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二人也不像和蜀國殘兵們鬥,畢竟大家都是宋人,損傷哪一方都不好,如果他們能夠順利頭像,絕對是最好選擇,免得雙方為難。


    當下二人便開始接收這些降兵,留下一萬宋兵看守後,二人帶領剩餘的兵馬,一路攻城拔寨,直奔雲安城而來。


    雲安城下,王小波還不知道成都城已破的消息,眼見著時間一天天過去,而雲安城依舊沒有絲毫衰敗的跡象,他終於開始緊張了。


    王小波生怕李順一旦兵敗,宋兵會趕來和楊烈匯合,漸漸起了撤退之心,當即召集文武大臣商討此事。


    臨時宮殿中,當蜀國大臣們聽完王小波的打算後,皆是皺眉不已,自己這邊空守多日,還沒有拿下雲安城,發而讓成都城陷入為難,這是為那般啊?


    眾大臣臉上皆露出了緊張之色,對蜀國的未來十分擔憂,王小波看在眼裏,急在心裏,正準備寬慰眾大臣幾句,何胖子突然哈哈一笑:“諸位不必擔心,我蜀國遭受宋朝欺壓已久,絕不是丟失幾座城池就會衰敗的,隻要還有一個百姓,咱們就要鬥爭到底,更何況,這些年我們也聚集了不少財寶,隻要財寶尚在,有什麽好擔心的。”


    大臣們想想也是在理,便又樂觀起來,實際上這幫大臣能有什麽見識,大部分都是些人雲亦雲之輩,根本拿不定主意,聽到何胖子說的頭頭是道,他們便相信了。


    而王小波見到何胖子幫他解了圍,心裏自然是高興的,便道:“何愛卿言之有理,你本就是我大蜀的計相,便由你護送這批財寶,找個隱秘所在藏起來吧。”


    何胖子欣然領命:“是。”


    王小波越看何胖子越覺得他是大大的忠臣,當即又賜給了他一箱珠寶,樂得何胖子不斷道謝。


    當天,蜀兵便撤軍了,走的飛快,一些攻城用的器械因為太過笨重,根本帶不走,直接被他們燒掉了。


    雲安城的危難至此便算是不攻自破了,楊烈和陸一平也終於放下了心,開始從周邊村鎮收來糧食,給城裏的人補充食物。


    而在這日下午,剛剛飽吃了一頓的楊烈迴到家裏,卻見到自己房間的桌子上,放著一個錦囊,拆開一看,隻見上麵寫著四個瘦金大字——乘勝追擊。


    見到這四個字,楊烈猛然醒了酒,接著便臉色大喜,當即傳令召集士兵,隨他出城追擊。


    雲安城此時共有三千士兵,人數不多,但都是見過鮮血的人,站立不弱,楊烈帶著他們根河蜀兵留下的痕跡追擊而去,直到傍晚時分才命令安營紮寨。


    第二日,同樣在某個不知名山坡上安營紮寨的王小波大軍,天才剛剛亮便開始了趕路,全然不知在他們身後,跟著一隻三千人的軍隊。


    兩日後,正在行軍的王小波軍隊,一下子紮進了一個埋伏裏。


    埋伏他們的,正是楊延昭和曹瑋率領的宋軍,他們早已在此等候多時,就等著王小波上鉤呢!


    一場激戰下,王小波軍隊損傷了數萬人,這才倉皇而逃,不想剛泡上沒幾裏路,卻又撞進了另一個埋伏裏。


    這一次埋伏他們的,正是楊烈的部隊,他們一路上跟著王小波,直到看見王小波中了埋伏在,這才果斷在另一座山穀裏設置了埋伏,用擂石滾木阻斷了王小波的退路。


    這麽一耽擱,楊延昭和曹瑋的大軍也追了上來,兩方軍隊當即聯合在了一起,對王小波的軍隊進行了猛烈攻擊。


    到了最後,王小波實在是扛不住了,宣布了投降,楊延昭三人便先抓了王小波,隨後將他僅剩的五萬大軍全部活捉。


    被抓以後,王小波整個人都蔫了,腦袋聳拉了下去再也不複開國時的那份豪情。


    他怎麽也沒想到,自己立國還不到一個月,竟然就被徹底打敗,自己還當了俘虜,恐怕也是逃不開被滅九族的下場。


    楊延昭、曹瑋、楊烈三人則是十分高興,這次平定了川峽路,三人皆是大功一件,不但能得到獎賞,日後名垂青史,也是一大幸事。


    他們卻不知道,實際上他們差點就和這個功勞擦身而過。


    在距離大宋大軍隻有十裏的地方,另外一支大軍實際上早已早已在此等候多時,就等宋蜀兩國打的筋疲力盡,然後坐享漁翁之利。


    這支大軍,便是雲南王柴俊的大軍!


    這還要從楊烈受到錦囊說起,這個錦囊實際上便是趙穀給他的,小一和小二從楊延昭、曹瑋那裏迴來後,趙穀便將這個錦囊給了他,而對於溜到楊烈家中這樣的事情,小一自然是輕而易舉的完成了。


    於是乎,楊烈便收到了那個讓他繼續追擊的錦囊。


    或許此事楊烈也知道是趙穀讓他做的,但他也猜到了趙穀暫時不想和他接觸,因此也就沒有聲張,隻是帶領兵馬追擊而去。


    楊烈走後,趙穀便跟在了他的後麵,直到楊烈已經隱隱看到了前麵的蜀兵。


    這時,趙穀便沒有再跟著了,而是仔細打量周圍的地形,他可以十分肯定的說,如果柴俊真的是個人物的話,此次蜀國即將戰敗的事,他一定會預料到,而這片山脈便是蜀國的滅亡之地,柴俊是不會放過這個機會的。


    果然,趙穀經過一番推測,終於確定了柴俊大軍的下落,便是在距離楊延昭三人和蜀國大決戰的十裏之外的一個山林之中。


    這裏乃是楊延昭三人的大軍迴程的必經之地,也是最好的埋伏之地。


    趙穀找到這裏時,也不得不承認,螳螂捕蟬黃雀在後這種事,柴俊確實深得其中五味。


    既然已經找到了柴俊大軍,趙穀自然要上前阻攔,便和柴郡主一起找上了柴俊。


    經過一番商量後,趙穀最終說服了柴俊,放過了楊延昭他們的大軍,這便是為何柴俊等人的大軍在一旁虎視眈眈,楊延昭三人的大軍還能平安無事的原因。


    而見到趙穀和柴俊最終達成了協議,柴郡主也終於放心了,臉上終於出現了笑臉。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迴歸大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封侯書生2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封侯書生2並收藏迴歸大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