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org/
趙蘭山是個不拘一格的人。他和方域結識是在驢友群裏,當時他已經是個壕了,方域卻隻是個剛入職的小職員,兩人不管是從年齡上、社會地位上都有著巨大的差距,在接受的教育程度和生活環境中也沒有絲毫相同的地方。而且趙蘭山在還沒有養成炫富的愛好之前,穿著打扮就是個老農民,飽經風霜的臉龐和精打細算的性格;方域卻有些小資情調,什麽時候都穿戴整齊,用趙蘭山的話說,就算去登山,方域穿的也能隨時上談判桌。
一開始在驢友群裏,大家都認為趙蘭山是個土鱉,因為曾經跟他一起出去采買的女同胞說:“說要去吃飯,我說去吃旁邊的中式快餐,又幹淨又不貴,他非說要去吃沙縣!說便宜!”
趙蘭山就這毛病,他認為吃饅頭大餅也能吃飽的時候,絕不肯為餐廳的風格、氣氛和裝潢花一毛錢。
方域當時因為一個項目得了一筆獎金,上午錢到賬,下午他去車行挑了車,把車開到集合地點時,引來一片豔羨的目光。
組了幾次活動後,趙蘭山覺得方域這人可交,兩人就成了朋友,逢到有活動,趙蘭山先給方域打電話,問他有沒有興趣,有興趣就一起去,不然自己去也沒意思。
趙蘭山雖然在別的地方省,但在興趣上是舍得花錢的。自從他開了兩輛不同的越野參加活動後,就被人認出了壕的身份,這下子圍上來套近乎的人就多了。可趙蘭山能闖出這麽大一份事業,看人的眼光是有的。他對驢友群裏的人都是泛泛,唯有對方域,曾經提過很多次給他投錢,讓他自己出來幹。
“給人打工沒前途。”這是趙蘭山掛在嘴邊的話。
所以方域這次打電話問他要不要投錢,他想開公司了,趙蘭山二話不說就先打了五百萬給他,然後兩人簽了個合同,分批投資,如果方域的公司開下去,報表好看的話,趙蘭山的後續投資就會跟上,根據合同,他至少要在方域的公司投三千萬左右。
當然,如果方域沒這本事,賠錢了,那前麵的就當他支援朋友了。而且做為公司債務,方域如果真幹賠了,隻要公司申請倒閉,是不必把家底賠給趙蘭山的。
這些話不必說,都放在心裏。趙蘭山與方域,是換命的交情,最鐵的哥們。
所以趙蘭山的緊急聯絡人不是父母親人,而是方域。他出事後,他的律師立刻就把方域的電話給警察局了。此時此刻,方域能替趙蘭山在拯救他生命的任何一份文件上簽字。
方域義不容辭。
他把公司交給兩個副總,當晚就坐著飛機趕去了趙蘭山失蹤的那個小山村。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
這山俗名棗山,樸實得很,一點也沒有仙山的風采。
棗山得此名,並不是因為這裏盛產棗,而是此處的山上的土和石頭全是棗紅色的。之前搞開發的時候還有地質學家專門來這裏取樣調查,看這裏是不是有礦產方麵的潛力。此地的人還激動過幾年。但專家來了又走,悄無聲息,大家就知道這裏雖然有點特色,但並沒有什麽經濟價值。
棗山再次出名就是因為那座野廟。廟在半山腰,本地人少,原來還有一些村落,後來年輕人都走了,其他人也漸漸遷到鎮上去了。這廟沒人來,隻有二十幾個和尚耕種度日。
廟裏的和尚都是附近人扔來的棄嬰,全是殘疾人。健康的和女嬰都被廟裏的人送到福利院去了,隻留下殘疾的男嬰。這些男嬰長大以後,有的離開寺廟出去打工了,有的就留下來成了廟裏的和尚。
在一次意外中,據說是幾個虔誠的香客,見廟就拜——也有說是福利院的人帶領導來參觀,表明此地民風淳樸,發現了這個廟裏的和尚竟然自給自足,自己種地、織布、打水、製紙,一切生活所需全靠自己,廟裏連電都沒有,用的還是油燈時,驚為天人,迴去就上報了。
自此,客似雲來。
有香客捐香油錢給寺廟翻修,重造大殿、經堂等處,廟裏收的錢越來越多,眾人都說這廟也要被紅塵俗世給影響了,結果沒想到等寺廟翻修結束,和尚們也都領上了國家工資,第二年年初,廟裏的方丈就把上年結餘的錢全捐給鎮上的福利院了,跟著一起過去的還有他們廟裏這一年收留的棄嬰。報紙又激動的報道了一陣,之後年年如此,大家也都習慣了,也不再用獵奇的目光盯著寺廟了,而這個廟裏的人,重歸平靜後,仍然安之若素,寵辱不驚。
這座廟叫八寶寺。
到了棗山,方域說要去八寶寺,出租車司機就提醒他:“來觀光旅遊的?那裏沒什麽好看的,沒山沒水沒景兒。你去了,還要打擾寺裏師傅們的清修。唉……現在遊客太多了,寺裏都不清靜了,前兩天還有個香客失蹤了鬧上新聞了呢,一看就是跑來玩的,現在寺裏的師傅們也跟著受連累……“
方域一路走來,遇上的人都對八寶寺的和尚們很有好感,認為他們是虔誠的出家人,很不喜歡那些聞名而來的遊客去打擾他們。畢竟跟別的靠香油錢生存的寺廟不同,八寶寺的和尚自給自足。
他沒有先去警察局,而是先上了山,去八寶寺。他到的時候是下午,山中林木無人砍伐,遮天蔽日,才兩三點鍾,山中已經是伸手不見五指了。
幸好八寶寺是出名的景點,鎮政府修了條路,還裝了路燈。雖然寺裏不用電,但路上用一用無妨。
拾階而上,小路兩旁全是叢生的野草,伸到路上絆人的腿;幽黑的山林中傳來夜梟憂愁的叫聲。
燈火昏黃,幾乎映不出前路。
虧得方域有一副好身體,走了一個多小時看到廟門時,氣都沒有喘。
廟門做得非常氣派,高大的紅漆立柱,巨大的石獅,還有九十九階石階。攀上石階,先看到的是一個足能把兩個成年男人裝進去的巨大銅鼎,意外的是鼎內並沒有香,而鼎後,則是威武的大殿與兩排紅磚平房,就像以前五六十年代生產隊的那種紅磚小平房,兩整排。
這種搭配奇怪的很。
而大殿後還有一座高高聳立的九層經塔。
方域見過趙蘭山拍的照片,知道這大門、這大殿還有後麵的經塔都是香客捐蓋的,趙蘭山在電話裏說除了這三樣,廟裏其他的地方和尚們都不讓動。
他還不知道是怎麽不讓動,今天看到才明白。
這時一個人推開門,從旁邊的紅磚小平房裏出來,他穿一身說灰不灰,說黃不黃,針角有些怪異的棉襖棉褲和棉鞋,走到方域麵前,雙手合什行了一禮。
方域這才注意到他的頭發……居然沒有剃。
他還了一禮,問:“師傅,我是趙蘭山的朋友,聽說他在這裏出事了。”
和尚點點頭,領他進屋。
方域以為這個房間類似傳達室或待客室,沒想到一進去,發現竟然是個會議室那麽大的大屋子,而且,這裏是食堂!兩條長桌整齊的擺著,二十多個年齡不一的和尚都在坐著吃飯。
方域掏出手機,時間還不到五點。不過山裏黑得早,早點吃飯也正常。
他猜,那個師傅是看時間到了,先帶他過來吃飯的。就算他再怎麽著急,也隻能入鄉隨俗。
和尚讓方域坐下,然後去給他盛了米飯與菜。桌上點著大蠟燭,一看就是手工製成的,因為蠟燭很粗糙,像是用很多舊蠟融了以後重新捏成的。
菜是白菜蘿卜燒豆腐,味道還不錯。
方域吃完飯菜,跟著師傅們一起把碗拿到外麵,用桶裏冰冷的水洗幹淨後摞到一起。之後,師傅們都去了大殿,盤腿坐下,開始念經。他們不看經書,全是默念。
方域跟著過去,也盤腿坐下,他本想找到方丈問一問,可師傅們坐的方位並沒有前後高底的分別,他也認不出哪個是方丈。
最重要的是,他覺得不應該打擾師傅們念經。
念到八點,師傅們再次起身,迴到那兩排平房中去,估計是準備要睡覺休息了。
這時,那個一開始接待方域的師傅過來,對著方域又是一禮,然後示意他跟著走,把他領到了東邊第一個房間裏。
裏麵有張桌子,兩把椅子,書桌背後有個櫃子塞滿報紙。一個三十多歲的師傅站在桌子後,看到方域進來雙手合什行了一禮,道:“施主,我是本寺的主持,法號明空。”
“大師好。”方域行禮。
帶方域進來的師傅對主持行了一禮,再對方域行一禮後就出去了,主持說:“明悟的耳朵聽不到,也不能說話,不是對施主無禮。”
方域在這個師傅一直沒有開口後就猜他可能是不會說話,聽到主持解釋,忙說:“沒關係,是我來得冒昧。”
主持從抽屜裏拿出兩張紙,推給方域,方域低頭一看,原來是一份手寫的租房合同,正是趙蘭山跟八寶寺簽的。
主持說:“趙施主一共來過四迴。”
趙蘭山不是這一次才到八寶寺來的,他第一次來是被魏曼文附身以後,誠心誠意的跑八寶寺來住了一個月,聽經、念經,完了也沒把魏曼文從身上去掉,隻好走了。
第二迴,是他覺得就算八寶寺不靈,但這裏的師傅們的生活態度值得他學習,現在的社會中很難找到淨土了,就到八寶寺來住了一星期,之後因為寶馬的新車發布會走了,精神有沒有受到熏陶不知道。
第三迴,是帶朋友來這裏見識見識。
第四迴,就是這一迴,他是來減肥的。
每迴來,主持都會跟趙蘭山簽這麽一個文書,也沒有答應趙蘭山辦會員卡的要求。因為在寺裏住也就是在這兩排平房的和尚宿舍裏加一張床的事,所以收費並不貴,由於沒有單人間,掛單這樁生意一直也沒有什麽迴頭客,很多人聽完就走了。隻有趙蘭山前後來了四迴,所以主持對他的印象也很深刻。
主持對趙蘭山的評價是:“一心向佛,無奈身在紅塵,身不由已。”
寺裏的師傅們每天要做很多工作,趙蘭山感興趣時也會跟著做一做,翻地、彈棉花、做紙等等;不感興趣時,就在棗山上遊蕩。
這附近山上沒有狼,所以還算安全。
上山下山並不方便,山腳下以前有小吃攤,後來遊客漸少,村民也不來擺攤了,所以趙蘭山不管在山裏怎麽逛,吃飯時間是一定要迴寺裏吃的。寺裏的飯菜不過夜,也不可能有剩菜剩飯。而且寺裏用的不是天然氣和液化氣罐,也不燒煤,而是燒炭,生一迴火做飯非常麻煩,自己錯過飯點隻能餓肚子。趙蘭山餓過一迴後,再也不敢錯過開飯時間了。
所以那一天,趙蘭山沒有迴來吃飯,主持馬上知道有問題,立刻就帶著人去找了。山上沒找到,他就通知了鎮上。
鎮上到市區車站通兩趟公交車,鎮上還有十多輛出租車,都說沒看到這麽個人。趙蘭山又胖又壕,辨識性很高。
主持就報警了。之後,方域就來了。
“到現在也沒有消息。”主持說這個的時候還是很平靜,“連屍體也沒有,我們這山裏沒有溝,沒有水,警察局用警犬來找,也沒有找到人。”
方域的麵色很沉重,“這是好消息。既然沒有屍體,人應該就還活著。”
“我也是這麽想的。他沒有出鎮,可能是暫時留在哪裏。”主持說。
方域輕輕鬆了口氣,“謝謝主持。”
“不用客氣。”主持說,“你明天再下去吧,今晚就先在寺裏住一晚。”
山路不好走,再說下了山他也沒辦法迴鎮上,沒車。送他來的出租車已經迴去了。
方域答應下來。
主持拿出一個稿紙本,寫下:今有______,借居一晚。
然後推給方域,讓他寫下名字,簽字按手印。
方域接過來看了看,心裏覺得奇怪,但還是照主持說的寫下名字按上手印。
“走吧,我帶你去。”
主持領他出去,到隔壁第二間屋,敲門,進去,問門邊一張木製單人床上躺著的人,“還有地方嗎?”
這人搖頭。
主持道了聲打擾,再帶方域出去。如此三番,終於在對麵第四間房間找到一張空床。“你休息吧。”主持說。
床上有被子和枕頭。主持說完就出去了。
方域此時已經覺得很奇怪了,主持怎麽會不知道哪個房間有空床呢?難道這裏的師傅們每晚住在哪裏都是隨便換的嗎?他留了個心眼,他把手機藏在懷裏,不脫衣服和鞋,躺下後,蓋上被子,閉上眼睛。
躺下後,周圍就變得特別靜。
他聽到了山風輕輕撫過的聲音。
作者有話要說:明天見
趙蘭山是個不拘一格的人。他和方域結識是在驢友群裏,當時他已經是個壕了,方域卻隻是個剛入職的小職員,兩人不管是從年齡上、社會地位上都有著巨大的差距,在接受的教育程度和生活環境中也沒有絲毫相同的地方。而且趙蘭山在還沒有養成炫富的愛好之前,穿著打扮就是個老農民,飽經風霜的臉龐和精打細算的性格;方域卻有些小資情調,什麽時候都穿戴整齊,用趙蘭山的話說,就算去登山,方域穿的也能隨時上談判桌。
一開始在驢友群裏,大家都認為趙蘭山是個土鱉,因為曾經跟他一起出去采買的女同胞說:“說要去吃飯,我說去吃旁邊的中式快餐,又幹淨又不貴,他非說要去吃沙縣!說便宜!”
趙蘭山就這毛病,他認為吃饅頭大餅也能吃飽的時候,絕不肯為餐廳的風格、氣氛和裝潢花一毛錢。
方域當時因為一個項目得了一筆獎金,上午錢到賬,下午他去車行挑了車,把車開到集合地點時,引來一片豔羨的目光。
組了幾次活動後,趙蘭山覺得方域這人可交,兩人就成了朋友,逢到有活動,趙蘭山先給方域打電話,問他有沒有興趣,有興趣就一起去,不然自己去也沒意思。
趙蘭山雖然在別的地方省,但在興趣上是舍得花錢的。自從他開了兩輛不同的越野參加活動後,就被人認出了壕的身份,這下子圍上來套近乎的人就多了。可趙蘭山能闖出這麽大一份事業,看人的眼光是有的。他對驢友群裏的人都是泛泛,唯有對方域,曾經提過很多次給他投錢,讓他自己出來幹。
“給人打工沒前途。”這是趙蘭山掛在嘴邊的話。
所以方域這次打電話問他要不要投錢,他想開公司了,趙蘭山二話不說就先打了五百萬給他,然後兩人簽了個合同,分批投資,如果方域的公司開下去,報表好看的話,趙蘭山的後續投資就會跟上,根據合同,他至少要在方域的公司投三千萬左右。
當然,如果方域沒這本事,賠錢了,那前麵的就當他支援朋友了。而且做為公司債務,方域如果真幹賠了,隻要公司申請倒閉,是不必把家底賠給趙蘭山的。
這些話不必說,都放在心裏。趙蘭山與方域,是換命的交情,最鐵的哥們。
所以趙蘭山的緊急聯絡人不是父母親人,而是方域。他出事後,他的律師立刻就把方域的電話給警察局了。此時此刻,方域能替趙蘭山在拯救他生命的任何一份文件上簽字。
方域義不容辭。
他把公司交給兩個副總,當晚就坐著飛機趕去了趙蘭山失蹤的那個小山村。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
這山俗名棗山,樸實得很,一點也沒有仙山的風采。
棗山得此名,並不是因為這裏盛產棗,而是此處的山上的土和石頭全是棗紅色的。之前搞開發的時候還有地質學家專門來這裏取樣調查,看這裏是不是有礦產方麵的潛力。此地的人還激動過幾年。但專家來了又走,悄無聲息,大家就知道這裏雖然有點特色,但並沒有什麽經濟價值。
棗山再次出名就是因為那座野廟。廟在半山腰,本地人少,原來還有一些村落,後來年輕人都走了,其他人也漸漸遷到鎮上去了。這廟沒人來,隻有二十幾個和尚耕種度日。
廟裏的和尚都是附近人扔來的棄嬰,全是殘疾人。健康的和女嬰都被廟裏的人送到福利院去了,隻留下殘疾的男嬰。這些男嬰長大以後,有的離開寺廟出去打工了,有的就留下來成了廟裏的和尚。
在一次意外中,據說是幾個虔誠的香客,見廟就拜——也有說是福利院的人帶領導來參觀,表明此地民風淳樸,發現了這個廟裏的和尚竟然自給自足,自己種地、織布、打水、製紙,一切生活所需全靠自己,廟裏連電都沒有,用的還是油燈時,驚為天人,迴去就上報了。
自此,客似雲來。
有香客捐香油錢給寺廟翻修,重造大殿、經堂等處,廟裏收的錢越來越多,眾人都說這廟也要被紅塵俗世給影響了,結果沒想到等寺廟翻修結束,和尚們也都領上了國家工資,第二年年初,廟裏的方丈就把上年結餘的錢全捐給鎮上的福利院了,跟著一起過去的還有他們廟裏這一年收留的棄嬰。報紙又激動的報道了一陣,之後年年如此,大家也都習慣了,也不再用獵奇的目光盯著寺廟了,而這個廟裏的人,重歸平靜後,仍然安之若素,寵辱不驚。
這座廟叫八寶寺。
到了棗山,方域說要去八寶寺,出租車司機就提醒他:“來觀光旅遊的?那裏沒什麽好看的,沒山沒水沒景兒。你去了,還要打擾寺裏師傅們的清修。唉……現在遊客太多了,寺裏都不清靜了,前兩天還有個香客失蹤了鬧上新聞了呢,一看就是跑來玩的,現在寺裏的師傅們也跟著受連累……“
方域一路走來,遇上的人都對八寶寺的和尚們很有好感,認為他們是虔誠的出家人,很不喜歡那些聞名而來的遊客去打擾他們。畢竟跟別的靠香油錢生存的寺廟不同,八寶寺的和尚自給自足。
他沒有先去警察局,而是先上了山,去八寶寺。他到的時候是下午,山中林木無人砍伐,遮天蔽日,才兩三點鍾,山中已經是伸手不見五指了。
幸好八寶寺是出名的景點,鎮政府修了條路,還裝了路燈。雖然寺裏不用電,但路上用一用無妨。
拾階而上,小路兩旁全是叢生的野草,伸到路上絆人的腿;幽黑的山林中傳來夜梟憂愁的叫聲。
燈火昏黃,幾乎映不出前路。
虧得方域有一副好身體,走了一個多小時看到廟門時,氣都沒有喘。
廟門做得非常氣派,高大的紅漆立柱,巨大的石獅,還有九十九階石階。攀上石階,先看到的是一個足能把兩個成年男人裝進去的巨大銅鼎,意外的是鼎內並沒有香,而鼎後,則是威武的大殿與兩排紅磚平房,就像以前五六十年代生產隊的那種紅磚小平房,兩整排。
這種搭配奇怪的很。
而大殿後還有一座高高聳立的九層經塔。
方域見過趙蘭山拍的照片,知道這大門、這大殿還有後麵的經塔都是香客捐蓋的,趙蘭山在電話裏說除了這三樣,廟裏其他的地方和尚們都不讓動。
他還不知道是怎麽不讓動,今天看到才明白。
這時一個人推開門,從旁邊的紅磚小平房裏出來,他穿一身說灰不灰,說黃不黃,針角有些怪異的棉襖棉褲和棉鞋,走到方域麵前,雙手合什行了一禮。
方域這才注意到他的頭發……居然沒有剃。
他還了一禮,問:“師傅,我是趙蘭山的朋友,聽說他在這裏出事了。”
和尚點點頭,領他進屋。
方域以為這個房間類似傳達室或待客室,沒想到一進去,發現竟然是個會議室那麽大的大屋子,而且,這裏是食堂!兩條長桌整齊的擺著,二十多個年齡不一的和尚都在坐著吃飯。
方域掏出手機,時間還不到五點。不過山裏黑得早,早點吃飯也正常。
他猜,那個師傅是看時間到了,先帶他過來吃飯的。就算他再怎麽著急,也隻能入鄉隨俗。
和尚讓方域坐下,然後去給他盛了米飯與菜。桌上點著大蠟燭,一看就是手工製成的,因為蠟燭很粗糙,像是用很多舊蠟融了以後重新捏成的。
菜是白菜蘿卜燒豆腐,味道還不錯。
方域吃完飯菜,跟著師傅們一起把碗拿到外麵,用桶裏冰冷的水洗幹淨後摞到一起。之後,師傅們都去了大殿,盤腿坐下,開始念經。他們不看經書,全是默念。
方域跟著過去,也盤腿坐下,他本想找到方丈問一問,可師傅們坐的方位並沒有前後高底的分別,他也認不出哪個是方丈。
最重要的是,他覺得不應該打擾師傅們念經。
念到八點,師傅們再次起身,迴到那兩排平房中去,估計是準備要睡覺休息了。
這時,那個一開始接待方域的師傅過來,對著方域又是一禮,然後示意他跟著走,把他領到了東邊第一個房間裏。
裏麵有張桌子,兩把椅子,書桌背後有個櫃子塞滿報紙。一個三十多歲的師傅站在桌子後,看到方域進來雙手合什行了一禮,道:“施主,我是本寺的主持,法號明空。”
“大師好。”方域行禮。
帶方域進來的師傅對主持行了一禮,再對方域行一禮後就出去了,主持說:“明悟的耳朵聽不到,也不能說話,不是對施主無禮。”
方域在這個師傅一直沒有開口後就猜他可能是不會說話,聽到主持解釋,忙說:“沒關係,是我來得冒昧。”
主持從抽屜裏拿出兩張紙,推給方域,方域低頭一看,原來是一份手寫的租房合同,正是趙蘭山跟八寶寺簽的。
主持說:“趙施主一共來過四迴。”
趙蘭山不是這一次才到八寶寺來的,他第一次來是被魏曼文附身以後,誠心誠意的跑八寶寺來住了一個月,聽經、念經,完了也沒把魏曼文從身上去掉,隻好走了。
第二迴,是他覺得就算八寶寺不靈,但這裏的師傅們的生活態度值得他學習,現在的社會中很難找到淨土了,就到八寶寺來住了一星期,之後因為寶馬的新車發布會走了,精神有沒有受到熏陶不知道。
第三迴,是帶朋友來這裏見識見識。
第四迴,就是這一迴,他是來減肥的。
每迴來,主持都會跟趙蘭山簽這麽一個文書,也沒有答應趙蘭山辦會員卡的要求。因為在寺裏住也就是在這兩排平房的和尚宿舍裏加一張床的事,所以收費並不貴,由於沒有單人間,掛單這樁生意一直也沒有什麽迴頭客,很多人聽完就走了。隻有趙蘭山前後來了四迴,所以主持對他的印象也很深刻。
主持對趙蘭山的評價是:“一心向佛,無奈身在紅塵,身不由已。”
寺裏的師傅們每天要做很多工作,趙蘭山感興趣時也會跟著做一做,翻地、彈棉花、做紙等等;不感興趣時,就在棗山上遊蕩。
這附近山上沒有狼,所以還算安全。
上山下山並不方便,山腳下以前有小吃攤,後來遊客漸少,村民也不來擺攤了,所以趙蘭山不管在山裏怎麽逛,吃飯時間是一定要迴寺裏吃的。寺裏的飯菜不過夜,也不可能有剩菜剩飯。而且寺裏用的不是天然氣和液化氣罐,也不燒煤,而是燒炭,生一迴火做飯非常麻煩,自己錯過飯點隻能餓肚子。趙蘭山餓過一迴後,再也不敢錯過開飯時間了。
所以那一天,趙蘭山沒有迴來吃飯,主持馬上知道有問題,立刻就帶著人去找了。山上沒找到,他就通知了鎮上。
鎮上到市區車站通兩趟公交車,鎮上還有十多輛出租車,都說沒看到這麽個人。趙蘭山又胖又壕,辨識性很高。
主持就報警了。之後,方域就來了。
“到現在也沒有消息。”主持說這個的時候還是很平靜,“連屍體也沒有,我們這山裏沒有溝,沒有水,警察局用警犬來找,也沒有找到人。”
方域的麵色很沉重,“這是好消息。既然沒有屍體,人應該就還活著。”
“我也是這麽想的。他沒有出鎮,可能是暫時留在哪裏。”主持說。
方域輕輕鬆了口氣,“謝謝主持。”
“不用客氣。”主持說,“你明天再下去吧,今晚就先在寺裏住一晚。”
山路不好走,再說下了山他也沒辦法迴鎮上,沒車。送他來的出租車已經迴去了。
方域答應下來。
主持拿出一個稿紙本,寫下:今有______,借居一晚。
然後推給方域,讓他寫下名字,簽字按手印。
方域接過來看了看,心裏覺得奇怪,但還是照主持說的寫下名字按上手印。
“走吧,我帶你去。”
主持領他出去,到隔壁第二間屋,敲門,進去,問門邊一張木製單人床上躺著的人,“還有地方嗎?”
這人搖頭。
主持道了聲打擾,再帶方域出去。如此三番,終於在對麵第四間房間找到一張空床。“你休息吧。”主持說。
床上有被子和枕頭。主持說完就出去了。
方域此時已經覺得很奇怪了,主持怎麽會不知道哪個房間有空床呢?難道這裏的師傅們每晚住在哪裏都是隨便換的嗎?他留了個心眼,他把手機藏在懷裏,不脫衣服和鞋,躺下後,蓋上被子,閉上眼睛。
躺下後,周圍就變得特別靜。
他聽到了山風輕輕撫過的聲音。
作者有話要說:明天見