臘國能拿出那麽多糧食嗎?”另一位參知政事呂端道。


    眾大臣皆是點了點頭,齊齊看向趙光義,等待著他的決策。


    “咳咳,此事……還需你們好好運作啊,大不了我們多給他們送些禮,絲綢金銀等等。”趙光義略顯不自然的說道。


    大臣們見狀,心裏皆是歎了口氣,堂堂中國,或許從古至今從沒有做過如此低聲下氣之事吧!


    而且最關鍵的是,趙光義說出這等話來,一點心理壓力都沒有。


    這臉皮是有多厚啊!


    “此事怕是少不了涿國公親自去一趟了,他既然知道真臘國有糧,必然對那裏有些了解。”慕宮道。


    眾大臣皆是點頭,這些人雖然自負飽讀詩書,但真臘國遠在大宋國土之外,少有人去往那裏,自然沒有多少記錄,因此他們隻是知道有這麽一個國家存在,卻連基本方位都搞不清楚。


    “讓趙穀去嗎?”趙光義想了想:“也罷,那便讓他去吧,傳旨給趙穀,讓他作為欽差,出使真臘國,若是此次他能夠借來糧食,賑災成功的話,朕封他做涿州郡王。”


    門下省官員當即便發了聖旨,此等大事,他們可不敢耽擱。


    聖旨頃刻間便被派人送出去了,同時大臣們開始商量從何地調糧食,暫緩真定災情。


    大臣們雖然是在商量此事,但心中卻在想著另外一件事,那就是趙光義為何此次這麽大方,竟然要封趙穀為郡王?


    他們自然不知,趙穀的家人全都在趙光義手裏,別說是一個郡王了,就算是一個親王,他也敢封,因為他料定了趙穀跑不出他的手掌心。


    當聖旨到達真定府時,真定知府大大鬆了口氣,衝著趙穀一躬到地:“此次全靠國公爺了。”


    趙穀笑了笑:“無妨,都是為國家和百姓做事罷了。”


    當天夜裏,趙穀便啟程了,在真定知府的相送下,登上了馬車。


    按照真定知府的建議,趙穀將會直接在滄州登船,然後一路前往真臘國,不會再走陸路。


    滄州地處河北地界,有著漫長的海平線,盡管這裏不出名,乃至在後世廣泛發展海洋基礎時也不太受人們重視,但不可否的是,它這裏有海有碼頭。


    真定知府卻沒料到,趙穀雖然上了車,他的馬車也一直在往滄州而去,他本人卻並不在馬車之中,而是第二日夜晚,便又返迴了真定府。


    事實上,趙穀給趙光義上奏疏有兩個目的,其一固然是為了借來糧食,充實大宋國庫,並且弄來真臘國糧種,改善大宋糧食種子基因,最主要的一個目的卻是為了暗度陳倉。


    所謂明修棧道暗度陳倉,意思是明麵上在做這件事,其實卻是另一個目標。


    此次他的馬車裏,坐著的人乃是郝空白,他將代表趙穀前往真臘國,借來糧食,而趙穀則會一路北上,進入遼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迴歸大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封侯書生2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封侯書生2並收藏迴歸大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