弭德超等人剛剛迴府,處置他們的聖旨便下來了,一眾文官麵麵相覷,不知道趙光義這是在打什麽啞謎。


    直到西夏戰況被曝光,文官們這才知道,原來弭德超竟然兵敗至此!


    一時之間,大宋朝堂的風氣為之一變,再也不複平時的安靜祥和。


    半個時辰內,參劾弭德超的奏折便像是雪花一般,紛紛飛到趙光義的案頭,其中大部分人都請求將弭德超斬首示眾。


    這一類人裏,又以左諫議大夫,權知開封府府尹李符最為激進,直接要求在紫宸殿大朝會上審問弭德超,讓他將西夏的大事小情當著所有人的麵說清楚。


    對於這一類奏折,趙光義看過後,並沒有馬上迴複。


    事實上,對於屢屢壞事的弭德超,趙光義也是深惡痛絕,但正如弭德超所說,趙光義在軍方並沒有多少嫡係,若殺了弭德超,無異於自斷臂膀。


    可若是不殺的話,那幫文官實在是有夠煩人的,而且若是此事不能圓滿解決,趙光義定然會被冠上任用小人的名聲,這對於一向好麵子的趙光義來說,是絕對不能容忍的。


    趙光義急的火氣上升,卻始終找不到辦法解決,弭德超已經犯了大錯,若是包庇他,勢必會和文官們反目,可若是放任文官們處置他,自己苦心維持多年的軍方平衡就會被打破,到時還不知道要生出什麽亂子。


    趙光義沒想到,自己的一道聖旨竟然引起了這麽大的波動,讓一直講究溫良恭儉讓的文官們如此反對自己,這簡直就是活生生的打臉。


    要知道,作為皇帝是有權利聖心獨裁的,聖旨便是他們的意誌,一般情況下是沒有臣子敢反對的。


    可此時大宋的文官們卻幾乎全部反對這道聖旨,根本就是在用一種遮羞的方式反對他這個皇帝。


    雖然趙光義不認為文官們有動機造反,但筆杆子可是掌握在他們手中,一旦今日之事被寫進史書,趙光義將勢必會成為一個笑柄。


    作為一個皇帝,你發的聖旨被大部分官員反對了,這不是笑話又是什麽?是你不得人心還是你的聖旨發的太弱智?


    實際上,文官們之所以這次如此不給趙光義麵子,是有起因的。


    遙想前年北伐之時,趙穀製定好了北伐計劃,四路大軍同時進攻燕雲十六州,弭德超卻輕敵冒進,致使朔州城失守,數萬大軍死於非命。


    當時,朝中就有人參劾過弭德超,但北伐最後還是勝利了,燕雲十六州全境收複,他也算是有些功勞,加上趙光義寵信他,參劾一事後來也就不了了之了。


    再說上次西征,弭德超又中了埋伏,致使十萬大宋軍隊覆滅,大宋險些因此結束西征,大損顏麵。


    文官們那一次也曾參劾過他,但趙光義存了心想讓弭德超立功,在軍中建立威望,因此將此事按了下去。


    文官們也能理解趙光義的用心,畢竟軍中的老將們都是太祖趙匡胤的嫡係,趙光義想要發展自己的勢力也是情有可原。


    但文官們的容忍也是有限度的,所謂事不過三,加上這次被人趕迴開封,弭德超已經犯了三次大過錯,難不成文官們還能繼續放任他不成?


    這便是文官們不肯罷休的原因,似弭德超這樣的人,已經不能用廢物來形容了,而應該用坑貨來給他命名。


    縱觀弭德超領軍的這三次大戰,因為弭德超的失誤而損失的大宋軍隊足足超過了十五萬人,再加上十萬西夏降兵,大宋竟因為他便損失了二十五萬大軍。


    這可是二十五萬個活生生的生命啊!


    自古文死諫武死戰,若是文官們眼見弭德超犯了這麽大的錯誤,卻裝作什麽都不知道,那定然是不可能的。


    一場針對弭德超的風暴在開封城中漸漸卷起,勢大力沉!


    臘月初六日朝會,李符第一個提出了審問弭德超,引得滿堂大臣真相唿應,趙光義臉色鐵青,有心逼退文官們,又忌憚自己的名聲,隻得在心裏暗罵了弭德超幾句,裝作身體不舒服迴到了後宮。


    然而事情還沒完,大臣們散朝之後,不知是誰有心或是無意的說了一句話,竟轉眼之間就在開封城內流傳開了。


    這句話的原話是這樣的:我觀今日之弭德超,比起唐玄宗時的楊國忠更要誤國誤民,而當今陛下之所作所為和唐玄宗何其相似,親小人遠賢臣,也不知大宋的國祚是否能有大唐那般深遠,真叫人心裏發涼啊!


    說出此話的到底是何人,已經無從考證,但此人所說的話卻幾乎到了婦孺皆知的地步,官員們聽到這話自是暗中琢磨,想要表示讚同,又怕得罪了趙光義,百姓們卻沒這麽多彎彎繞繞了,直接就在大街上、酒樓裏、住宅內議論開了。


    此時,弭德超兵敗西夏的消息已經流傳開了,百姓們對於屢次致使士兵無辜慘死的夏國公自是埋怨不已,去年西征朝廷無糧,還是跟百姓們征收的糧食供給前線,可卻換來了這樣的結果,百姓們心中不舒服是可想而知的。


    尤其是此次跟隨弭德超西征的士兵們的家人,更是得知消息後,嚎啕大哭起來,更有老父老母喪子之後,承受不住打擊直接昏死過去,有的人自此便沒有再醒來。


    一時之間,十五萬個戰死士兵所在的家庭皆是一片素裹,愁雲慘淡。


    不少血氣方剛的戰死士兵的家屬躍躍欲試,想要討迴公道,三三兩兩的聚在一起商量著,出謀劃策。


    他們作為這個國家的子民,能讓自己的親人上前線打仗,並非是不顧大局之人,對於自己親人的戰死他們也都有了一些準備,他們也曾想過自己會受到朝廷的撫恤文書,但他們的親人並非是在戰場上被人正麵殺死,而是死於統帥的無能,死的莫名其妙,這就讓他們不能容忍了。


    我們的親人可以死,可以一對一被人殺死,可以一對一百被人圍死,可以一對一千被人淹死,但絕不能被人冤死!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迴歸大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封侯書生2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封侯書生2並收藏迴歸大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