弭德超到死都不知道自己為何會死,這跟他的城府有關,和朝堂之上的袞袞諸公相比,他除了更受趙光義寵信外,可謂一無是處。
就連同為武將的曹彬、潘美等,也不知比他高明多少。
如果說一開始被夏微冰放了後,他敢於去阻止西夏大軍對宋軍的分割圍剿,或許西夏局勢還不會如此惡劣,縱然最後大宋還是戰敗了,看在他如此努力的份兒上,趙光義和大臣們或許還不會有殺他之心。
再或許在逃迴大宋後,他直接跟趙光義認錯,並且自請受死的話,興許趙光義隻要重重處罰他一下,文官們也不會和趙光義硬杠了。
亦或是他得知十多個將軍替他背了黑鍋後,選擇自殺的話,最起碼名節可保,不像現在不僅人死了,名聲也徹底壞了。
可惜的是,事實就是事實,人的智慧是沒有如果的,有的人之所以一事無成是因為能力不夠不夠,而有的人之所以一事無成就隻是因為笨了。
迴到後宮的趙光義心都在滴血了,想到自己培養了十多年的大將就此隕落,大宋軍中再無自己的嫡係,趙光義就是一陣膽寒。
雖說自從五代十國以來,天下紛爭已停,民心思定,文官們也一直在避免再出現亂局,可士兵終究是掌握在武將手中,萬一有人圖謀不軌,趙光義簡直不敢想象其中的危機。
趙靈兒得知弭德超已死,便知道自己的李代桃僵不僅沒有成功,反倒幫了倒忙,害怕趙光義遷怒於他,因此更為膽寒的站在趙光義旁邊,卻不敢再說話了。
趙光義一看他的樣子,就知道趙靈兒在想什麽,有心發幾句脾氣,但想到趙靈兒平日裏的體貼,他最終還是忍了下去。
“靈兒呀,你說朕該如何重新在軍中建立嫡係人馬呢?”趙光義問道。
“這個……。”趙靈兒不知該說什麽好了,自大宋立國以來,軍中雖然看似一片和諧,但其中的道道卻十分多,各種暗中勢力交錯,豈是趙光義想插手就能插手的?
其中太祖趙匡胤雖然已經駕崩,但當年南征北戰,嫡係頗多,不少人至今還在軍中擔任要職,雖不像曹彬等人如此位高權重,但同樣十分關鍵,軍中也離不開他們,這一類人對於趙光義這個傳說中殺了趙匡胤的人自然沒什麽好感,平日裏自然親近不起來。
再就是類似潘美這樣的心係後周的武將,雖然他們都是大宋的臣子,但卻對雲南王頗為照顧,誰也不知道萬一大宋有變故的話,他們是會保宋,還是會複周。
對於這一類人,趙光義有心拉攏,但卻害怕他們反水,因此同樣是相敬如賓,難以收為嫡係。
至於曹彬、唿延讚等這一類老將,那是當年和趙匡胤一起在後周做官的人,就連趙匡胤當年也和他們兄弟相稱,做了皇帝後也不敢擺譜,試問趙光義又如何能夠收服他們?
況且就算這三類人主動來跟趙光義示好,趙光義又怎麽敢用他們?
以他的猜忌心理,早已引得武將人人自危,這三類人又有誰趕來試試他的包容心?
可不要以為大宋將軍方分為樞密院、三衙、率臣,就能夠真的阻斷將領們和士兵的聯係,這種軍製雖然有提防武將謀反的功效,但那還要等到數代之後,此時大宋不過開國數十年,曹彬等老將還未徹底死去,他們征戰多年,嫡係無數,偏偏朝廷又離不開他們,誰又能完全阻斷他們和士兵們的聯係?
更何況縱然他們不和士兵聯係,那些士兵的頂頭上司,百夫長、千夫長、偏將一類的人,不還是當年曹彬他們的屬下嗎?若曹彬他們真的有什麽異心,分分鍾就能通過這些嫡係拉起一支支隊伍。
樞密院、三衙等文官控製的部門雖然以文官為主,但所謂術業有專攻,其中也不乏許多武官身在其中,這些武官中也有不少曹彬等人曾經的屬下,他們這些人的觸手可比想象中長的多。
所以說,雖然曹彬等率臣調兵要靠樞密院的文書,還要到三衙去調兵,但他們依舊可以通過自己的方式調來兵馬,盡管那樣有些師出無名。
這也正是趙光義一心要控製部分軍方兵力的原因,雖然軍方表麵上看不出一點問題,武將們麵對皇帝和文官的提防十分被動,處處受製,甚至可以說有些受欺負,但他們的能量依舊不能小覷。
這也就不難理解趙光義為何非要保住弭德超了,雖然曹彬等人看起來都是忠厚純良之輩,不像是敢冒天下之大不違起兵造反的人,但凡是不怕一萬,就怕萬一,萬一他們真的起兵造反呢?趙光義作為皇帝,希望防範這樣的情況,倒也無可厚非。
盡管站在武將的立場上,趙光義的想法有些讓人心寒,畢竟這一切都隻是建立在趙光義的猜測上,武將們並沒有做出什麽出格的事情,但站在一個皇帝的立場上,他的做法並不能說是錯。
隻不過他的智力比起弭德超來也不見得高到哪兒去,用的方式略有些小家子氣,所以這些年裏,除了弭德超這麽一個智商略微有些欠缺的人外,趙光義竟再也沒有其他可堪大用的嫡係了,反而引得曹彬等老將敢怒不敢言。
趙靈兒這一兩年裏已經深得趙光義信任,對於軍方的情況自然了如指掌,深知趙光義想要插足軍方,絕不是一兩年類能解決的。
看見趙光義愁眉不展,趙靈兒心生一計:“皇上,雖然奴才不知道如何讓您插足軍方,但眼下卻有一個好機會,可以除掉一個讓您礙眼了許久的人。”
“哦?是誰?”趙光義問道。
“趙穀。”
“是他!”趙光義驚訝道。
很快的,趙光義便明白了趙靈兒的意思,此次弭德超西征的計劃來自於趙穀,既然如今西征失敗,損兵折將,那麽趙穀是不是也該受到牽連呢?
想到趙穀的年齡,趙光義幾乎沒有考慮,就點了點頭,下令道:“此事交由你去辦,務必把他的罪名坐實了。”
就連同為武將的曹彬、潘美等,也不知比他高明多少。
如果說一開始被夏微冰放了後,他敢於去阻止西夏大軍對宋軍的分割圍剿,或許西夏局勢還不會如此惡劣,縱然最後大宋還是戰敗了,看在他如此努力的份兒上,趙光義和大臣們或許還不會有殺他之心。
再或許在逃迴大宋後,他直接跟趙光義認錯,並且自請受死的話,興許趙光義隻要重重處罰他一下,文官們也不會和趙光義硬杠了。
亦或是他得知十多個將軍替他背了黑鍋後,選擇自殺的話,最起碼名節可保,不像現在不僅人死了,名聲也徹底壞了。
可惜的是,事實就是事實,人的智慧是沒有如果的,有的人之所以一事無成是因為能力不夠不夠,而有的人之所以一事無成就隻是因為笨了。
迴到後宮的趙光義心都在滴血了,想到自己培養了十多年的大將就此隕落,大宋軍中再無自己的嫡係,趙光義就是一陣膽寒。
雖說自從五代十國以來,天下紛爭已停,民心思定,文官們也一直在避免再出現亂局,可士兵終究是掌握在武將手中,萬一有人圖謀不軌,趙光義簡直不敢想象其中的危機。
趙靈兒得知弭德超已死,便知道自己的李代桃僵不僅沒有成功,反倒幫了倒忙,害怕趙光義遷怒於他,因此更為膽寒的站在趙光義旁邊,卻不敢再說話了。
趙光義一看他的樣子,就知道趙靈兒在想什麽,有心發幾句脾氣,但想到趙靈兒平日裏的體貼,他最終還是忍了下去。
“靈兒呀,你說朕該如何重新在軍中建立嫡係人馬呢?”趙光義問道。
“這個……。”趙靈兒不知該說什麽好了,自大宋立國以來,軍中雖然看似一片和諧,但其中的道道卻十分多,各種暗中勢力交錯,豈是趙光義想插手就能插手的?
其中太祖趙匡胤雖然已經駕崩,但當年南征北戰,嫡係頗多,不少人至今還在軍中擔任要職,雖不像曹彬等人如此位高權重,但同樣十分關鍵,軍中也離不開他們,這一類人對於趙光義這個傳說中殺了趙匡胤的人自然沒什麽好感,平日裏自然親近不起來。
再就是類似潘美這樣的心係後周的武將,雖然他們都是大宋的臣子,但卻對雲南王頗為照顧,誰也不知道萬一大宋有變故的話,他們是會保宋,還是會複周。
對於這一類人,趙光義有心拉攏,但卻害怕他們反水,因此同樣是相敬如賓,難以收為嫡係。
至於曹彬、唿延讚等這一類老將,那是當年和趙匡胤一起在後周做官的人,就連趙匡胤當年也和他們兄弟相稱,做了皇帝後也不敢擺譜,試問趙光義又如何能夠收服他們?
況且就算這三類人主動來跟趙光義示好,趙光義又怎麽敢用他們?
以他的猜忌心理,早已引得武將人人自危,這三類人又有誰趕來試試他的包容心?
可不要以為大宋將軍方分為樞密院、三衙、率臣,就能夠真的阻斷將領們和士兵的聯係,這種軍製雖然有提防武將謀反的功效,但那還要等到數代之後,此時大宋不過開國數十年,曹彬等老將還未徹底死去,他們征戰多年,嫡係無數,偏偏朝廷又離不開他們,誰又能完全阻斷他們和士兵們的聯係?
更何況縱然他們不和士兵聯係,那些士兵的頂頭上司,百夫長、千夫長、偏將一類的人,不還是當年曹彬他們的屬下嗎?若曹彬他們真的有什麽異心,分分鍾就能通過這些嫡係拉起一支支隊伍。
樞密院、三衙等文官控製的部門雖然以文官為主,但所謂術業有專攻,其中也不乏許多武官身在其中,這些武官中也有不少曹彬等人曾經的屬下,他們這些人的觸手可比想象中長的多。
所以說,雖然曹彬等率臣調兵要靠樞密院的文書,還要到三衙去調兵,但他們依舊可以通過自己的方式調來兵馬,盡管那樣有些師出無名。
這也正是趙光義一心要控製部分軍方兵力的原因,雖然軍方表麵上看不出一點問題,武將們麵對皇帝和文官的提防十分被動,處處受製,甚至可以說有些受欺負,但他們的能量依舊不能小覷。
這也就不難理解趙光義為何非要保住弭德超了,雖然曹彬等人看起來都是忠厚純良之輩,不像是敢冒天下之大不違起兵造反的人,但凡是不怕一萬,就怕萬一,萬一他們真的起兵造反呢?趙光義作為皇帝,希望防範這樣的情況,倒也無可厚非。
盡管站在武將的立場上,趙光義的想法有些讓人心寒,畢竟這一切都隻是建立在趙光義的猜測上,武將們並沒有做出什麽出格的事情,但站在一個皇帝的立場上,他的做法並不能說是錯。
隻不過他的智力比起弭德超來也不見得高到哪兒去,用的方式略有些小家子氣,所以這些年裏,除了弭德超這麽一個智商略微有些欠缺的人外,趙光義竟再也沒有其他可堪大用的嫡係了,反而引得曹彬等老將敢怒不敢言。
趙靈兒這一兩年裏已經深得趙光義信任,對於軍方的情況自然了如指掌,深知趙光義想要插足軍方,絕不是一兩年類能解決的。
看見趙光義愁眉不展,趙靈兒心生一計:“皇上,雖然奴才不知道如何讓您插足軍方,但眼下卻有一個好機會,可以除掉一個讓您礙眼了許久的人。”
“哦?是誰?”趙光義問道。
“趙穀。”
“是他!”趙光義驚訝道。
很快的,趙光義便明白了趙靈兒的意思,此次弭德超西征的計劃來自於趙穀,既然如今西征失敗,損兵折將,那麽趙穀是不是也該受到牽連呢?
想到趙穀的年齡,趙光義幾乎沒有考慮,就點了點頭,下令道:“此事交由你去辦,務必把他的罪名坐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